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养殖技术与操作规范

更新时间:2023-04-28 11: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制者:李月

2012年05月01日

第一章绪论

水禽饲养是我国传统的畜牧生产项目,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水禽产品的消费量居世界之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消费水禽产品的传统,大力发展水禽产业化,是增加肉类产量,丰富人民菜篮子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一节我国水禽的现状及发展特点

一、现状

1 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和消费国,水禽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1996年我国水禽的饲养量达到21.7亿只,其中出栏14.2亿只,存栏7.5亿只,分别比1990年增加117%、136%和87.5%;水禽肉(包括鸭肉和鹅肉)产量为3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7.7%,水禽蛋(鸭蛋)产量为34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1.8%,水禽肉、蛋、羽绒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水禽饲养省,水禽饲养量占全国的18%。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集约化肉鸭业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推动了我省养鸭业持续快速地发展,1998年全省出栏水禽2.8亿只,其中鸭2.13亿只,鹅0.66亿只,四川省水禽的出栏数占全省家禽的50%左右,水禽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水禽饲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许多生产性能优良的地方良种,如绍兴鸭、金定鸭、北京鸭、狮头鹅、豁眼鹅等。水禽加工产品丰富多样,风味独特,如北京烤鸭、松花皮蛋、盐水鸭、双黄咸蛋等,享誉国内外。随着水禽商品化生产的发展,水禽品种的开发利用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浙江农科院选育的白壳Ⅰ系、青壳Ⅰ系等高产蛋鸭品系,生产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北京鸭育种中心培育的瘦肉型北京鸭,生产性能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我国传统的水禽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水禽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据统计,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11个省市区,1996年共出栏鸭9.1亿只、鹅2.5亿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2.4%和70.6%。水禽饲养已成为南方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以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饲养水禽的外向型生产迅速发展,北方的水禽饲养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从水禽生产的组织形式看,我国南方的水禽饲养逐渐由过去的以放牧为主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过渡到规模化、适度规模专业化和农户分散饲养并举的局面。鱼鸭结合、蛋鸭圈养、肉鸭网上饲养和水禽全价配合饲料等实用技术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整体的水禽饲养水平有了显

著提高。但部分地区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式,现代化生产水平较低。随着我国商品化水禽业的发展,近十年来,北方地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料资源,建起了一批高起点、上规模的肉鸭出口企业,成为国家重点的肉鸭出口基地和肉鸭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我国的水禽产品在继续发扬光大传统加工方式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生产技术有了改进。我国南方历来是以饲养蛋用和兼用型麻鸭为主,国内除了北京烤鸭和两广的烧鸭使用白羽肉鸭外,其他著名的鸭肉熟制品生产都是使用麻鸭。80年代以来,为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要,转以白羽北京鸭为鸭肉熟制品加工原料的趋势愈加明显,江苏的盐水鸭、四川的樟茶鸭、熟板鸭等大多改用白羽北京鸭,出口的分割鸭肉更是需用经过系统选育的白羽肉鸭。其中,盐水鸭的加工已开始使用真空保鲜包装,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改进。

我国水禽产品的出口贸易一直比较活跃,除传统的出口品种如板鸭、松花皮蛋、盐蛋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白羽肉鸭屠宰分割出口也占据国际市场的较大份额。1995年我国共出口鸭肉2.8万吨,创汇6100万美元,出口量占世界鸭肉总贸易量的25%。我国鸭肉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和韩国,传统鸭肉制品和再制蛋的出口主要是东南亚和海外华侨的聚居区。近年,随着我国国内羽绒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原绒的出口逐渐减少。

在我国水禽业发展的同时,疫病防治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对水禽生产危害较大的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等疫病的传统和流行,保证了水禽业的快速发展。

