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地质和地形地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8 11: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门头沟的地质和地形地貌

一。 门头沟地形

地质是地形的基础,过去叙述地质地形都从地质讲起。因为地质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大家读起来枯燥无味。为了便于大家阅读、理解,我们先从地形说起。 1、门头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

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的远郊区,山地面积占98.5%,是北京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区属于华北陆台的一部分,处于我国地形三大台阶的第一级与第二级的过渡带上,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四列西南-北东走向的山系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灵山-黄草梁-灰金坨-笔架山;白草畔-百花山-老龙窝-髽髻山-清水尖-妙峰山;九龙山-香峪梁;马鞍山-卧龙岗。形成了崇山峻岭,大山连绵的景观。北京最高峰灵山海拔2303米,永定镇四道桥子最低海拔73米。地形高差悬殊。由于山地切割严重,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大小小的沟谷。平缓的山地与陡峭的山坡交替出现,地形呈阶梯状、阶段性上升。永定河似一把利刃将四列大山斩断,又象一条银链把重重大山串连起来。山的雄浑,水的柔美,相得益彰,自然天成。 2、山地

北京西郊的山统称西山,西山是太行山余脉,又称太行之首,神京右臂。门头沟的山是西山的主体,自古以来,是北京的军事屏障。

门头沟的山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山800米以上,分布在百花山-髽髻山-清水尖-妙峰山山系及以北广大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余座。低山海拔800-400米,主要分布在九龙山、香峪梁、马鞍山一带。丘陵4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两侧和龙泉镇、永定镇周边。

门头沟的山以中山为主,山形以脉状为主,自西北向东南逐次降低,成阶梯状分布。山脊宽厚,山坡陡峭,形成宽山,窄谷,山高谷深的自然景观。门头沟的低山区和丘陵坡度较缓,黄土覆盖,植被较为茂盛,盛产优质水果和干果。大山造就了灵山三海(云海、林海、花海),百花山三绝(千山万壑赴都门、百花争妍、晴天响雷),妙峰山“金顶圣境”、“万亩玫瑰”等许多美景。“西山晴雪”是京城著名的八景之一。

3、夷平面

2000多万年前,地质上的北台期,门头沟一带曾经历过一个准平原时期。后来,随着地面不断抬升,河流切割,风雨侵蚀,逐步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现在门头沟许多山顶比较平缓,依然遗留着北台期的准平原地貌,我们把这些比较平坦的山地称为夷平面。门头沟的夷平面主要分布在三个层面上。海拔2300米-2000米,灵山、白草畔、百花山顶部。海拔1600米-1400米,黄草梁、老龙窝、清水尖、髽髻山顶部。1200米-800米,柏峪台,妙峰山大坨,阳台山、九龙山顶部等。

山顶夷平面的存在。是门头沟宽山,窄谷,地貌特征的典型标志之一。这些夷平面海拔比较高,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针叶林为主,又各有特色。灵山的野罂粟花,百花山的金莲花,黄草梁上的金针花(野黄花),都是非常吸引人的高山野花,盛开时节使人陶醉。灵山、百花山、妙峰山已经开辟为旅游景区,黄草梁等其他的夷平面也具有旅游开发的良好前景。 4、沟谷

门头沟的沟谷与山的走向密切相关,在四列大体平行的山系之间,有四条与山的走向一致的河川汇入永定河。自北向南依次为刘家峪沟、清水河、大台沟、门头沟。还有大村自北向南的湫河以及其它一些较小的支流。其余300多条沟谷在山系两侧成羽状分布,与上述沟谷连通。斋堂川是门头沟最长最宽河谷,也是门头沟境内永定河最重要的支流。其他的沟谷

