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14 1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大蒜叶枯病
大蒜叶枯病图片 【病害名称】:大蒜叶枯病大蒜叶枯病是大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间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病叶枯死、植株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或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即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枯死。染病花梗易自病部折断,后期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危害严重时不能正常抽薹。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herbarum(Pers.exFr.)Rabenk侵染所致。在春播大蒜栽培区,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秋播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病菌该菌为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需要较高的湿度。降雨和田间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蒜叶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梅雨季节。大蒜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梅雨季节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①选用抗病品种:根据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梗。
大蒜紫斑病
大蒜紫斑病图片
基本概况
大蒜 学名 Alliμm sativum L.是著名的兼有药效的蔬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具止痢、止咳、健胃、杀菌、驱虫之功效。南、北各省均有栽植。
基本症状
大田生长期为害叶和薹,贮藏期为害鳞茎。南方苗高10—15cm开始发病,生育后期为害最甚;北方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病。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
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
病因原理
Alternaria porri (E11iott) Cifed.称香葱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条件
冬季温暖地区病菌在葱蒜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附着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从气孔和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l一4天。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形成。孢子萌发和侵入需具露珠或雨水。发病适温25—27℃,低于12℃不发病。一般温暖、多雨或多湿的夏季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寄主抗病力。(2)实行2年以上轮作。(3)选用无病种子,必要时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时,浸后及时洗净。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1.5小时消毒。(4)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喷洒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mg/kg也有效。(5)适时收获,低温贮藏,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收后适当晾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窖温控制在0℃,相对湿度65%以下。
刺足根螨
刺足根螨( Bulb mite ),学名 Rhizoglyphus echinopus(Fumouze et Robin) 蜱螨目,粉螨科 。5~8月份是危害盛期,为葱田新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 为害韭黄、韭菜、葱类、百合、芋、甜菜、马铃薯、唐菖蒲、半夏、贝母等。 为害特点受害的地下茎或球茎呈黑褐色而腐败,受害处随根螨的增殖不断向四周及内部组织深处蔓延,致地上部叶片细小,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枯死。大葱受害的先是幼苗叶部枯萎,出现脱色症状,严重的葱白组织受损,无光泽,折断。百合等鳞茎受害,产生褐色小斑,地上部黄枯。有些蔬菜或花卉的球茎受害,发芽后叶片带有紫色,逐渐干枯。应注意与病害区别。
形态特征成虫宽卵圆形,体长0.6~0.9毫米,乳白色,有光泽,鄂体部、足浅红褐色,幼虫3对足,若虫和成虫4对。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2
毫米。
生活习性以成螨和若螨为害韭菜、葱蒜假茎,使其腐烂。在高湿条件下,气温18.3~23.9℃完成1代需17~27天,20~26.7℃只需9~13天,雌螨交配后1~3天即产卵,每雌平均产195粒,最多达500粒。第1、第3若螨期间条件不利时,出现体形变小的活动化播体。日本年生10多代。刺足根螨喜在沙壤中为害。有时一株葱上可达数百头。一条根上有10多头,能在土中移动。酸性土受害重。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1、整地时注意深耕,合理施肥,对酸性土壤要施入消石灰80~100kg调至中性。 2、合理轮作,避免根螨寄主作物连作,与瓜类、豆类轮作。 3、块根类作物要在阳光下曝晒,可减轻为害。]
4、插秧期防治选购或选用无虫秧苗插种,严格淘汰带虫秧苗。插种前用2%扫螨净乳油或50%尼索朗乳油2000~3000倍液浸根5~10min,杀螨效果可达90%以上。
5、成株期化学防治可用48%乐斯本乳油、20%螨克乳油、1.8%虫螨克乳油、20%扫螨净乳油1000~1500倍液喷注于大葱基部,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
蒜白腐病
症状 蒜白腐病又称菌核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从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病原 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称白腐小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在寄主上长有大量白色菌丝,菌核生在病组织内部或表面,菌核球形至扁球形,内部浅红白色,外部黑色;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0C,低于5℃,尚可生长,