2 水禽生产的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禽生产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禽蛋产量已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禽肉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禽蛋和禽肉的结构上,水禽产品所占比例较小。蛋鸡和肉鸡生产,从繁育体系、生产体系到加工销售体系均较完善。从全国整体看,目前的鸡蛋市场消费已逐渐趋于饱和。相对而言,水禽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表现在:自然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省有可利用水面10亿亩,可利用滩涂、草场1.4亿亩,自然环境适于发展水禽生产。北方地区有丰富的饲料资源,为发展规模化的养鸭生产创造了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水禽生产及产品加工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在广大农村发展水禽生产,有利于转化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有效途径。我国有世界著名的水禽品种,先后育成并应用于生产的鸭品种及配套系种鸭有:绍兴鸭及其配套系种鸭白壳Ⅰ系、青壳Ⅰ系、金定鸭等蛋用鸭,Z型鸭、南口鸭、天府肉鸭等白羽肉用鸭;鹅品种主要有:太湖鸭、皖西白鹅、四川白鹅、豁眼鹅等。同时,我国先后引进英国樱桃谷、法国奥白星等肉用种鸭,以及朗德鹅、莱茵鹅等种鹅。水禽的种质资源可基本满足目前生产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饲养水禽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节粮型的畜牧业,实行鱼鸭结合、稻鸭结合,是典型的生态农业项目;利用滩涂、草场,发展养鹅生产,在放牧为主,适当补料的饲养方式下,可以达到每增重1公斤活重,仅消耗2公斤精料,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达到精料转化率1∶1。对粮食的依赖性较小。同时,水禽生产还具有产蛋多、增重快、饲料报酬较高等优势,1只肉

1

用种鸭1个繁殖周期可生产120只商品肉鸭,总肉量可达360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饲料3公斤以下;良种蛋鸭年产蛋20—22公斤,饲料报酬1∶3以下,在饲料报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产蛋量可比蛋鸡高30%以上。

产品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我国以传统方式加工的水禽产品丰富多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南方各省,有广泛的消费基础。初步估计,我国95%以上的鸭蛋和80%以上的水禽是经过加工后上市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地区对水禽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水禽产品的消费市场正在向北方延伸。而且,水禽副产品如羽绒、肥肝等价值高,近年来的市场需求量稳步增加。一只专门生产羽绒的鹅一年可活拔毛5—7次,产绒量500—800克左右,目前国内市场每公斤价格40元,仅拔毛一项,每饲养一只鹅可收入20—32元。鸭鹅肥肝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国际市场上肥肝供货量十分有限,价格昂贵,每公斤鹅肥肝售价高达40美元。此外,鹅的脂肪还具有防冻功能,可加工成防冻护肤产品,鸭鹅油是制作糕点的高档原料,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水禽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短,加工增值高,对后续加工的依赖性强,产业链条长等特点,符合实施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3 水禽生产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的水禽生产的增长方式还处于粗放的数量扩张型的阶段,存在着以下的薄弱环节:

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商品化水禽业起步迟、投入少,种用水禽场数量少、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技术人员匮乏,导致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存在着部分种禽场不按规定程序制种,和大量使用商品禽留种,致使生产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良种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水禽商品生产的发展。

水禽专用饲料加工能力不足,饲料营养研究工作严重滞后。1996年我国配混合饲料加工总量为5500万吨,其中水禽专用饲料仅占不足1%,很多水禽饲养场只能用蛋鸡料和肉鸡料代替,与现有的水禽饲养规模不相适应。随着水禽规模化饲养程序的逐步提高,对水禽专用饲料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水禽产品的传统加工手段落后,产品档次低,不适应现代的消费需求。虽然我国的水禽产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在产品质量、卫生标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水禽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低。水禽生产从供种、供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产业链相互脱节,专业生产数量少、机制不健全,产供销信息不灵,产销矛盾突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起伏不平,严重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水禽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水禽生产存在着上述薄弱环节和问题,只有通过推进水禽产业化进程,才能有效加以解决。

2

二 水禽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也是水禽产品的消费大国,1996年统计显示,全国人均占有水禽肉2.8公斤,水禽蛋2.9公斤。特别是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市的城乡居民更有喜食水禽肉蛋的传统习惯,如浙江省的人均禽蛋消费量中,鸭蛋及制品已占40%以上。

1 水禽产品的特点和品种

水禽饲养是我国的传统饲养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面对现实社会的需求,我国人民对水禽产品的利用摸索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和独特的消费方式。

水禽产品有很丰富的传统加工品种,如北京烤鸭、盐水鸭、板鸭、烧鸭、松花皮蛋、双黄咸蛋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有些产品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肉鸭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引进了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生产的分割及整装鸭产品供出口和部分内销,为水禽生产加工增添了新内容。

2 水禽肉蛋的消费增长预测

1978—1996年间,我国总人口由9.63亿上升到12.24亿,年均递增1.5%,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500多万。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仅人口一项就可使我国畜产品消费量每年新增45—60万吨肉类,12—18万吨蛋类。另一方面,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1994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年均递增5.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递增4%,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估算,1994年城镇居民生活费支出中的2.5%用于消费禽肉、禽蛋及制品。可以预见,届时我国的禽产品的消费将保持较高的势头。

