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环境公报
更新时间:2024-03-27 0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大气环境
2010-06-03
状 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 空气质量
2009年,全国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占4.2%),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占78.3%),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占16.2%),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占1.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比例为79.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
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
级标准的城市占3.7%,二级标准的占75.9%,三级标准的占18.8%,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6%。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4.3%,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3%。
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1.6%,无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2009年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6.9%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 重点城市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占66.4%,达到三级标准的占32.7%。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上升了9.8个百分点。
2009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2009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总体平均的二氧化氮浓度与上年相比持平,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略有降低。
2009年重点城市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
酸 雨
酸雨频率 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58个,占52.9%;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个,占33.6%;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53个,占10.9%。
2009年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分段统计
酸雨发生频0 率 城市数(个) 所占比例47.1 (%) 19.3 12.7 10 10.9 230 94 62 49 53 0~25% 25%~50% 50%~75% ≥75%
降水酸度 与上年相比,发生较重酸雨(降水pH值<5.0)的城市比例降低2.8个百分点,发生重酸雨(降水pH值<4.5)的城市比例降低0.8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统计
年均pH值<4.5 4.5~5.0 5.0~5.6 5.6~7.0 ≥7.0 范围 城市数39 (个) 所占比例8 (%) 13.3 17.4 44.5 16.8 65 85 217 82
酸雨分布 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发生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重酸雨发生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与上年相比,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
变化。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4.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847.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23.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6%、6.0%、11.7%。
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
项目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措施与行动
合计 2588.8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烟尘排放量(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808.4 698.7 584.9 523.6 2234.8 354.0 328.1 329.9 348.3 1088.8 864.5 224.3 986.6 901.6 847.2 771.1 215.5 670.7 230.9 603.9 243.3 2468.1 2140.0 2321.2 1991.3 2214.4 1866.1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 2009年,环境保护部组织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草案结合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形势以及管理的新要求,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管理、机动车环境管理以及处罚力度上均有重大调整。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已报国务院法制办。
【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环境保护部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及时发布公告。2009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规定自当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非道路机械实施第二阶段排放标准。还对摩托车三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二是用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2009年7月,环境保护部制定《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开始对机动车标志管理进行统一和规范。三是积极开展黄标车加速淘汰工作。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的通知》,明确淘汰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对各地提出有关要求。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世博会和亚运会环境保障工作不断推进。环境保护部对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工作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对珠三角、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已获得广东省政府批准,上海市已于2009年11月1日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亚运会和世博会空气保障工作全面展开。
淡水环境 2010-06-03
状况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浙闽区河流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为轻度污染,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长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10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7.4%、5.8%、2.9%和3.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十大支流中,雅砻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岷江、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但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20个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0.0%、5.0%和5.0%。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位于滁州皖-苏交界的滁河滁州汊河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黄河水系 总体为中度污染。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
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2.3%和25.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除伊河、洛河和沁河水质为优,伊洛河为轻度污染外,其余支流普遍污染严重。渭河下游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北洛河渭南段,大黑河呼和浩特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断面(陕-豫、晋)、汾河运城河津大桥断面(晋-陕、晋)和涑水河运城张留庄断面(晋-陕、晋)污染严重。
