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16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制药工艺学重点

名解:

先导化合物:即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它具有确定的药理活性,因存在某些缺陷,无法直接药用,但却作为线索物质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前提。

制药工业:以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以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制造业,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 药物的工艺路线:一个化学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制备途径,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制备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类型反应法: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即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用两个相同分子经化学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位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倒推法:就是从最终产品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该法又称追溯求源法。

一锅合成: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简单反应:只有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配料比: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也称投料比)。通常物料量以摩尔为单位,则称为物料的摩尔比。

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的包围着。由于溶质离子对溶剂分子施加特别强的力,溶剂层的形成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

相转移催化剂: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之间发生反应的物质,即使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的物质。

正交实验: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叫做正交实验法。

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体系内进、出物料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的过程。

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的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生产工艺规程:一个药物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但其中必有一种是在特定条件下最为合理、最为经济又最能保证产品重量的。人们把这种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形式。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生化药物: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将上述这些物质加以结构改造或人工合成创造出的自然界没有的新的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氨基酸:羧酸分子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L型氨基酸: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具有立体异构现象,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称为L型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他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元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分别是: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初生氨基酸: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硝酸还原及自外界吸收氨使酮酸氨基化成相应的氨基酸和微生物通过转氨酶作用,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上,生成的新的氨基酸称为初生氨基酸

1

酶转化法亦称为酶工程技术,实际上是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使某些化合物转化成相应氨基酸的技术。

干扰素(IFN)是指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有关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这类诱生蛋白质从细胞中产生和释放之后,作用于相应的其它同种生物细胞,并使其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

维生素:是生物体内一类量微、化学结构各异,具有特殊功能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大多需从外界摄取,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中药活性物质。

酶: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是由的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粘多糖:是指含有氨基糖与糖醛酸或它的衍生物的多糖,是含氮的不均一多糖,是构成细胞间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内,也称为糖胺聚糖。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因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够需要,必需依靠食物供应,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

胆汁酸:各种胆酸均可与甘氨酸(H2N-CH2·COOH)或牛磺酸(H2N-CH2CH2-SO3H)以肽键结合,形成各种结合胆酸,称为胆汁酸

生物转化法: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称为生物转化法 溶解度法是依据类脂类药物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吸附分离法是根据吸附剂对各种成分吸附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胆汁酸:体内胆酸类化合物在肝脏大都与甘氨酸或牛磺酸形成结合型胆酸,总称胆汁酸

小题:

1.合成装配方式分为“直线方式”和“汇聚方式”,化学合成的装配方式一般采用“汇聚式”

2.简单反应分为单分子反应(即一级反应,包括热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化),双分子反应(即二级反应: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如取代反应),三分子反应(即零级反应)

3.复杂反应中控制反应速率的方式:1.可逆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应用改变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2.平行反应:不能采用改变反应物的摩尔比或反应时间等方法来改变各生成物的比例,但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方法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4.当实验一个新反应时,主辅料的摩尔比最好从1.0:1.2,反应物浓度10%开始进行反应条件的探索。 5.溶剂的分类:把介电常数在15以上的称为极性溶剂,15以下的称为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 6.有机反应按反应机理分为两类:游离基型反应和离子型反应。 7.离子型反应中,溶剂的极性对反应的影响很大。

8.理想的精制溶剂:室温下药物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

A线为理想的精制溶剂。

9.范特霍夫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1-2倍。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有如下四种类型:一般反应,爆炸反应,催化加氢或酶反应,反常反应。只有一般反应符合范特霍夫规则。

2

10.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正交实验特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

正交表符号的意义:Ln(K),L称作正交表;n表示正交表的行数,即试验次数;m表示正交表的列数,K表示个因素的水平数,读作“m因素K水平n次试验的正交表”。Un(K):均匀设计表。

11.物料衡算的基准:1)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型设备的物料衡算,化学制药产品的生产间歇操作居多。2)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3)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12.每年设备操作时间的设定:车间每年设备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250天计算

13.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Q和辛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

14.缺乏VB1可引起脚气病;缺乏VB2可引起口角炎;缺乏V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

15.维生素B2的提取中:加黄血盐和硫酸锌作用是除去蛋白质

16.植物组织中尚未发现维生素A,但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中转化为维生素A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是组成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

18.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α-氨基和α-羧基,故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统称为α-氨基酸 19.根据氨基酸在PH5.5溶液中带电状况分为酸性、中性及碱性氨基酸三类 20.L-亮氨酸的制备中加入邻二甲苯-4-磺酸作用是形成复盐沉淀

21.多肽与蛋白质只有肽链长短之别,二者间没有严格的区分。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22.由10个以下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含约10-5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多肽”,含超过50个氨基酸的肽衍生物则常定义为“蛋白质”。 23.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总蛋白的55%。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4.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有A和B两条链,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两链之间由两个二硫键相连,在A链本身还有一个二硫键。