1986—1996年期间,水禽肉产量从56.4万吨增加到340万吨,年均递增19.7%,水禽蛋产量从111万吨增加到342万吨,年均递增12%。从禽产品产量结构上看,水禽肉和水禽蛋的产量分别占家禽总产量的30%和17%,目前,鸡肉和鸡蛋的生产已达到一定的水平,鸡蛋和鸡肉的消费已渐趋饱和和缓慢增长,根据全国“九五”畜牧业发展规划,肉类总产中禽肉的比例将逐年提高,到2000年达到25%。水禽生产将是主要的增长因素。

目前,我国水禽的主产区和主要的消费区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这一区域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水禽产品的消费量将有所增加。而且对水禽产品的质量、风味和卫生标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全国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发展,水禽生产和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区,北方各省近年来也兴起了水禽生产的热潮,对水禽加工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全国的水禽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的水禽产品出口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出口水禽肉2.8万吨,为国家创汇6100万美元。我国的鸭肉分割产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和韩国市场,肥肝、羽绒及制品已有小批量稳定出口。如果能够在产品质量卫生标准等方面取得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增强我国水禽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3

将可占有更多的国外市场。

三 水禽产业化生产的区域布局

1 肉用水禽生产区域布局

北方水禽生产区近年来的水禽生产发展较快,从事水禽生产的大多是外贸、三资企业,或是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兴建的饲养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大,有比较稳定的外销渠道。但由于本地水禽产品的消费量有限,加之饲养和加工的成本相对较高,分割和整装产品的价格高,在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性。今后几年里应以稳定为主,巩固、开拓外销渠道,积极培育本地消费市场,发展壮大现有的规模化肉鸭饲养加工企业,适当控制新建大规模的水禽生产项目,防止加剧不必要的市场竞争。随着内外销市场容量的增加,再以核心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饲养,适度扩大生产规模。

南方生产区包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沪、苏、浙、赣、皖、闽、粤、桂、川、两湖等11个省市区,这是我国目前水禽生产最发达的地区。要达到水禽生产规划目标的关键是这个区域的水禽生产能否取得一个质的突破。“九五”期间及2010年的长期发展策略是:完善繁育体系,改进生产方式,建立水禽生产的核心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形成以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户为基础的整体生产规模较大的水禽生产集团。建设内容的重点是种禽场、屠宰加工场、饲料加工厂和羽绒加工厂。番鸭等国内外优良水禽品种,建设原种繁育场和二级扩繁场,辐射整个南方生产区。在该区域内的每个省市区选择一个初具规模的水禽生产企业,重点就饲料加工和屠宰加工进行建设配套。同时,重视培育适度规模的专业化个体饲养,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通过签定购销合同等方式,联合个体专业户,形成产业化生产的核心企业。

2 水禽蛋生产的区域布局

水禽蛋的主产区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重点发展的省市有: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到1996年,我国禽蛋产量已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消费量也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全国禽蛋生产发展的总体设想是:稳定发展,保证每年新增人口能够达到同等的禽蛋消费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禽蛋加工,开发禽蛋加工新品种,刺激禽蛋消费量的增加。鸡蛋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发展速度已趋于减慢。而水禽生产,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又有加工增值作保证,发展的潜力较大。“九五”期间及2010年的长期发展策略是: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适度规模的个体专业化生产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加工品种,在保证本地市场消费的同时,积极开拓北方和海外市场。

第二节水禽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水禽业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发展迅速的原因,是由于鸭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食性的所致。鸭的产品有其独特的风味,非其它家禽所能取代。养鸭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早期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4

肉鸭的早期生长特快,配套系生产的大型商品肉鸭8周龄活重可达3.2~3.5公斤。其体重的增长速度为出壳体重的60~70倍。现今大型肉鸭一般只饲养6~7周,平均上市体重2.6~3.2公斤,肉料比1:3以下。这样短的饲养周期,大大提高了禽舍和设备的利用率,生产成本降低,资金周转加快,经济效益提高。

二、繁殖力强,商品率高

鸭的繁殖力很强,早熟型的蛋用型品种,开产日龄120天左右,年产蛋量可达280~300个。总蛋重19~21公斤。大型肉鸭的母系母鸭在开产后40周内可获合格种蛋180个以上,可生产上市肉用仔鸭120~130只,以每只肉用仔鸭上市活重3公斤计,每只母系母鸭新产仔鸭的活重为360~390公斤,为其亲本成年体重的100倍以上。由此可见,蛋鸭和肉鸭商品率之高。