珠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珠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广州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深圳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海南岛内河流:万泉河水质为优;海甸溪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7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占57.1%,Ⅲ类占42.9%。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松花江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4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5%、47.6%、2.4%和9.5%。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
类和氨氮。
松花江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5个省界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Ⅲ类水质断面2个、Ⅳ类水质断面2个。
淮河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7.3%、33.7%、11.6%和17.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一级支流中,史灌河和潢河水质为优,浉河水质良好,洪河、洪河分洪道、西淝河、沱河和浍河为轻度污染,涡河和颍河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33个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8.2%、45.4%、15.2%和21.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 总体为重度污染。6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0.9%、12.5%和42.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
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干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好转。主要河流中,淋河和永定河水质为优,滦河水质良好,漳卫新河为中度污染,大沙河、子牙新河、徒骇河、北运河和马颊河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为重度污染。17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7.1%、11.7%和41.2%。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辽河水系 总体为中度污染。3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7%、13.9%、8.3%和36.1%。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
和石油类。
辽河干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老哈河水质为优,东辽河和西辽河为轻度污染,辽河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老哈河和西辽河水质有所好转,东辽河水质有所下降,辽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辽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西拉沐沦河为轻度污染,条子河和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大辽河及其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浑河沈阳段、太子河本溪段和鞍山段以及大辽河营口段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大凌河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3个省界断面中,Ⅱ类水质、Ⅴ类水质、劣Ⅴ类水质断面各1个。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浙闽区河流 总体为轻度污染。3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7%和31.3%。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西南诸河 水质总体良好。1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2%、5.9%和5.9%。主要污染指标为铅。
西北诸河 总体为轻度污染。2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3.1%、19.3%、3.8%和3.8%。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
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1个,占3.9%;Ⅲ类的5个,占19.2%;Ⅳ类的6个,占23.1%;Ⅴ类的5个,占19.2%;劣Ⅴ类的9个,占34.6%。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8个,占30.8%;其他均为中营养,占57.7%。
2009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劣Ⅴ主要污染指湖库类型 个数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类 三湖* 3 0 0 0 0 0 0 0 1 0 3 0 2 0 2 2 2 1 1 1 2 2 3 总氮、总磷 城市内湖 大型水库 5 9 2 2 标 大型淡水湖 9 总计 26 0 0 1 5 6 5 9 比例(%) 3.9 19.2 23.1 19.2 34.6 *:三湖是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太湖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0%、11.4%和19.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滇池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总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滇池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5.0%、12.5%和62.5%。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巢湖 水质总体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1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6.7%、33.3%、8.3%和41.7%。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监测的9个重点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洱海、镜泊湖和博斯腾湖为Ⅲ类水质,鄱阳湖和南四湖为Ⅳ类水质,洞庭湖为Ⅴ类水质,达赉湖、白洋淀和洪泽湖为劣Ⅴ类水质。各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与上年相比,镜泊湖水质好转,洱海水质变差,其它大型淡水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南四湖、洞庭湖、洱海、镜泊湖和博斯腾湖为中营养状态,白洋淀、洪泽湖和鄱阳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达赉湖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2009年重点大型淡水湖泊水质状况 营养状态指名称 数 达赉湖 白洋淀 洪泽湖 鄱阳湖 67.7 59.5 58.0 50.6 中度富营养 轻度富营养 轻度富营养 轻度富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营养状态 别 劣Ⅴ 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 水质类主要污染指标 劣Ⅴ 氨氮、总氮、总磷 劣Ⅴ Ⅳ 总氮、总磷 总磷、总氮 石油类、总磷、总南四湖 洞庭湖 洱海 镜泊湖 博斯腾湖 49.6 48.1 41.0 40.2 38.8 Ⅳ 氮 Ⅴ Ⅲ Ⅲ Ⅲ 总磷、总氮 - - - 城市内湖 监测的5个城市内湖中,东湖(武汉)和昆明湖(北京)为Ⅳ类水质,玄武湖(南京)为Ⅴ类水质,大明湖(济南)和西湖(杭州)为劣Ⅴ类水质。各湖主要污染指标
为总氮和总磷。与上年相比,东湖和玄武湖水质好转,其他城市内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昆明湖为中营养状态,玄武湖、大明湖和西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东湖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2009年城市内湖水质评价结果 营养状态指名称 数 东湖 玄武湖 大明湖 西湖 昆明湖 60.3 58.8 55.7 50.5 45.2 中度富营养 轻度富营养 营养状态 别 Ⅳ Ⅴ 油类 轻度富营养 劣Ⅴ 轻度富营养 劣Ⅴ 中营养 Ⅳ 总氮 总氮、石油类 总氮 总磷、总氮 总磷、总氮、石水质类主要污染指标 大型水库 监测的9座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北京)为Ⅱ类水质,董铺水库(安徽)和千岛湖(浙江)为Ⅲ类水质,松花湖(吉林)和丹江口水库(湖北、河南)为Ⅳ类水质,于桥水库(天津)和大伙房水库(辽宁)为Ⅴ类水质,崂山水库(山东)和门楼水库(山东)为劣Ⅴ类水质。各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与上年相比,千岛湖和松花湖水质好转,其它7座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 9座大型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2009年大型水库水质评价结果
