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建筑的三个技术层次

更新时间:2023-05-23 12: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绿色建筑

维普资讯

第3 0卷第 2 1期2004年 11月

山 西建筑SHANX I ARCHI TECTURE

Vo13 . 0 No. 21

N v 20 o. 04

·2· 1

文章编号:0 96 2{0 4 2 .0 1 2 1 0 .8 5 2 0 ) 10 2 . 0

浅议生态建筑的三个技术层次陈海鹏摘要:生态建筑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在从低技术,技术和适宜性技术三个层次分析了生态建筑的技术体系,归纳高并了各自的特征以及适用范围,对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有所启迪 . 关键词:生态建筑,术层次,技高技术,技术,应性技术低适中图分类号: U2 1 9 T 4 .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是为了改善和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创造的,人统民居普遍采用的四合院建筑也较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 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和发展这种院落空间较好地解决了 E照,风,温, t通保隔热等问题,有具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 .人类的建筑活动从一开始就与自然生态良好的"微气候"节能力 .同时,落还是居住生活的中心,调院是环境息息相关 .如何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不断探人与天地,与自然协同共生的场所 .传统居民中还表现出就地人

索的主题 .因此,立一个科学的,面的自然观是人类走向成取材,用自然材料的生态精神 .西藏的石屋,北的井干式木树全应东熟的重要标志,态建筑的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生 房,南的竹楼,北的窑洞,云西内蒙古的帐篷等,们均是就地取它就生态建筑来说,它所涵盖的技术也是多层次的,高技术,材,且适应当地气候,即 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些传统的理念和低技术和适宜技术 .其中低技术生态建筑强调采用乡土技术,使技术虽然未必直接以保护场地生态,少影响为目标,客观上减但用当地材料,重地域气候等,多的是被动应对自然环境 .高确实起到了减少场地影响,土流失,地侵蚀,注更水土改善微气候和生 科技生态建筑也并非简单地利用现代技术和新材料,随意地进态环境的结果 .去在国外,有不少建筑师针对自己国家的特点,充分了解也在行建筑创作,而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高新技术,以高信息,能低耗和自调节性的设计,造适应地域气候环境,有节能特点的本国传统建筑形式,间

,局的基础上,创具空布提炼传统技术中至今仍

生态建筑 .而适宜性技术生态建筑则是发掘地域建筑的精髓,应然适用的元素,融人现代建筑的设计方法,并以改善建筑小环境, 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和新材料相结合,根据当地条件和现代生实现良好的微气候 .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里亚就是一名很并柯活方式,作最符合生态理念的建筑 .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 .为解决印度当地干热气候条件下的建筑遮阳和通风,里亚提出了"柯形式服从气候"生态设计思想以及的

1低技术生态建筑

管式住宅""敞空间"个概念 .和开两 其实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筑的"建两大渊源一穴居和巢居,包涵了最为质朴的生态理念 .中国古 2高技术生态建筑均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出了"人合一"提天

高技术生态建筑与早期的"技派"筑是两种不同建筑理高建高建功的哲学观点,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现了一种朴素念指导下的建筑 .早期的"技派"筑强调建筑自身结构,能体而的生态观 .中国民居在"天人合一"念的影响下从聚落选址,观总和形式的完整性,漠视建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系.而高技

利体布局,内外环境设计,设乃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均蕴含了生术生态建筑则强调建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共生,用先进室陈态精神 .民居在选址上以"阴抱阳,山面水"最佳选择,负背为具的结构,备,料和工艺,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设材结因地制宜已形成舒适的建筑"微气候" .有上述特点的自然环境空间,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小气候 .传地创造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有

4协调建立切实可行的国土,管, )城公安,院等联合执法机法

6在村镇建设规划文案的框架下, )制定村民建房报建细则,

构,法行政,明执法,依文对暴力抗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法机简化工作程序,高工作效率,执提方便村民办理手续 . 构不采取有效措施,有震慑效果,章建筑会越建越多,性循没违恶 7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村民建房的质量管理工作, )环,面难以收拾 .局 不可放任自流 . 5重申或制定有关违章建筑的处理措施, )明确政策界限,形 8完善