三、生活力强,耐粗放饲养

鸭对不利的环境条件和应激因素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家禽常见的传染病,按自然感染发病的种类,鸭、鹅比鸡少1/3左右。鸭是水禽,皮下脂肪较厚,羽绒厚密。因而,能抵抗寒冷的侵袭。西南地区放牧饲养的麻鸭,采用野营自温育雏,雏鸭的成活率仍可达到90%以上;稻田放牧的当地麻鸭,觅食能力很强,可利用稻田中的天然动植物为食,补饲少量的谷物即可大批量生产肉用仔鸭上市。北京鸭在北京地区采用开放式鸭舍饲养,冬季产蛋率可达90%左右。鸭,特别是大型肉鸭的耐热性较差,但它们具有游水洗浴降温的特性。所以,水禽在亚热带,甚至热带地区也生长良好,并可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现今有的外国育种公司已培育出耐热性能良好的肉用鸭配套系。

四、羽绒价值高,销路好

家禽的羽毛鹅鸭的羽绒品质最优,最具利用价值。我国鸭的饲养量远比鹅为多,是羽绒的主要来源。当今羽绒制品已向时装化方向发展,价格不断上升,羽绒工业的兴起对水禽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羽绒原料仍然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每年的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左右。

五、新兴产业-肥肝

肥肝是鹅、鸭的独特产品。由于肥肝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高而成为西方国家消费者十分喜爱的高热能食品,世界肥肝市场一直产销两旺,是当今国际食品市场的新兴产业。传统的肥肝生产以鹅肥肝为主,但由于鹅的繁殖率低,数量远不如鸭多。因此,鸭肥肝生产逐渐发展起来。同时,由于公鸭比母鸭耐填饲,肥肝合格率高;鸭的公母配种比例为1:5~20之间,公鸭大量剩余,正好用来生产鸭肥肝增值,使养鸭业更为有利可图。我国养鸭数量为世界之冠,又有许多适于肥肝生产的鸭品种,加以肥肝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的劳动工资甚低,致使生产肥肝的成本降低。因此,我国发展肥肝生产具有强在的竟争优势。

此外,我国的名牌“南安板鸭”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畅销东南亚市场;用鸭蛋制成的油露松沙的咸蛋、滋味鲜美的松花(皮)蛋、醇香诱人的糟蛋都独具风味,成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具有竞争力的大有发展前途的食品。

5

第三节四川养鸭技术的变革

一、四川省养鸭业的特点

我省养鸭业的历史悠久,十分发达,是全国主产省区之一。肉用仔鸭年出栏量和羽绒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1.以饲养肉用仔鸭为主,蛋鸭数很少。

2.以稻田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我省地处长江上游,虽然没有众多的水网和湖泊水域为养鸭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我国是全国水稻主产区之一,有水稻田4700万亩。稻田养鸭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田中的水生动植物和秋收后散落在稻田中的谷粒为食,与舍饲相比可以节约用粮1/3左右,使我省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并不充裕的情况下生产大量肉鸭.按6000万只肉鸭只平上市活重1.25公斤计算,每年可提供7200万公斤活鸭供应市场,丰富了城乡人们的肉食品供应,改了人们的食物结构。这是我省肉鸭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产销的季节性强。由于我省养鸭业以稻田放牧饲养肉鸭,因此肉鸭的放养与水稻的栽插、收紧密结合,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生产和销售。每年2月开始化,3月放养春水鸭,5月下旬肉用仔鸭陆续上市,6月份开始放养秋水鸭,9~11月份为全年肉用仔鸭集中上市时期,形成产销旺季。每年小春收后水稻栽插转青以前这段时间,鸭群不能下田放牧,雏鸭销售量锐减,价格最低。以后逐渐转入秋水鸭放养旺季。秋水鸭的产销量约占全年的70%左右。

二、养鸭技术向多层次发展

党的改革开放方针促进了我省养鸭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要求优质肉鸭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养鸭户则要求提高经济效益以刺激生产积极性。因此,传统稻田放牧养鸭已难以进一步发展养鸭业的要求。80年代以来主要矛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稻田放牧养鸭使用的四川麻鸭体重轻,产肉率不高,生长期长。四川麻鸭具有放牧觅食性强的特点,一般要80~90天才达到1.5公斤上市体重。

2.传统稻田放牧使用单一饲料(米饭、玉米、麦粒)补饲养鸭,难以满足鸭,特别是雏鸭的营养需要.加之稻田施放的农药量不断增加,天水生动植物减少,更增加鸭孑孓的营养不足,体重下降,上市时间推迟。

