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30 17: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动物生物学。

1、逆行变态:幼体和成体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幼体和成体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所引起的,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态变得更简单。 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3、鳞式:指鱼类分类的依据,它记载了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于分式表示。侧线鳞的数目=侧线上鱼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4、腹式呼吸:爬行动物靠肋间肌和腹臂肌运动来扩大和缩小胸腔来辅助呼吸。

5、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和基本结构均不同的器官。

6、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形态相同或相似,功能不同的器官。

7、愈合荐椎:鸟类的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全部腰椎和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构成了步行时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8、夏候鸟:夏季在我国境内繁殖,秋季离开我国到南方越冬,翌春又我国境内的鸟。

9、气囊:由支气管延伸到肺外形成的薄膜状囊。

10、反刍胃:多室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室组成,其中只有皱胃分泌胃液,瘤胃与盲肠作用一样。食物在瘤胃和网胃中进行微生物消化后再返回口腔,经再次咀嚼后进入瓣胃和皱胃。

11、生物圈:地球表层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构成生物圈。

12、趋同进化:属于不同祖先来源的类群成员各自独立进化出相似的表型,以适应相似的生存环境;不同来源的线系因同向选择作用和适应进化趋势儿导致表型的相似,即趋同进化。 13、化学突触:突触间隙有20—50nm,神经冲动只有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被传导的突触。

14、种形成:物种进化并分化产生新种的过程。

15、平行进化:有共同祖先的两个或多个线系的不同成员因同向的进化而分别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特征。 16、白细胞:为有核细胞,每毫升血液中含500—700个,比红细胞少得多,有可做变形运动的伪足,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淋巴管而进入遍布全身的组织液和结缔组织中,它不含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 17、突触:轴突分支的末端膨大,并可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胞体的表膜形成接点,这种细胞间的功能点称为突触。

18、种群:遗传学家定义的种群是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的集合,生态学家定义的种群为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19、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靠肋间肌和腹臂肌肉来扩大和缩小胸廓,从而完成呼吸的方式。

1、 物种:指外形相似、内部结构相同、占有一定的生境,能互陪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自然群体。

2、 生殖隔离:在自然情况下,不同物种的个体不发生杂

交或杂交不育的现象。

3、 亚种:种下的分类单元,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

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4、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两个以上的切面可以

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如水螅。

5、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的切面可以

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如海葵。

6、 体壁:由外胚层起源的表皮层与中胚层起源的肌肉层

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体壁。包裹全身,兼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

7、 同律分节:除了前端2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的

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8、 假分节:只有体表分节的原始的分节现象。

9、 异律分节:身体部位的体节由于外部的形态、内部结

构和生理机能的高度分化而表现出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异律分节。

10、两栖纲动物: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11、候鸟: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12、疣足: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一般每个体节一个,为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

13、初生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脏壁中胚层,无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为胚胎期的囊胚腔发展而成。 14、次生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发育的肌肉层和体腔膜;为中胚层细胞填充囊胚腔,以裂体腔法裂开形成。

15、闭管式循环: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的循环系统。

16、气体交换机制:当水流经过鳃瓣进行气体交换时水流方向与次级鳃丝毛细血管中的血流方向相反。

17、单循环:血液循环途径为一个大圈,而且每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18、咽式呼吸:借助于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将空气压入肺部来完成呼吸动作。

19、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还是吸气时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微支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

20、双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

27、螺旋瓣:软骨鱼类的肠管中有由肠壁向管内突出成螺旋形薄片结构。

动物生物学。

填空题

1、 蟾蝾、蝾螈、鱼螈。

2、 孔类、双颞孔类四类。

3、 亚纲。

4、 型或异凹型,哺乳类的为双平型。

5、 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6、 冬洄游三种。

7、

8、 槽生齿三种。

9、 10、 鱼体的体型分为:纺锤形、侧扁型、平扁型、

鳗型。 11、

1、 陆生的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等的排泄物主要均

是尿酸。

2、 小节是肌肉收缩的机能单位。 3、肋间肌进一步增强了肺的机能。

4、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一部分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清除抗原。 5、儿童时期缺碘会引起儿童骨骼发育受阻、性器官发育停止、智力低下、成为呆小症。

