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更新时间:2023-11-18 03: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 业 论 文 鉴 定 书

10 级 经济 类 工商企业管理 专业

修改意见:按文中要求修改。并对应正文把提纲修改一致。

题 目外资零售业市场进入我国零售业的

现状研究

姓 名 田胜公 指导老师 龚洁 职称 讲师

2011 年 12 月 日

1

外资零售业市场进入我国零售业的现状研究

提纲

一、我国零售业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

(二)当前我国本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二、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三、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我国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外资零售市场的准入问题研究 (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对策

2

浅析外资零售业市场进入我国零售业的现状分析

摘要: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发挥其经济作用,解决其存在问题,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外资 零售业 外资进入 对策

一、我国零售业的现状分析

零售作为一个行业真正地兴起,得益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零售只是作为国家计划、指令的一种存 在需要,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的优势和作用。随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力量的主 导因素,零售业作为一个被国家认可、并具有盈利性质的行业逐渐 发展起来。对我国零售业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需要从两个方 面来入手,包括对我国本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外 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

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根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i]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如果以业态的发展为标志,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国有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1992年尤其是1996年以来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的阶段。

(二)当前我国本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 体制的时候,零售业虽然存在,但是因为受到国家计

3

划和指令的控 制,盈利性不明显,所以发展也相对滞后和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 国的零售业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零售业的发展,主要是规 模的扩大。当前我国的零售业发展主要的表现就是大型连锁超市 的出现,在每一个地区,除了一些小型的超市以外,都会有一些在区 域内有影响的超市。特别是在每一个行政省级的内部,都有一些在 本区域内或者说在本省内有影响力的大型零售机构。

从本质上讲,我国的零售行业得以如此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的零售经验的借鉴,特别是在外国已经将超市文化深入到民众心中的时候,我国的零 售行业才刚刚起步。正是由于对西方先进的零售模式的学习和借 鉴,我国的零售行业的发展才有了突破。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在某 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外资零售大规模入侵的影响,在这种竞争加 剧的情况下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成长和发展。当前,外资零售业在 我国发展的势头仍然强劲,外资零售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管理模 式使得它们在我国的零售市场上仍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

从企业经营形态上看,目前国内的零售业态大致可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多业态并存的局面。

大型百货店目前仍是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超市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额目前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而美国2000年商业各业态的比例中,最多的是超市(21.2%),其次是折扣店(13.1%),第三是专卖店(11.2%),百货店仅占6.3%,与家居中心并列第五。目前我国百货业正处在调整发展的过程中。2002 年,全国34个主要商业城市的12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大型百货商场中,其中71家保持上升势头,56家呈下降趋势。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商业发达的地区,65.2%的商场销售业绩低于2001 年,3个城市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0.3%、4.4%和5.0%。但是,成都、合肥、哈尔滨、济南、银川等城市被监测百货商场的销售业绩,全部高于上一年,重庆、武汉、南京更是出现了超大规模的单体百货,销售业绩位居全国前

这种状况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均GDP达到较高水平,零售业受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新兴连锁业态的市场冲击大,已经持续几年衰退。这些地区的零售业已经开始走连锁发展的道路,连锁将是百货业保障其市场地位的根本选择。但是经营连锁百货比经营连锁超市的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百货业经营的都是个性化的商品,难以做

4

到单品管理,到目前为止,即便是业内认为比较成功的华联商厦、大商股份等也基本处在一种联而不锁的状态。另一方面,新兴业态公司经营的商品多为“必需品”,该类商品的收入弹性小,相对于百货业来说,新兴业态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随着内陆省份经济水平的发展,新兴业态的进一步扩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百货业将有一个冲高回落的过程,总的来说,百货业市场份额减少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二、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时,采用较多的是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便利店、折扣店、大型家居建材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形式。在外资零售企业的各业态销售收入构成中,大型综合超市所占比例最高,反映出该业态已经成为外资零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主导业态模式。

虽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在全国零售市场中所占比重还很低。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尽管增长很快,但对整个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于高估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本土零售商业的负面冲击,相反,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示范作用。沃尔玛的信息系统和结算系统;家乐福的仓库与卖场合一的商品统计系统;麦德龙的法人会员制,立体式仓储贩卖的速度化和效率化等,都为中国零售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机会,有利于中国零售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技术的创新,而且外资零售的进入促使中国市场的零售业态趋于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一)资金雄厚,势头强劲

在外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商资本金占了较大比重。其中,零售企业外商资本金为6.73亿元,占资本金合计的38%。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大多连续多年在世界销售排行榜中位于前列,利润持续增长,在资金方面有着强大优势。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迅猛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于1996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购物广场。随着我国外商准入政策的放宽,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数量和设立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零售业在我国进入了加速扩张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沃尔玛中国内地门店达到了100家。

近年来,几乎控制了我国一线城市零售业的外资企业,开始不约而同地转战于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沃尔玛中国区的领导人称,沃尔玛在中国的开店政策是不会改变的,会一家一家地开,但是开店的地址会有所改变,会在地区性城市开店。如今,沃尔玛在全国89个城市开设了146家商店,这些店大部分开在二三线城

5

零售业在价格上一直不占优势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当前的零售货品供应环节还比较繁琐,每一个环节的增加就直接导致了零售企业销售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就导致在销售价格上不可能有很大的弹性和优势,这就使得我国的零售企业在价格上一直高居不下。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必然是要对整个零售供应体系进行改善,简化其中不必要的环节,减低成本,为价格降低提供足够的空间。

5、继续坚持渐进式扩大开放的战略

允许外商进入国内零售业,是让渡国内市场的政府承诺,存在一定的风险,采取适度有序渐进式开放战略具有现实意义。第一,要根据国际惯例,制定零售业引进外资的规划时间表,特别对现代零售业的主力业态超级市场和主力化模式大型综合超市,在时间表上要作出特殊的安排,使引进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二,要加强外资零售企业空间布局规划,逐步将试点城市由六个沿海城市和五个经济特区扩大到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第三,零售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不宜过大,并且结构要合理,这就需要正确处理规模与结构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200多家的规模不是很大,但若任其发展,潜在威胁难以预料。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6、适当的调整引进外资政策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消费品市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提高要价。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我国零售业引进外资质量标准相对较低。政府应当参考国际惯例,充分考虑当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应适当控制引进外资的规模,同时加强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引导,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11

参考文献:

[1]麦克尔,利维,巴顿A.韦茨。零售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王海坤,“入世”中国零售业意志遭遇第一轮较量[N],中国经济时报,2002-12-13 [3]木佳,中国政协委员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认为零售业过度开放堪忧[N],中华工商时报,2003-03-07

[4]刘武,管理学基础,中央电大出版社,2007-05

[5] 李骏阳.零售商业业态发展前景分析[J].上海商业,2007-01

[6] 朱连庆.摩尔的演进轨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J].上海商业,2006-05 [7] 俞稚玉.中国的购物中心,融合中创新,变异中发展[J].上海商 业,2006-05

[8] 汪建成等.中国零售业的环境指数,业态生命周期与业态变迁[J]. 当代经济管理,2006-03

[9] 韩沌,陈功.零售业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商业,2005-09 [10]刘小燕,《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J],国际贸易问题,1999-10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