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相关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4-01-25 10: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一届人大4次会议3月5日召开3月14日结束、

政协十一届4次会议3月3日召开13日结束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表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4日上午闭幕,会期9天半。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3日上午开幕、13日上午闭幕,会期10天。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要有七项议程: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主要由六项议程: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四、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五、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六、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一、2011年两会的重要议题是什么?

民生问题、改革问题、新能源问题

二、2011年两会专题

1)政府工作报告要点速览:

●中国2011年GDP增速目标为8%●中国2011年CPI增速目标为4%

●中国2011年M2增速目标为16%●中国到2015年研究和开发投入将占GDP的2.2%

●中国高铁总长度到2015年底将达4.5万公里●未来五年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未来五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未来五年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逾7%

●中国到2015年研究和开发投入将占GDP的2.2%●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81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

●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拟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

●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降16%●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均降低17% 2)十二五规划

1个 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2个 重点

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重点

5个 加快

加快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进程 5个 重点发展行业

食用油行业;保健(功能)食品行业;冷食饮料行业;方便及焙烤食品行业;肉及肉制品行业

1个 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大食品的发展思路,建设好原材料大基地,发展大集团(扶植大企业、培育大品牌、招商大项目、重组大公司),培育大市场,搞好大配套,推进产、学、研大协作。使我市食品工业原材料供应可靠,重点产品加工能力国内领先,科技及装备水平先进,配套完善,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市场辐射功能极大提高。做强4-5个百亿集团,打造3-4个百亿品牌,培育50个名牌产品,争创著名商标150件,建设4个食品产业园。

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要达到2162亿元,年均递增20%,高于全市工业年均增速4.4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18%,比“十一五”末增长1.0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20%。

3)房产调控问责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与往年有哪些不同? 记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挑选出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关系国计民生的九大要点。

1.“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背景:从2000年开始,房价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前表述多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今年首提问责。

2.“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

背景:首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进行阐释。

3.“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背景:财政预算公开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表述是“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4.“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背景:去年表述是“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6.“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

背景:2009年开始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三公消费。 7.“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

背景:去年表述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8.“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 背景:去年的提法是:“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

9.“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背景:与“十一五”设定的指标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年均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从7.5%降低至7%,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从5%提升至7%以上,并且加了一个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长按照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

四、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前瞻:公众关切工资增长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 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十一五”高分答卷的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新老问题交织的背景,使今年两会关注度高于往年。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

转变方式:发展“主线”期待细化落实

刚刚过去的5年,中国交出“增长年均超过11%”的亮丽答卷。但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出口、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环保节能水平过低

针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即将提交全国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线”。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公众想知道政府如何科学处理“好”与“快”的关系:今年哪些方面的改革将优先推进?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会有什么变化?

稳定物价:“防通胀”考验调控智慧

新华网“2011年两会调查”专题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被列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人民网等网站调查也显示,如何调控物价是公众重大民生关切。

在国内外流动性过剩助推下,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热词层出不穷,国内CPI节节走高,去年底达到5%的高点。

为有效控制物价总水平、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中央采取了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给、降低流通环节成本、规范市场秩序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力度前所罕见,效果已经显现。

今年物价上涨会导致严重通胀吗?年内政府还会采取哪些措施稳控物价?怎样保证调控政策既控物价又不“误伤”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工资上涨:“劳动性收入比重”期待加速提高

今年一些地方两会透露出信号:调低经济增长速度,调高居民收入增幅。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已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使新一轮工资性收入增长预期增强。此轮工资上涨,既有局部地区“用工荒”的助推背景,也有通胀压力的倒逼因素,更有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制度安排。

在新华网进行的“2011年两会我向总理说愿望”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前列。“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加速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人们拭目以待。

2011年的中国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汇点。在这一节点上,中国已经实现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向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在中国经济世界座次不断上升的同时,隐藏在国内生产总值背后的未来发展问题更令人深思。

今年两会即将审查描绘中国今后五年发展蓝图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人们期待从年度最重要的“政治季”中找到如下问题的答案。

楼市调控:“保障”“问责”成为关键词

我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后,房价过快上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新一轮楼市调控重拳出击,“限购、限贷”步步紧逼,房产税试点启动,住房保障建设加速,特别是首次提出“房价调控目标”,楼市调控由“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为把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

一段时间以来,房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意最关心的是,今年的房价调控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政府如何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落到实处,真正在商品房市场之外建立一个平行的“保障房供应体系”。与此同时,如何通过财税改革扭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切实对控制房价和建设保障房不力的地方严格问责,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搬迁补偿:加快城镇化避免“与民争利”

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打击暴力拆迁,依法和谐拆迁”成为今年两会民意调查中的一大期待。

为化解这一社会矛盾,今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为禁止行政暴力拆迁、保障群众平等权益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新条例的落实,有待强化地方政府责任,遏制仍在蔓延的“土地财政”之风,尊重司法独立性、保障被征收人权益。同时,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被上楼”现象,也急需引起重视。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房屋、土地权益同等重要,人们期待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城市治堵:破解“城市病”需要新思维

随着“汽车时代”到来,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引起空前关注,一些大城市掀起一轮“治堵”行动,将“城市病”推上风口浪尖。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 城市病 ”。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依然“重治理、轻预防”,治理也大多是“限户籍、限购车”的矛盾延缓式思维。