6、水生动物尿中的含N废物主要是氨气。

7、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的电信号启动了肌肉动作电位,次电信号沿着横管传到到终池,使之释放钙离子,引起肌肉收缩。

8、血红蛋白分子中的每个铁原子能够结合一分子的氧,这种结合形式称为氧合血红蛋白。 9、

10古北界。

11

12、脑下垂体位于间脑底、视神经交叉的后方,松果体位于大脑两半球和间脑交接处。

13 14、15、类人猿出现在大约

16、针叶林或泰加林中最常见的动物是鹿、野兔、山雀、蛇、蜥蜴、两栖类。

17 18鹿、北极狐、雷鸟。

19的结果。

21小熊猫、金丝猴、羚牛、白唇鹿。

22成虫)、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27应的种群。

23育。

24 亚种名。

25、动物身体的对称形式:非对称形式、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26、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动物性、植物性、腐生性营养。 28 29(配子、接合生殖)

30条件之一。

31一。

32 33 34、原肾管和后肾管都来源于外胚层。

35嚼吸式。

36体型

37、鱼类尾鳍:原尾型、正尾型、歪尾型 383940 4142、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兽类 43 4445向、感受低频率声波。

46、耳石作用:辅助听觉作用、也是部分鱼类分类的依据。 47

48、49

动物生物学。

1、两栖类对陆生的适应性?

(1)皮肤裸露,表皮出现轻度角质化;防止体内水分过渡蒸发,适应陆生干燥环境;(2)具陆生脊椎动物的典型骨骼:出现了五趾形附肢、并通过带骨与脊椎紧密联系,有枕骨髁,脊椎四分区等。适应承重与运动的需要。(3)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具内鼻孔和囊状的肺;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4)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成体出现了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5)大脑体积增大,出现大脑皮层的雏形——原脑皮,感官也向适应陆栖方式发展。出现了中耳、可动的眼睑、瞬膜、泪腺等。

2、两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性? (1)表皮仅有1—2层细胞轻微角质化,皮肤通透性仍强;高盐度、干旱的地区不能分布(2)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椎均只有一枚;有胸骨、无肋骨、无胸廓;附肢不够强健,不能完全支撑身体。(3)肺的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4)两栖类成体的心脏只有一个心室,动、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循环的效率低。(5)属变温动物。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胚胎没有羊膜等。 3、节肢动物(昆虫)对陆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1)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各部均具有特殊的功能;各部机能的分化,大大增强了动物的适应能力。2)身体覆盖一层外骨骼,具有多种功能,与陆生环境相适应。3)发达的感觉器官,有触觉器,化感器和视觉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对复杂的陆生环境有很好的适应。4)口器多样,适合摄取不同的食物,所以昆虫的食性相当广泛,陆地给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同时不同类群的动物取食不同的食物,减少了种间的对食物的竞争。5)强而有力的横纹肌,使昆虫运动大大的增强。6)昆虫有三对步足,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足在形态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适于步行,捕捉,开掘,游泳等多种类型。7)大多数昆虫有二对翅,增加了活动的速度和范围,从而迅速的避敌,找食,求偶,增加了适应能力。8)许多昆虫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保护色,拟态或警戒色等生物学特征,更利于生存。9)昆虫大多用气管呼吸,气管可以增加浮力,利于飞行。10)其排泄管为马氏管,着生在中和后肠之间,收集的代谢物;经过后肠直肠垫回收水分,减少水分的伤势,维持水分的平衡以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11)昆虫在胚胎发育中形成羊膜腔,腔内有羊水,保持胚胎处在液体环境中,这是陆生的必要条件。 4、胆囊分泌的胆汁有何作用?