监督机制 .落实行政监督, )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具

成对违章建筑更严格,富针对性,更可操作性的预防,理和监管体措施 .治办法 .,

Th z r s o n u h r z d c n t u to n c t e ha a d f u a t o ie o s r c i n i iyXU Yu -e g n fn

(

跏 Na sa h hBuligEn i~ 'gR uieB ra i n d gn i n ot n u eu,S e ze 1 0 2 hn hn hn 5 8 5,C ia)

Al ta t~ r c:Thsp p r ito u e h o c p fu a t o ie n tu t n a d a aye t a ad . I d io i a e n r d cst ec n e to n u h rzd c sr ci n n lz si h z r s n a dt n,fo t re ap c .g v r - o o s i r m h e s et - o e n s me tma a e n,t erq ie e to c n m i e eo m e ta d lw ro c me tt ec u e ft o eb lig r ic se n n g me t h e urm n fe o o cd v lp n n a ed re n h a sso h s u d n sa eds usd.I h n t i n t ee dc . or p n ig te t e ts g e t n r r p s d s e o dn ram n u g is aep o o e . s o

Ke ywo'¥ n u h r e n t cin,h zr l:u a to i d c s r t d z o u o aa d,pa n n ln i g

收稿日期:0 40 -9 2 0 .62 作者简介:陈海鹏 (9 6 )男, 1 7 .,同济大学建筑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上海

20 9 00 2

绿色建筑

维普资讯

2 '2 . '.

2第

. 004

年1曹 11 月

山西

抄筑

著名建筑师伦佐·亚诺在建筑设计中通常是随地点环境的皮常被人们称作是"界上第一座生态摩天楼"世 .该建筑平面呈三改变而改变结构体系和空间形式,且比较注重建筑与整体环境并角形,通核分散在三个角上,交中间是通高的中庭,周边的办公室的融合 .他设计的特吉巴奥 ( j au文化中心,照当地传统居 Ti o ) b参每隔 4设有环绕着中庭螺旋形上升的空中庭院 .中庭和空中层 民一棚屋的结构特色,用风压使建筑内部产生良好的自然通利庭院既有通风采光的作用,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大风,又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造型 .该中心所在地新卡里多尼亚是南太楼内的办公室都有可开启的窗户,流从窗户及空中庭院进入,平洋的热带岛国,候炎热潮湿,年多风 .文化中心是由 1气 气常 O个在中庭形成自然通风,证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保 被皮亚诺称为"器" CSS的棚屋形单元组成,屋一字排开,容 (ae)棚 英国建筑师尼古拉斯·雷姆肖( coa i hw)是一形成"格 Nihl Gr a也 s ms村落"形分布,个棚屋大小不同,高的达 2外部材料每最 8m,位在建筑创作中非常注重采用生态策略的建筑师 .19 9 2年塞维均使用当地出产的木材 .棚屋背向夏季主导风向,在下风口处产利亚博览

会英国馆的设计就是一次漂亮的实践 .塞维利亚位于生强大的吸力 (形成负压区 )而在棚屋背面开口处形成正压区,, 西班牙南部,市气候炎热,该夏季极端温度可达到 4 5℃ .英国馆从而使建筑内部产生空气流动 .针对不同风速和风向,计者通设坐西朝东,向非常不利 .格雷姆肖在东侧设置了水幕,侧采过调节百叶的开合和不同方向上百叶的配合来控制室内气流,朝西从

英国建筑师诺曼·斯特设计的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楼福

用了蓄热水箱,南侧采用双层纺织品作遮阳,屋面上造型奇特而实现被动式自然通风,到节约能源,少污染的目的.而达减 的遮阳板,不仅提供了屋面架空层,太阳能光电板同时还为驱其适宜性技术生态建筑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各种经验与技术策动水幕的水泵提供动力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国馆取得了极佳略,积极利用先进科技的同时,不排斥"技术"而是将新技英在并低,的节能效果,能量仅为同类建筑的 14在塞维利亚博览会全部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以适用为宗旨的"耗/,走适宜性技术"之路 . 1 6座展馆建筑中, 0它是能耗最低的 . 4结语高技术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生态学,物学,生气如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态建筑也将生候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持手段,生态策略人手,调建从强成为 2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 .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 1筑的灵活性,能耗,低强调较强的空间适应性,建筑与环境有效使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清华大学设计中地呼应起来 .这些高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一些新的心等都是在生态建筑的理念下,行的建筑创作,我国的生态进对生物技术,污染技术,循环和资源替代技术,态式的能量供建筑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 .现阶段,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建筑防再生要应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 .虽然高技术生态建筑造价比较昂的发展,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用适宜性技术和生态建筑理还运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的运行费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建筑设计 .即在充分利用已经研究开但却用,因此,长远的观点来看是

