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军事思想
更新时间:2023-12-21 09: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讲 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 、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
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这是第三大军事思想流派,也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我党我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当代军事思想。 1、古代军事思想
从理论上来说,有了战争就有了军事思想。战争、国家、军队是私有制的产物,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来,战争就成了解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战争活动的不断发生,人们必然开始对战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这样,军事思想就产生了。
古代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地区主要是中国、地中海地区和印度,大规模的冲突也就发生在这些地方。其中,地中海地区以民族矛盾和帝国争霸为主,战争的主要根源是对财富、土地和资源的争夺。中国则是阶级矛盾和争霸天下纠织在一起,以内部矛盾为主,内战多于外战。这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印度资源丰富,较少竞争,大规模战争少得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
11
子兵法》等。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铁兵器的广泛推广,火药的逐步应用,步、骑、车、水军诸兵种的发展变革,不同性质战争的交织进行,客观上促进了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
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相比,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起步晚。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的奴隶制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建立霸权、掠夺奴隶和财物,频繁发动战争。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产生了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的中世纪。在这长达1100多年的“黑暗”时代,由于封建割据的庄园经济、宗教思想和经院哲学的禁锢,极大地限制了军事思想的发展。“整个中世纪在战术发展方面,也像其他科学方面一样,是一个毫无收获的时代”(恩格斯)。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中国火药、火器的传入及始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外国古代军事思想才有了缓慢发展。
2、近代军事思想
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俄国十月革命,为世界近代史。此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停滞不前,而西方则走向资本主义,并向帝国主义发展,人类历史的重心偏向西方。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西方军事思想一改中世纪时期低迷不前的状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很多。主要有:俄国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瑞士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普鲁士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比洛的《新战术》、《最新战法要旨》,法国吉贝特的《战术通论》,美国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等。其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外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著名军事家如拿破仑、库图佐夫等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著作,但其丰富的军事实践也蕴藏着崭新的军事思想。
3、现当代军事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现代史。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武器装备发生巨大变化,巨炮、雷达、坦克、飞机、航空母舰、远程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层出不穷,热兵器能量的运用从火药转为炸药,进而是原子释放,武器破坏力大大增加,作战效能成倍增长,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不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军事理论的研究有倾向性的影响,军事理论本身也往往侧重对先进主战武器的探讨。
(1)“空中战争”理论,又称空军制胜论
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被认为是这一理论的先驱,特别是杜黑在其著作《制空权》中对这一理论叙述较为细致,主要观点有:由于飞机的广泛应用,将出现空中战争,空中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结局,为此要建立与海军、陆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夺得制空权是赢得战争的必要条件,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空中战争是进攻性的,空军的核心是轰炸机部队,要对敌国纵深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实施战略轰炸,迫其屈服。
(2)“机械化战争”理论,又称坦克制胜论
英国的富勒、奥地利的艾曼斯贝格尔、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古德里安、英国的利德尔?哈特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主要内容是:装甲坦克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是陆军的主体;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以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主张军队改革,建立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机械化包括补给和战斗机械化。
(3)“总体战”理论
德国的鲁登道夫在其著作《总体战》中提出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现代战争是总体战,它既针对军队,也针对平民,战争具有全民性,强调民族的团结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主张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要建设好一支平时就准备好的军队;重视统帅在总体战中的作用;战争的突然性意义重大,力求闪击对方。
12
(4)“核武器制胜”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冷战时期,霸权主义成为局部战争的根源,高技术在作战中逐步运用,世界处在核阴影之中,美苏两霸动辄进行核恫吓。此时军事理论研究往往围绕核武器及高技术展开,从美苏两国军事思想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如美国,就以核实力确定军事战略,在杜鲁门时期,美核力量处于绝对优势,提出遏制战略,对苏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核讹诈;朝鲜战争后,为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取得最大的威慑力量,采取大规模报复战略;在苏联打破核垄断及越南战争后,又分别推行灵活反应、现实威慑、新灵活反应等战略。在处于核优势时期,美认为自己能打赢全面核战争,则主张削减常规力量,重点发展核武器和战略空军;而在苏打破其核优势、局部战争不断发生时,美在确保核威慑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常规力量。认为核战争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核时代的战争必然是有限战争。
美军军事思想的特点是:以遏制、预防潜在“全球性竞争对手”为目的,加大常规、核、太空优势,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确保自身绝对安全;重视质量建军,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重视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实施“空地海天联合作战”。“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认为陆军的作用越来越降低,有强调海空天作战趋势。
英、法、日、德等国军事思想的共同点是:采取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战略方针;增强军事实力,逐步摆脱对美军事依赖(英国除外),或以其他联盟的方式挑战美国的军事地位;重视发展高技术以带动军事技术的进步;依据各自国情、军队现况走质量建军的道路,确立与国家和军事战略相适应的军队规模。