大多比较窄,落差大,其中有一批植被茂盛,泉水充沛,潭瀑发育,景色优美。

5、永定河大峡谷

永定河自官厅山峡进入西山,劈山成峡,顺流成谷,穿山绕岭,屈曲回环,于三家店出山,造就了100.8公里长的大峡谷。其长度,深度超过北京郊区所有的峡谷,也是世界上各国首都罕见的大峡谷。永定河大峡谷大致可分为四段。从官厅山峡入口到沿河城为第一段,永定河穿越了门头沟最高的一列大山,形成30余公里的高山深峡,以u形岩溶山谷为主。 从沿河城到清白口为第二段。自沿河城至向阳口永定河与沿河城大断裂复合,称为东岭盆地,这一段山谷开阔,河道深切,周边山势高峻。自向阳口永定河进入珍珠湖,湖面开阔,水光潋滟,亚洲第一桥象彩虹飞跨峡谷之上,十分壮观。珍珠湖下段湖面变窄,两侧悬崖峭壁,时而可以见到灌木横生,野花到垂的美景。珍珠湖大坝附近的珠窝村是一处高山环护的袖珍盆地。以下10公里是千姿百态的高山深峡。永定河在青白口与清水河汇流。

从青白口到落坡岭水库是永定河大峡谷的第三段。永定河沿着髽髻山北翼,顺流而下。河谷较宽,台地发育,是门头沟苹果的重要产区。自河南台村永定河转向东南流,穿越门头沟第二列大山,这一段河道弯曲较少,两侧山峰海拔1000-1500,相对高差800米以上,是一段长达20余公里的v形火成岩山谷。

落坡岭水库到三家店水闸是永定河大峡谷的尾段。永定河进入低山区,出现了几个大蛇曲,河道时宽时窄,阶地发育,村落密集。是京白梨、大樱桃、香白杏的主要产区。永定河从九龙山、香峪梁、之间冲出西山,结束了百余公里峡谷行程。

6、台地、阶地、平原

由于西山的不断抬升,河流不断下切,在永定河及其支流两侧不同高度,形成了多层阶地,如沿河城、太子墓、雁翅、丁家滩、陇家庄等等。在河谷和山麓有一些台地,如西大台、王大台、东大台、燕家台、傅家台、河南台等等。这些阶地、台地大多土层较厚,水源条件较好,是门头沟村落分布的重要地区。

此外,在永定河出山口一带还有、龙泉镇、永定镇两片小平原,虽然只占全区面积的1.5%,但是却居住着门头沟区三分之二的人口。

7、盆地及其它

门头沟有军饷盆地、东岭盆地等,但盆地特征都不太明显。永定河出山口到石景山、卧龙岗是一个闭合较好,特征明显的盆地,但是门头沟只占有盆地的西半部,其余属于石景山地界。

二、门头沟地质

门头沟出露的的地层比较齐全,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源丰富,有地质博物馆之誉;门头沟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 门头沟地质概况

门头沟的地层由海相沉积地层和陆相地层组成,各占约50%,陆相地层又包括陆相沉积地层和火山岩地层。火山岩覆盖面积61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40%。 海相沉积

海相沉积是在海洋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层。门头沟4.3亿年奥陶纪以前的古老地层基本都属于海相沉积地层。

元古代海相沉积地层

很早以前门头沟是一片汪洋大海。元古代(18-6亿年前)早期,约16亿年前,在沿河城碾台村附近出现了门头沟第一片陆地。14-8亿年前,元古代中后期,在大村以西,清白口、柏峪、燕家台、梨园岭、双塘涧以北陆续出现了大片陆地,总面积有360平方公里,约占门头沟面积的25%。是一片以石灰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地层。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海相沉积地层

门头沟古生代寒武纪(5.7-5.1亿年)、奥陶纪(5.1-4.3亿年)海相沉积地层是含有丰富海洋生物化石的石灰岩地层。主要有四片。一片出露在沿河城大断裂以南,双塘涧、齐家庄以东,林字台以西,双林寺、黄岭西、王家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第二片是田庄与大村之间的群山,穿越永定河,经芹峪口、青白口以南,连接军饷与碣石之间的大山,是一片石灰岩弧形条状山地。第三片是军庄到落坡岭水库,永定河两岸,以及妙峰山与上苇甸之间的大山。第四片,出露在潭柘寺镇以南以西的山区。门头沟的寒武纪、奥陶纪灰岩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电池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和水泥用灰岩。 陆相沉积