胆囊分泌的胆汁课直接从胆囊流入十二指肠,也可贮存于胆囊中,浓缩后,再从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还在机体的物质代谢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5、简述脊椎动物尿液的生成过程。

除血细胞和蛋白质以及结合在蛋白质上的Ca2+等大分子物质以外,肾小球中的血液经过滤而进入肾小囊中,形成滤出液。滤出液在流过肾小管是,发生重吸收和分泌

2个过程。然后再经过集合管的浓缩作用,形成高浓度的含氮废物的尿,尿经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6、激素是如何调控昆虫变态发育的?

昆虫的生长发育受3中激素的影响,它们是脑激素又称促前胸腺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脑激素是由昆虫脑神经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贮存在脑延伸成的1对心侧体中,作用是刺激昆虫前胸内的1对前胸腺的分泌蜕皮激素,蜕皮激素是醇类化合物,有调节昆虫生长和发育的作用,同时使昆虫蜕皮。保幼激素是与心侧体相连的1对内分泌腺咽侧体分泌的,低龄幼虫蜕皮时,侧咽体分泌的保幼激素量多,所以蜕皮后仍为幼虫。随着幼虫的发育,保幼激素的分泌量越来越少,所以最后一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幼虫和成虫期之间有一个蛹期,蛹期没有保幼激素,这样幼虫蜕皮后,蛹就羽化成成虫。 7、试述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共同由来说:达尔文认为,现今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起源于古老的祖先,他推断,随着最古老的生物经过几百万年的历史变迁逐渐扩散进入各种栖息地,它们积累了不同的适应性,并繁衍出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

2)自然选择说:主要基于两点观察。第一点,达尔文发现所有的物种都趋向于产生大量后代;第二点是一个种群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基于这两点观察,达尔文得出了自然选择的定义:任何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或后代的数目要远远多于可能存活的个体数目,而在所产生的后代中,那些具有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从而使得有利变异可以被世代所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

8、环节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1)身体同律分节,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疣足或刚毛(2)三胚层,具发达的真体腔;(3)闭管式循环系统(4)后肾管型的排泄系统(5)链状神经系统(6)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虫期 9、鱼纲的生物学特征?

①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②体呈纺锤型,体表具侧线③体表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④用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⑤以膘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⑥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⑦无眼睑,无泪腺,无唾液腺

另外,无颈,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中肾,代谢率低,变温动物。

10、爬行纲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1、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一般被有一层角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少腺体;

2、五趾型附肢进一步完善,带骨与脊柱紧密连接,能够支撑身体在陆上爬行;颈椎多枚,头部运动灵活;有胸骨、有肋骨、形成胸廓;

3、肺较两栖类复杂,且表面积增大,能够独立承担陆上呼吸的功能;皮肤失去呼吸能力;

动物生物学。

4、血液仍为不完全双循环,但心室已出现不完全分隔;鳄目的心室分隔比较完全。

5、大脑开始出现新脑皮,脑神经为12对;鼓膜下陷形成外耳道;

6、成体排泄器官为后肾,尿中以尿酸为主; 7、陆地繁殖,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产大型羊膜卵,直接发育。

11、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①体形:呈流线型。②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具有龙骨突,愈合荐椎;有叉骨;腕掌指骨愈合。③肌肉:胸肌发达,肌腹集中。④消化:五齿,不储存粪便。⑤呼吸:双重呼吸;有气囊、发达气管系统。循环:完全双循环;心脏大,心跳快,血压高,代谢旺盛。⑦排泄:排尿酸,五膀胱。⑧神经:纹状体和中脑(视叶)发达,小脑发达。⑨感官:视觉发达,具有双重调

10生殖:11节机制。○右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减轻体重。○

皮肤:薄,松;前肢变为翼,具羽毛;羽区,裸区。 12、鸟类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2)羽毛和磷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3)头骨都是单一枕骨髁。4)都是属于盘状卵裂;卵生的羊膜类,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排泄产物都为尿酸。 13、爬行纲的特征?

1)陆生爬行,少数为次生下水或穴居2)体被角质鳞片,皮肤腺缺乏3)具颞窝单一枕骨髁,指(趾)端具爪4)骨骼完全骨化5)6)7)8)9)10)11) 14、鱼类的主要类群是如何调节渗透压保持其渗透平衡?

1)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x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