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_孔子教育的一个败笔_田儒宪

更新时间:2023-05-24 10: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10月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Oct.2012——孔子教育的一个败笔颜渊—

田儒宪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西双版纳666100)

[摘要]颜渊是孔子最喜爱的一个学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致公认的孔子最成器的弟

仔细分析颜渊生前的表现及身后的影响,又总是觉得他留下的困惑和遗憾之处甚子。但是,

多。种种迹象表明,颜渊不是孔子教育的成功范例,而是孔子教育作品中的一个败笔。或者

说,颜渊身上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想,但是这种理想是值得怀疑的。

[关键词]孔子教育;颜渊;范例;败笔

[K207[A[1008-8059(2012)05-0062-07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颜渊名回,是孔子的第一大弟子,也是孔子并因贫困而最钟爱的一个学生。颜渊一生贫困,

早亡,死时年仅四十岁。今曲阜城东十一公里处颜渊即安葬于此,城北陋巷街有颜庙,有颜子林,

亦称复圣庙,足见后人对他的景仰。

然而也许是颜渊人生过于短暂,尚无建树,尽,管孔子说他有德行,孟子说他“有圣人气象”程“去圣人只毫发间”,但众弟子对他却甚少颐说他

谈及,后来文献对他的传述也不多。司马迁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介绍颜渊只用了150个字,而且大多数是转述《论语》的话,直接介绍的仅有30个字: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孔子哭之恸。

似司马迁这样的传记大家,写颜渊却只用了令人深思。我们无法怪责这位血区区三十个字,

泪沧桑的历史老人。看着上面轻飘飘的一行小字,它们似乎也想尽力昂起头颅,诉说司马氏的苍凉与无奈。

[2012-08-27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田儒宪(1957~),土家族,贵州印江人,副教授。

颜渊可怜!没有宏大的人生,没有闪光的事没有鲜活的场面,没有骄傲的记录,只有摇摇迹,

——曳曳、闪闪烁烁、影影绰绰、模模糊糊的影子—这,就是孔子这位第一高徒留给我们的支离印象。

颜渊唯一拥有的幸运,是孔子的哀情和盛赞。这种哀情,源自中华民族的思想导师;这种盛赞,源自享誉世界的文化巨人!

:“噫!天丧予!天丧予!”(《论颜渊死,子曰)语·先进》

:“子恸矣!”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颜渊死,孔子悲痛欲绝,他一边痛哭,一边喊:“哎呀!天绝我啊!天绝我啊!”跟从的人说,您太悲伤了!孔子说,我太悲伤吗?我不为这样的那我为谁悲伤呢?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人悲伤,

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一个年轻人送行,呼天抢地、撕心裂肺的哭,谁能忍心看下去?谁不为之悲痛万分?想来,孔子哭得如此伤心,自然有对颜渊

62

田儒宪:——孔子教育的一个败笔颜渊—

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说,大概“恕”是吧,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翻《论语》第一篇的第一章,孔子一上来就是连着开

三问,其中第三问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可见,“恕”乎”的确是孔子一以贯之的精神和“不迁怒”思想。如果说强调的是对别人要宽容,“不二过”那么则是强调对自己要严格。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近乎完人的标准。我们知道,人是渺小的,都会被局限在一个逼仄而狭隘的生活视野里,谁也不可能绝不重复地把世界上的所有错误都尝试着犯上一遍,所以犯同样的错误不可避免。而孔子认为颜渊能够做到,所以在孔子眼中,颜渊是个完人。

(二)坚持不懈

孔子说,颜渊为人,能够做到长期不背离仁的要求,而其他人只能做到短时间不违仁。对我的教导从不懈怠的人,大概只有颜渊。仁,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的政治境界,也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孔:“苟志于仁矣,。”“君子去仁,子说无恶也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论语·里仁》)意思是说,有志于仁的人就是

不会做坏事。君子如果背离了仁的标准,那靠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所以君子无论是吃饭的时候,仓促的时候,还是颠沛流离的时候,都不能背离仁的要求。实际上,孔子看重的还不仅仅是能否做到仁,他更看重的是能否朝着仁的目标坚持即如今天人们所说,过程比结果更重不懈地努力,