俄罗斯认为,核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经济、军事力量弱于美国的情况下,提出了“纯防御”、“积极防御”和“现实遏制”战略;走质量建军之路,明确建军原则、目标,发展太空技术,确保合理够用的核攻击力量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古代最为成熟的军事思想。是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特色。我们必须熟悉、掌握。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三代(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从发展脉络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期(夏商西周)
夏商周三代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发生过几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如夏初的少康复国之战、商灭夏的鸣条之战、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军事思想已有雏形但谈不上成熟,散见于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尚书》、《诗经》中。最迟在春秋中期以前,《军政》、《军制》、《令典》等“舍事而言理”的专门的军事著作已经问世,标志着中国军事理论的产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期(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地主阶级私有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发展出不同以往的新型生产关系。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他们必然提出政治要求。传统的分封制度确立的政治格局显然无法满足地主们的愿望。斗争不可避免。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不断涌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全面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基本成熟。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标志着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其他影响较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作也完成于这一时期。
13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期(秦汉到隋唐)
秦以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舟师水军参战也更多了。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的配合作战。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这样大规模、多兵种大集团的配合作战。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的运用,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战争的发展使得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战略思想也日臻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战略决策的一代楷模。还有汉初《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对》等。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系完备期(宋元明清)
公元960年到1840年,历经宋、元、明、清(前期)四个朝代。这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后期。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历经漫长的丰富和发展之后,走上体系化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成为我国古代兵书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据《中国兵书总目》统计,宋元明清(不含近代)兵书总共有1815种,占我国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而且内容丰富,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军事思想的各个方面,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 1、重视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中国的战争一向以内战为主,战争受经济、政治的影响很大,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也十分突出,所以中国古代军事家都很重视研究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在战争与政治问题上,中国军事家已经认识到军事和政治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指出:“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尉缭子》指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淮南子?兵略训》指出:“兵之胜败,本在于政。??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在战争与经济问题上,我国古代军事家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以巨大的物质消耗为代价的,《孙子兵法》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春秋时期的管仲论述:“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2、重视发挥谋略的作用
古代兵书中关于战争谋略与战术的论述,有许多是很有见地的。如:“上兵伐谋”,“以全争于天下”的全胜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论;“度势”、“料势”、“为势”的“胜可为”论;“先人有夺人之心”的“兵贵先”的先发制胜论;“后人发,先人至”的后发制胜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掌握战争主动权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的奇正相变论;“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的“以众击寡”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四治论等等。
3、重视发挥主观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明确指出,“因利而制权??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为“兵无常势”,指挥者必须不断根据敌情、我情的变化修正主观指导,采取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草庐经略》中则说得更明确,“夫敌情叵测,常胜之家必先翻敌之情也。其动其静,其强其弱,其治其乱,其严其懈,虚虚实实,进进退退,变态万状,烛照数计,或谋虑潜藏而直钩其隐状,或事机未发而预揣其必然。盖两军对垒,胜负攸悬,一或不审,所失匪细。必观其将帅察其才,因其形而用其权;凡军心之趋向,理势之安危,战守之机宜,事局之究竟,算无遗漏,所谓运筹帷
14
幄,决胜千里也”。掌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指导作用,就能赢得胜利。
4、重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军事家特别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为此,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将帅修养的标准。《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吴子》兵法中则提出,“总文武者,军之将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怎样考核将帅呢?《武经总要?选将》提出“九验”:“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恭,繁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焉以观其智,急与之以观其信,委之以货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5、重视军队建设与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军队建设。一是重视法规法令的建设与实施。《尉缭子》中设有《重刑令》、《伍制令》、《勒卒令》、《经卒令》和《兵令》等等,就是为了“明刑罚,正功赏”,“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其后”。使军队“方亦胜,圆亦胜,错邪亦胜,临险亦胜”。二是注重教育训练。《吴子》指出,“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兵略丛言提纲》指出,“不教则不明,不练则不习”。在训练方法上主张“教得其道”、“练心”、“练胆”、“练艺”。
三、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