陆相沉积是在陆地环境下形成的河湖沉积地层。门头沟的陆相沉积有含煤地层生成,主要出现在百花山两翼和九龙山两翼。 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陆相沉积地层

古生代石炭纪(3.5-2.8亿年),二叠纪(2.8-2.3亿年)地层,是门头沟的早期陆相地层,在门头沟出露的面积不大,主要出露在军庄南山,永定马鞍山,黑江、艾洼,潭柘寺北山,北岭附近以及木城涧、千军台山沟两侧狭长地带。是砂岩、砾岩为主的含煤层陆相沉积地层,是石炭二叠纪煤炭的产地,并伴生潭柘紫石和叶蜡石等稀有矿种。 中生代三叠纪陆相沉积地层

中生代的三叠纪(2.3-1.95亿年)地层是紫红色、黄色、绿色、灰绿色砂岩、页岩、和粘土质板岩,它和古生代后期二叠纪地层如影随形,相伴而生,分布范围与二叠纪大致相同。比较集中的地点在永定镇王家岭、石龙山、葡萄咀,以及南官园、赵家洼一带,是一套富含植物化石的陆相沉积地层。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陆相沉积地层

侏罗纪(1.95-1.4亿年)地层在门头沟分布很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布在百花山-髽髻山向斜和九龙山向斜两翼,即斋堂川、大台沟、门头沟陆相含煤地层,是侏罗纪煤炭的主要产区。二是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侏罗纪早期南大岭玄武岩山体,侏罗纪中期百花山-髽髻山-妙峰山火山熔岩、火山结块岩山体,其核部火山岩厚度达2200余米。火成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适于植物生长,是门头沟森林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地区。 白垩纪(1.4-0,7亿年)门头沟的白垩纪时代经历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王龙口-杨树地,沿河城-石河之间的东岭盆地,以及东岭盆地西南翼的大山。火成岩厚度达2000米以上。还有齐家庄、张家庄、杜家庄以西至河北省,天河水以南,龙王村以北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山地。以及泥皮、上大水、大小东宫之间岩浆浸入形成的花岗岩山地。 新生代(0.7亿年-)陆相沉积地层是地质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分为老第三纪(7-2.5千万年)、新第三纪(2.5-0.3千万年)、第四纪(3百万年-)三个时期。每个‘纪’又分为若干个‘世’,如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这个时期正处于地质上的喜马拉雅运动时期,西山不断抬升,遭受侵蚀切割,很少有新的地层沉积。只有在永定河谷、清水河谷及两岸的台地上和山前平原有第四纪沉积。

马兰黄土

我区第四纪最负盛名的沉积地层是马兰黄土。马兰黄土是中国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华北晚更新世黄土,典型的风力堆积物),标准剖面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马兰黄土距今3-1万年,黄土中埋藏有大量动植物化石,记录了历史气候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沿河城大断裂

顾名思义,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门头沟断裂带发育。最主要的是沿河城大断裂。

沿河城—南口断裂带西起涞水县境的岭南台附近,经门头沟区的齐家庄、燕家台、柏峪、沿河城、大村到昌平县境的禾子涧附近。长达60余公里,宽约10余公里,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带。断裂带的中心在沿河城向阳口一带,沉降深度达2000余米。地质学家以沿河城断裂为界把门头沟地质分为两盘。断裂以北为一片元古代岩溶高原,以南则以百花山、九龙山向斜为主。历史上著名的西奚古道顺沿河城断裂的北缘延伸。内长城和主要的边关要塞都在沿河城大断裂以北边缘一带。可见古道的形成,军事要塞的设置都与地质、地形有关。 除了沿河城大断裂,门头沟还有永定河断裂,该断裂在三家店把九龙山和香峪梁错开,成为永定河出山口。妙峰山-大台沟断裂,田庄-雁翅-军饷-斋堂断裂,也都是对门头沟影响比较大的断裂带。 南洋沟裂谷

在大的断裂带两翼,还有一些侧断裂形成裂谷深峡。雁翅镇马套村南洋沟长约20公里,谷宽三、五十米不等,相对高差数百米,两侧悬崖峭壁若刀削斧砍,石笋、石塔、悬石造型各异。与南洋沟类似的裂谷还有龙门沟,湫河沟、龙门涧等。这些裂谷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是天然的电影外景地,也是极佳的旅游胜地。 青白口穹窿