营养状态名称 指数 崂山水库 于桥水库 松花湖 董铺水库 门楼水库 丹江口水库 大伙房水库 千岛湖 密云水库 重点水利工程
三峡库区 水质为优,6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 总体为轻度污染。10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0%、50.0%和10.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1眼井的水质监测,水质适用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2.3%,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3.9%,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
48.6 47.1 45.9 44.6 41.7 35.6 34.9 34.0 32.7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劣Ⅴ Ⅴ Ⅳ Ⅲ 劣Ⅴ Ⅳ Ⅴ Ⅲ Ⅱ 总氮 总氮 总磷、总氮 - 总氮 总氮 总氮 - - 营养状态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Ⅳ~Ⅴ类监测井占73.8%。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
2009年,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总体来看,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较上年变化不大,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或好转趋势的分布较为分散。 全国重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17.6亿吨,达标水量为158.8亿吨,占73.0%;不达标水量为58.8亿吨,占27.0%。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全国监测评价水功能区3219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评价,全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为42.9%,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53.2%,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36.7%。
内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江河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磷、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及铜、镉的污染。总磷污染仍以黄河、长江及黑龙江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非离子氨污染以黄河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高锰酸盐指数污染以黑龙江及黄河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铜污染以辽河、黄河及长江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与上年相比,非离子氨和镉超标范围有所减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和铜的超标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总磷和总氮的污染仍较重。与上年相比,总氮、总磷和铜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范围有所增大。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89.2亿吨,比上年增加3.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77.5万吨,比上年下降3.3%;氨氮排放量为122.6万吨,比上年下降3.5%。
全国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项目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措施与行动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2005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调查了解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区划,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09年底,先后开展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
废水排放量(亿吨) 吨) 合计 536.8 556.8 572 589.2 工业 240.2 246.6 241.9 234.4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氨氮排放量(万吨) 296.6 1428.2 541.5 886.7 141.3 42.5 98.8 310.2 1381.8 511.1 870.8 132.3 34.1 98.3 330.1 1320.7 457.6 863.1 127 29.7 97.3 354.8 1277.5 439.7 837.8 122.6 27.3 95.3
原区、华北平原等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投入资金约1.4亿元,完成调查面积43万平方千米。在一些典型场地开展了地下水污染运移机理研究、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防治示范工作。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009年初,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中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提出要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一年来,水利部进一步加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力度,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法制办等10个部委制定了《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上报国务院。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2009年6月25日至7月10日,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成10个组,分别对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巢湖、滇池、太湖等重点流域的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2008年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淮河、松花江流域已先行进行了考核,不列入本次考核范围)。 【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的重要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在长春、扬州、西安、沈阳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松花江、淮河、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全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会议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等重要会议,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项政策
措施,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有关情况向胡锦涛总书记做了汇报,总书记对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肯定了松花江和淮河治污进展取得明显成效,并要求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重金属污染防治】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经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审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下发实施,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为深入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09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务院九部门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9123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183家,取缔关闭231家,停产整治641家。