高于30℃则不生长,10~20℃易形成菌核:除侵染蒜外,还可侵染大葱、洋葱和韭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寄主地下或地面处的小菌核,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葱、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褐色组织紧密的小菌核。该菌喜低温高湿,在高温季节湿度不大条件下扩展缓慢;当气温低于20℃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流行。生产上早春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势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 (1)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2)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3)播种前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种包粉衣后再播种。(4)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5)药剂防治 于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淋根茎。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洒,其中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好。此外,也可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蒜和蒜薹灰霉病
症状 蒜灰霉病棚室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两面生有褪绿小白点,扩展后成为沿脉扩展的长形或梭形斑,大小0.5~3毫米,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致多数叶片一半枯黄,湿度大时,密生较厚的灰色绒霉层,致叶片变褐或呈水渍状腐烂。蒜苔灰霉病 是许多大、中城市蔬菜冷库的毁灭性病害,蒜苔入库后3~4个月即见发病。蒜苔腐烂并长出灰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Botrytis squamosa Walker称葱鳞葡萄孢和Botrytis aclada Fresen=B.allii Munn称葱腐葡萄孢,均属半知菌类真菌。两种病菌同属不同种。B.squamosa菌丝无色透明,有隔,分生孢子梗在寄主叶内伸出,直立,单生、丛生或散生,有的弯曲,孢梗下部多呈褐色,上部淡褐色,具隔膜1~10个,基部表面具疣点状物,孢梗分隔处常有无色瘤状突起,似分枝初始;孢梗长330~1150×11~20微米;分生孢子成熟后即脱落,梗顶生环折状皱缩纹,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卵形至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小11.25~27.5×11.25~15.5微米。镜检时发现该菌成熟和未成熟孢子大小差异较大。B.allii分生孢子梗从寄主病组织伸出,分枝末端膨大;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6~16×4~8微米,孢子成熟脱落后,产孢短枝萎缩,在主轴上留有痕迹,主轴又生短分枝继续产孢。小分生孢子直径3微米。菌核生在病组织内或表面,直径1—5毫米。两菌生理特性基本相似。菌丝生长适温17~22℃,生长温限0~32℃,分生孢子萌发适温 12—22℃。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pH4~5,光线能刺激菌丝生长,光照与黑暗交替利于 B.allii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喜欢在高湿条件下或水滴中萌发。温度升高产出菌核,27℃产生最多,并以此菌核越夏。只要有菌源,病情不断加重。病菌除为害蒜和蒜薹外,还可为害大葱、洋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蒜灰霉病在田间主要靠病原菌的无性繁殖体,即病叶上的灰霉传播蔓延。每次收蒜都会把病菌散落于土表,致新生叶染病。 蒜苔灰霉病主要在蒜苔收获后,靠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体、菌核,在贮藏低温条件下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从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贮藏窖或贮藏库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菌蔓延。(3)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风量要据蒜长势确定,外温低,通风要小或延迟,严防扫地风。(4)培育壮苗,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5)露地蒜发病初期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4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800~1000倍液、50%灭病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6)棚室栽培蒜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在发病始期开始施用特克多烟剂,每100立方米用量50克(1片)或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 45%百菌清烟剂,667平方米250克熏1夜,隔7~8天1次,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667平方米1kg,隔9天1次,视病情注意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7)防治蒜苔灰霉病贮藏温度控制在0~12℃,湿度80%以下。及时通风排湿。必要时喷洒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或65%抗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为减少窖内湿度,最好选用 45%特克多烟雾剂,具体方法参见蒜灰霉病。(8)用保鲜灵烟剂熏烟。在蒜薹入库上架预冷时,在冷库通道中,将烟剂均匀布点,以2000立方米的冷库为例,布10~15个点,每个点放置 0.7~1kg,将其垒成塔形,然后点燃最上面的一块,让其自行冒烟(点燃时此烟剂不冒明火安全可靠),点毕、将冷库关闭4~5小时后,开启风机。同时根据贮藏要求,将蒜薹分别放入硅窗袋中,按常规进行贮藏、管理。若是处理大帐,也只需将烟剂放在