相当经济的 .从 发并取得成效的技术基础上,一步深化,得新的发展与提高 .进取 3适宜性技术生态建筑然而规模化和高效率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于高因源

生态和高科所谓适宜性技术生态建筑是针对地方气候条件,合生态建技术的生态建筑也必将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融技相结合,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而,代要学习国筑创作原则,运用现代生态技术与传统节能技术相结合而创作的建筑 .相比传统地域建筑被动地应对自然环境,宜性技术生态际上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生态理念,这些新成就介绍到中国来,适把 并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条件,候条件,活方式和习惯,气生地方传建筑则是被动应对自然环境和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杨经文的"物气候"筑充分体现了这类建筑的特征 .他统和文化等,生建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造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创同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合热带气候特点,造性时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少能耗,低污染,一条具有中国特结创减降走地进行建筑设计,成良好的微气候,足人舒适性和精神上的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形满 需求,降低建筑能耗 ."并生物气候"筑的设计手法可具体分解参考文献:建 [] 1荆其敏 .生态建筑学[]建筑学报,00,7:—1 J, 20 ()61 . 为:)电梯,梯,生问等服务性空间布置在建筑外层,少 1将楼卫减太阳对中部空间的热辐射 .2在建筑中引入绿化开敞空间, )减少[]良镛 .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一国际建协第 2 2吴世 O届大会

高层建筑的"岛"应 .3设置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来塑热效 )

主旨报告[]建筑学报,9 9 ()8 J. 19,8:. 3蔡镇钰 .中国民居的生活精神[]建筑学报,99 ( )5—6 J. 19,7:35 .造阴影空间,与遮阳,化相结合 .4"层皮"并绿 )二的外墙形成空[]杨 J.气间层,到隔热与通风等作用 .5在屋顶,墙设置遮阳格片,[]起 )外 4林京 .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世其角度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而调节 .从以上叙述可以发现杨经界建筑,9 6,4:42 . 19 ( ) 2—5

5胡黄柯,海林 .态办公建筑有效实践一清华大学宋生文在设计中借鉴了马来西亚传统建筑中的许多做法,骑楼,如平[]绍学,台,

墙体等 .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梅纳拉商厦就很好地双层设计中心楼综合评价[]建筑学报,04 ( )3—0 J. 20,3:64 .体现了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建筑的特点 .

Ana yss o e hno o y lv r u e n e o o ia r hie t r l i f t c l g e e s d i c l g c la c t c u eCHEN ip n Ha· e g

( e at n fArht tr,T n) D p rme t o c i cue o g Unvri e ies y,S a g a 0 0 2 hn t h n h i 0 9,C i 2 a)Ab ta t sr c:0nt eb Sso c -r htcu e So ii n e eo m e t t i atceh sp tfr r h o cp ftc n lg v ru e oo i h ai f o ac i t r ' rgna dd v lp n,hs ril a u wa dt ec n e t eh oo y l e s d i e lg— e e o o e nc

cl rhtcu_ I h e fo tc,ihtc n dutbetc,hs a e nlzstet h o g vro n o~ a ci tI.n te w o w— h hg—eha da jsal— h tip pra a e c n l yl e f a e e l e e y h e o e ma ye l cKe r:e0 gcl c i tr,t h ooyl e,hg - h o—eh ajsa l t h yw咖d s ol i ht ue en l v r iht,lw tc, dutbe e o aa r c e c g e c e -c

r ht ue aei h r c e

a dsmsu h i bs aue . i pp r ie t d ci mepo tfr ni tnn o st ml i l c i tr ei· n u Pte ai f tr Ths a e v i r ut nt S rj l h eigd me i e o C ht ued g r ce s g s no o oo c e oe g c ga a r c e s 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vd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