3.传统稻田放鸭季节性强,产销集中在当年的9~11月份,而每年的1~5月份缺少肉鸭上市。特别是春节期间缺少活鸭、肉鸭供应市场。

1983年以来,本着足于我省稻田放牧养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养鸭业向低、中、高多层次发展的方针,从1983年至今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养鸭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内容如下:

1.低层次

即传统稻田放牧养鸭。品种仍然使用四川麻鸭,但改过去喂米饭为配合饲料或颗粒饲料。

2.中层次

采用适合于稻田放牧饲养的建川和天建杂交鸭代替四川麻鸭,改单一饲料为补饲颗粒饲

6

料。缩短出栏时间,增加上市体重,降低养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适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3.高层次

采用全舍饲饲养大型商品肉鸭。这是我省从1985年以后引进樱谷鸭后发展起来的。大型商品肉鸭生长极为迅速,饲料报酬高,产肉多,同时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也高,适合于集约代批量生产。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现已选育出天府肉鸭,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替代进口种。当前在成都市郊区县,已有一批具有规模的大型肉鸭专业户和养鸭场。这一层次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增长而逐渐扩大。

三、养鸭的经济效益的饲养规模

养肉鸭具有投资少,收益快的特点。其经济效益虽受饲料价格的肉鸭市场的影响,但只要成活率达到80%以上就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应注意,养肉鸭的经济效益与使用的品种的饲养方式,饲养规模等密切相关。据我省养鸭示范户调查表明,采用相同的传统稻田放牧方式,建川杂交鸭比四川麻鸭经济效益高。采用稻田放牧补饲颗粒料,天建杂交鸭比建川杂交鸭经济效益高,更比四川麻鸭高。但如果采用传统稻田放牧饲养天建和建川杂交鸭,则经济效益差不多。如果大型肉鸭采用传统放牧饲养,不仅成活率低,而且体重增重慢,经济效益很差。与此相反,如果采用舍饲饲养四川麻鸭和建川杂交鸭,饲料报酬低,也很不经济。

采用当前在我省推广的稻田放牧配套技术,肉鸭只平纯收益在2.0~2.5元之间。饲养肉鸭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只平收益上,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当的经营规模,才能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因为每只肉鸭的纯收益总是有限的。稻田放牧建川、天建鸭,春水每批100~200为宜,秋水300~500为宜,群体过大场地狭小,效果不好,补饲饲料增多,必然增加成本.因此以春水养一批,秋水养二批可获最佳效益。大型商品肉鸭一般以每批每人养500~1000只为宜,当然取决周转资金,房舍等条件而定。按1991年测得结果(不含人工费),春水养100只天建杂交鸭,饲养期两个月,需周转资金450~500元,而秋水鸭大约350~400元就够了。大型肉鸭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种鸭每只母鸭纯利40~50元,商品肉鸭为1.5~3.0元,同时周转资金也较大。

7

第二章水禽品种

第一节鸭、鹅的起源

一、家鸭的起源

家鸭和其他畜禽一样也是由其野生祖先驯化而来。从家鸭的生物学特性的表现和现今生化遗传的研究结果,都说明家鸭的野生祖先是河鸭属所属的绿头野鸭和斑嘴鸭两个鸭种。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等著的《中国动物志》第二卷、鸟纲,雁形目中,就作了家鸭是由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的结论。

实际观察可见,现今鸭属中家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与其野生祖先绿头鸭和斑嘴鸭有许多相近之处。如家鸭众多有色羽品种中,公鸭的头、颈部为具有光泽的墨绿色或棕褐色,有白羽颈圈或无颈圈,眉纹的显著与否,镜羽蓝绿闪紫光或紫蓝带金属光泽,尾羽黑色呈绿辉或黑褐而无绿辉;这两种野鸭都易于驯养,在我国鄱阳湖地区设有野鸭饲养场,用安装有网棚运动场的鸭舍饲养野鸭,经连续四个世代的繁殖,即可像家鸭一样放牧饲养,只是游水和飞翔能力仍比家鸭为强。在越冬区野鸭和家鸭常有混群现象。现今的家鸭与其野生祖先绿头鸭和斑嘴鸭交配均能产出后代,这是判断家鸭与其野生祖有无血缘关系的重要依据之一。当今众多学者认为,世界各地饲养的鸭属家鸭应该是各自在当地驯化而成的,并非起源于同一祖先或同一发源地。

