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9 15: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2(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C A C 5 D 6 A 7 B 8 D 9 D 10 B 11 C 12 A 13.(1)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2分,?或??止?各1分)

(2)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2分,?违??胜?各1分) 14.(1)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 (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4)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任选3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15. 美丽、快乐(或:美丽、活泼 / 美丽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意思对即可,2分)

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茂密)的荷叶之中,叶裙难分;少女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花面难辨;又密又高的荷叶荷花,遮住了采莲女。(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即可,2分)

16.提醒的内容是:不要忘记一个多世纪前发生在圆明园的那场噩梦,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意思对即可,3分)

17. 承上启下,由上文写十年前去圆明园的情景,过渡到写今天再去圆明园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今天圆明园的喧嚣与十年前的清寂对比,突出作者因为现在不少人忘记历史和耻辱而产生的沉痛心情。(意思对即可,4分)

18.①将这些人的欢笑与我的沉痛形成对比,说明现在不少人淡忘了有关圆明园的耻辱历史,没有了对圆明园废墟的起码尊重;②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表达我的激愤之情,引出了我对圆明园遗址所能起作用的思考。(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即可,3分) 19.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圆明园以人的情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摧毁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不少人忘记历史和耻辱的极为沉痛的心情。(意思对即可,4分) 20.答案示例:

(1)“湖南精神”表述语“四选一” 公众投票活动于4月8日顺利结束。(或:?湖南精神?表述语公众投票活动结束,第一条表述语得票数排第一 / 八百多万人参加了?湖南精神?表述语公众投票活动 / ?心忧天下,厚德致远,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在?湖南精神?表述语公众投票活动中获第一。意思对即可,2分)

(2)我赞同这条表述语,因为它很精辟地概括了湖南人的性格,具有典型的湖湘文化基因,必将成为活力持久的湖湘之魂。(答不赞同或部分赞同也可以,言之成理即可。如果

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 共 7 页)

只答是否赞同而不说理由只得1分。2分)

21.答案示例:玫瑰,迷人 ;牡丹,大气(恰当即可,每空1分,共4分)

语 文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细腻 (nì) 俨(yǎn)然 深邃(suì) 蓊蓊(wěng)郁郁 .... B.河畔(bàn) 湮(yān)没 戏谑(nüè) 深恶( è )痛绝 .... C.落蕊(ruǐ) 弥(mí)补 吞噬(shì) 归根结蒂( dì ) ....

D.烦躁(zào) 黯(àn)然 渣滓(zǐ) 浅尝辄(zhé)止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蹒跚 诺言 拯救 残羹冷炙 B.浪费 蜕变 酣畅 在所不辞 C.骋请 噩梦 寒喧 刎刭之交 D.辜负 款待 精彩 自鸣得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无微不至。 ....

B.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

C.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从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

D.巴金《家》中的觉新,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近日表示,要防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的反弹。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应当是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校车。

C.通过参加“保护母亲河——湘江”的活动,使我提高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充分理解和认识。

D.茹向辉的“两毛钱慈善”,证明了普通人不但可以具备慈善意识,而且也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来行善。

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 共 7 页)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 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色葱茏的花园。

①顺了树枝,爬。 ②顺了院墙边的树,爬。 ③又爬上了半空中的电线。 ④顺了院墙,爬。

⑤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A.⑤②①③④ B.⑤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②①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臵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 共 7 页)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6.选出不属于中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的一项 ...A.希腊、罗马体系所创造的“五种典范”。 B.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

C.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 D.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 7.对中国建筑有“多样性的表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有宫殿、庙宇,又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B.既有诗、词、歌、赋,又有散文、小说等体裁。 C.有时候在路的尽头造一座影壁。 D.有时候横跨街中心建几座牌楼。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这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B.中国很多的宫殿、庙宇都是运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组织起来的,所以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C.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中国建筑虽然有多样性的表现,但因为“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所以运用的灵活性不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 共 7 页)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 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 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移其粟于河内 .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鼓 .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树木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上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

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 D.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语文试题卷 第 5 页( 共 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