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民俗风情类资源的开发

更新时间:2024-05-30 04: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海南民俗风情类旅游

班级:旅游管理姓名:陈秋明学号:

资源的开发

1班 20112257

关于海南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开发

引言:

海南岛东经约110°,北纬约20°,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面

积3.5万多平方公里,陆地和海域南北长1800公里、东西长9000公里,海岸线长约1528公里。海南是一座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岛屿,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资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海南旅游资源是以热带海滨风光为其主要特色,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集自然风光、珍稀动植物、民族风情、文化古迹和热带海岛城市风貌为一体,具有典型的热带海岛风光。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海南,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特别是海南旖旎的热带风光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同时其他的一些旅游资源也相继得到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民俗融入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需要。在旅游领域,尤其是在旅游业发展到了更高阶段的今天大多数旅游开发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赢得旅游者的青睐,竭力挖掘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开发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是海南旅游开发者应当重视的主题之一。

(一)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含义

民俗风情繁殖一个地区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锁表现的风俗习惯。也可具体地说: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关于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风情旅游》一书所下的定义为:“指能够叫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 (二) 民俗旅游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

民俗旅游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民俗旅游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的魅力。在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能反映民族性格、代表民族特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方向。海南不仅仅是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是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厚的地方。丰富多彩的黎苗民族文化能够充分满足以求新、求异、求知为外出目的的海内外游客的需

要, 具有一种现实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从目前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来看,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显得凌乱、滞后。因此海南民俗旅游开发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海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构成

海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是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它的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厚,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更是岛上旅游资源的亮点。海南岛保存着很多不为外族、岛外人所了解的传说、信仰、图腾、独特的婚嫁、丧葬、祭祀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尤其是黎苗族所具有的特色和风俗文化,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群落。民俗旅游开发的底蕴得天独厚。 1、 独具风味的黎苗饮食文化

黎族苗族的竹筒饭、特色菜南杀、苗族的三色饭、五色饭以及山珍野味,深受游客欢迎。南杀是黎族待客的上等菜, 植物草茎与动物皮骨混合腌制而成, 味道香酸, 既可下饭,又可杀菌防病。三色饭是苗家的美味佳肴,不仅色泽好, 还有祛风湿、消暑等效用,佐以野猪肉、鹿肉、地瓜叶、酸豆汤, 可以延年益寿。黎族最好的酒是山兰酒, 用山兰糯米酿制而成。饮用时,几个人以酒坛为中心围圈而坐, 用一根通孔的细竹管插入酒坛,轮流吸酒。酒是黎族招待客人的必需品,酒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润滑剂。 2、 别具风格的建筑文化

海南的杆栏式、船形茅屋、“隆闺”、竹墙屋、泥墙屋等建筑极具热带山地文化特色,自古以来海南黎族以茅舍为居。通什黎族合

亩制地区和白沙县南开乡的黎族住宅,至今仍保留着杆栏房屋,开对门,高地架床,人居之上,禽畜居下。这样的杆栏茅房冬暖夏凉,牢固不易倒塌。黎族房屋多种多样,工艺精美、式样奇特、内涵丰富,其中以船形屋最具民族特色,带有本民族原有的居住习惯。 3、 民间工艺品多种多样

黎族民间工艺, 包括纺织、刺绣、编织、印染、雕刻、制陶等方面。工艺精美, 图案华丽, 色彩鲜艳, 对于考古和艺术观赏都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华丽的织绣工艺品,更是千姿百态, 引人注目。花纹绚丽, 色泽鲜艳的花巾、花带、胸挂、龙被等民间纺织品, 充分反映出黎族妇女高超的纺织艺术才华。黎族民间编织工艺品, 包括草席、草笠、草箩、竹箕、竹筛、藤篓、藤椅、藤篮等。黎族民间雕刻工艺也非常精美,花纹有几何纹、水波纹、星月点纹、龙凤纹和神奇怪物纹等。苗族妇女则擅长刺绣, 图案多为花鸟虫鱼之类,苗族的服饰图案多样, 内涵丰富苗族的服饰图案多样, 内涵丰富,例如七层花边呢套衣

4、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

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唐末已存在元宵张灯结彩、换香活动。“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府城民间“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换花节原是琼山特有民间节日,历史悠久,据说源自唐代。但是,从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

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活动的规模、范围、区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

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动内容包括精选海南岛代表性的特色节目和国内外风情表演,12辆欢乐花车、数十个表演方阵和游客团队构成陆上巡游,欢乐彩船、旅游快艇、漂流皮筏、观光竹排构成水上巡游,热气球、滑翔伞等构成空中巡游。 公期,也称“村节”或“军坡”,是海南部分汉族地区农村最受重视的民间节日。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现在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们叫“吃公期”。重仪式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 龙水节: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山清水秀,大地一片葱绿,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从西北面的海上来了一