大帐里(远离塑料帐),点燃后,轻轻拍打塑料帐,使烟雾均匀分布于空间,其余均按常规操作。
蒜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不久半个或整个叶片萎垂,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花茎染病 亦呈水渍状腐烂,致全株枯死。
病原 Phytophthora porri Foister称葱疫霉,属卵菌。孢子囊倒洋梨形,大小31~82×23~52微米,偶具乳头状突起,产生游动孢子;藏卵器穿雄生或雄器侧位;卵孢子球形,大小22~39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
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一旦发生,蔓延很快,短时间内可致全田毁灭。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5~32℃,相对湿度高于95%并有水滴存在条件下易发病,露地蒜在多雨季节或棚室蒜放风不及时或浇水过量,形成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硬尾、紫皮蒜、宁蒜1号、苏联蒜、苍山蒜等抗性强的品种。(2)露地栽培蒜要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3)采用小垅或高畦栽培。(4)发病地2~3年内不要种植,葱蒜类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5)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少施氮肥,增强抗病能力。(6)发病初期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大蒜黄叶和干尖
症状 大蒜苗期发生黄叶、叶片黄化;成株发生干尖。
病因 一是根部受地蛆为害,二是重茬,三是“退母”也是烂母所致。烂母是正常的。烂母表明原种蒜里贮存的养分己用光,花薹和蒜瓣已开始分化。
防治方法 (1)种植大蒜的地要轮作。(2)提倡施用酵菌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为防止“退母”黄尖,应在“退母”前,即播种后30~40天,开始追肥灌水,不仅对促进花薹和蒜瓣分化有一定作用,还可避免或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4)及时防治地蛆为害。(5)提倡喷洒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4000倍液或1.8%爱多收液剂6000倍液、富尔655液肥,每667平方米用量为80克对水30公斤。也可喷洒黄叶速绿一植物病毒复合营养液600倍液。
蒜叶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 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的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软深;也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时经10~15天全田枯死。
病原 Stemphylium vesicarium (Wallr.)Simons称黄花菜匍柄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1至数根呈簇状由表皮伸出,短,两极膨大,褐色,顶部略浅,直径5.5~10微米,具隔膜1~3个;个别有1次分枝,大小22.5~54.8×5~8微米。分生孢子长矩形至长卵形,单生,浅黄褐色至深褐色,砖壁状,具3~5个横隔膜,其中3个主横隔膜占全孢量的53~61%,主横隔膜缢缩明显,表生小疣,紫斑上孢子大小25~47.6×15~25.5微米。该菌除侵染蒜外,还可侵染大葱、洋葱引起紫斑病,侵染黄花菜引致叶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无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蒜,一般6月下旬始发,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蒜孕苔和抽苔期雨量和降雨次数。7月中旬至下旬有连续12毫米以上的降雨3次以上,日均温24~28℃,该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1)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实行轮作、秋灌、深翻; (3)播种前销毁蒜瓣残体。(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65%硫菌·霉威(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蒜干腐病
症状 蒜干腐病是土传病害,植株染病后叶尖发黄干枯或叶面出现浅黄色条斑,有时扩展到鳞茎上,鳞茎基部呈水渍状暗褐色,有的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拔出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烂,病株抽薹慢,影响蒜薹上市,贮藏期染病从根部至蒜瓣发黄,软化后干缩。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epae (Hanz.)Snyder et Hansen称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褐色或紫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出棉絮状气生菌丝,产生桃红色或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大型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易形成,镰刀形或纺锤形,多具隔膜3个,大小33~36×3.8~4微米,5个隔膜的44×3.9微米;小型分生孢子生在气生菌丝中,单胞无色,卵形或长椭圆形,数量多。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状厚垣孢子串生,病菌生长温限4~35℃,发育适温25~28℃。与典型种区别在于只侵染洋葱,不与马铃薯上的菌系交互侵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多、土壤过湿及洋葱生长后期遇高韫多雨易发病,地蛆为害严重或大水漫灌、田间积水或低洼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洋葱地与禾本科、豆科作物进行3~4年轮作。(2)选用无病的蒜瓣做种。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烧根、沤根或起蛆。(4)发现种蝇。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喹硫磷
乳油1000倍液,最好根据种蝇预测预报,把其杀灭在产卵前。(5)蒜种宜贮存在0~5℃条件下,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蒜黑粉病
