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的兴与衰以及给中国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11-15 14: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

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关键词: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经验和教训

一、苏联模式概述及形成的历史原因

十月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完整的先例可循,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前进。

苏联模式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种新的实践经过人们总结,又上升为新的理论,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也可以称作斯大林模式或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同时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对苏联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世界许多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苏联模式的优势

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在被资本主义包围的经济落后的资源大国,为了尽快地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选择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对付了战争与战争威胁,借助这种模式苏联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这种模式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苏联的经济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高速增长,使苏联由原来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变成国民生产总值在欧洲占第一位,世界占第二位的强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成就 ;

1、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一个内部潜伏很多问题的国家,但在30年代到40年代的苏联,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时候,还是政策发生失误的时候;也无论是战争逼近的时候,还是进行战争的时候,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功绩

三、苏联模式的弊端

(1)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这就给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

会主义的思潮的滋生和泛滥造成了可乘之机。可以说,后来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一种反动。

(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过度集权制在站后苏联所产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在斯大林时期,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条神圣原则,在这种体制和气氛之中,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

行动的指南,相反成为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 (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四、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与对付战争和威胁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积极作用开始弱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粗放发展的潜力逐步耗尽。新技术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从而进一步暴露了这个模式封闭半封闭的弊端和这种体制下企业缺乏活力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缓慢的弊端,致使苏东国家从60年代开始,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

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先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从“左”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并维护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官僚特权集团;后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从右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搞民主社会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但是他所表现的大党、大国主义,使得很多国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和束缚。

二战以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但各国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多数国家是落后的国家,本身并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然而又大都是由苏联红军解放或者在苏联帮助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不得不接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有的国家虽然抵制 苏联模式,但是终究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和束敷,

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终于发生苏东剧变,从而宣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是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混乱,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根本原因是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五、从苏联模式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模式的失败给世界各国尤其是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中汲取以下三点历史教训:

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是“左”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观念、具体体制和方针政策。但是借助于“左”的东西来反右,也只是一时管用,从长远来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它们的改革选择了错误的方向。我们认为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来进行改革,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来进行改革,还要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 会主义实践

3、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苏联东欧的剧变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能否得逞,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何种态度,采取什么样

的对策。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为了防止和平演变而倒退到对外封闭、与西方国家冷战对峙的旧格局中去。在对外开放以及与西方和平共处、协作、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不能迁就与退让,对西方腐朽、反动的思想与文化要进行抵制 与批判。更要加快内部体制的改革,避免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找到可加利用的突破口。

六、给中国的启示

(1)社会主义运动史角度

社会主义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苏联工业化中可以看出),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诞生,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要防止认识、体制方面僵化。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是否切合各国实际,根据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来看,社会主义最终必须要取代资本主义,但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复杂、曲折艰难的。既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防止急于求成的“左”倾冒进、又要防止右倾动摇。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克服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和死守教务不思进取,教务主义害死了苏联、教条主义害苦了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以执政党的建设角度思考:

真正树立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证明对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改革,人民群众是坚决支持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尊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要改革干部制度,密切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4)从体制改革角度

从经济体制看,只有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发展生产力,要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均应重视、防止僵化,不断保持体制活力,不断调整激活。从政治上,要健全民主法制;健全权力监督制的机制,防止个人集权、个人崇拜。正确的路线要保持相对稳定。(“一百年不动摇”)要大胆突破旧体制束缚,广泛借鉴、创新体制。

(5)改革(成功)策略

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要正确认识国情,制定切合国情实际的改革策略。改革要积极稳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要及时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协调和各阶层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及时惩治腐败,排除利益集团阻挠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在苏联模式衰败的历史条

件下兴起的。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衰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兴起的内在关系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

陈新明

“苏联共产党模式”的问题及其垮台的经验教训 ----论执政党体制改革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许耀桐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y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