要。孔子曾经对子贡说,你们以为我是学了多少我只不过是一以而又记住了多少吗?其实不然,

贯之罢了。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就是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颜渊既然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说明其境界比别的弟子超出许多,孔子当然十分满意。

(三)虽贫犹乐

孔子说,颜渊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堪忍受,他却坚持不懈,乐在其中。颜渊好啊!面对贫穷而能矢志不渝,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这是孔子非常看重的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个道德标准。孔子说

。”(《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做到贫矣

贱不移,而小人面对贫困就会精神动摇,甚至无所

63

英年早逝的哀惋,也有对自己事业后继无人的绝望,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颜渊因贫困而死的沉重自责。假如孔子早些时候有心相助,以他的号召力和众多弟子的能力,要改善一下颜渊的生存状态应当不是难事,颜渊一生也不至于这般凄凉。遗憾的是孔子并没有这样做,颜渊的生存状况也没有得到丝毫改善,竟至因贫困而早亡,人生也因此毫无建树。可是孔子依然对他这不禁令人疑惑,孔子到底赞赏颜渊什赞赏不已,么呢?

一、孔子为什么赞赏颜渊

孔子对他的著名弟子有一个排名,其中最优秀而颜渊在德行科弟子中又排的是四个德行科弟子,

列首位。可见孔子赞赏的无疑是颜渊的品德了。那么在孔子眼里,颜渊有哪些品德值得赞赏呢?

:“弟子孰为好学?”:“有颜哀公问孔子对曰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论语·雍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回也,子曰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论语·雍也》)至焉而已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子曰一瓢饮,在陋巷,!”(《论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语之而不惰者,。”(《论语·子曰其回也与)子罕》

:“惜乎!吾见其进也,子谓颜渊曰未见其止!”(《论语·子罕》)也

综合以上各句意思可知,颜渊的品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迁怒,不二过;二是坚持不懈;三是虽贫犹乐;四是不断进取。

(一)不迁怒,不二过

鲁哀公问孔子,弟子谁最好学?孔子说,颜渊好学。他不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不幸早逝,现在没有像他一样好学的人。“不迁怒”“恕”,了就是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君。《论语》:“吾道一以贯之。”子风范记载,孔子说(《论语·里仁》)曾参心领神会,说老师一以贯之,“有一的精神就是“忠恕”二字。子贡曾问孔子:“其恕乎!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论语·卫灵公》)子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好勇疾贫,不为。孔子还说过两句话,一句是。”(《论语·泰伯》)一句是:“饭疏食,乱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论语·述而》)孔子说,如浮云喜欢逞勇却厌恶贫穷,是一种祸害。吃粗粮,喝清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照样能够乐在其中。不仁不义得到的富贵,在我看来如同天上的浮云。颜渊能够做到虽然贫困却乐在其中,说明他深刻地领会并出色地所以深得孔子喜爱。实践了孔子的思想,

(四)不断进取

孔子说,颜渊可惜啊,他不断进取,从来没有:“加停止过。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好学的人,他说,。”(《论语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数年,

·述而》)孔子说如果他再多有几年时间学习《易经》的话,就不会犯大错误了。孔子曾经这样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价自己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论语·为政》)有一次孔子站在所欲,不逾矩:“逝者如河边,看着滚滚奔流的河水,不禁感叹!”(《论语·子罕》)就是感叹时光斯夫,不舍昼夜瞬间即逝,那么人就不能停流逝太快。时光匆匆,

。《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止步伐,虚度光阴说’”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每天都要有所进步,每天都要焕然一新。颜渊有一个师兄,叫宰我,喜欢白天睡觉,孔:“朽木不可雕也,子愤怒地斥责他粪土之墙不可。”(《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杇也既然光阴苦短,那么虚度年华就是不能容忍的事。颜渊是珍惜时间的楷模,孔子自然十分赞赏。

不难看出,孔子之所以盛赞颜渊,就是因为在颜渊身上,看到了他所希望看到的人格风范和道德理想。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问题明明摆着,颜渊在功业上一事无成,在生活上一败涂地,而且竟然因勤奋而早衰,因贫穷而早逝。那么,孔子为何会独独钟爱于颜渊,而颜渊为何也竟至差点上升“圣”为了呢?这个问题令人费解,它甚至使人不得不痛苦地相信,问题就出在孔子身上:是孔子制造了颜渊,也是孔子毁掉了颜渊。