群海妖,它们看到海南岛象个仙岛一样美丽,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美满,便起邪心,想占岛而居,于是便施妖术,让岛上的老百姓染上各种瘟疫,其中尤以澄迈老城这一带瘟情最重,整个地区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染上瘟疫,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哀声遍野,哭号震天。这哭泣声终于把东海龙王三公主惊动了。三公主是个慈悲的龙女,海妖折磨老百姓的恶行激起了她的义愤,她从龙宫里出来,飞到海南岛与海妖们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终于将海妖们击败,但三公主也受了重伤。她挣扎着腾空而起,在海南岛上空降了一场甘露,解除了岛上老百姓的瘟疫。为了防止海妖们卷土重来,三公主还潜入海中将自己化做保护堤,从四周将海南岛环抱住,龙头在老城盈滨半岛,龙尾摆在三亚,还从嘴里不断地往外吐龙涎,把海南岛四周的海水都包围着,以防海妖再犯。

海南岛的老百姓得知三公主为了他们而甘心化为保护堤后,便在每年的端阳节这一天,提着粽子,来到盈滨半岛“龙头”处,祭祀三公主,并跳入海中沐浴三公主的龙涎水,以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久而久之,来盈滨半岛洗“龙水”的习俗代代相传,至今愈盛。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当地群众和远至三亚、儋州,近邻海口、临高、定安等地的群众,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纷纷涌来这里洗龙水,盈滨半岛4公里长海岸线上,人山人海,随处可见万人同泳的壮观场面。

还有就是每年11月在三亚举行的“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 5、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琼剧出现于明代时期,历史悠久,和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是在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琼剧曾经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还被称作“南海的红珊瑚”。 琼剧用海南方言(俗称海南话.属闽南语系)演唱,清代俗称“土戏”,琼山、海口一带俗称为“斋”,清末民初又名“海南戏”;因其形成于古称琼州所在地琼山因此国外琼籍华侨谓之“琼州戏”、“琼音”。“琼剧”之称始于1932年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普遍使用“琼剧”称谓。随着大量琼剧艺人出洋,琼剧也随之流传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文莱等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仍有琼剧社团活动。

临高人偶戏是我国稀有剧种,艺术独特,历史悠久,广为群众喜爱,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临高人偶戏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主要特点是,舞台设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人与偶在台上同扮一个角色,以人的表演弥补木偶感情之不足。以来自本地民歌调“阿罗哈”和来自道士调的“朗叹”作为主要唱腔,优美动听,地方特

色浓郁。戏剧大师田汉1962年到临高县视察工作,观看人偶戏的演出后,称赞人偶戏为“稀有品种,不同凡响,表演灵动,唱腔动听”,并赋诗云:“椰子林边几曲歌,文兰江水袅新波,此间亦有刘三妹,唱得临高生产多。”人偶戏古老的传统剧目甚多,解放后也演创作的历史剧和现代戏。 5、奇特风趣的婚俗习惯

黎族苗族节日很多, 三月三日便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盛节, 是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和幸福、纪念祖先、喜庆丰收的节日。老人们携着腌好的山菜和酿好的米酒来到寨子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家中, 席地围坐, 欢聚饮酒。未婚男子背枪荷箭, 到深山密林去打猎, 向姑娘们讲述自己的勇敢、机智, 以博得她们的欢心。节日夜晚, 未婚男女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 成群结队于山林旷野聚会, 在对歌、吹箫、敲鼓、跳舞过程中,男女青年各自寻找意中人, 若情投意合, 便互赠礼物、私订终身。黎族苗族婚姻自主, 男女平等, 感情专一。黎家到了十七八岁, 父母就给她盖一间“隆闺”,是婚姻自主的一种体现。黎族青年有“捏耳”订亲的习俗, 捏得越深,说明爱得越深。苗族青年则有“咬手”订情的习俗。

琼山地区的婚俗:1水缸定亲2盛行哭婚习惯3新娘到男方家后,还得遵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新床重要由新娘先坐,其他的任何人(包括新郎在内) 只能接近,否则就是不吉利。

(四) 开发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1)景观优势

海南岛地形地貌复杂,水体类型多样,生态环境优良,生物种类丰富,组成独特的热带海岛自然景观,具有典型的热带海岛风光。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既是过冬避寒又是炎夏避暑,进行各种海上健身运动、体育活动和度假旅游的好地方[7]。 (2)客源优势

