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思维的新中式环境艺术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18 1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对话思维的新中式环境艺术设计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的持续发展,加之国内城市规划及建设的不断前行,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弱化,西化现象横扫中国。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树立华夏文明的世界地位成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新课题。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与现代工业科技有机结合,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将是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全球化;东方元素;中式语言;自然观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用一定的语言形态表达一个时期特定的精神情绪,牵涉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仍然用传统的程式化思维去营造图像,它所传载的必然是过去的经验,但过去的经验肯定早已不能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所以观者往往会有陈旧、压抑等感觉。

今天,对于新中式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你可以追求形式感的相似,色彩方向的趋同等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要充份表达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其专属的文化不仅仅是定义一个国家地位及文明程度的标签,更是一个民族巨大感召力的具体体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对外经济还是对内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就国内而言,城市规划及建设

为中国人民带来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弱化,充斥在眼里的都是包豪斯极简主义铬印以及各种各样的欧式建筑,洋文化逐渐取代华夏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如果,必须以牺牲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来推动时代的进步,相信是每一个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那样成长起来的国家不再是那个让每个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祖国母亲,也不再是那个让我们充满自豪的文明古国。

因此,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如何确立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最为焦点的命题。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华夏文明今后的发展前途及方向。 一.东方元素

2000多年前,中国的丝绸之路和郑和浩浩荡荡下西洋打开了华夏文明通往西域的渠道。中国当时的文化和科技发达程度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华夏民族智慧的光芒,神秘的东方古国另无数欧洲人心生向往。但随着欧洲完成工业文明的历史使命,历史的轮回让欧美在近代史上仅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就将他们的国家推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从此,欧美经济圈主宰了世界经济的话语权,英文成了国际上最通用流行的国际官方语言,就连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也形成了一味崇拜西方的设计模式。一夜之间,西方设计模式横扫整个中国,充满洋味的建筑、街道比比皆是。中国在世界设计之林似乎突然之间失去了话语权,西化现象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产生和蔓延。难道我们中国本土的文化细胞都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转

http://www.sdtshq798.com/ http://www.sdlwgzhx.com/ http://www.tataiyangneng.com/

基因变异了吗?

其实,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去反思的问题。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有据可查的年限仅有20年,也就是在80年代中期,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第一次在中国大陆的沿海城市开始稍然兴起。那个时候好像并没有人过多的关注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对于中式设计风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似乎仍然停留在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几处历史风貌建筑里。于是,在国人们没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以欧洲宫廷为蓝本的欧式设计开始席卷中国沿海城市,而这一态势直到今天仍然保持有增无减的发展势头。

其实,这种既臃肿又昂贵的“欧式”设计早在60年代就已经在欧洲被淘汰,相反,他们倒对来自东方文化元素的设计情有独钟,欧洲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不应该暴露自己的财富,而应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展示自己所喜欢的文化。他们向往东方的反璞归真和宁静悠远,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应该比他们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更加了悟人生的意义。

西班牙设计大师玛利亚 荷西曾经说过:“没有东方元素的设计是不完整的”,反观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理由拒绝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设计呢?这是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困惑??

其实,传统的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一般表现为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然,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当代追求节能、环

保的大趋势下已经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就像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样,虽然在曾经的历史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与当下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以时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瑰宝,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节奏,通过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诠释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高高在上的中式风格更加平民化和普及化,只有这样,中式风格才能不再与古老死板画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的东方情怀。 二.中式语言

在不断有人振臂高呼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历史的号召下,一些设计师也开始对中式设计开始了新尝试。在我们对这种现象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无奈的看到,如今的中式设计变成了几个旧门、立个红柱、装个花窗、铺点儿青砖、几只青花瓷瓶的简单堆砌,似乎在这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再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以老祖宗那种和谐泰然的淡然来审视周身的事物。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浓缩成几个随手可得的物件儿,而华夏文明则像丢了魂儿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这是对中式设计符号化的简单理解,但符号绝不等同于文化。你不能说你经常穿西装,抽雪茄、住别墅你就不再是中国人了。中国文化是以儒家、道教、佛都为基础的文化,儒家的精华是让人的行为更加端正儒雅;道教则是让人师法道德和品质;佛教更是让人的心灵“普渡众生”,超凡脱俗,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去透视和回顾人

生。同时,中式设计的语言表现方式应该是稳健、沉静、高雅和内敛的。中式语言的塑造和提升说到底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文化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给空间属性授予一个现代空间的气质链,它既能聚集古典文化的内涵,又能释放现代空间的古典文化气息。

所以,我们做的中式设计应该是有情节构成和核心表达的,空间的黄金分割,场域的过渡衔接,回廊的曲径通幽,布局的藏风聚气,空间的取与舍、收与放、虚与实、内与外、阴与阳、开与合、明与暗、藏与露、光与影等等,包括空间形态流动和动静流线走向的控制,其至空间形态以及体量尺度都要符合中式语言的基本走向。当然,中式的设计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空间场和,而应该选择相对宽敞,层高适度的空间。毕竟中式空间不仅仅是承载功能需求,更主要的是承载浓厚和丰富的语言流动气息,包括其空间装栽的各类材质在肌理表现上的细节,太过狭小的空间恐怕容纳不下中式文化特有的包容和博大。 当然,中式空间形态还应该对色调进行重点把握,以暖色调为主的气息会给人一种饱满雅致的感觉;而以冷色调为主的空间气息会带来静秀端庄的感觉。如果将现代的空间框架去构筑中式语言,那就更充满了空间元素变幻几率的挑战性,能够从容游走于现代建筑结构空间而能够不动声色的控照空间形态的需求调度合适的中式语言驻足,能够极大的提升空间的品质和品位,在中式语言运行节奏排列中产生的运动能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或许正是中式空间形态探索中留给我们最为深刻的东西。 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诚然,它也决定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

在中国,农耕作为国之根本使国人对大自然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感和亲切感。中国建筑有楼、台、亭、阁、廊、榭等类型。它们或处山项,或临于水边,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能得自然环境之利,又能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传统的四合院对外是封闭的,对内则是开敞的。庭院与周围的厅、堂、廊、室等既隔又通,实际是对厅堂的延伸和扩大。不仅能够供人劳作休闲,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往往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对自然肌理和材质的喜爱,另一个则是对自然气息和景观的营造。前者,中式设计信仰原木色涌上,细致做工再加上古色古香的雕刻装饰,伴随岁月流逝而增添了无穷的中国韵味。因此,在工业制造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仿考虑,采用更为先进的制作加工方式,以新型材料代替原木材料,这样不仅在形式和品质上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也从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从而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另外,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应该做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思维进行全面思考,这不仅仅是对古人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也是对现代人居的深度思考。

对于现有环境艺术设计,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

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如今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作品中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 唯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良传统的中式,真正的理解国学文化系统,才是将新中式设计发展下去的唯一道路。 参考文献

(1)郑晋 中式的优雅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 (2)李诫 营造法式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6 (3)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4)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y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