症状 在叶、叶鞘和鳞茎上出现灰色条纹,条纹内病组织上充满黑色厚垣孢子,受害叶片扭曲下弯,病苗或病株枯死。该菌主要侵染植株基部由叶鞘保护的未成熟的幼嫩组织、幼叶及鳞片等。寄生在葱叶、叶鞘、茎等各部位的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粉状孢子团,由1至数个孢子紧密结合形成。孢子团球形或近球形,暗红褐色,直径16~27微米,内含厚垣
孢子1个,也有2个的,厚垣孢子球形,红褐色,直径11~16微米,周围具一层浅黄色或黄褐色、球形至扁球形的无性细胞(不孕细胞)直径4~8微米,寄生于洋葱和葱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附着在病残体上或散落在土壤中的厚垣孢子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种子发芽后20天内,病菌从子叶基部等处的幼嫩组织侵入,经一段时间潜育即显症,以后病部产生的厚垣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播种后气温10~25℃可发病,最适发病温度18~20℃,高于 29℃则不
发病。播种过深,发芽出土迟,与病菌接触时间长或土壤湿度大发病重。由于该病是系统侵染,田间健株仍保持无病,当叶长到10~20厘米后,一般不再发病。 防治方法 (1)选择没有栽植过葱类的地块育苗,以防葱苗带菌。(2)葱苗长到15厘米,病菌停止侵染,选无病苗栽植。(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4)重病区或重病地应与非葱类作物进行2~3年轮作。(5)对带菌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福美双或拌种双粉剂拌种,也可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浸种10分钟后,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并注意把手洗净,工具应消毒,以防人为传播,病穴撒1∶2石灰硫磺混合粉消毒,667平方米用量10kg,也可把50%福美双或拌种灵1kg,对细干土80~100kg,充分拌匀后撒施消毒。
大蒜嵌纹病毒病
症状 大蒜嵌纹病毒病生产上见有两种。一种是植株矮化,叶变
黄后萎蔫,不结鳞茎,完全无收成;另一种染病后植株叶片呈现浓绿与浅黄线条之嵌纹病症,影响光合作用和鳞茎膨大,轻则减产20%左右,严重的达40~50%。
病原 分萎缩型与嵌纹型两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靠汁液摩擦和桃蚜传毒,寄主范围仅限于石蒜科和百合科,紫皮蒜较白皮蒜发病重,15~30℃利于发病和显症,温度过高或过低似有隐症现象。蚜虫发生量大及与其他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病重。由于大蒜系无性繁殖,以鳞茎作为播种材料,因此植株带毒能长期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以至田间已无不受病毒感染的植株,且不断扩大病毒繁殖系数,致大蒜退化,鳞茎变小。 防治方法 (1)严格选种,尽可能建立原种基地;采用轻病区大蒜的鳞茎(蒜瓣)做种,减少鳞茎带毒率。(2)大力推广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脱除大蒜鳞茎中的主要病毒。(3)避免与大葱、韭菜等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播。(4)在蒜田及周围作物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防止病毒的重复感染,使用药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此外还可挂银灰膜条避蚜。(5)加强大蒜的水肥管理,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病力。(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克毒灵水剂7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0.5%抗毒剂水剂1号250~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药。
蒜叶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 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
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的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软深;也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时经10~15天全田枯死。
病原 Stemphylium vesicarium (Wallr.)Simons称黄花菜匍柄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1至数根呈簇状由表皮伸出,短,两极膨大,褐色,顶部略浅,直径5.5~10微米,具隔膜1~3个;个别有1次分枝,大小22.5~54.8×5~8微米。分生孢子长矩形至长卵形,单生,浅黄褐色至深褐色,砖壁状,具3~5个横隔膜,其中3个主横隔膜占全孢量的53~61%,主横隔膜缢缩明显,表生小疣,紫斑上孢子大小25~47.6×15~25.5微米。该菌除侵染蒜外,还可侵染大葱、洋葱引起紫斑病,侵染黄花菜引致叶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无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蒜,一般6月下旬始发,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蒜孕苔和抽苔
期雨量和降雨次数。7月中旬至下旬有连续12毫米以上的降雨3次以上,日均温24~28℃,该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1)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实行轮作、秋灌、深翻; (3)播种前销毁蒜瓣残体。(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65%硫菌·霉威(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大蒜菌核病
症状 主要为害近地面假茎基部或贮存的鳞茎。病初呈水渍状,出现圆形小
点,后发展为不规则状,致假茎变为黄褐色腐烂或倒折;干燥条件下,病部发白易破碎蒜瓣露出,在病部可见薄片状黑褐色菌核8~23个或更多,致鳞茎萎缩,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原 Sclerotinia allii Saw.称大蒜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菌核薄片