穹窿是一种奇特的地形,由于浸入岩的顶托作用,上部地层象蒙古包一样向四周倾斜。门头沟有上苇甸穹窿和青白口穹窿。青白口穹隆的北翼受到沿河城大断裂的影响而缺失,实际上青白口穹窿是半穹窿。 沿河城火山口

早期喷发的火山口已被深埋在熔岩厚层之下,地面上已不见踪迹。目前,保存完好,形态清晰的古火山口,坐落在沿河城卫生院一带。这个古火山口规模不大,平地上见到的火山口面不足1平方公里,略呈椭圆形。口内低凹,但中心都突出一个“石墩”,叫岩塞。它们是火山的末期产物。

据专家考证,在百花山和清水河流域还有一些可以辨认的古火山口。 溶洞和喀斯特地貌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景观各异的溶洞。门头沟的溶洞主要集中在潭柘寺、戒台寺一带的马鞍山麓,军庄到王平村永定河两侧,以及其他寒武纪、奥陶纪灰岩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军庄镇仙人洞,妙峰山镇与军庄镇之间的将军洞,王平镇韭园大洞,戒台寺后山

的太古化阳洞等。门头沟还有许多的洞穴需要探查开发。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受流水溶蚀、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往往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峭壁等景观。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称之为喀斯特地貌。

门头沟1445平方公里,有一半属于海相沉积的石灰岩地层,龙门涧、珍珠湖、南羊沟、黄草梁象鼻山都是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我区清水、斋堂、雁翅、王平、妙峰山、潭柘寺镇有大面积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绝大部分是没有开发的处女地。 冰川漂砾

2007年7月,在妙峰山镇发现第四纪冰漂砾及冰川擦痕,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冰川漂砾位于斜河涧村南,广化寺附近的山沟内,据永定河河床直线距离约两千米。冰川漂砾高5.5米、长7米、宽6.1米,重约五百吨,矗立在沟谷中,十分抢眼。这块漂砾的岩性是砾岩,顶部平整,面积大约有40平方米。漂砾上的擦痕很清晰,深度、方向存在众多差异,不仅擦痕密布,而且有两条纵穿漂砾的擦沟,因而更有科学价值。目前这块巨石是国内已知冰川擦痕遗迹中保存最好的,痕迹最清晰。冰川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带有极为丰富的信息,对研究250万年前的动植物、气候、地质情况有重要价值。 据地质学家考证,门头沟潭柘寺、灵岳寺一带也有冰川遗迹。 侵入岩和矿藏

侵入岩是火成岩的一种,但火成岩还包括喷出岩。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侵入到围岩中,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喷出岩是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金属矿藏绝大部分蕴藏在太古代、元古代古老地层中。较晚的侵入岩中也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在斋堂清水河-永定河雁翅以北广阔的元古代、古生代岩溶地层中,有数十块条状、块状侵入岩体。比较有价值的有珠窝、洪水口、碾台等侵入岩体。这些侵入岩体中蕴藏着丰富的铁矿、金银及其他的有色金属矿。历史上珠窝村曾经开采过金银矿。洪水口开采过铁矿。

门头沟的金属矿藏数量较少,但,非金属矿蕴藏非常丰富,煤炭、叶蜡石、溶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耐火粘土、花岗岩、青石、潭柘紫石都有比较丰富的储藏。 标准地层

因为门头沟区地质工作开展早,有一批以门头沟地名命名的标准地层,如青白口系、马兰黄土、下马岭组、九龙山组、窑坡组、南大岭组、髽髻山组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地质学界的专用术语。

下苇甸是门头沟的标准地层之一。在下苇甸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地质学家据此判断下苇甸有一套寒武纪早期灰岩。覆盖于元古代晚期地层之上。这一带是地质院校实习的重要观察点之一。 《西山地质志》