(一)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线索
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发端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熟于拿破仑战争时代,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得到全面发展,战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
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接着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火器开始装备军队并用于战争,步兵取代骑兵成为主要兵种,炮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出现,雇佣兵制度代替旧的封建骑士制度,作战方式也大大改进,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英国的劳埃德、法国的吉贝特、普鲁士的比洛、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俄国的苏沃洛夫等人,最先对新的军事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们强调积极主动的进攻才是“军事学术的真谛”,“观察、快速、猛攻”作为战术的三项基本原则。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侧重于探讨指导战争的一般性原则,强调军事艺术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进攻与防御的方法,以及阵地战、运动战、建立预备队等一些原则。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战争的基本问题,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战争计划以及精神因素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军队的武德、统帅的才能、作战地区的民心等精神力量贯穿于战争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并与物质力量相互作用。他还探讨了人民战争问题,强调民众武装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这两部军事理论名著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走向成熟、理论体系已形成的标志。
2、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
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谋求世界霸权的战争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军队对国家经济的依赖性增大,国家的经济潜力成为战争致胜的重要因素;以内燃机和电子技术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速射机枪、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无线电等机械化、自动化武器装备相继问世,通过大规模和集约化工业生产迅速广泛地装备部队,使人类真正步入机械化战争时代。与之相适应,西方各国纷纷提出新的战争和战略理论,
15
以抢占军事理论的制高点。曾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毛奇、施利芬极力提倡“速战速胜”理论,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论”,美国军事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等,便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理论竞争的产物。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显露了进入20世纪战争的新特点:战争范围、作战行动的正面和纵深有很大扩展,新兵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兵种合同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它对综合利用国家的一切力量,避免僵持不决的阵地对峙的强烈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战后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之中。另一方面,许多西方军事理论家在关注军事技术的发展方面颇有敏锐性,有些甚至在新兵器刚刚诞生,尚未付诸战争实践时就提出了自己的预测性见解。意大利军事家杜黑提出了“空权论”,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法国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等,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部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战争装备去夺取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高度机械化的全面战争。它使各种西方军事理论再一次接受检验并得到新的发展。它的战争实践表明,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将成为新的军事理论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敌对双方激烈的对抗竞争中,对军事理论创新的任何保守僵化态度,都将导致理论上的落后、军事行动上的被动,并最终导致战争中的严重挫折乃至失败。
3、冷战时期西方军事思想的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盟主,主导了西方军事理论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争夺全球霸权,先后推行“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和“新灵活反应战略”。其核战略思想也经历了由追求“绝对原子优势”准备打“闪击”式核大战,到“相互确保摧毁”和“确保生存”的过程。这些战略思想,通过北约组织在英、法、德、意等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
由于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使战争手段与战争目的发生严重背离,美国和西方国家并不敢轻易使用核武器,因此出现了一些适应核威胁条件下的常规性、局部性战争的理论,如“冷战”理论、有限战争理论、特种战争理论、“低强度冲突”理论等。同时,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实施的军事工程革命,使军队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主战装备的性能指标几乎达到物理极限,部队既有强大的火力,又有快速机动能力,西方作战理论出现了有的重视“机动战”,有的强调“火力战”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大量新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战争空间逐渐由陆海空发展到陆海空天电,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和制信息权交互为用。这一现象预示着机械化战争形态及其理论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衰微,信息时代战争的理论已在原有军事理论的躯壳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4、冷战后西方军事思想的新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美国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筑“单极”世界,在军事战略上强调“建设性”、“积极主动性”和“预防性”,主张“预防——威慑——实战”三位一体,并认为这是防止其“安全”所面临的潜在威胁转化为现实威胁的最重要手段。为此,应不惜诉诸武力,甚至以维和、缉毒、军控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推行新军事干涉主义的重要工具。鉴于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当代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西方各国希望将自身军事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相继提出了信息战、环境战、太空战等新的战争理论。新的理论断言,信息将取代表现为火力和机动力的物质和能量成为作战力量的主导因素,“信息优势”将成为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所以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强调要大力推进装备信息化建设,在积极发展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灵巧武器、数字化单兵装具的同时,注重搞好顶层设计,使目标侦察与监视、目标信息处理与传输、精确打击与毁伤评估实现一体化,最终建成“军事大系统”。在军事组织体制改革方面,要求把适于
16
发挥火力和机动力潜能的组织结构,逐步改造成适于信息快速流动和使用的军事体制,强调压缩军队规模,优化兵力结构,减少指挥层次,使领导指挥系统逐渐“扁平网络化”,创建新军兵种,建设数字化部队。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战争的面貌在海湾战争中毕露无遗。这场既有机械化战争色彩又有信息化战争特点的高技术战争,刺激了西方战争和战略理论推陈出新的势头,“网络中心战”、“非线性作战”、“精确打击”等新理论、新观点竞相涌现。不管这些看法能否准确地说明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正确预测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但西方军事理论的这种“跨时代的跃升”,很值得人们关注。