状或豆瓣状,大小3~18毫米,黑色,表皮光滑,切片外层细胞黑色,内层具无色菌丝交织,萌发时菌核上长出子囊盘1~14个,多为4~5个,盘柄棕黄色,平滑;子囊盘浅红褐色,直径0.4~8毫米,子囊和侧丝整齐地排列在子囊盘上。子囊圆柱形,基部细狭,大小170~242×7~16微米,内含长椭圆形的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具隔,无色,两端钝圆,大小12~20×7~10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蒜种上越冬,豆瓣状菌核可在土中存活10~13个月,在灭菌砂中可萌发30%左右,该病在河南间歇发生。 防治方法 以提高温度的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流行。(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每667平方米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kg;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菌核光悬浮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3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667平方米喷对好
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H混合物(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蒜青霉病
症状 主要为害鳞茎。初仅一个或几个蒜瓣呈水渍状,后形成灰褐色不规则形凹陷斑,其上生出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称黄青霉,属半知菌类真菌。25℃在查彼克培养液上长出毛茸状菌丛,浅黄色,中间稍突起,边缘白色,宽约3毫米,产孢处灰绿色至绿色,具黄色分泌物泌有黄色素;分生孢子梗柄长200~300微米,帚状分枝3轮生,有短梗基3~4个,瓶梗3~6个轮生,梗端狭,大小6~8×2~2.5微米;分生孢子串生,无色,近圆形,大小2.5~4×2~3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多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后,借气流传播,从蒜头伤口侵入。贮藏期管理不善会引起严重损失。有时在收获时可发现,可能与地下害虫有关,个别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抓好鳞茎采收和贮运,尽量避免遭受机械损伤,以减少伤口,不宜在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收。 (2)贮藏窖可用10g/平方米硫磺密闭薰蒸24小时。(3)采收前一周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加强贮藏期管理,贮存温度控制在5~9℃,相对湿度90%左右。(5)试用福腾牌温控式电热硫磺蒸发器,使硫磺等以蒸气状态均匀扩散而灭菌。
大蒜褪绿条斑病毒病
症状 2~3
叶期染病,病株上出现明显的黄色褪绿条斑;成株染病植株呈不
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纤细,叶片无光泽,蜡质消失,呈半卷曲状,有的上下叶片捻在一起卷曲成筒状;心叶不能抽出,病株一般不能抽薹,薹上具明显的褪绿块斑,病株根短且少,黄褐色。病蒜产量、质量明显下降,种性退化。
病原 The Garlic chlorosis streak virus称大蒜褪绿条斑病毒病,属病
毒。病毒粒体系弯曲的线状物,病毒颗粒长度不等,短的430纳米,长者2100纳米,其中700~950纳米的占50%以上,平均1059纳米,致死温度70~75℃,体外存活期7~8天,稀释限点1000~3000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靠汁液摩擦和桃蚜(Myzus persicae)传毒,寄主范围仅限于石蒜科和百合科,紫皮蒜较白皮蒜发病重,15~30℃利于发病和显症,温度过高或过低似有隐症现象。蚜虫发生量大及与其他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病重。由于大蒜系无性繁殖,以鳞茎作为播种材料,因此植株带毒能长期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以至田间已无不受病毒感染的植株,且不断扩大病毒繁殖系数,致大蒜退化,鳞茎变小。
防治方法 (1)严格选种,尽可能建立原种基地;采用轻病区大蒜的鳞茎(蒜瓣)做种,减少鳞茎带毒率。(2)大力推广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脱除大蒜鳞茎中的主要病毒。(3)避免与大葱、韭菜等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播。(4)在蒜田及周围作物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防止病毒的重复感染,使用药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此外还可挂银灰膜条避蚜。(5)加强大蒜的水肥管理,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病力。(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克毒灵水剂7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0.5%抗毒剂水剂1号250~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药。
蒜黑头病
症状 主要为害蒜的鳞茎,在贮藏期间的蒜鳞茎上经常可见,剥开蒜瓣,在其上初生具紫红色边缘的小凹陷斑,后病斑扩大,凹陷更加明显,病斑上长出黑色丛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Embellisia allii (Campanile) Simmons称蒜艾氏链格孢,艾氏霉属,是丝孢纲一新纪录种,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体呈典型丛霉状,光滑至粗糙;菌丝体内可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梗从菌丝或厚垣孢子生出,不分枝或少,具隔膜,直立或在产孢处膝状弯曲,分生孢子梗粗短,孢痕明显;分生孢子短,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平直或弯曲呈S型、C型、Y型、具横隔2~7个,偶见纵隔或斜隔1~3个,大小15~45×8~15微米,黄褐色,隔膜黑色,孢壁较光滑,分隔处略缢缩,隔膜比孢壁厚,颜色也加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蒜鳞茎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侵入蒜瓣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地区,收获前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加强贮藏期管理,贮存温度控制在5~9℃,相对湿度90%左右。
蒜薹黄斑病及贮藏病害
症状 在田间薹茎上出现黄色斑,称为黄斑病;蒜苔在入库冷藏后3~4个月,黄斑处向下凹陷,逐渐腐烂。
蒜薹在低温、硅窗贮藏条件下,4个月后苔茎基部由于生理老化,病菌易从采收伤口侵
入,开始出现灰白色斑,后向上蔓延,继而腐烂,5个月后腐烂率达10%~20%。尤其苔梢很易染病,入库3个月开始发病,初生灰白霉斑,逐渐扩展后连成一片,苔梢间相互感染,4个月后病株率达50%~80%,不仅影响蒜苔的外观和口味,同时造成严重损失。