【“锰三角”整治工作】 2009年4月16日,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现场考察了湘黔渝交界“锰三角”地区河流交界断面和企业,主持召开了“锰三角”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了深入推进综合整治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全国电解锰行业专项环境整治工作从6个方面制定19项统一的整治标准。有力促进了电解锰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向经济部门移交移送拟关闭取缔的24条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线案件,淘汰产能共计5万吨;全面推动了环保部门对电解锰行业的监管,对16家企业补办了环评、“三同时”手续,对34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整治;投入3.4亿元整治资金,明显提升了电解锰企业环境管理水平。2009年,投入中央环保资金1.6亿元,对锰渣规范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污染治理新技术等示范工程给予资金及技术支持。将“锰三角”地区9条河流和1个水库的17个监测断面纳入国家环境监测网,将清水江水质自动站纳入国控地表水自动站管理。 【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 2009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
全国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估工作。据调查,中国共有2.5万多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700多个规划水源和备用水源,其中地下水型、河流型和湖库型水源分别占57%、28%和15%;这些水源服务于2.2万个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54%;供水服务人口过2亿,超过全国乡村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按照水源服务人口多、区域特征明显、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等原则,筛选了服务于0.62亿人口的3737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下简称“典型水源”)进行深入调查,其中地下水型、河流型和湖库型水源分别占50%、28%和22%。调查表明,南方地区典型水源水质好于北方,西部地区好于东部。从安全服务人口来看,典型水源水质状况从好到差依次为湖库型、河流型和地下水型。从流域来看,浙闽区河流和西南诸河流域典型水源水质状况较好;珠江、西北诸河、辽河、黄河和长江流域次之;淮河和海河流域较差;松花江流域典型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状况最差(主要原因是铁和锰天然背景值超标)。
海洋环境 2010-06-03
状 况 海水水质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9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940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面积213208平方千米,三类为18834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为47898平方千米。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一类和二类海水比例为72.9%,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6.0%,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1.1%,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北部湾和黄河口海域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在90%以上;渤海湾、辽东湾、胶州湾和闽江口海域水质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低于60%且劣四类海水比例低于30%;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劣四类海水比例均占40%以上,其中杭州湾最差,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100%。与上年相比,渤海湾、胶州湾和长江口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渤海 近岸海域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1.4%,较上年上升4.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0.4%,上升8.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黄海 近岸海域水质为良。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7%,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无四类海水;劣四类海水占1.9%,下降1.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东海 近岸海域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占45.2%,较上年上升6.3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47.4%,上升4.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
南海 近岸海域水质为良。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1%,较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无四类海水;劣四类海水占6.9%,上升1.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pH。
2009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分布示意图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2009年,全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近岸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镉、铜、滴滴涕和
石油类的污染。
陆源污染物入海状况
入海河流 204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总体较差,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大于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东海的河流污染物入海总量远高于其它海区。
2009年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水质类别(个) 海区 I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合计 0 0 0 0 0 Ⅱ 3 5 3 6 17 Ⅲ 4 15 7 19 45 Ⅳ 5 13 6 27 51 V 10 11 4 6 31 劣V 28 9 5 18 60 合计 50 53 25 76 204 204个入海河流断面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约为:高锰酸盐指数448.4万吨,氨氮60.5万吨,石油类6.34万吨,总磷25.8万吨。
2009年入海河流排入四大海区各项污染物总量 高锰酸盐氨氮(万海区 指数(万吨) 吨) 石油类(万吨) 总磷(万吨)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合计 7.8 26 302.8 111.8 448.4 2.2 2.8 39.3 16.2 60.5 0.09 0.28 3.49 2.48 6.34 0.19 0.78 21.15 3.68 25.8 直排海污染源 466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吨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综合排污口的污水排放总量为47.60亿吨,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化学需氧量27.25万吨,石油类1412吨,氨氮32757吨,总磷3608吨,汞0.3314吨,六价铬1.26吨,铅2.39吨,镉2.36吨。
2009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排放情况
污染废水量化学需氧量源(亿吨) (万吨) 类别 工15.46 业 生6.76 活 6.21 303 11319 1139 - - - - 4.16 319 1479 82 0.0014 0.28 0.61 0.06 (吨) 类(吨) (吨) 石油氨氮总磷六价铬 铅 汞(吨) (吨) (吨) (吨) 镉 综25.38 16.88 合 合47.60 27.25 计 2009年四大海区受纳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情况 废水量(亿海区 吨)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1.62 8.97 27.27 9.74 0.75 5.01 13.85 7.64 0.14 0.56 1.27 1.31 77.5 86.4 732.1 516.5 43.5 870.4 1332.6 1362.2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石油类(吨) 总磷(吨) 1412 32757 3608 0.3314 1.26 2.39 2.36 790 19959 2387 0.33 0.98 1.78 2.30 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东海部分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较重,珠江口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较重,渤海湾石油类污染较重。与上年相比,无机氮、石油类和铜的超标范围有所增大,化学需氧量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
