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十月革命看法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3-10-03 0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十月革命看法的变化

项佐涛 孔寒冰

2012-10-20 19:01:57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2007年5期

作者简介:项佐涛(1982-),男,河北唐山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孔寒冰(1958-),男,黑龙江密山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后至今,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极端地全面否定到冷静对待的曲折过程;不仅如此,与苏联时期不同,俄罗斯的民间和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再受官方的控制,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俄国人在复杂的社会现状下,对历史问题和未来的重新思考,也更加显示政治文化的穿透性。十月革命的影响直到今天也没有消失。

关 键 词:俄罗斯 十月革命 看法 一、引言

苏联这幢社会主义大厦在1991年底轰然坍塌了。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如何看待七十多年社会主义实践,既关系着他们如何总结自己过去的历史,也关系着他们对现状的认同程度,还关系着他们对俄国未来的定位。开创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正是十月革命,因而,围绕如何评价十月革命,俄国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争论。从苏联解体到现在,这场争论已经持续了十五年之久。十五年来,俄国人

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从对待十月革命的态度看,在苏联解体初,全面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占压倒性的优势,赞扬的声音则完全被淹没[1],如今大部分人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冷静地对待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积极评价的声音重新高涨起来;其次,从参与评价的主体看,在苏联解体初,俄国政府试图利用人们对苏联模式的不满情绪,影响学术界和民间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主导和控制社会上否定十月革命的思潮;如今俄罗斯的学术界和民间的看法逐渐摆脱了官方控制,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历史不可割断,传统不容忽视,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十月革命看法的著述往往只是局限于官方、学术界和民间三个层面中的某一个层面,而不是把三者综合起来、作为一个互动的整体研究。本文从官方、学术界和民间三个层面及其互动关系的角度来解读俄国人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变化,希望有助于透视出转轨时期俄罗斯人思想的变化,把握俄国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轨迹。

一、俄罗斯政府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变化

苏联解体既是苏联国家的四分五裂,也是社会制度的更迭,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替代。作为苏联政权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政府,在政权初建时期,为了稳固刚刚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十月革命以及由此开始的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给予了全面的否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俄国政府禁止普通群众及左翼组织发起的庆祝十月革命的活动。例如,1993年,莫斯科市政府以要求举行游行庆祝十月革命集会的组织中有被俄罗斯司法部勒令禁止活动的政党和社会团体为由,禁止举行纪念活动。[2]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的当天,当一些怀念十月革命的群众高举红旗,走上街头

希望在十月广场举行庆祝集会时,莫斯科政府出动军警驱散了集会人群。[3]

其次,俄政府积极支持否定十月革命的学术活动。1994年11月5日,俄罗斯官方组织召开了一次以“1917年的十月和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实验”为题的“科学—实践会议”。这次会议不是纪念十月革命的学术会议,而是对十月革命、列宁和苏联共产党的批判和声讨。在会上,右翼学者叶利钦的军事顾问德?安?沃尔科戈诺夫、总统办公厅主任谢?亚?菲拉托夫和亚?尼?雅科夫列夫等人指责十月革命使俄国脱离了文明的康庄大道,“脱离了普遍的和平发展道路”;左翼学者帕?瓦?沃洛布耶夫等人要求对十月革命持科学和客观态度的呼声,被对十月革命、列宁和苏共的攻击和谩骂声所淹没。[1]否定十月革命一直是俄罗斯官方学者在苏联解体初期坚持的立场。

再次,在俄罗斯境内大规模清除十月革命的“遗迹”。在苏联时期,苏共为了纪念十月革命曾经在境内设立了许多纪念性的建筑物和标志。叶利钦掌权后,极力消除群众对十月革命的记忆,大量纪念十月革命的建筑和标志也被毁。比如,1991年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有改回原名“圣彼得堡”。再如,红场的列宁遗体问题。叶利钦在职时经常提议将列宁遗体从红场搬出改葬他处,而俄罗斯当时的部分政界人士更是希望火化列宁的遗体并关闭其陵墓,只是由于俄罗斯共产党为首的左翼人士强烈反对而没有成功。