25胸腺素组分5是由80℃热稳定的40~50种多肽组成的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15,000之间,等电点在3.5~9.5之间。根据它们的等电点以及在等电聚焦分离时的顺序而命名。共分三个区域:α区包括等电点低于5.0的组分,β区包括等电点在5.0~7.0之间的组分,γ区则指其等电点在7.0以上者。有活性的称为胸腺素,无活性的称为多肽。

26.胸腺肽对热较稳定,加温80℃生物活性不降低。经蛋白水解酶作用,生物活性消失。

27.促皮质素是从垂体前叶提取出来的一种多肽激素,易溶于水,PI为6.6。在干燥和酸性溶液中较稳定,虽经100℃加热,但活力不减;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失活

28.促皮质素为3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各属差异仅仅表现在第25~33位上。促皮质素的24肽即1~24位的片段(促皮质素1~24)具有全部活性。这是因为促皮质素的第24位氨基酸之后的部分,不参与同受体的作用,它仅维持整个多肽结构的稳定性。

29.降钙素是一种调节血钙浓度的多肽激素,由甲状腺内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N-端为半胱氨酸,它与7位上的半胱氨酸间形成二硫键,C-端为脯氨酸。如果去掉脯氨酸,保持31个氨基酸,则生物活性完全消失,说明降钙素肽链的脯氨酸端与生物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30.重组DNA技术制造人胰岛素的方法有:AB链合成法和反转录酶法。

31.不同种属动物的胰岛素分子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在A链二硫桥中间的第8、9和10位上的三个氨基酸及B链C末端的一个氨基酸上,

32.多肽合成的主要步骤:氨基的保护和羧基的活化;羧基的保护和氨基的活化;接肽和去保护基。(氨基保护基:苄氧羰基-强酸脱除;叔丁氧羰基(BOC)-三氟乙酸(TFA)脱除;9-芴甲氧羰基(Fmoc)-碱脱除) 33.胰岛素制备工艺:以动物胰脏为原料提取;半合成;重组DNA技术生产人胰岛素。

3

m

m

34凡用于蛋白质纯化手段均适用于酶的纯化,评价酶的纯化工艺主要看两个指标:①酶比活力(纯度);②总活力回收。.

35.在提取核酸时通常用含盐的pH7的缓冲液。一般应采取低温(0℃左右),避免在提取过程中用强酸或强碱,并加用抑制剂。

36.RNA比DNA对酸、碱的作用更不稳定,因此在提取RNA及其核蛋白的方法中都必须采用温和试剂。RNA与DNA不同,RNA蛋白能溶于0.14MNaCl溶液中,因此可用此溶液提取。 37.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制备原理及生产过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将制药理论知识与具体生产知识实践相给合的前沿学科。

38.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推广扩大生产的重要中间环节

39.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单核苷酸。单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嘧啶或嘌呤类化合物(即碱基),一分子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40..由于核酸含有带共轭双键的嘌呤碱和嘧啶碱,它们都有特殊的紫外吸收光谱。吸收高峰在260nm左右 41.核酸类化合物:①.阿糖胞苷又称胞嘧啶阿拉伯糖苷,在酸及中性水溶液中脱氨水解变成阿糖脲苷,pH 2.8时水解速度最大,pH6.9时相对较小,pH10以上水解速度急剧加快,故最稳定的pH为6.9。在碱性溶液中,其损失大约比在酸中快10倍。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见效快,选择性高的特点,单独使用不如与其它抗癌药合用疗效高,口服无效,只能注射

②.聚肌胞是干扰素诱导物,而且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系由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组

成的双股多聚核苷酸

③.胞二磷胆碱其化学名称为胞嘧啶核苷-5'-二磷酸胆碱钠盐

④阿糖腺苷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广谱DNA病毒抑制剂,在种类繁多的治疗乙肝的药物

中,能够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迄今公认的只有干扰素和阿糖腺苷。

42.供提取多糖的材料必须新鲜或及时干燥保存,不宜久受高温,以免破坏其原有形式,或因温度升高,使多糖受到内原酶的作用。速冻冷藏是保存提取多糖材料的有效方法。

43.提取多糖的最常用方法:蛋白质水解法;纯化分离粘多糖方法:乙醇分级沉淀法

44.粘多糖由于具有酸性基团如糖醛酸和各种硫酸基,在溶液中以聚阴离子形式存在,因而可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交换吸附。

45.多糖的纯化方法:1.乙醇沉淀法;2.分级沉淀法;3.季胺盐络合法;4.离子交换层析法

46.肝素是天然抗凝剂,是一种含硫酸基的酸性粘多糖。三硫酸双糖与二硫酸双糖以2:1的比例在分子中交替联结,是肝素的主要双糖单位,L-艾杜糖醛酸是此双糖的糖醛酸。二硫酸双糖的糖醛酸是D-葡萄糖醛酸。 47.透明质酸在组织中的强力保水作用是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故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