海水重点养殖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无机氮污染以南海部分养殖水域相对较重,活性磷酸盐污染以东海部分养殖水域相对较重。与上年相比,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石油类的超标范围有所增大。
海洋重要渔业水域沉积物主要受到石油类、铜、镉和砷的污染。镉污染以南海部分渔业
水域相对较重,铜污染以东海和珠江口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 赤潮
2009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4100平方千米。与上年赤潮发现次数相同,赤潮累计面积基本持平。其中,5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面积和较大面积赤潮6次,分别发生在渤海湾、长江口外浙江舟山北部、浙江中部渔山列岛与台州列岛海域和黄海的山东日照与海阳及乳山附近海域,累计面积9120平方千米。 措施与行动
【国家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 为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2009年7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部署了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工作。10月下旬,在各地自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全军环办等九部门组成三个检查组分别赴黄海、渤海和南海实地检查了南通、盐城、连云港、唐山、葫芦岛、盘锦、大连、北海和钦州等九个城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检查了沿海开发区、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港口码头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海水养殖场、自然保护区以及部分围填海项目,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此次检查进一步推进了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解决了一些突出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声环境 2010-06-03
状 况
全国74.6%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占76.1%。全国94.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和较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占96.5%。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7.1%,夜间达标率为71.3%。
区域环境噪声 监测的354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5.9%,较好的占68.7%,轻度污染的占24.3%,中度污染的占1.1%。与上年相比,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下降了1.3个百分点,较好的上升了4.2个百
分点,轻度污染的下降了3.0个百分点,中度污染的上升了0.1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45.9~60.8dB(A)之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城市占76.1%,轻度污染的占23.0%,中度污染的占0.9%。
道路交通噪声 监测的334个城市中,67.1%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27.5%的城市较好,4.2%的城市为轻度污染,0.9%的城市为中度污染,0.3%的城市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的
城市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较好的上升了0.4个百分点,轻度污染的与上年持平,中度污染的下降了2.0个百分点,重度污染的下降了0.2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63.0~71.6 dB(A)之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57.5%,较好的占39.0%,轻度污染的占3.5%。
城市功能区噪声 监测的244个城市中,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全年昼间达标7288点次,占昼间监测点次的87.1%;夜间达标5968点次,占夜间监测点次的71.3%。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好于其他类功能区。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6.3%,夜间达标率为67.3%。
2009年全国城市功能区监测点位达标情况
功能区 类别 0类 昼 夜 101 190 1类 昼 夜 2类 昼 夜 3类 昼 夜 4类 昼 夜 达标点次 111 监测点次 190 1608 1447 2072 1929 1536 1442 1961 1049 1912 1912 2389 2389 1636 1636 2240 2240 达标率(%) 58.4 53.2 84.1 75.7 86.7 80.7 93.9 88.1 87.5 46.8 措施与行动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评估工作。10月29日,环境保护部向全国人大环资委报告了中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并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分赴北京市和浙江省,开展了噪声污染防治情况调研,完成了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评估报告。本年度还注意加强了噪声污染防治基础工作。一是启动了关于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意见编制工作。二是分别于8月和12月在哈尔滨和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噪声污染防治座谈会,交流噪声污染防治经验。三是组织实施噪声质量标准的宣贯工作,
组织编制完成了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政策文件汇编。
固体废物 2010-06-03
状 况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9.1%;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138348.6万吨、20888.6万吨、47513.7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429.8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830.7万吨、218.9万吨、428.2万吨。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产生量(万吨) 合计 危险废物 综合利用量(万吨) 合计 危险废物 贮存量(万吨) 合计 20888.6 危险废物 218.9 处置量(万吨) 合计 47513.7 危险废物 428.2 204094.2 1429.8 138348.6 830.7 措施与行动
【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发布】 2009年,230个城市发布了上一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与上年相比,发布信息的城市数量增加了24个。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广东、甘肃、山西、河北、陕西和贵州等省组织有力,开展信息发布工作的城市较多。 【危废经营许可证颁发情况】 2009年,环境保护部继续推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
理办法》的实施,先后发布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积极稳妥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布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作的指导。截至2009年底,环境保护部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保部门共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1400余份。2009年,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实际利用处置危险废物近800万吨;全国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行了数千次现场检查和指导,进一步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管理。
【进口废物审批情况】 2009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调整了《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发布了《进口废钢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进口废钢铁审批管理的程序和环境保护要求。共向2977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签发13265个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各类废物实际进口量5981万吨(其中废船413艘,合305万轻吨),进口总金额为223.9亿美元。加强了与有关国家之间关于废物越境转移控制的信息交换和联合查证合作,交换信息129次,阻止了38批次固体废物向中国非法转移。