近年来提出“人车分离、节地畅通”新模式的著名学者董国良表示,城市普遍出现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环境污染,凸显传统城市建设理论落后于“汽车大众化时代”,城镇化建设需要新思维。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今后城市扩容如何创新模式预防“城市病”?在“治堵”等城市管理中怎样“以人为本”、增强市民“幸福感”?人们期待两会广纳民智。

上学看病就业:破解“老难题”需加大力度

两会前夕,教育、医疗、就业三大难题再次引起网民关切。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就业促进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密集出台,使三大民生难题有所缓解,但离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离,特别是“优质、均衡、公平”的呼声仍然较高。

新的一年,教育改革如何围绕百姓期盼的公平问题实现新突破?医疗改革如何打好“新医改”攻坚战?如何进一步扩大就业和破除就业歧视?这些问题无疑都是两会的重要关切。

反腐倡廉:“权力监督”期待新探求

反腐败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之一。2010年多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办,彰显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有关人士表示,要遏制腐败案件高发的势头,从根本上看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斩断腐败现象滋生的利益链。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公众期待今年两会在“创造条件”上有进一步的措施,让群众的批评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社会管理:“新课题”期待新突破

最近,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媒体开展的两会民意调查中,一些公众表示,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后,社会建设滞后的局面需要改变。强调社会管理旨在立足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国情,通过制度创新化解社会矛盾,清除发展障碍,促进社会和谐。

从今年地方两会透露的施政目标来看,大都把“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作为主要诉求。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除了让群众更富裕外,关键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人们期待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改进网络管理方式等重大议题,提出真知灼见,促进改革突破,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五、前瞻2011中国“两会”十大热点话题

2011年的中国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汇点。在这一节点上,中国已经实现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向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在中国经济世界座次不断上升的同时,隐藏在国内生产总值背后的未来发展问题更令人深思。今年两会即将审查描绘中国今后五年发展蓝图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人们期待从年度最重要的“政治季”中找到如下问题的答案。

话题一:中国经济奇迹能否持续?

12.7%、14.2%、9.6%、9.2%、10.3%。经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过去五年实现年均11%的高增长,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再添精彩一笔。但瞻望前路,中国经济既面临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膨胀的近忧,又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远虑,加之外部复苏的不确定性和国际风云的复杂多变,人们不免要问:下一个五年,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和空间在哪里?中国又如何解决物价、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民生国计难题?

话题二: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如何推进?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65次提及“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已然清晰,但步入“深水区”的改革之难度和深度,都在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和勇气。未来五年中国能否顺利实现改革攻坚任务?今年两会又将释放哪些改革信号?人们拭目以待。

话题三:国富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实现民富?

前不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的消息引人关注,但另一方面,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的基尼系数在中国也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在2010年成为年度热词,“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成举国上下思考的问题。如何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人们期待能从两会中找到更明确的答案。

话题四:反腐倡廉靠什么取信于民?

两会前夕,刘志军等高官落马再度引起海内外关注。权力“寻租”、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现象会否滋生蔓延又如何有效遏制,是民众始终关心的话题。新华网、人民网所作的两会热点调查榜上,反腐倡廉始终位居前列。人们期待中国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回答好这一“老大难”问题。

话题五:新起点上如何给力法治国家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0年业已形成,中国用短短数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立法进程。在总体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后,下一个五年期间“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更加突出、更为紧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完善司法制度、建设法治政府,人们期待今年两会能更给力。

话题六:怎样让民营经济迸发更大活力?

两会代表委员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上下的共识是,从就业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拉动经济增长,民营企业都不可或缺。民营经济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力量之一,如何发挥其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如何拉动民间投资,使其与国有企业一道,推动以强国富民为主要目标的“十二五”规划更好实现,人们盼望能在两会上听到更多声音。

话题七:面对复杂形势如何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成功走过“最为困难”的2009年和“十分复杂”的2010年,2011年中国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国内外、长短期矛盾交织让“十二五”开局之年存在诸多可预见和难预见的风险及挑战。在国内,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任务艰巨,在国外,西方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严峻,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在此形势下,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可能成为今年两会的主流声音之一。

话题八:如何营造更加开放宽容的创新空间?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两会是集民情、纳民意、聚民智的公共平台。中国的发展需要全民的智慧贡献,这有赖于民意的顺畅表达。人们期待,两会将为民意的表达创造出更多的渠道,让创新意识在政府决策、民主法治和科技进步中发挥出更大力量。

话题九:人民如何舒心、安心、放心和有信心?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夕接受在线访谈时表示,面对人们对未来幸福的期待,他想说的是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综观过去一年中国社会的流行词,“蚁族”“蜗居”等,都折射出公众对保障民生要件的渴盼,对公平正义的关切。今年两会将拿出什么样的民生清单,提升民众幸福感,将是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应有之意。

话题十:中国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拉动世界走出危机做出令人瞩目贡献,但国际的声音中也不乏疑虑甚至担忧。“中国威胁论”、“中国独秀论”、“中国衰退论”、“中国责任论”时而可见。“十二五”规划恐怕是中国史上与世界关联最大的发展议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面临更大机遇,也面临更大挑战。比如,一些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施压动作有增无减,部分国家针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贸易保护措施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中国能否和怎样实现和平发展?中国的强大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c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