然而,随着俄罗斯国内局势的发展,俄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全面否定十月革命的做法,对十月革命采取“无害化”处理。俄政府对十月革命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因为:第一,比起戈尔巴乔夫时期,俄国衰落的经济并没有出现好转,人民对俄政府的支持程度下降,对俄共的支持率上升。因而,在不涉及对苏联政治评价的前提下,充分地满足了左翼政党和许多民众对“十月革命节”留恋之情。

第二,可以进一步淡化民众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情结,弱化社会不同阶级、阶层或集团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纠葛;第三,可以激起不分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普遍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民众一致对外的民族情绪。

1996年起,叶利钦下令将“十月革命节”改为“和睦和解日”,这可谓将“十月革命节”“无害化”的第一步。叶利钦在指出11月7日是“日历中最红的一天,这一天在80年前载入了世界史册”的同时,但依旧表态说“革命带来了灾难和不幸”,“燃起了社会内部冲突,使俄罗斯人在国内战争中互相残杀”,使苏联“长期脱离国际社会,成了其他国家和人民害怕的怪物”。就在2004年的“和睦和解日”过后不久,俄罗斯国家杜马一度通过了由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提交的“《俄联邦劳动法》修正案”。该法案以“意识形态根据已经过时”为由废除了两个“不工作的节日”,即12月12日(苏联时期的“宪法日”)和11月7日。这引起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许多民众的强烈反对。为了防止社会发生动荡和凝聚民众,俄罗斯国家杜马今年6月份又通过联邦法律,做出了两项规定。第一,将每年的11月4日定为国家节日,取名为“民族团结日”;第二,将每年的11月7日定为“军人荣誉日”,恢复在红场举行阅兵仪式。前者是为了纪念1612年11月4日米宁和波扎尔斯基大公带领俄罗斯民兵击退占领莫斯科的波兰侵略者,恢复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地位;后者则是为了纪念 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上的阅兵,当时受检阅的红军战士直接开赴前线与入侵的德寇浴血奋战。所以,2005年 11月7日俄罗斯恢复了在红场举行的阅兵活动,虽然有二战老军人出席,有各种政治色彩的民众参加,但绝不是苏联时期那样的隆重纪念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成了凝聚民心、团结民众,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一次爱国主义活动。俄政府通过“无害化”处理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国内的矛盾,对稳定政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俄罗斯当政者的更加成熟。

二、俄罗斯学术界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变化

由于官方的支持,俄罗斯学术界在苏联解体之初,对十月革命持否定看法的声音远远高于维护十月革命的声音,俄罗斯的学术界明显呈现出了向右一边倒的状况。尽管近些年来,这一局势有所改观,但在十月革命评价问题上右派的声音依旧大大超过左派的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俄罗斯官方对十月革命的评价走向相适应的。

攻击十月革命的学者主要是右翼学者,如雅科夫列夫、沃尔科戈诺夫、菲拉托夫等。右翼学者的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偶然现象,它的发生没有历史必然性。在右翼学者看来,尽管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异常尖锐,但俄罗斯帝国并不是不可救药。如菲拉托夫认为,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处于经济和精神的巨大高涨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的社会结构,损伤了人们的社会心理,激发了人们的暴力倾向,最终促成了革命的爆发。[4](P308)右翼学者还认为,十月革命是以列宁为首的一小撮职业革命家,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发动的“政变”。布尔什维克利用社会主义的美好诺言诱惑了大部分不满现状的群众,使他们接受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极端主义”,认为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是解决俄国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佳手段。[4](P307)

其次,在十月革命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问题上,右翼学者认为,列宁和斯大林是一脉相承的,列宁是斯大林制度的开创者,而不是他的对立面。布尔什维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v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