【危废出口情况】 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受理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申请12件,审核通过8件。出口的危险废物涉及电镀污泥、镍镉、镍氢、锂、碱锰/锰锌电池、废汞灯等类别,共计4330吨。
【电子废物管理情况】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该条例确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等制度。落实国务院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废旧家电拆解处理
环境管理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家电“以旧换新”的污染防治工作。
【铬渣综合整治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处置铬渣超过200万吨。列入《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山东和浙江两省的铬渣已全部处置完毕。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陕西、青海和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铬渣处置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津和吉林的铬渣处置设施尚在建设之中。
辐射环境 2010-06-03
状 况
2009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设备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除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周围局部环境综合场强略超国家标准外,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
环境电离辐射 全国重点城市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空气中氚化水活度浓度为正常环境水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西南和西北诸河、南水北调、浙闽区河流、重要湖泊和水库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监测值处于同一水平。开展监测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α和总β活
度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近岸海域海水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限值内。开展监测的土壤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监测值处于同一水平。 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电离辐射 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安全运行,外围辐射环境连续监测系统所测的γ辐射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年均值分别为103.1nGy/h、124.5nGy/h和101.5nGy/h,处于所在地区的天然本底范围内,未监测到超过国家标准剂量限值的核电厂排放事件。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周围关键居民点空气、降水、地表水及部分生物样品中氚活度浓度,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氚活度浓度与核电站运行前本底值相比有所升高,但其对公众产生的附加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运行核电厂外围各种环境介质中除氚外其余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明显变化。
其它反应堆及核燃料循环设施周围环境电离辐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陕西省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研究设施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土壤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饮用地下水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包头核燃料元件厂、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西北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北龙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等核燃料循环设施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正常环境水平,其余环境介质中也未监测到企业生产、加工、贮存、处理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异常升高。
铀矿冶及伴生放射性矿周围环境电离辐射 中核北方铀业有限公司本溪铀矿、中核浙江衢州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衡阳新华化工冶金总公司、中核金原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南宁新原核工业有限公司七○一矿、贵州原核工业七六一矿、贵州原核工业二七六厂、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等铀矿冶设施周围环境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气溶胶、沉降物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地下水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铀和镭-226活度浓度未见异常;但极少数铀矿冶设施因矿石运输沿途散落,造成矿区边界和运矿公路周围个别监测点位γ辐射剂量率高于运行前水平;同时受历年排放的废水和尾矿坝渗漏水的影响,部分铀矿冶设施周围环境个别监测点位放射性核素铀和镭-226活度浓度高于《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23727-2009)规定的限值。白云鄂博矿等部分伴生放射性矿的开采、冶炼、加工活动对企业周围局部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
电磁辐射设施周围环境辐射水平 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周围局部环境存在超标现象。开展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个别大型广播发射台周边环境敏感建筑物部分监测点位环境综合场强略超《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开展监测的各输电线和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H/T24-1998)规定的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和公众全天候辐射时的工频限值。 措施与行动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环境保护部加快核与辐射安全法规的编制进程,完成《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和《核与辐射安全标准体系》。完成《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及配套部门规章等一批法规。规范核设备的行政审批工作,加强核安全监督检查。加强运行核电厂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和运行经验反馈工作。加强在建核电厂和拟建核电厂项目监管与审评,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把好源头准入关。坚持“受理有前提,不批不准动”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推进新项目工作。加强辐射安全许可工作的规范化,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源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察。
【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保护部依据《2009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健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机制,构建科学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完成辐射环境国控网的监测,完成9项监测方法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开展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运行绩效考评工作。完成东北边境地区核辐射应急监测和国庆六十周年核与辐射安保应急备勤监测。开展了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电磁环境影响监测,修订完成一批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标准。