除了家鸭之外,还有一种叫瘤头鸭,在我国民间称为番鸭。这种鸭在动物分类中属栖鸭属的鸭种。它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均与河鸭属的家鸭有很大差别。野生瘤头鸭至今生存在墨西哥、巴西和巴拉圭地区。

家养的瘤头鸭原产于美洲,经东南亚引进我国。据公元1763年编撰的《泉州府志》中的记述,“番鸭状似鸭而大于鸭,自抱其蛋而生,种自洋舶来”;公元1929年编撰的《福建通志》中也有关于番鸭的记载,这说明瘤头鸭引进我国应不少于250年。引入我国的瘤头鸭,经长期风土驯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肉用型鸭种,并得到广泛的杂交利用。

二、鹅的起源

家鹅与其它家养动物一样,也是由野生种驯化而来的。有学者认为家鹅起源于非洲,距今约4000年,也有学者认为起源于欧洲,距今约3000多年。据考古证明,我国鹅驯养于距今6000年的新时器时代,这是目前世界上养鹅最早的历史证据。表明家鹅的起源在世界上不仅限于一个地方一个时间,也不是由一个雁种驯化而来。现已确切知道,家鹅的野生祖先来自雁属中的鸿雁和灰雁。中国家鹅品种中,除原产于新疆的伊犁鹅起源于灰雁外,其它品种都是鸿雁的后代。欧洲鹅绝大多数来自灰雁。起源于鸿雁的家鹅头部有额疱,成年公鹅特别突出硕大;颈细长呈弓形;前驱抬起与地面保持明显的角度。起源于灰雁的家鹅外形上正好与之相反,其

8

特征为:头浑圆而无额疱;颈粗短而直;前驱几乎与地面保持水平状态。

第二节水禽的品种类型及分布

一、鸭的品种类型

根据鸭的经济用途,可把鸭品种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肉用型、蛋用型和兼用型。

(一)肉用型品种

肉用型品种颈粗、腿短,体躯成长方块形。生产性能以产肉为主。体型大而丰满;早期生长特别迅速,一般成年鸭体重在3.5公斤左右,配套系商品肉鸭7周龄体重近3公斤,肉料比1:2.7~2.8。

(二)蛋用型品种

头清秀颈粗,腿稍长;体型较小,体躯长,呈船形。一般成年鸭体重1.5公斤左右,不超过2公斤。高产鸭群500日龄产蛋量可达300个或以上,总蛋重可达21~22公斤,蛋料比1:2.9左右。

(三)兼用型品种

兼用型品种体型浑圆而较硕大;颈、腿粗短。一般年产蛋量150~200个,蛋重70~75克;成年鸭体重2.2~2.5公斤。

二、鸭的分布

我国鸭品种大多集中分布于原产地及邻近地区,只有少数品种分布面较广。肉用型品种北京鸭除在北京地区集中饲养外,现已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饲养。四川农业大学育成的天府肉鸭除广泛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浙江、湖北、江西、贵州等地。瘤头鸭(俗称番鸭)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饲养较多的肉用型品种,其中以福建、台湾和广东最多。蛋用型和兼用型鸭多为麻鸭,以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蛋用型鸭以产于浙江的绍鸭和福建的金定鸭为主;兼用型以江苏的高邮鸭分布较广。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使用当地麻鸭,以稻田放牧饲养肉用仔鸭为主。我国地方鸭种中有黑白两个纯色品种,即连城白鸭和莆田黑鸭都原产于福建省。

二、鹅的品种类型

自野雁驯化为家鹅以来,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所处的生态条件各异、社会需要的多样性、人工选择程度的不同而形成多样化的众多品种。中国鹅种资源特别丰富,大、中、小型齐全。中国鹅种优良的繁殖特性是当今世界鹅种基因库中最宝贵的资源。

鹅的羽色可分为灰色(或灰褐色)和白色两大类,只有极小数的浅黄羽色品种。人类养鹅的主要目的是食其肉,所以按经济用途来分,鹅的品种都属于肉用型。在习惯上,人们按鹅的成年体重把鹅的品种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在这3种类型的体重标准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一般按公母鹅成年体重8~9公斤以上者为大型鹅种;5~7公斤者为中型鹅种;4~5公斤以下者为大型鹅种。