据统计,到海南旅游的人数以平均每年15.34%的速度增长,比全国同期增长速度7.06高出8.28个百分点。海南到访游客数量迅速增长。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为海南旅游资源开发带来可能性,即为海南民俗旅游奠定了客源市场的优势。 (3)区位优势

海南岛处在亚太经济圈最活跃的东南亚地区,区位内靠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台湾、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外靠东南亚各国、日本和韩国等,而且联系国内外的海运、航运,交通发达,为国内外游客到海南旅游提供了方便。粤海铁路开通后,联通国内大陆的铁路网形成,更方便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旅游。 2.不利条件

(1)资源地处于偏远地带

许多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分布于山、岭、库、湾等偏远地带,能否有快捷舒适的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这些民族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区道路状况较差,许多道路没有得到修

建,交通不便。其次,到各主要景点的线路几乎没有旅游班车,这对日益增长的散客旅游者来说,十分不便[9]。 (2)观念陈旧制约海南民俗旅游的发展

由于海南人长期处于偏远和封闭的环境中,人们的狭隘观念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尽管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但缺乏创办旅游业的意识,尤其是山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不仅与外界接触较少,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习性更是难以改变,要使之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困难。除此之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者、导游、服务人员缺乏正规训练。诸如此类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海南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10]

(3)资金缺乏

资金是开发民俗旅游的前提。海南民俗旅游业起步晚,历年

累计旅游投资少。海南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恰是海南经济发展最缓慢、最落后的地区,开发民俗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建立设施设备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毫无疑问,旅游项目开发所需资金单靠区域和省内是无法满足的。

(4) 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降低

在云南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受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管理理念与技术、认识与知识水平方面的制约,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社区居民层面,普遍存在对参与缺乏足够的理解,参与意愿淡薄,民主氛围不够长官意志行事的痕迹较为明显。有些地区过分沉溺于旅游者数量的增长、旅游收入的增加、旅游乘数效应等经济

方面的问题,而忽视对旅游的社会、环境成本的考虑,特别是忽视当地居民对发展民俗旅游的态度、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研究缺少对民俗文化变化的过程及旅游活动的影响进行定期和彻底的调查。由于资金、技术、能力和劳力等的原因,使得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分配利益不均衡,使得许多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降低。

众所周知,海南是一个以第一、第三产业为支撑,第二产业相应发展的岛屿大省。当今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向表明注重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是适应经济潮流的重大举措。海南想要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着重发展第三产业,而作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潜力大环保型的民俗旅游开发是重头戏。虽然民俗旅游开发还存在布局不合理、可参与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民俗文化内涵、民俗旅游景点缺乏整体规划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海南人民齐心协力运作下民俗旅游开发将会是海南崛起的一大重要主力。

(五)开发现状及开发实例

海南省自1988年建省以来,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旅游项目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海南民俗旅游在海南旅游发展的各个时期亦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建设。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民俗旅游度假村、风情园、民俗村寨也纷纷在海南各个地区建立。

与海南自然资源形成强烈反差的,海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虽然开发了一些民俗文化村寨,但环境普通,建设粗糙,模仿现象严重,产品雷同,且这些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大都属民间

行为,缺少规划,缺少投资。我们在民族文化村寨看到的是服饰的演艺化,相类似的房屋相近的生活设施,相似的歌舞,远未达到民族村寨应有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质感,缺乏生命力。

在众多的民俗旅游开发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比较杰出的有琼海白石岭的土人部落民俗村,土人部落的人们服饰与众不同、语言不同。在这个部落里看到土人吃土、树叶、木薯,人们非常热情,载歌载舞,客人参与其间,戴土人特制的草帽,观看他们的歌舞节目,深受游客的欢迎;另一个开发较为完善的民俗旅游景点是万泉河椰寨农家乐,位于万泉河边,寨子四周种满椰子树、槟榔树,当地农家的谷仓,石磨,让游客了解海南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参与田间劳作,用木斗淋水、踩水车、踩槟榔,在农家舍草屋下,品尝农家乐特色菜,让游客充分体会海南乡村人的生活。 (六) 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唯一性原则

这里的唯一性是指发展“唯我独有”的民俗风情优势。充分体现本地、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族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只有在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上下功夫,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海南黎苗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海南民俗旅游在开发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遵循海南民俗的特色和意义,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挖掘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 2.遵循参与性原则