全面推进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核与辐射监测能力建设项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签订66份合同。完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重要核设施共21个在线预警监测点和4个数据中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连续动态、数据共享的重要核设施辐射环境预警监测网络。有关省、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完成4辆现场应急监测车和4套车载移动实验室配置。
自然生态 2010-06-03
状 况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41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4700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面积926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2.6%和62.7%。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0多处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组成部分。
截至2009年底,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012处,面积12288.2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7处,面积7701.17万公顷。
截至2009年底,已建成各类海洋保护区170多处。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2处,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10多处。海洋特别保护区30多处,其中国家级16处。
截至2009年底,已建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00多处。其中国家级16处,省级52处,市(县)级130多处,总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保护区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占应保护物种的40%。
截至2009年底,已建设国家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118个,有效保护了濒危、珍稀农业生物物种资源,为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提供战略储备。
物种 中国幅员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中国有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荒漠、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
按群系分,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丛约13类、草甸77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冻原、高山垫状植被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主要有17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19类,草本沼泽约14类,木本沼泽4类,泥炭沼泽1类。
中国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古贝壳堤、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
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其中,苔藓植物2541种,蕨类2270种,裸子植物245种,被子植物29816种。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
中国约有脊椎动物6481种,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331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我国所特有。 措施与行动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 2009年,林业湿地项目完成中央投资22387万元,用于实施41个项目。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完成了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苏和广东6省市的湿地资源调查任务。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达到100处。在辽宁、黑龙江和广东3省开展了国家重要湿地确认试点。新增杭州西溪湿地1处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到37块。目前,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795万公顷,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49.6%,湿地保护率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 各个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强化海洋保护区的海域使用、开发活动和海监执法管理,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中国海监机构,出台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技术规范》等国家和行业标准。深入开展规划编制、执法巡护、基础建设、科研调查、生态监测、灾害防治、教育宣传、公众参与、对外合作等各项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相对齐全、功能渐趋完善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体系。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制度的建设和试点,为完善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经济调控手段,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财政机制。在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集中分布区、外来物种入侵区、气候变化影响敏感区等区域,组织实施了一批典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动建立海洋部门、环保部门的合作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污染总量控制合作试点。 【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 印发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组织开展了2009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和筛选,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5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新建了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了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环境保护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确定并发布了这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环境保护部利用环境小卫星对拟晋升和调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成立了第五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开展了2009年度的评审工作。
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对5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管理评估。
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审查了一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调查处理了一些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违规事件。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及休渔禁渔】 公布了5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三批),分布于长江、黑龙江和珠江等水系的36条江河、14个湖泊,以及渤海、黄海、东海的7个海湾、岛礁和滩涂等水域生态系统,可保护四大家鱼、小黄鱼、刺参等上百种重要经济、濒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及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繁衍栖息场所。
2009年,发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全国投入增殖放流资金5.9亿元,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虾蟹类、贝类等共计245亿尾,举办了12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引导带动全国各地共实施增殖放流活动上千次。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休渔时间统一向前延长了半个月,休渔作业类型统一为除单层刺网和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2009年,休渔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达11万艘,休渔渔民数量近100万人。印发《关于加强2009年长江禁渔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09年长江禁渔期执法检查行动。沿江10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行动5340次,出动检查船艇7408艘次,参加检查人员70032人次,共查获违禁捕捞船2112艘次。