48.天然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很多,分布最广的有软脂酸、硬脂酸及油酸三种。前二者是饱和脂肪酸,后者为不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比较重要的还有亚油酸、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因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够需要,必需依靠食物供应,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

49.主要的磷脂有卵磷脂、脑磷脂、丝氨酸磷脂及神经磷脂等,它们的组成中除含有磷酸基外还含有氮碱。 50.卵磷脂与脑磷脂均为甘油酯.。脑磷脂的结构与卵磷脂相似,不同的只是以胆胺代替胆碱。丝氨酸磷脂也是甘油酯,它与脑磷脂的不同是由丝氨酸代替胆胺

51.神经磷脂不是甘油三脂,但含有神经氨基醇。其组成由神经氨基醇以肽键与脂肪酸结合,再以酯键与磷酸和胆碱结合。

52.卵磷脂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为“第三营养素”

53.固醇类包括胆固醇、胆酸、脱氧胆酸、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

54.经分离后的脂类药物中常有微量杂质,需用适当方法精制,常用的有结晶法、重结晶法及有机溶剂沉淀法。

55.一个化合物的溶解热,可以看做是溶剂化自由能和晶格能之间的差值

56.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物和过渡态之间的能量差即活化能E。1)如果反应物比过渡态易发生溶剂化,则反应物位能降低H,相当于活化能增高H,降低反应速率。2)当过渡态更容易发生溶剂化时,随着过渡态位能下降,反应活化能降低H,故反应加速,溶剂的极性越大,对反应越有力。

4

57.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58.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很多,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是酸醇法和锌沉淀法。 59.脂类是脂肪与类脂的总称,是动物和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人血浆中分离的白蛋白有两种制品:一种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得的,称人血清白蛋白;另一种是从健康产妇胎盘中制得,称胎盘白蛋白

60.酶的制备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原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2.酶的提取3.酶的纯化4.酶活力的测定和纯度检测。

6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制备:目前多采用羊精囊为酶源,以花生四烯酸为原料生产PGE2

简答题:

1.理想的工艺路线:药物制备途径简易;药物制备需要的原辅材料尽量少,而且易得,并有充足的数量供应;中间体容易以较纯的形式分离出来;药物制备的条件易于控制;药物制备所需设备要求不太苛刻,操作人员易于掌握;药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最少,并且易于治理;使用该制备工艺制出的药物经分离,纯化能较容易地达到药物标准;采用该制备工艺制出的,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2.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应考虑因素:分清主环和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找出易拆键部位;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法;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保护与去保护;手性药物中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次序。 3.相转移催化反应历程:

4 正交实验的优点:1.试验点代表性强,实验次数少2.不需做重复实验,就可以估计实验误差可以分清因素的主次4.可以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展望条件好。

5

5.物料计算的步骤

1)收集合计算所必需的基本数据。

2)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根据给定条件画出流程简图。 3)选择物料计算的基准。 4)进行物料衡算

5)列出物料平衡表(1)输入与输出的物料平衡表(2)三废排量表(3)计算原辅材料消耗定额(kg)

6..计算题: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反应消耗A组分的量?100%投入反应A组分的量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XA?Y?产物实际得量?100%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

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量?100%原料投入量选择性: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分率。

主产物生成量折算成原料量???100%反应掉原料量 例:甲氧苄氨嘧啶生产中由没食子酸经甲基化反应制备三甲氧苯甲酸工序,测得投料没食子酸(1)25.0kg,未反应的没食子酸2.0kg,生成三甲氧苯甲酸(2)24.0kg,求选择性和收率

Y?OHHOOHOMe+COOH3(CH3)2SO4NaOH2MeOOMe+COOH3CH3OSO2OH188212

7.维生素缺乏症举例:①缺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维生素C:坏血病。维生素D:儿童的佝偻病。维生素E:不育。

8.生化药物的特点:1、分子量一般不是定值;2、需检查生物活性;3、需做安全性检查;4、需做效价测定;

6

5、结构确证难。

9.酶转化法的基本过程:本法基本过程是利用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或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前体为原料,同时培养具有相应酶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然后将酶或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再将固定化酶或细胞装填于适当反应器中制成所谓“生物反应堆”,加入相应底物合成特定氨基酸,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即得相应氨基酸成品。

酶工程法与直接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反应本质相同,皆属酶转化反应,但前者为单酶或多酶的高密度转化,而后者为多酶低密度转化。

