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04 22: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色学院材料化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材料化学专业为百色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2011年首次招生30人,2012年招生50人,2013年招生52人,2014年招生40人,现在校生人数172人。四年来,该专业依照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在专业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与改革等各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富有创新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将专业建设自评如下: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资源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建设了一批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急需的学科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学科专业群。其中我校铝工业专业群被确定为2015年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是由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群。铝工业专业群紧密对接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和百色生态铝工业产业。而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作为铝工业专业群重要专业之一,因与百色工业联系最为密切,最能为百色地方经济服务,被列入《百色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中加以重点发展的专业。铝工业专业群是我校 “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中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群,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作为学校扶需专业也在其中。

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开设宗旨是立足百色,面向广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积极进行学科互相渗透、交叉,培养“基础实、技术硬、素质高”和具备百折不挠、吃苦耐劳、敬业进取、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创新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明晰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材料化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二、师资队伍

材料化学专业专任教师17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1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专业教师比例为64.7%;具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2.9%;中级职称6人,占人数比例35.3%;“双师型”教师7人,占总人数比例41.2%;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占总人数比例17.6%;中青年教师9人,占人数比例52.9%;具有材料专业背景

1

教师5人,占总人数比例29.4%,具有化学化工专业背景的教师12,占总人数比例70.6%。

自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以来引进教师8人,研究生8人,培养博士1人。自2011年以来,该专业教师参加进修2人,参加高校教师网络培训10余人,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化工设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课程2人,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骨干教师研修班4人,参加高等教师岗前培训8人,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所有高级职称教师全部参与授课,授课率达100%。

材料化学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成绩显著。教师中获“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1名;获“百色市第六批拔尖人才”称号1名;“百色市优秀人才”称号1名;校级首批“教学名师”称号1名、校级“先进工作者标兵”1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厅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30多项;承担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10多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及项目配套经费共400多万元;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83篇,SCI收录15篇,EI收录15篇,CA收录83篇;参与编写新世纪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4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二等奖共2项,校级一等奖1项;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8项;参与编写新世纪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4部。

三、教学资源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学校、社会力量的支持,扩充教学资源。拥有9个专业实验室、5个科研型实验室和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争取中央财政专项经费150万元、学校经费250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经过四年的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多万元。基础、专业实验室生均面积逐年增大,到2015年达4.6 m2/生,实验设备人均值逐年提高,到2015年生均实验设备值达2.75万元,材料化学专业基础实验课、专业实验课开出率达95%以上,基本实验操作满足1人1组,大型仪器设备4-8人1组,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图书资源日益丰富,到2015年,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生均藏书为26.4册/生,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习、实训场所增多,到2015年已与广西新天德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广西田东锦江集团、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建立了10多个校企合作及实践(实训)基地,获得1个区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

2

育基地,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校每年投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为每个基地1000元、重点建设基地经费为每个基地3000元。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一)科学合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 对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论证

(1)成立“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专业负责人担任,组员是材料化学教研室成员。

(2)开展市场人才需求、兄弟学校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成员深入百色、广西相关企业(如:平果铝业公司、广西华银铝业公司、广西银海铝业有限公司、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广西银亿矿冶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福斯银冶炼有限公司),以座谈、问卷、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区域材料业的发展、人才储备现状,并对广西部分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高校进行了调研(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

(3)调研结果表明:材料行业仍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行业技能劳动者每年需要增加27.4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万人。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需要“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的上手快的材料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2. 选择标杆学校

以吉首大学、合肥学院的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标杆,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及区域人才需求情况,对2013年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3.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经过深入企事业调研,了解市场对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明确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即是以坚持主动服务广西及百色市经济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所急需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4.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材料化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百折不饶精神,科学素养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化基础、材料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灵活的实验方法和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

3

学思维和科学技能的训练,能运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5. 课程设置

根据材料化学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通过五大平台和专业发展模块的课程设置,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主要核心课程结构关系图

(2)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经过上述五个方面认真论证和思考,制定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四年的实践效果来看,我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能够支撑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制定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彰显专业特色

4

积极开展材料化学专业深入调研工作,主动寻求校企合作,有效整合办学资源,在专业建设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成立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资深专家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校外专家占55.6%。从2011-2013年,每年根据教学反馈及用人单位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需求,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针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探讨座谈;召开专业教师、部分学生代表及用人单位座谈会,充分征求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让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合企业岗位需求,更加对接地方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

在企业聘请2名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实践教学教师,对学生实践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每年寒暑假选派2名专任教师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践习,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不断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断增加,在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发展平台,针对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发展模块,即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四种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更加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措施有: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设计核心课程,有侧重的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培训及进修等方式,组建创新型学科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学科教学团队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加强开放实验的建设,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实习的科学管理,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考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教育与导航,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意识;开展红色经典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老区大学生品质。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