第三节鸭的优良品种

9

一、肉用型品种

(一)北京鸭

1.产地与分布北京鸭是世界上最优良的肉鸭品种。北京鸭原产于我国北京近郊,其饲养基地在京东大运河及潮白河一带。后来的饲养中心逐渐迁至北京西郊玉泉山下一带护城河附近。北京鸭在我国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饲养较多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于1873年输入美国,1874年自美国转输入英国后,很快传入欧洲各国。北京鸭1888年输入日本,1925年输入前苏联,现在已遍及全世界各地。

2.外貌特征北京鸭体型硕大丰满,挺拔强健。头较大,颈粗、中等长度;体躯呈长方形,前胸突出,背宽平,胸骨长而直;两翅较小,紧附于体躯两侧;尾羽短而上翘,公鸭尾部有2~4根向背部卷曲的性指羽。母鸭腹部丰满,腿粗短,蹼宽厚。喙、胫、蹼橙黄色或桔红色;眼的虹彩蓝灰色。雏鸭绒毛金黄色,称为“鸭黄”,随着日龄增加颜色逐渐变浅,至四周龄前后变为白色羽毛。

3.繁殖性能

(1)产蛋量产蛋量较高。选育的鸭群年产蛋量为200~240个,蛋重90~95克。蛋壳白色。

(2)繁殖力性成熟期150~180日龄。公母配种比例1:4~6,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为80%左右。一般生产场一只母鸭可年产80只左右的肉鸭苗。

4.产肉性能雏鸭体重为58~62克,3周龄体重1.75~2.0公斤,9周龄体重2.50~

2.75公斤。商品肉鸭7周龄体重可达到

3.0公斤以上。料肉比为2.8~3.0:1。成年公鸭体重

3.5公斤,母鸭3.4公斤。

北京鸭填鸭的半净膛屠宰率公鸭为80.6%,母鸭81.0%;全净膛屠宰率公鸭为73.8%,母鸭74.1%;胸腿肌占胴体的比例,公鸭为18%,母鸭18.5%。北京鸭有较好的肥肝性能,填肥2~3周,肥肝重可达300~400克。

(二)天府肉鸭

1.产地与分布天府肉鸭系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于1986年底利用引进肉鸭父母代和地方良种为育种材料,经过10年选育而成的大型肉鸭商用配套系。广泛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浙江、湖北、江西、贵州、海南等9省市,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四川农业大学家禽育种试验场已形成年产父母代1500组(每组148只,其中公鸭32、母鸭116只)以上。

2.外貌特征体型硕大丰满,挺拔美观。头较大,颈粗中等长,体驱似长方形,前驱昂起与地面呈30度角,背宽平,胸部丰满,尾短而上翘。母鸭腹部丰满,腿短粗,蹼宽厚。公鸭有2~4根向背部卷曲的性指羽。羽毛丰满而洁白。喙、胫、蹼呈橘黄色。初生雏鸭绒毛黄色,至4周龄时变为白色羽毛。

3.生产性能

10

1)生长速度与料肉比

表1-1 天府肉鸭商品代生长速度和料肉比(单位:公斤)周龄 4 5 6 7 8 活重 1.6-1.86 2.2-2.37 2.6-2.88 3.0-3.2 3.2-3.3 料肉比 1.8-2.2:1 2.2-2.5:1 2.4-2.7:1 2.5-3.0:1 3.1-3.15:1 2)繁殖性能父母代种鸭26周龄开产(产蛋率达5%),年产合格种蛋240-250个,蛋重85-90克,受精率90%以上,每只种母鸭年产雏鸭170-180只,达到肉用型鸭种的国际领先水平。

2)产肉性能

表1-2 天府肉鸭肉用性能指标

周龄

全净膛胸肌腿肌皮脂

重(公斤) % 重(克) % 重(克) % 重(克)%

7 2.27-2.4671.9-73234-30310.3-12.3244-28110.7-11.7650-71027.5-31.2

8 2.32-2.4573.5-76293-32712.6-13.4220-2319.4-9.5754-76130.8-32.8

注:全净膛重是指半净膛去心、肝、腺胃、肌胃、腹脂的重量,保留头和脚。

(三)狄高鸭

1.产地狄高鸭是澳大利亚狄高公司引入北京鸭,选育而成的大型肉鸭配套系。80年代引入我国。1987年广东省南海县种鸭场引进狄高鸭父母代,生产的商品代肉鸭反应良好。

2.外貌特征狄高鸭的外形与北京鸭相似。全身羽毛白色。头大颈粗,背长宽,胸宽,尾稍翘起,性指羽2~4根。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年产蛋量200~230个,平均蛋重88克。蛋壳白色。

