《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22 07: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 、 和 。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 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统计分组法和 三种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 、 及 统计学。

5.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 及 。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统计调查、 及 。

7.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 8.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 9.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交院所有的学生 B、交院每一位学生 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 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 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 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 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

A、 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 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E、 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 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 B、 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

C、 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D、 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6. 港口货运情况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

A、所有的港口货运 B、每一个港口货运 C、所有的港口货运情况 D、每一个港口货运情况 7.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8.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9. 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能有多个标志 D、可能有多个指标 10. 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

A、连续变量 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C、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变量中的连续型变量( )。

A、成绩 B、身高 C、人数 D、教科书册数 E、体重 2. 全国工业普查中( )。

A、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每一个企业即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3.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4.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5.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

A、数量性 B、同质性 C、总体性 D、具体性 E、 社会性

6. 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7. 下列哪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利润额 8. 下列哪几个属于数量指标?( )。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利润额

9. 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其正确的定义是( )。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C、变异是可变标志的差异 D、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

10.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

A、规模 B、工作总量 C、强度 D、水平 E、密度 四、简答题:

1.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2.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3.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4.试述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及联系。

第二章 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统计设计的概念及内容。 2.试述统计指标的分类情况。 3.试述统计表的构成及分类情况。 4.试述统计调查的意义及其基本情况。

5.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意义怎样? 6.指出下列调查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1)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调查; (2)机械工业设备调查; (3)科技人员调查。

7.试列举下列调查单位的主要标志:

①高等财经院校; ②图书馆; ③商店。

8.什么是统计报表制度?它在我国统计调查组织形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9.什么是统计调查的单一表和一览表?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10.什么是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它们的意义怎样?

11.试述普查的意义、特点和作用。组织好普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12.什么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13.统计调查的种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输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

况,这种调查属于 调查。

2. 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与汇总,使其系统化,得出能反应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 3. 常见的统计资料整理的组织形式有: 、 、综合整理以及汇审汇编的办法。

4.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 、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 四部分组成。

5.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 和 。 6. 统计表按主体栏(主词)是否分组可分为 、 和复合表。 7.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 、 、 和抽样调查这五种形式。

8. 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制定各种设计方案的过程。

9. 就是按照预定的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10.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 和采访法。

二、单项选择题:

1.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2. 统计调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是按( )。

A、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划分的 B、按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划分的 C、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划分的 D、按登记的时间不同划分的

3. 某市对占该地交通运输业总产值三分之二的六个运输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叫(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4.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

A、一次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的全面调查 C、连续性的重点调查 D、普查

5.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6.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7. 对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其填报单位是( )。

A、所有的科技人员 B、每一位科技人员 C、所有的科技人员所在企业 D、每一位科技人员所在企业 8. 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9. 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10. 某自行车企业对其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其调查单位是( )。

A、每一辆自行车 B、每一辆自行车的质量 C、每一产品质量 D、该企业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

A、我国1995年社会总产值 B、某台设备的使用年限 C、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D、某地区原煤产量 E、某市年供水量

2. 全国工业普查中( )。

A、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每一个企业即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3.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A、总体的复杂程度 B、组数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 E、分组状态的排列形式不同

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 )。 A、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B、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 C、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D、对调查资料的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E、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5.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 )。

A、采访法 B、抽样调查法 C、直接观察法 D、典型调查法 E、报告法 6. 非全面调查包括(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快速普查 D、典型调查 E、统计年报

7. 某地区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则每一个企业是( )。

A、填报单位 B、调查项目 C、调查单位 D、统计总体 E、调查对象

8. 普查是一种( )。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连续性调查 9.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

A、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

次性调查

B、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

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C、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

不重要

D、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

若干中等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E、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式方法 10. 统计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

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B、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 C、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 D、调查工作的时限 E、进行调查的时间 四、简答题:

1. 试述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 试述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含义。 3. 试述统计调查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4.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 5.说明统计指标的主要分类。 五、综合题:

(一)指出下列调查的调查对象及单位: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年收入额(元)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1100 1100~1200 1200~1300 合计 农户数(户) 240 480 1050 600 270 210 120 30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 分组(件/人) 50~60 60~70 70~80 80~90 生产班组 (个) 10 7 5 2 生产工人数 (人) 300 200 140 60 按月收入水平分组 (元)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合 计 家庭户占总户数比重 (%) 20 45 25 10 100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日产量 (件/人) 1 2 3 合 计 甲单位工人数 (人) 120 60 20 200 乙单位总产量 (件) 30 120 30 180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9.在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1998年 36405 1999年 44450 8679 17472 18319

其中:第一产业 8157 第二产业 13801 第三产业 14447 试计算1998年和199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 11.某产品资料如下:

等 级 单价(元/斤)收购量(斤) 收购额(元)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1.20 1.05 0.9 2000 3000 4000 2400 3150 3600 要求:按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该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12.根据某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某种工业产品在该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 量达到56万吨,该产品在五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下:

月 份 1 第四年 3.5 第五年 4 2 3.5 4 3 4 4 3.8 4 5 5 6 4 3.8 5 5 7 8 4 4 5 6 9 5 6 10 5 6 11 5 6 12 4 7 合计 49.6 63 试根据表列资料计算该产品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间。 13.某厂的劳动生产率(按全部职工计算),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的结果仅提高4%。试计算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14.某企业工人完成产量定额资料如下:

工人按完成产量 定额分组(%)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合 计 工 人 数 (人) 7 月 份 8 月 份 8 12 42 54 60 38 46 260 4 8 88 98 56 20 6 280 要求:分别计算各月份的众数和中位数。

15.某种商品在两个地区销售情况如下:

商 品 等 级 每件单价 (元) 甲 级 乙 级 丙 级 合 计 1.3 1.2 1.1 _____ 甲地区销售额 (元) 13000 24000 11000 48000 乙地区销售量 (件) 20000 10000 10000 40000 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地区该商品的平均价格。

16.有人提出有三种萍果,一种是每元买2斤,一种是每元买3斤,一种是每元买4斤,现在各买1元,用了3元,买了9斤,当然是每元平均买了3斤,可是用调和平均数计算每元只买了2.7斤[即:3/(1/2+1/3+1/4)=2.7斤],少了0.3斤,因而否定调和平均数,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17.兹有某地区水稻收获量分组资料如下:

水稻收获量(千克/亩) 耕地面积(亩) 150~175 175~200 200~225 225~250 250~275 275~300 300~325 325~350 350~375 375~400 400~425 合 计 18 32 53 69 84 133 119 56 22 10 4 600 要求:(1)计算中位数及众数; (2)计算算术平均数;

(3)计算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4)比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说明本资料分

布的偏斜特征。

18. 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个工人,各人日产的件数如下: 第一组: 20 40 60 70 80 100 120 第二组: 67 68 69 70 71 72 73

这两个组每人平均日产件数都是70件,试计算工人日产量的变异指标:

(1)全距(2)平均差(3)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19. 某零售商业企业包括20个门市部门,它们的商品零售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

甲 单 位 乙 单 位 工资(元) 职工人数(人) 工资(元) 职工人数(人) 120 100 85 70 55 40 2 4 10 7 6 4 130 115 95 75 65 60 40 合 计 33 合 计 1 2 2 4 12 6 6 33 要求:(1)计算哪个单位职工的工资高;

(2)据上表资料计算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并说明哪一个单

位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3)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只需计算标准差而不必计算标准差

系数,就可以比较出不同资料的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为什么?

第五章 动态分析方法 ——时间数列分析法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动态数列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动态数列有哪些种类? 3.编制动态数列要遵守哪些原则?

4.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

5.什么是序时平均指标?它有什么作用?

6.由不同的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指标的公式是怎样的? 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指标是以什么为假定条件的?

7.什么是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8.增长量、增长速度与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结合分析的意义怎样? 9.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意义和作用如何?

10.用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分析哪些现象?

11.从动态数列来分析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的方法有哪几种? 12.对动态数列为什么要修匀?怎样进行修匀?

13.什么是季节变动?研究它的意义何在?如何测定季节变动?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时距扩大法、 、直线趋势配合法以及 。

2. 由于决定时间数列变化的因数是多方面的,因此通常把时间数列上各期

发展水平按其影响因素的不同分解成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即长期趋势、 、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动。

3. 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是指 、 以及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4. 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是指 、 以及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5. 平均发展速度的测定方法有 和 两种。

6. 就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7. 就是指某些社会现象由于受生产条件或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更换而呈现出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8. 是把原动态数列的时距扩大,再采用逐项移动的方法计算扩大了时距的序时平均数。

9. “增长1%绝对值”指标其实质是 水平的1%。

10. 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很多,从其是否考虑受长期趋势的影响来看,有两种方法,即平均法及 。 二、单项选择题:

1. 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2. 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3. 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例时,各季的季节比例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4. 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5.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

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算术和 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F、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连乘积加1

6. 以1950年a0为最初水平,1997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 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

A、46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7. 根据1990—1995年历年旅客周转量资料,计算该时期年平均周转量,

应采用的公式是( )。

a?A、a?na1?an??ai2i?1C、a?n?1n?1at?B、a?tai?ai?1fi?2i?1n?1D、a??fi?1n?1i8. 某地从1992—1997年各年12月31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

年份 人口数(万人) 1992 23 1993 23 1994 24 1995 25 1996 25 1997 26 则该地区1993—1997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

2326?23?24?25?25?2?24.(万人)A、235

23?24?25?25?26B、?24.(万人)65

2326?24?25?25?2?19.(万人)C、275

2326?23?24?25?25?2?20.25D、2(万人)6

9.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期( )的序时平均数。 A、发展水平 B、环比增长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10. 在具有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

于( )。

A、平均发展速度 B、总增长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三、多项选择题:

1.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量 2. 序时平均数是指( )。

A、平均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 、平均增长速度 D、动态平均数 E、平均增长量 3. 一般平均数是指( )。

A、静态平均数 B、人均消费水平 C 、人均收入水平 D、商业网点的月平均人数 E、平均增长量

4. 应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条理想的趋势线(方程式)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

A.?(y?yc)2?0C.?(y?yc)2?0B.?(y?yc)2?最小值D.?(y?yc)?最小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zd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