诲误导了颜渊;二是孔子的宠爱孤立了颜渊;三是孔子的矫伪欺骗了颜渊。

(一)孔子的教诲误导了颜渊先看以下孔子说的话:

:“君子食无求饱,。”(《论语·子曰居无求安)学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子曰不可以长处。”(《论语·里仁》)乐

:“士志于道,子曰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论语·里仁》)议也

:“贫而无怨难,。”(《论语·子曰富而无骄易)宪问》

:“志士仁人,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论语·卫灵公》)成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子曰

。”(《论语·卫灵公》)贫

应当说,如果单从道理的层面上讲,孔子的话也近乎于金玉良言。但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事,而颜渊是个痴儿,唯孔子之马首是瞻,只会一心一意认死理,所以他一生贫困交加,并最终因贫穷而早可说就是孔子耳提面命而导致的必然结果。亡,

要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话,那么他应该在讲这番道理的同时,针对颜渊的特点,尤其是针对他性格上的缺点,对他作特别的提醒。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的人,怎么“内圣”,能由走向“外王”实现儒家“治国平天的理想?不知孔子对颜渊特别提醒了没有?下”

从结果看应当没有。如果提醒过的话,以颜渊对是绝不会咬着牙一直往死胡同孔子的唯命是从,

里走的,其命运也绝不会像后来一样的糟糕透顶,而且孔子也绝不会对颜渊扼守贫困的态度始终赞不绝口。

可以设想一下,依颜渊的性格,面对孔子上面他会如何想,如何做呢?所说的话,

,老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那我就吃差一些,住破一些;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老师说不可以长处,乐”那我就不能做不仁之人,我必须咬紧牙关,一定要顽强坚守,贫且益坚;

“士志于道,老师说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那我就必须以恶衣恶食为荣,一定要让老

二、为什么说孔子毁了颜渊

这个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去看:一是孔子的教64

田儒宪:

师刮目相看;

——孔子教育的一个败笔颜渊—

商赚钱很有一套。但是孔子为什么偏偏置这些事实于不顾,非要扬颜渊而抑子贡呢?

第二段,孔子对颜渊说,得到任用就出来做事,得不到任用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一点。旁边的子路听了以后,也兴致勃勃地问孔子,要是老师率军打仗,会选择和谁一道共事呢?孔子说,敢赤手空拳就去和老虎搏斗,敢不要船只就去渡河的人,虽然他不怕牺牲,我也是不会和他一道共事的。我要和他一道共事的人,一定是做事谨慎、善于谋略,而且能够成功的人。想来当时的情形是,子路见孔子赞美颜渊,满以为凭着自己的英勇无畏和武艺高强,如果孔子率兵打仗的话,必然要选择像他这样的人一道共事,所以才这样兴冲冲地问一句。没想到孔子不仅不夸奖他,还趁机教育挖苦了他一顿。孔子当着子路的面赞美颜渊,又当着颜渊的面挖苦子路,可想而知,子路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孔子弟子那么多,而且不少人得意于官场,跻身于上层,声名显赫,荣华富贵,只要有心,帮助一个颜渊还不是举手之劳。但是大家为何偏就对他置若罔闻呢?怜悯之心,人皆有的苦难视而不见、

之,何况还是孔子弟子,都是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大家铁石心肠,而是事出有因。正是由于孔子平时对颜渊的一味宠爱和不适当抬举,才迫使大家将其视为另类,敬而远之,并形成了对他的孤立。然而弟子们如此,还有孔子为什么他自己不呢?孔子既然对颜渊这般宠爱,

帮助颜渊?看来,孔子不是不想帮助,也不是没有而是他不能帮助,不敢帮助。说穿了,能力帮助,

孔子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结果,孔子就是需要一个贫穷而且意志坚定的颜渊来做大家的楷模。孔子是一个大师,而颜渊是他刻意塑造的一个形象,他要用这个形象来达到教育别人的目的。只可惜,这个形象过于扭曲。

但是颜渊生活太凄惨了,而又不幸早亡,孔子于是大哭不已。孔子的哭是真心的,孔子是良心发现了,孔子知道,颜渊死得冤!