(二)海权论
马汉的“海权论”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西方军事思想传统。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1840-1914),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权论鼻祖。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所确立的“海权论”,是一种阐明凭借海上实力及其控制海洋的能力以达到控制世界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残酷斗争的反映。 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马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海外贸易和一个国家财富与权力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阶段,海洋就不可避免地要成为那些渴望获得财富与权力的国家之间进行竞争、冲突的主要领域。谁想获取财富与权力,谁想挤身于世界大国之林,谁就必须控制海洋。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上,拥有控制海洋及海上交通的能力,即如何使自己获得海上自由活动的能力,同时又能按照需要制止他人获得这种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凭借着这种能力,国家和民族就能获得财富、地位和权力。
马汉认为,建立强大的海权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海洋。自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以来,海洋不仅是世界各国进行海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主要途径,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展开角逐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场所。在马汉之前,英国的沃尔特?罗利爵士就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本身的财富。”马汉对这一名言推崇备至,并具体解释了国家建立和发展海权的重大意义。
马汉认为,从经济上看,通过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权能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迅速积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地对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海外殖民地既是宗主国丰富的工业原料产地,又是其商品的倾销市场,还能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然而,无论是开展海外贸易,还是占有和掠夺殖民地,都必须以拥有强大的海权为基本前提。马汉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建立海权的过程,就是它海外贸易兴起、发展,殖民地由少变多、日渐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增强的过程。
从军事上看,国家建立了强大的海权,就能够夺取海洋战区的制海权并打赢海上战争。在殖民时代,海上列强除了对殖民地发动了大量侵略与扩张的战争之外,他们相互之间也围绕着海洋的霸权进行了极为频繁、激烈的海上战争。马汉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制度,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规律,没有什么道义可言,对此进行抗议是没有用处的。为了能在这种自然淘汰的过程中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打赢连绵不断的海上战争。马汉指出,英国的历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年英国正是由于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海权,才先后打败了其他海上强国,确立了长达数百年的海洋霸主的地位。
从政治外交上看,强大的海权对于维护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至关重要。马汉认为,历史已经证明,海权是否强大,尤其是能否达到控制海洋的程度,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生死存亡。例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
17
法国等国三百年的历史说明,它们作为世界强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与海权的获取与丧失直接地联系在一起。西班牙曾是世界一流强国,但自从其“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覆灭后,它广大的殖民地很快地为英国和荷兰所夺占,国家也由强盛走向衰落。英国则在与法国和西班牙的长期海上争夺中,由于海权始终超出了法国和西班牙,最后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成了海上霸主。
由于海权对于商业立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此重要,那么必然会有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最早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如西欧各国,都十分渴望建立和保持强大的海权,以便使自己走向繁荣强盛。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少数国家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这就足以说明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权,不仅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程度;而且取决于某些客观条件,也就是说,建立和发展海权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寻。为此,马汉研究了直接影响和制约国家建立和发展强大海权的基本条件,以及关于海战的一些作战原则。成为海权论的代表。
马汉的有关海权的理论著作有20多部。其代表作为“海权论三部曲”——1889年完成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2年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1905年完成的《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马汉明确表示,他的海权论是要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基础,并公开称“强权即公理”。马汉曾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
鉴于马汉对美国海军战略的重要影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说: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马汉的海权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美国和世界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大国用于海军建设的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很大,美国为30%,英国、日本23%,法国14%,意大利13%,德国12%。海军如此被重视,归根结底,不得不归功于马汉海权论的开山之功。
四、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走向反动的时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列宁生活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他们坚持唯物论,以唯物辩证法研究军事,吸收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因而能对战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深刻认识。中国自俄国十月革命及五四运动后至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中,吸收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有益精华,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等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军事思想
19世纪40年代,世界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军事问题,深刻地阐明了暴力的经济根源,战争和军队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哲学思想,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态,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敌对双方为了一
18