《西山地质志》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质志,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完善的一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内容分地层系统、火成岩、构造地质、地文以及经济地质等五章,这是地质调查所毕业生们野外工作的总结报告,是在章鸿钊、翁文灏、丁文江三位老师指导下,由叶良辅执笔完成, 1920年出版。

因为北京西山是我国最早开展地质工作的地区之一,一批外国学者和我国地质学前辈几乎都在北京西山从事过地质研究工作,所以北京西山又称为我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永定河峡谷地质大观园

永定河从河北省官厅进入西山,在100余公里峡谷行程中穿越了16亿年的地质时空。解剖了各种地质现象。

永定河峡谷向我们展示了元古代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震旦系地层;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地层;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囊括了元古代以来除华北共同缺失的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地层以外的几乎所有地层。 永定河峡谷穿越了门头沟最重要的沿河城大断裂等四个主要断裂带。是观察研究断裂带的理想场所。

永定河大峡谷穿透幽州背斜和髽髻山、九龙山向斜,既展示了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又展示了髽髻山、九龙山地形倒置,向斜成山的地质现象。

永定河大峡谷切穿老虎港、珠窝等侵入岩体,使我们观察到水火相容的特殊地质构造。 在永定河大峡谷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古老的河曲,诱人的地层剖面,奇妙的穹窿构造,神奇的古火山口,巨大的冰川漂砾,神秘的古洞,方形山、半拉山等各色山体,以及美丽的峡谷风光。总之,进入了永定河大峡谷,您就进入了神秘的地质大观园。

三、门头沟的矿产资源

大自然造物主在门头沟创造了丰厚的物产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石灰石、页腊石、玄武岩、玉石、塑性粘土、金、银、石棉、铁、铜等20多种,矿产地70余处。其中煤炭储量最大,叶腊石和潭柘紫石在全国最有特点。近年来以煤炭、石灰石和砂石开采为代表对北京的建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门头沟区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现已探明的有:煤炭、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陶粒页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紫砚石、白云岩、硅石、白花玉、紫页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歼石、铜、锌、铝、铁、金、银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煤炭:无烟煤北京市含煤面积1125平方公里,永定河大峡谷一带占近70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煤炭资源27亿吨,约三分之二埋藏在大峡谷附近。北京是全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位于大峡谷的门头沟区是北京最重要的煤产区,已累计生产2亿吨。门头沟自辽、金时期就开采煤炭,用于龙泉务磁器烧造。明、清时期“京城百万之家,皆以石炭为薪”,门头沟以生产煤炭,供应京城炊爨之需,而享有盛名。永定河大峡谷的煤产生于3.5亿年-2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1.3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是蕨类植物和恐龙繁荣的时代。古人有“西山石为薪,黝黑惊射目”的诗句,说的是门头沟盛产煤炭。在北京的发展过程中,它为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它和水与粮食一样,都是京城的命脉。

石灰石:人们说,京西门头沟是“黑、白”两道,黑的是煤,白的就是石灰。大峡谷的奇峰秀水之间见到最多、最普遍的是石灰岩,最俊秀、最雄伟的山是石灰岩山脉。大峡谷内的石灰岩用途广、储量多,品质好。据不完全统计,列入国家矿产储量表的熔剂用石灰岩矿区6处,占北京市总保有储量的67%,储量列全国第15位;电石用石灰岩3处,占北京市总保有储量的75.2%,储量列全国第十三位。野溪和鲁家滩熔剂用灰石矿一直是首钢的原料供应地,50多年来为北京市的冶金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云岩:冶金用白云岩分布于下苇甸、鲁家滩一带,矿层为寒武系昌平组,适宜与主要矿产熔剂用石灰岩综合开采利用。冶金用石英矿体为脉状,矿石质量稳定,符合铁合金二级

品要求,鲁家滩村曾开采矿石。供应北京市的冶金企业。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沿河城一带,有白羊石虎花岗岩体、鸽子坨花岗岩体、碾台花岗岩体等。颜色有浅红、斑黑、奶白。这里花岗岩石已有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大块毛石用于港口建设,板材正在源源不断供应首都市场。

