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修订版 毛概复习题四

更新时间:2023-12-10 06: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

A、人才 B、创新 C、科学技术 D、中共产党

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

A、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基本思想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发展科技和教育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6、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的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7、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的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8、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9、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的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11、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初主要是照搬了( )经验。 A、美国 B、西欧 C、苏联 D、南斯拉夫 12、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 )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在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上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思想的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14、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提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有( )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B、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C、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D、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 ) 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

C、要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E、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3、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时,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 A、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阶段 B、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阶段 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E、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C、中苏关系决裂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5、10年探索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积极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 )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文献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E、《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

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有( )

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B、经济建设 C、经济体制改革 D、民主政治建设E、思想文化建设

7、从50年后期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错误有( ) A、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B、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 C、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D、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E、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 8、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上提出的思想有 (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E、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0、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这里的“认清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 ) A、现实社会的性质 B、现实社会的发展阶段 C、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的阶级构成 E、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11、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包括:( ) A、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B、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C、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D、要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E、要有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

12、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成为( )

A、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 C、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基础 D、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13、下面属于毛泽东外交和国际战略方面思想的是:( ) A、“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 B、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E、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材

1、“文化大革命”在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是各种社会矛盾以尖锐形式充分暴露的时期,因而也是经验教训极为深刻的时期。邓小平总结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272.) 请思考:

(1)这样评价“文化大革命”是否恰当的和全面? (2)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3)你认为目前之中国是否还有可能出现历史悲剧的潜在因素?如果有,该怎样防范? 2、【材料1】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列宁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是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可以通过自身制度的完善来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系列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综合平衡,不能搞单打一,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江泽民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努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五位一体”总布局,让人们看到了我们党对建设美丽中国、造福亿万人民的决心。我们有这样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更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国人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豪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指针,是处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对书写“绿色”传奇的殷切期盼。上下一心,美丽中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如何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w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