定利益而进行的暴力对抗活动,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只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时产生的。战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也不是永远要存在下去的,而是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消亡而最终归于消亡。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私有制,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从氏族、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蜕变为阶级社会战争的历史过程来看,战争在历史渊源上就与一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但是,战争不仅仅从历史渊源上同一定的经济相联系,而且每次具体战争的爆发,归根到底也是为一定的经济利益目的服务的。奴隶社会以后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战争的具体目的有所不同,但根源和实质没有变。每次战争的不同性质虽然直接由不同的政治目的决定,但从根本上看,却必须取决于它们所依赖的经济条件,取决于它们所要为之服务的不同经济利益。换句话说,战争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的经济利益服务的。剥削阶级需要暴力和战争,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被压迫阶级进行暴力革命,是为了自身经济上的解放;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服务的。因此,恩格斯指出:“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地,经济利益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基础性的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99页)总之,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是战争最普遍、最深刻的根源,是战争这一社会现象的经济基础。
(二)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在粉碎国内反动阶级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以及领导与指挥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他们所处时代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⑴强调以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战争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⑵揭示了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全集》第24卷第18页)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如果不使用革命暴力,就不可能消灭反革命暴力,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武装起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基本形式,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是俄国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它不仅使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了胜利,而且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⑶阐明了战略策略的辩证法。 ⑷论述了军队建设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人民战争思想,其基本精神是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人民军队思想,其核心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国防建设思想,其基本精神是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国防现代化发展道路;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其理论精髓是军事辩证法。
19
历史意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和在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进行军队及国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规律,为正确地指导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的真理性意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等。
历史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规律,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针对时代发展变化,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并用以统揽军队建设全局;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军队现代化建设动力在改革;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等。
历史意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胡锦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安全形势变化,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全军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深化后勤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部队科学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抓紧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等。
思考题:
1、你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2、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给你的思考是什么?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何意义?
(蒋德勤 沈树周供稿)
20
正在阅读:
第二讲 军事思想12-21
(完整版)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方案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05-02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11-13
精彩的魔术表演作文450字07-13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 图文09-11
小学安全隐患排查报告范文02-23
单片机试卷及答案(1)03-01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05-17
Module_1_Lost_and_found_教案07-01
福建省高院人身损害赔偿06-2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思想
- 军事
- 2013-2014年7月中南地区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经营状况月报
-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轮复习
- 高中世界地理练习中亚
- 2014物业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各科考察要点
- 稀土发光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介绍 - 曹铁平
- 德鲁产品
- 2013-2014一年级语文上册 - 期末复习题
- 2016-2021年中国塑料成型模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预测报告
- 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考试试卷满分卷(最全答案)
- 李可染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图文
-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论文
- 2016-2021年中国编程开发软件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PAML一般使用操作
-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及考点归纳汇总-2018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财务管理作业
-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
-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8平面向量教学案理 - 图文
- 谈社区民警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 编译原理样题(含答案)
- “智能系统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