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 - 第六讲

更新时间:2024-05-31 2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 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本章上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以及为实现这一战略所必须采取的方针和应当遵循的途径。

在逻辑结构上,本章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展开:第一节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意义入手,导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对这一目标的时代特征加以阐述。第二节分析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并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途径进行论述。第三节强调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作用,揭示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指明方向。

二、 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意义 在总结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战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的体现,它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以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既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重点突出的目标,是一个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的目标,是一个最终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是一个实现程度不平衡的目标。

(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之优势,是现阶段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来完成工业化,是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完成的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二是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三是发展虚拟资本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繁荣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以多元结构的方式推进中国式城镇化道路的演进,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开发西部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适合本地

情况的发展模式;二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三要深化改革,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的大好机遇,从中获取动力;四要强调基础建设,稳扎稳打;五要坚持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各项事业。

(一)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概括了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的趋势,深刻阐明了科学技术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联系和内在规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制定和执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就是要坚持以教育为本,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二要鼓励科技创新,三要把工程科技摆在科技发展的突出位置,四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

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此,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二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优生优育;三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四要强化城乡污染治理;五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六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三、理论研讨与现实思考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新世纪的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⒈小康社会是中国特定的发展阶段

第一,小康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概念

“小康”一词,源自古典用语。古代的孔夫子曾把社会的发展分为乱世、平世、小康、大同四个层次。近代的康有为曾对“小康”和“大同”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他的变法主张“多为小康之论”,即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见《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礼运注叙》中华书局,1981年版 第193页)除此之外,洪秀全、孙中山等人也都曾以大同、小康思想为指导,构想社会蓝图,唤起民众为之而奋斗。因而,大同和小康的思想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状况,意味着国泰民安,国强民康,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思想,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美好社会。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概念拿过来,作为表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既富有中国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1979年,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概念与西方不同,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其中蕴含了中国的文化国情。随后,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小平同志使用了“小康”和“小康之家”的概念。1984年,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小平同志使用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后来,小平同志对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又进行了多次解释。“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由此,“小康社会“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第二,小康社会是中国特定的发展目标

小康社会是中国特定的发展目标的思想来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继承的是商品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并且不平衡的物质生产力条件,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必须实现和完成工业化、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为了使这一过程不至于模糊、抽象,小平同志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把社会的发展划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一个模糊不清、一成不变的社会状态,而是一个从贫穷、温饱发展到小康再到富裕的社会发展进程。这样,一个既有别于贫穷又不同于富裕的小康社会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完成的社会发展目标。

第三,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阶段

“社会”的概念从广义上理解,包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既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包括社会的上层建筑。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指标,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发展指标;小康社会是社会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发

展战略。有鉴于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容易量化,比较具体、明确,往往易于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甚至使一些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的政治、民主、法制、道德等精神生活的指标,由于不易量化,比较抽象,往往被一些人忽视,甚至出现否定其作用和价值的现象。

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已胜利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超过了原定二十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特点: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它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所有领域,包括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等丰富内容。应强调目标体系的全面性与协调性。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重点突出的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强调经济的基础性作用。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的目标。应强调只有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积弊和矛盾,以及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最终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是一个实现程度不平衡的目标。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它决定了未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不平衡特点。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十六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⒈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的路子有所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大都完成于十九世纪,旧工业化道路对自然界和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极为严重。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新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等特征。

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

从根本上说,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我国的推进,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镇化建设加快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而展开。

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教学中应突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方面所起的作用,着重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②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任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的欠发达状况历史以来就相当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的各个要素均远远落后于城市,从而使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更加扩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求农村必须全面实现小康,这就有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上不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为此必须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研究表明,城市化是解决工业化过程中人口过剩的根本出路,城市化将给更多的农民以更多的选择,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的时候,城市文明的辐射力可以使不住在城市的人口照样享受到城市文明。为此,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的思想为指导,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构成了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一环。应从指导方针,国内外背景,开发西部的意义,以及开发西部的措施等方面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⒈科教兴国

所谓“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特点是(答:ABCD)。

A、重点突出的目标 B、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的目标 C、最终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 D、实现程度不平衡的目标 E、最终目标

⒉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处理好(答:ACD)。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 A、 发展本国经济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系

B、 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C、 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E、发展知识经济和发展技术经济的关系 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是(答:ABC)。 A、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B、鼓励科技创新

C、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突出地位

D、加快推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发展 E、以引进设备代替自我研制 (二)辨析题

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正确。在总结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战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的体现,它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

1979年,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概念与西方不同,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其中蕴含了中国的文化国情。随后,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小平同志使用了“小康”和“小康之家”的概念。1984年,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小平同志使用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后来,小平同志对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又进行了多次解释。“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由此,“小康社会“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⒉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正确。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它包括许多重要内容: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二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优生优育;三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四要强化城乡污染治理;五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六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可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问答题

1.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特点。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简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达到人均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人均一千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大体达到人均4000美元,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如下:(1)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如下特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重点突出的目标。(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的目标。(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最终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实现程度不平衡的目标。

2.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的路子是不同的。旧工业化道路是通过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破坏环境、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而完成的。我国继续工业化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注重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之优势,是现阶段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1)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3)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2) 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3) 发展虚拟资本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⒊试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与措施。

答: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做出的重大部署。(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如下:(1)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 鼓励科技创新。(3) 把工程科技摆在科技发展的突出位置。(4) 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计。(2) 可持续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如下:(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2)

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优生优育。(3) 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4) 强化城乡污染治理。(5)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6)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x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