(三)孔子的矫伪欺骗了颜渊

为什么说孔子矫伪?且看下面两段话::“庶矣哉!”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冉有曰:“既庶矣,:“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又

65

,老师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那我就知难而为,不仅要做到贫而无怨,必须迎难而上,而且还要做到以贫为乐;

“志士仁人,老师说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那我就不能珍惜生命,一定要让生命绽放出仁的光辉;

老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那我就安贫乐道,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以上设想如果成立,那么颜渊必定早死无疑!(二)孔子的宠爱孤立了颜渊

《论语》在里,鲁哀公和季康子都问过孔子,他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的回答都是颜渊,而除了颜渊之外,再没有别且每次都要强调一句,

人。这话若让别的弟子听见,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但孔子是不管这些的,以他在弟子心目中的崇高威望,说话当然可以无所顾忌。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经常因为不合适宜地抬举颜渊,而让别的弟。《论语》子下不了台中有这样两段对话:

:“女与回也孰愈?”:“赐也子谓子贡曰对曰”赐也闻一以知二。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子曰)长》

:“用之则行,子谓颜渊曰舍之则藏,唯我与:“子行三军,尔有是夫!”子路曰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论语·述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第一段,孔子问子贡,你和颜渊哪个强?子贡我怎么敢和颜渊比,颜渊听说一件事就能推知说,

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我同意,你不如颜渊。子贡和颜渊哪个强,不需要说,尽人皆知。子贡在孔子面前不敢说什么,而且态度谦卑,十分平静,表现出极高的涵养,但他内就不好说了。再看他的回答,他心对颜渊怎么看,

,说颜渊聪明,能够做到“闻一知十”自己却不行,,只能做到“闻一知二”明显谦虚过头了,让人隐隐憧憧地感觉到话语中的不满情绪。颜渊的优点:“回也其庶乎,在哪里呢?孔子自己明明也说过

。”(《论语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说颜渊可是可以,就是太穷了,不会打理生活,子贡不受命运摆布,却总能猜中行情,经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教之。”(《论语·子路》)何加焉?”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论语·乡党》)不食

先看第一段。孔子和冉有驾车到卫国。孔子赞叹说,卫国人口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多了该怎让他们富裕。冉有又问,富裕了么办呢?孔子说,

以后又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可见,面对芸芸众生,孔子尚且知道第一要务是使他们富裕起来,而对颜渊这个最为心疼的弟子,孔子为什么“富之”,甚至于似乎是唯恐他富起来、唯恐就不

颜渊不能富,他不穷下去呢?还是前面说过的话,

颜渊必须穷。颜渊穷,孔子说话就理直气壮,颜渊富,或者颜渊接受大家的同情和帮助,孔子精心雕琢的完美形象就会被玷污,他苦心经营的理论大厦也会訇然倒塌。

如果说第一段仅仅是让人困惑不解的话,那么第二段就简直要让人瞠目结舌了。这一段记录鱼和的是孔子在乡里饮食的情况:粮食要舂得精,肉要切得细。粮食变馊不吃,鱼肉变味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方法不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一定方式切割的肉不吃,没有调味的酱和醋不吃。席上肉虽多,但要多吃主食。喝酒不限量,但从来不喝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要吃自家酿制的。朱熹说此段是记孔子饮食之节,即言孔子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也严格遵守礼节制度。然而,假如将其与孔子对颜渊及弟子们的教诲相比较,就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是啊,在“礼”的名义下,所有行为都可以套上神圣的光环。而这一切,颜渊不知。

的对象恰恰又是无所作为的颜渊的话,那么他极“成仁”有可能在的同时,也跟着颜渊一道穷困潦甚至也跟着颜渊早早地一命呜呼了。冉有也倒,

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但他长期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且因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而深得季氏信任。也正是因为冉有的努力,季氏才同意把奔波在外十四年的孔子隆重接回鲁国,孔子也才得以魂归故里,不至客死他乡。然而孔子对冉有成见很深,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他也差不多成了孔子最不喜欢的一个弟子。孔子曾经谴责冉有帮助季氏敛财,还号召弟子们敲锣打鼓围攻他。孔子不喜欢冉有,固然有政治上的原因,但政治显然不是主要原因,不然与冉有同为季氏家臣的子路,孔子为什么还就那么喜爱呢?孔子不喜欢冉有的主要原因,。《论语·雍也》是冉有用心不诚,对自己不忠记,有一次冉有对孔子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只是我的能力不够,理解不了。孔子很生气,说,半途而废才是能力不够,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能力不够?其实冉有的话里已经透露出了不想跟孔子学习的意思,孔子不会听不出来,所以他很冉有说他没有能力跟孔子学习,未必生气。不过,