10.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法(胱氨酸、亮氨酸)、发酵法(异亮氨酸)、酶转化法(丙氨酸、天冬氨酸)及化学合成法(甘氨酸、脯氨酸)等四种水解法。生产氨基酸的主要过程为水解、分离和结晶精制三个步骤。蛋白质水解分为酸水解法、碱水解法及酶水解法三种。氨基酸分离方法较多,通常有溶解度法, 等电点沉淀法、特殊试剂沉淀法、吸附法及离子交换法等。氨基酸的精制方法常用的有结晶和重结晶技术。

11.L-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酶转化反应

→L-丙氨酸

工艺路线

12.维生素B2的提取与结晶: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Riboflavin)将B2发酵液用稀盐酸水解,以释放部分与蛋白质结合的维生素B2;然后加黄血盐和硫酸锌,除去蛋白质等杂质,将除去杂质后的发酵滤液加3-羟基-2-萘甲酸钠与核黄酸形成复盐进行分离精制。

13.酶的分离纯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①防止酶蛋白变性②防止辅因子丢失③防止酶被蛋白水解酶降解。 14.提取核酸的一般原则是用机械方法或酶学方法(溶菌酶)使细胞破碎,然后用蛋白质变性剂如苯酚、去垢剂(硫酸十二酯钠等)处理,使蛋白质沉淀。这种提取和去蛋白的过程要重复几次。最后,所获得的核酸溶液用乙醇使其沉淀。

15.DNA蛋白提取液中去掉蛋白质的方法:常用者有:(1)三氯甲烷法。(2)去污剂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16.从RNA提取液中去除蛋白的方法有: (1)在10%NaCl中加热至90℃,离心除去不溶物,加乙醇使RNA沉淀,或调等电点沉淀RNA。(2)用胍盐酸盐(最终浓度2M)可溶解大部分蛋白质,冷却,RNA即沉淀而出。粗制品再用三氯甲烷法除去少量残余蛋白质。 (3)去污剂法。最常用的为硫酸十二酯钠,用此法可从酵母制得大分子RNA。 (4)苯酚法。可用90%苯酚提取,离心后,蛋白质和DNA留在酚层,而RNA在上层水液内,然后进一步分离。

17.糖类药物的生理活性1.调节免疫功能2.抗感染作用3.促进细胞DNA,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增殖、生长。4.抗辐射损伤作用 5.抗凝血作用6.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7

16脂类具有以下特性:1.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剂(如乙醚、氯仿、苯、丙酮等);2.与脂肪酸有联系,它们或为脂肪酸的酯(如中性脂肪、磷脂、糖脂等),或能与脂肪酸形成酯的物质(如胆固醇);3.它们通常共存于机体中,并能为机体所利用。

17 各种常见脂肪酸的化学结构: 软脂酸(十六碳酸):CH3·(CH2)14·COOH 硬脂酸(十八碳酸):CH3·(CH2)16·COOH 油酸(Δ9十八碳烯酸):CH3·(CH2)7-CH=CH-(CH2)7-COOH 亚油酸(Δ9,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2)7·COOH 亚麻酸(Δ9,12,15十八碳三烯酸): CH3·CH2·CH=·CH2·CH=CH·CH2·CH=CH·(CH)7-COOH 花生四烯酸(Δ5,8,11,14二十碳四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CH=CH·CH2·CH=CH·(CH2)3·COOH

18 类脂类药物制备:一)直接抽提法 (二)水解法 (三)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四)生物转化法

19 人工牛黄组成成分为胆红素、胆酸、α-猪脱氧胆酸、胆固醇、磷酸氢钙、硫酸镁及硫酸亚铁等

25 主要蛋白质类药物有以下几种:1.蛋白质激素2.血浆蛋白质3.蛋白质类细胞生长调节因子4.粘蛋白5.胶原蛋白6.碱性蛋白质7.蛋白酶抑制剂

26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1.理想的重结晶溶剂应对杂质有良好的溶解性2.对于待提纯的药物应具有所期望的溶解性,即室温下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溶解度较大,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大3.选择重结晶溶剂的经验规则是“相似相溶”。若溶质极性很大,就需用极性很大的溶剂使它溶解;若溶质非极性,则需用非极性溶剂

工艺合成路线:

1.酸醇提取法提取动物胰岛素的工艺路线与注意要点:

注意要点:①原料的质量和预处理②在上述工艺中要注意每一步产品的回收③产品的纯度④浓缩工艺。 工艺路线:

8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制备工艺

3. 肝素(盐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

肝素钠精品

4. 在甲氧苄氨嘧啶生产中,有甲基化反应工序;酯化反应工序;肼化反应工序,氧化反应工序;缩合反应工序;环合反应工序,精制

注意事项:1.加入少量乙酸乙酯进行水解反应,以除去游离碱;2. 甲醇的沸点较低,为了加速加成反应进行,常加入无水乙醇以提高反应液的回流温度。在环合反应时应尽量把醇蒸尽,有利于收率的提高

9

5.不同性质多糖类药物的制备流程: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v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