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16 11: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三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

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

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

生2:不对!一样近,因为红色的这条路线,虽然拐弯多一些,但如果把向右的这3条横线移动,就能合成一条线,同样,竖着的3条也能合成一条竖线,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两条路一样近……。

师:你用学过的长方形的知识,出色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没白学数学。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测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自主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自己整理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在小组内按下面要求进行充分交流吧。

(课件投示要求:①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②讲解清楚,语言简洁。③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学生组内自主交流,师巡视 (2)展示整理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生展示讲解,师作适当评价)

生1:我是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就是把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把有关正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的。我先整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它是指围成长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以前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整理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也有4条边,并且4条边都相等,也有4个直角,它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2:我是用表格比对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先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含义:围成它们各自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它们的一些特点: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也有4条边,它们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最后整理了它们各自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

师: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整理的很具体、比较全面。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师:通过整理、交流,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答,师有条理地板书: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4条边都相等;(长+宽)×2,边长×4)

(2)引导小结:

师:它们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有:都有4条边、4个直角;周长的含义都是指它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板书:相同)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地方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板书:不同)

(3)师:你觉着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

生1: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要算出它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总和。

生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用边长乘4,因为它的四条边的长度都一样。

生3:如果给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一条长的长度,怎样求出它的宽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棒,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

(①②小题不列式,直接口算)

栏。 长 16米 300dm 28cm 宽 9米 200dm 12cm 护栏的长度

②帮妈妈给正方形的菜地围篱笆

边长 5m 900cm 43dm 篱笆的长度

③ 要用这些铁丝制作一个正方形的铁框,它的边最大是多少分米?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师:同学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真行!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长是50厘米,宽是30厘米的长方形棉布(师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棉布及相关数据)

(2)师:算一算这块棉布的周长是多少? 指生板演计算过程

生板:(50+30)×2=160(厘米)

(3)师:老师想在这块布上裁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布,作手帕,但不能浪费布料,应该怎么裁?

师:自己用老师给你准备的白纸代替这块布料,动手试试吧。(师巡视,指名展示裁法)。

(4)师:裁下的这块正方形的布料,我们要在它四周镶上丝带,需要买多少丝带才够呢?

生:买多少丝带,也就是算裁下的这个正方形布料的周长是多少,列式是这样的:30×4=120cm(师随板)

(5)师:估一估,剩下的这块布料所用丝带与上一块比较,哪块用的丝带长呢?(课件展示这两块布料的边)

生:剩下的这块用的少,因为剩下的这块布,宽没有变还是30厘米,只是长变成了50-30=20厘米……

师:说的真棒,同学们算一算来验证一下吧。

(指名回答,随板:50—30=20cm (20+30)×2=100cm) (6)师:这块棉布裁开前布的周长是多少?裁开后这两块布的周长总和又是多少?

(7)师:通过比对,你有了什么发现?(生发现后师追问:为什么裁开后布的周长总和会变大?)

生:裁开后,它们的周长会变大。因为如果沿着宽边裁开的话,它们会增加两条宽边,也就是增加了两条宽边的长度,所以它们的周长会变大。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一起来检测自己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生:好

师: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题卡,开始吧。(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2.评价完善

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附检测题:

(1)两个小朋友在草坪边玩耍,用步测得草坪的长是54米,宽是29米,假如他们围着草坪走一周,一个小朋友走多少米?走二周呢?

(2)同学们庆元旦,装饰教室,在彩纸上剪出一些小正方形纸片做窗花,每个剪出的小正方形纸片周长都是10厘米,剪出的这些小正方形纸片的边有多长?

(3)明明有一张长38厘米,宽比长短12厘米的照片,请你用木条帮他做一个相框,你至少需要买多少厘米的木条?

(4)如图:一个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的长方形纸,沿中间这条线剪开分成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总和会增加( )厘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