完全是虚与委蛇,也可能是他真的很用功了,但确实理解不了孔子讲的那些道理。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孔子怎么教导颜渊的就清楚了。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颜渊问仁。子曰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请问其目?”:“非礼勿视,颜渊曰子曰非礼勿”:“回虽不敏,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请。”(《论语·颜渊》)事斯语矣

:“行夏之时,颜渊问为邦。子曰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论语·卫灵公》)淫,佞人殆

第一段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私欲,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便是仁。哪一天做到了这一点,天下都会称赞你仁。实践仁,靠的是自己,不能靠别人。颜渊接着问具体怎么做。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也若真按孔子所说,要努力照老师说的去做。可是,

“仁”,“礼”的要求既然这么高的规矩既然这么多,人的心里丝毫不能装着自己,手脚都被捆得死

三、孔子怎样教育颜渊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升堂入室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们虽然师从孔子,但并非每个人都对孔子顶礼膜拜、唯唯诺诺。也许正是由于如此,他们才能获得成功,因为大凡是一个成功的人,在其秉性中总有一些叛逆的东西与之相伴。比如子,贡,如果按照孔子的教诲“能近取譬”而“取譬”66

田儒宪:——孔子教育的一个败笔颜渊—

(《论语·先进》)

孔子说,颜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孔子的埋怨的话没有不表示赞同的。原来如此,

只是虚晃一枪,藏在背后的仍是夸奖。朱熹将此:“颜子于圣人之言,一语点破,说默识心通,无所疑问。故夫子云然,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夫子之于回,之。并引胡氏言岂真以‘助我’望。”(《朱熹之?盖圣人之谦德,又以深赞颜子云尔·论语集注》)但是孔子选人的标准实在有些差劲,而颜渊作为第一高徒的理由也实在有些难以《论语》立足。看看下面中的几段话就知道,颜渊能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盍各言尔志。”颜渊、季路侍。子曰子路:“愿车马衣轻裘,”曰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愿无伐善,”:“愿闻子之渊曰无施劳。子路曰”:“老者安之,”志。子曰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仰之弥高,颜渊喟然叹曰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吾以女为死矣!”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子在,!”(《论语·先进》)曰回何敢死

把上面几段读下来后,我们对颜渊可以得出三个印象:第一,绝不张扬自己;第二,极力吹捧孔子;第三,近乎政治小人。

(一)颜渊绝不张扬自己

颜渊不张扬,不知是不是不想、不愿,但肯定不敢。有一次颜渊和子路一起陪着孔子,是不能、

也许气氛太过沉闷,孔子忍不住问,何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爽直,马上接口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让朋友们共同使用,坏了也不可惜。待子路说完以后,颜渊开口了,他说,我的心不炫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愿是,

叫什么志向?典型的缩头乌龟。那么颜渊是不是城府太深?仿佛也不是,一个立志做穷光蛋的人,是不需要什么城府的。然而不知颜渊是有意还是无意,给人的感觉是,他的话有一点针对子路的味因为前面子路的话里应当是含有一点自我夸道,

耀的味道的。不过有意无意都无关紧要,因为前面说了,颜渊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就算他的话有

67

死的了,那还能做什么事情?孔子这样大而空的教导,像子贡、冉有这些思想解放、头脑灵活而又怎么接受得了,又怎么肯接受呢?求真务实的人,

颜渊的智慧并不比其他弟子出色,所以他也未必接受得了,但是颜渊必须强迫自己接受,并且必须心甘情愿、一往无前地贯彻执行。

第二段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用“韶”舞,禁绝郑国音乐,疏远卑鄙小人,郑舜时的

声淫乱,小人危险。孔子的话不外四个意思,第一是博采各朝之长;第二是弘扬优秀文化;第三是抵制腐朽文化;第四是疏远卑鄙小人。但是孔子说特别是第一点,绕来绕去的的并不这样直截了当,