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门头沟至潭柘寺的南大岭一带。玄武岩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做“玄武岩铸石”,这种铸石具有一般金属不能达到的耐磨、耐酸和耐碱性能。玄武岩铸石用于代替钢材、合金材料及橡胶。铸石管可作为化工的输气、输液管道以及供水管道等。 潭柘紫石:它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古老岩种。它的产地在潭柘寺镇西部的高山上,这里至今矗立着明代刻石,上书:“内官监紫石官塘界”,落款:“钦差.提督马鞍山兼管理工程太监何立:”早在明代,这里已经是宫廷生产紫石的窑场,由钦差大臣督办采石。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基石,乾坤殿的铜龟、铜鹤底座以及乾隆花园九根石柱都是紫石建筑。可见,紫石是宫廷钟爱的建筑材料。

紫石细润,扣之,声似金钟,抚之,如婴儿肌肤,颜色深紫,间有绿色条纹,是制作砚台的上乘原料。传说明代在京西采石的钦差大人,精选紫石料让工匠雕刻成砚台进贡皇上。砚台凝重典雅,紫光习习,若紫气东来,顿时龙颜大悦。从此潭柘寺紫石塘便成了宫廷采石场,紫石砚也就成了皇家的用品。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古砚中就有一批潭柘紫石砚。

经科学鉴定,潭柘紫石属红柱石铁、泥质板岩,形成于距今2.6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组地层中,石料原岩为铁、泥质板岩,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由于其矿物组成略有不同,红柱石代替了石英,使研出的墨汁更加均细光亮,有些性能超越端、歙两种名砚。 潭柘紫石的重新发现,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紫石古砚珍品有了明确的“出身”,丰富了北京地区特种矿产资源品种,为古砚家族增添了新的光彩。潭柘紫石的开发已列为北京市的星火计划。使潭柘紫石砚这个古老的砚种焕发了青春。

潭柘紫石砚继承明清古砚风格,造型古朴典雅、经著名书画家朱学范、赵朴初、启功、肖劳、董寿平等试用鉴评:潭柘紫石质地细腻、晶莹温润、研之无声、易于发墨而且经久不干,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启功先生挥毫赞曰:“巧斫燕山骨,名标潭柘寺。发墨最宜书,日写千万字。” 潭柘紫石砚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收藏珍品。

叶腊石:白色,微带浅黄或浅绿,玻璃光泽,质地较软,具有油脂感。产地在九龙山向斜南,潭柘寺镇阳坡元、赵家台村一带。出露于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底部辉绿岩等地层。旧社会叶腊石主要加工成石笔,和石板配合使用,当作小学生的书写工具。现在叶腊石可以做高级耐火材料、陶瓷等,是合成金刚石的坯料,橡胶工业、糖果工业的添加剂。门头沟是全国重要的叶腊石产地,也是全国人造金刚石坯料的主要供应地。 铁矿石:铁矿形成于元古代中晚期,约10亿年前,分布在大峡谷段永定河最大的支流清水河流域齐家庄、清水、青白口、下马岭、碣石、大村等地。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床,有的伴生铜锌等矿物。从古代就有小量开采。

金、银矿石:金、银矿蕴藏在优美的珍珠湖畔,金矿产于含金黄铁矿化白云岩中,含金品位可达工业品位。

明代,位于珍珠湖东南的珠窝村曾经自发采矿炼银,现在山上还有当年开采的数十个矿洞。

青石: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古代建筑的墙基石、墙腿石、腰线石。位于大峡谷出口一带的门头沟永定镇石厂村明代是京城重要的青石产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

修城记》碑中记述“使用马鞍山石厂条石六百六十四丈,每丈价银八钱六分;高出其他石厂六成。金代修卢沟桥,明代建故宫、十三陵都使用过这里的青石。现在永乐年间的石厂界碑、万历年间的采石开塘碑还矗立在石龙山上。

板岩:建筑用板岩主要分布于永定乡的卧龙岗——王平村一带。岩石结构致密均匀,劈分性好,能劈成薄而平整的石板,表面光滑,吸水性低,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具天然美。明清的四合院,过去比较讲究的古建筑都采用石板作房顶建材。现在主要用于高级建筑地面、墙壁装饰材料,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声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z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