【农业野生物种资源保护】 2009年,农业部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对黄芪、蒙古口蘑(白蘑)、柱筒枸杞、小米椒、苦丁茶、兰科(所有属所有种)、百合科百合属(所有种)等143个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2028个分布点,进行了GPS定位;分别对野生稻、野生大豆、小麦野生近缘植物、野生茶树、野生桑树、野生苎麻和野生柑桔类植物13个物种进行了抢救性收集,共收集各类资源1311份(次),妥善保存于国家种质库或种质圃中;经对已收集的野生稻、野生大豆分别进行农艺性状、抗虫性和抗病性鉴定发现了具有较强耐热性和稻飞虱、白叶枯、稻瘟病抗性的普通野生稻,以及具有极强耐湿性和耐寒性的野生大豆,这批优异资源将为新基因发掘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2009年,农业部继续在全国17个省市开展刺萼龙葵、水花生、黄顶菊、薇甘菊、福寿螺等15种重大危险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技术示范推广行动,共铲除(防治)外来入侵生物241万公顷;完成紫茎泽兰等18种重大入侵生物全国普查,完善全国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制定黄顶菊、薇甘菊等10种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中国环境与健康战略研究】 中国环境与健康战略研究初步构建了到2050年国家环境与健康战略框架,分析了中国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探寻了中国环境与健康管理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剖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应对环境污染导致健康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与中国未来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与健康工作调整思路,包括:中国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环境与健康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实施步骤以及相应的体制政策建议。
土地与农村环境
2010-06-03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 农村环境状况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基础薄弱,
面源污染日益加重,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有效遏制。
全国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9.03亿人,其中,自来水6.54亿,占受益人口总数的72.4%;手压机井1.65亿,占受益总人口的18.3%;其他改水形式受益人口0.84亿,占受益总人口的9.3%。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94.3%。 措施与行动
【《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以奖促治”政策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以及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成效要求等,并对实施程序和监督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地方责任和部门分工,是指导“以奖促治”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2009年4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印发了《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对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达到生态示范建设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同时,结合农村特点,推行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建立5项机制和5项制度。5项机制是:中央引导、地方推动,创新机制、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公开透明、追踪问效。5项制度是:责任制、报备制、农民参与制、公示制、县级财政报账制。
【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情况】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共同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项目纳入深化医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补助地方4800万元监测经费,地方各级财政配套3000余万元工作经费。
2009年,各级爱卫办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西藏未上报数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50个县(市、区)的28060处工程水质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共报告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有效水样数111502份,省级审核率达到98.2%,20项检测指标完整率达到98.3%,获取有效监测数据400余万个。通过开展监测,基本掌握了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和应对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依据,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 “以奖促治”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达15亿元,支持216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示范,带动地方投资达25亿元,直接受益农民达1300多万人。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些项目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以奖促治”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村环境保护水平。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改厕项目】 在农村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减少粪便对环境污染的有效办法。从2004年开始,国家设立了农村改厕项目,支持地方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3.1%,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0.4%。2009年农村改厕项目被列入深化医改国家重大
正在阅读:
2009环境公报03-27
520微信红包祝福语07-31
2016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211-14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考点突破:专题3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课时16 硫酸的性质(含答案)08-31
我眼中的傅雷作文500字07-02
矿山测量对矿山安全生产的作用06-08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6-06
同志德才表现09-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环境公报
- 2009
- 年产500万米高压胶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言文特殊句式
- 中外美术欣赏 壁画
-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11-12)
- 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新版知识点汇总
- eviews使用说明
- 裁判文书常用标点符号使用辨析
- QJ-MB 04.031-2006 磁性门灯开关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c语言模拟试题1(14)(1)
- 桂系军队的发展
- 锻件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 2017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资料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单元检测题
- 2016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 2013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2 在解题中运用的数学思想(二)
-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实施方案
- 幼儿园日常口语练习3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