病原 黄斑病初步认为是Peyronellaea sp.贮藏4个月后检测主要病菌有
Penicillium sp.称青霉菌、Alternaria sp.称交链孢菌,其次是Fusarium sp.称镰刀菌和Cladosporium sp.称芽枝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黄斑病是田间带菌引起的。贮藏期病害是在贮藏过程中滋生的真
菌逐渐繁殖起来后,对贮藏蒜苔进行为害。
防治方法 (1)对黄斑病应从田间入手,发病前开始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尽量减少黄斑病病株率。(2)喷洒保鲜灵10×10-6~100×10-6对青霉菌、镰刀菌、交链孢菌防效为66.8%~95.6%。(3)利用3%保鲜灵烟剂,每立方米5~7克,贮藏4个月未发病,6个月发病率低于5%,可在贮藏保鲜时应用。
蒜红根腐病
症状 蒜染病后,根及根颈部变为粉红色,植株顶端受害不明显,但鳞茎变小,染病根逐渐干缩死亡,新根不断染病,也不断地干枯,影响鳞茎生长发育。
病原 Pyrenochaeta terrestris (Hansen) Goronz,Walker et Larson称洋葱(棘壳孢)红根腐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球状,褐色,散生,其孔口及孔口周围生多数刚毛。刚毛暗褐色,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梗线形细长,基部分枝,无色,具多个分隔;产孢细胞短,无色,从孢子梗横隔之下生出,瓶生式内壁芽生产孢;分生孢子单孢无色,表面光滑,直,圆柱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长期在土壤中习居和越冬,遇有范围较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即可发病和扩展。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2)种植优良品种。(3)加强管理,选择无病地育苗,密度适当,采用高垅或高畦栽培,定植时要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排水要及时,严禁大水漫灌。(4)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组织并进行深翻或土墩灌水深度50~60厘米,同时用25~40微米厚的聚乙稀或聚氯乙烯膜覆盖。(5)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加堰土4~5公斤拌匀,先将1/3药土撤在畦面上,然后播种,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6)种子消毒,用o.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7)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倍液灌根,隔7~ 10天1次,连续灌2~3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长期在土壤中习居和越冬,遇有范围较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即可发病和扩展。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2)种植优良品种。(3)加强管理,选择无病地育苗,密度适当,采用高垅或高畦栽培,定植时要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排水要及时,严禁大水漫灌。(4)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组织并进行深翻或土墩灌水深度50~60厘米,同时用25~40微米厚的聚乙稀或聚氯乙烯膜覆盖。(5)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加堰土4~5公斤拌匀,先将1/3药土撤在畦面上,然后播种,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6)种子消毒,用o.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7)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倍液灌根,隔7~ 10天1次,连续灌2~3次。
正在阅读:
大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04-14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04-23
大学思修试讲稿10-27
2017年执业医师考试重点-内分泌系统11-10
市委书记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目标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08
第四组策划书11-17
2009年军事理论考试库11-24
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 图文01-23
《农村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07-24
云数据中心虚拟资源管理研究综述08-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防治方法
- 病虫害
- 图谱
- 大蒜
- 信号简答题
- 提高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改) - 图文
-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 2012年数学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N 选修4系列(文科)
- 线段的比及黄金分割试题
- 建设项目财务分析
- 10000011100和谐综合社会与教育公平
- 锅炉压力容器题库
- 宜昌茶叶市场调查
- 云南业主委员会规程
- XX公司管理提升活动总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
- 英语学习革命初中词汇
- 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 (精品)2015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试卷月考
- 省略法翻译练习
- 关于贯彻落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
- 我国最长水平段水平井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0-2011年度“学年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 南京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期末模拟试卷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