仿佛是在故弄玄虚。也许孔子是想极力印证《中:“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庸》里的那句话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意思是说,君子之道,宏远无边而又极其精微。匹夫匹妇虽然愚昧,也可以明白它的一些简单道理,但若推究其精微之处,即使圣人也有也可以实参悟不透的奥秘。匹夫匹妇即使不贤,践它的一些基本原则,但若推究其精微之处,即使圣人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孔子这样绕着弯子地说,就是一个清醒的人也可能会被他搞糊涂了。但是孔子是不怕颜渊糊涂的,相反孔子也许还担心颜渊不糊涂,因为颜渊越糊涂,对孔子就会越崇拜;越崇拜,学习就会越刻苦;越刻苦,形象就会越完美。而颜渊的形象一旦完美,孔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问题是,颜渊的形象完美吗?

四、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颜渊当然是孔子心目中最完美的一个弟子形象。孔子高徒甚众,说明孔子是个能师,同时也是“严师出高徒”一位严师,所谓是也。孔子批评起人来是不留情面的,很多弟子都被他严厉批评过,甚至被他讽刺挖苦过。但是颜渊没有,孔子什么时候对颜渊都是极力赞扬、高度抬举的。翻遍一《论语》,部只有一句勉强可以称之为对颜渊不满的话:

:“回也非助我者也,”子曰于吾言无所不说。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一点针对子路,其目的也不是想有损于子路,至多不过是想取悦于孔子而已。只是这样一来,倒反显出他的笨拙和可笑。

(二)颜渊极力吹捧孔子

颜渊自己绝不张扬,而对孔子却绝不吝啬吹捧。颜渊说孔子学问是,越抬头仰望,越觉得崇越觉得坚硬。明明看见在前面,高;越用力钻研,

忽然又跑到后面去了。老师循循善诱,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很多礼节来规范我的行为,使我进步不止,欲罢不能。我已经竭尽全力,仿佛但是若想再前进一步,又不知道能够独立工作了,

高深莫测,飘忽往哪里走。可见孔子在颜渊眼里,

不定,如鬼神一般。这难说正是孔子想看到的结:“鬼神之为德,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其盛矣乎?果,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之人齐明盛服,

。”(《中庸》)大概意思是,其左右鬼神的功德多么听不到它们的声盛大!人们看不见它们的踪迹,

音,它们却能体察万物而不遗漏。鬼神可以使普穿戴着华美的衣冠,虔诚地祭天下的人斋戒沐浴,

祀它们。它们洋洋洒洒,无所不在,仿佛在人们的上空游动,又仿佛在人们的身边出没。这不禁让我国的造神运动就是从孔子开始的,而颜人怀疑,

渊则是最早一个把孔子当作神来崇拜的人。这对因为孔子对他的教颜渊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诲本身就是神神秘秘、华而不实的。

(三)颜渊近乎政治小人

2004.社,

[2]——儒学与黄玉顺.复归生活、重建儒学—J].人文杂志,2005,(6).现象学比较研究纲领[

[3]——从经典诠释学李方泽.重诠与开新—《大学》J].孔子研究,视角看朱熹对文本的解读[2006,(5).

走到匡地时被人孔子一行离开卫国到陈国,

围攻。颜渊在围攻中走散了,孔子很是牵挂。后颜渊赶上队伍。孔子说,我以为你死来误会解除,

老师健在,我怎么敢死呢?这不像了呢。颜渊说,

是一个学生对老师说话,倒像是一个臣子对国君说话。或者,这是一句轻松的玩笑吗?更不是,颜在孔子面前卑躬屈膝,断渊向来对孔子诚惶诚恐,

不敢和孔子开这样的玩笑。如此看来,颜渊倒是具备了一个政治奴才的素质,要是孔子和颜渊从师生关系转换为君臣关系的话,那他就是一个标孔子没有成为政治家。准的政治小人。所幸,

孔子是名垂青史的文化伟人,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而独特的。但是,他的自鸣得意之他精心雕刻的完美形象颜渊,却无疑是他在教作,

育上的一个败笔。颜渊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从来从来没有独立人格,甚至从来没有没有自我意识,

像样的生活。而颜渊,却自始至终浑然不知,执迷痴心不改,乐此不疲。唉,颜渊,哀哉可怜!不悟,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集注[M].湖南:岳麓书

6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x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