当代的旅游者已经不能满足于过去那种单纯的观光式的旅游,如

今特别强调旅游项目与旅游者的参与相结合,参与性已经成为旅游项目的重要特征。民俗旅游活动使游客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成为特定民俗生活环境中的一员;通过旅游主客体的双向交流,了解独特的地域文化,满足游客休闲、猎奇、求知的需求。民俗旅游活动带给游客的享受是其他旅游资源所不可替代的[14]。 3.遵循文化内涵原则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好窗口。各个民族之所以能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文化中蕴涵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机制,积淀着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很有价值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和生态文明。旅游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在民俗旅游中均有体现。由于民俗是以人的具体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形式,所以决定了民俗旅游文化是一种鲜活的、动态的文化。各个少数民族因地理空间上的隔离,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对旅游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使民俗旅游发展成为可能。 4.遵循保护性原则

一些地方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民俗旅游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结果造成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还未来得及认清其社会性质与作用时就已消失、解体;不少民间习俗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在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逐渐消失;不少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害,有的已造成永久性破坏;一些民间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为了迎合经济市场而失去了当

地特有的传统艺术设计,质量和材料降级,变成大规模的机器制作、批量生产的简单工艺品,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七)开发策略

1.合理布局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点,又要考虑面,要点面结合。海南的旅游环境为“面”的全面开发创造了条件,要合理布局,寻找那些可以互相依托,互相借力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5]。 2.加强管理 (1)立法管理

通过民族民俗立法可以确定民族民俗旅游开发者和民族民俗管理者的权力与义务,可以确保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健康、完整,避免粗制滥造和低级趣味,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民族团结。 (2)统一布局,统一管理

对民俗旅游景点要合理布局,统一管理,避免景点重复设置,确保民俗景点的质量,增强民俗旅游吸引力,树立海南民俗旅游的声誉。 (3)统一旅游路线和收费标准

统一旅游线路有利于接待部门事先做好接待准备工作。要对企业采取评级制度,根据级别统一收费标准,坚决打击不正当竞争,避免宰客事件,维护海南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3.加大宣传力度

对一些确有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民俗特征突出的民俗景点,要下功夫宣传,加强宣传促销,树立海南民俗旅游的良好形象,是海南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目前海南民俗旅游知名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形成自身的整体形象。通过宣传,促使国内外了解海南民俗,展示海南民俗旅游魅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例如旅游导游图、旅游指南、宣传画、宣传小册子、明信片等醒目、便于携带的民俗旅游宣传品,同时可积极向海外旅游期刊杂志组稿,或请海外旅游记者踩线组稿。由第三者来宣传比较客观,具有感染力。

同时,在国内外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开设窗口,建立海南旅游办事处,加强与各旅行社、旅游机构、饭店集团之间的合作与联系。除此之外还要开办海南旅游信息中心,建立高效的旅游信息和旅游宣传网络,拍摄电影电视宣传片,以便更广更快捷的发布海南民俗旅游产品信息。

4.全面展示,创造品牌

从目前所开发的民俗文化资源来看,只能说属于草创阶段,没有全面的展示,也没有规模效应。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有大的举措。例如建立一批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中心区域和中心乡镇。建立一批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中心区域和中心乡镇,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全面展示民族文化,形成旅游所需要的规模效应和规模效益。可选择那些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可以建立松涛水库中心区域。通过建立一批中心区域和中心乡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旅游品牌。

5.发展民俗旅游要与行业扶贫结合起来

(1)发展民俗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发展民俗旅游,投资少,见效快,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对贫困地区而言,是一种较理想的富民富县的发展方向。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其他交通、商贸、食品、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6]。海南能发展民俗旅游的地区都是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因此要把发展民俗旅游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开发民俗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一条比较符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 (2)发展民俗旅游离不开少数民族同胞的参与

发展民俗旅游,应以少数民族参与为重要的发展手段。因此,民俗旅游景点要选择那些资源最丰富、最原始的村寨来开发。例如黎族同胞居住的茅屋,供人乘坐的牛车,家庭式的手工织锦,驯养猎狗,编织竹类捕鱼工具等具有民族特征的东西,使民族民俗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推陈出新,使民族民俗旅游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当中,使民俗旅游具有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感受性的特点。 6.政府的重视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旅游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尽量减少旅游业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是基础。为了使资源的保护有据可依,且提高开发者对资源的保护意识, 把保护工作做到开发之前,政府首先要制定民俗旅游的开发原则,承载力控制原则,制定民俗旅游的发展政策、法规、文化环境策略、教育政策,建

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结束语

海南正在着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牌。海南岛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民俗风情类资源是最能体现海南本土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来看,需要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积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打造属于海南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旅游吸引力,从能更快更好的打造国际旅游岛这个品牌。我也要努力学习,希望在以后,能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