(2)繁殖力该鸭33周龄产蛋进入高峰期,产蛋率达90%以上。公母配种比例1:5~6,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左右。父母代每只母鸭可提供商品代雏鸭160只左右。

(3)产肉性能初生雏鸭体重55克左右。商品肉鸭7周龄体重3.0公斤,肉料比1:2.9~

3.0;半净膛屠宰率85%左右,全净膛率(含头脚重)79.7%。

(四)樱桃谷肉鸭

1.产地樱桃谷鸭是英国樱桃谷农场引入我国北京鸭和埃里斯伯里鸭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配套系鸭种。1985年四川省引进该场培育的超级肉鸭父母代SM系。

2.外貌特征与北京鸭大致相同。雏鸭羽毛呈淡黄色,成年鸭全身羽毛白色,少数有零星黑色杂羽;喙橙黄色,少数呈肉红色;胫、蹼桔红色。该鸭体型硕大,体躯呈长方块形;公鸭

11

头大,颈粗短,有2~4根白色性指羽。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据樱桃谷鸭种鸭场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展出的材料介绍,父母代母鸭66周龄产蛋220个,蛋重85~90克,蛋壳白色。

(2)繁殖力父母代种鸭公母配种比例为1:5~6,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产蛋期40周龄每只母鸭可提供商品代雏鸭苗150~160只。

(3)产肉性能商品代47日龄活重3.09公斤,肉料比为1:2.81。经我国一些单位测定,

型商品代7周龄体重达到3.12公斤;肉料比1:2.89;半净膛屠宰率85.55%,全净膛该鸭L

2

率(带头脚)79.11%,去头脚的全净膛率为71.81%。

樱桃谷种鸭场新推出的超级瘦肉型肉鸭,商品代肉鸭53天,活重达3.3公斤,肉料比为1:2.6。

(五)海格鸭

海格肉鸭是丹麦培育的优良肉鸭品种。广东省茂名市种鸭场于1988年首次从丹麦引入一大型肉鸭配套系。经饲养证实,该鸭种的商品代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既能水养,又能旱养,特别能较好适应南方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海格肉鸭43~45日龄上市体重可达3.0公斤,肉料比1:2.8,该鸭羽毛生长较快,45日龄时,翼羽长齐达5厘来,可达到出口要求。海格肉鸭肉质好,腹脂较少,适合对低脂肪食物要求的消费者的需求。

(六)枫叶鸭

枫叶鸭又名美宝鸭,是美国美宝公司培育的优良肉鸭品种。近年来,由广东省一些研究单位和种鸭场引进饲养。该鸭父母代在25~26周龄产蛋率达5%,产蛋高峰期可达91%,平均每只种母鸭40周产蛋210个,平均蛋重88克。该鸭的商品代49日龄平均体重2.95公斤,肉料比1;2.67。枫叶鸭的最大特点是瘦肉多,长羽快,羽毛多。

(七)力加鸭

力加鸭是丹麦培育的优良肉用鸭品种。广东省珠海市广海良种种鸭场,于1989年从丹麦引进父母代。经饲养,种母鸭25周龄产蛋率达5%,产蛋高峰期可达87%。平均每只种母鸭40周龄产蛋206个,平均蛋重85克,其商品代肉鸭饲养49日龄平均体重2.91公斤,肉料比1:2.95。

(八)史迪高鸭

史狄高鸭是由澳大利亚培育的优良肉用鸭品种。广东省珠海市海良种鸭场于198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父母代。种母鸭26周龄产蛋率达5%,产蛋高峰期可达86%,平均每只种母鸭40周产蛋191个,平均蛋重88克。该鸭适应性强,耐高温,饲养49日龄平均体重3.15公斤,肉料比1;2.9。

(九)克里莫瘤头鸭

克里莫瘤头鸭是由法国克里莫公司培育而成。有白色、灰白和黑色三种羽色。此鸭体质健壮,适应性强,肉质好,瘦肉多,肉味鲜香,是法国饲养量最多的品种。

12

此鸭成年公鸭体重4.9~5.3公斤,母鸭2.7~3.1公斤。仔母鸭10周龄体重2.2~2.3公斤,仔公鸭11周龄体重4.0~4.2公斤。半净膛屠宰率82.0%,全净膛屠宰率64%,肉料比为1:2.7。开产日龄约为196天,年平均产蛋量160个。种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72%以上。此鸭的肥肝性能良好,一般在90日龄时用玉米填饲,经21天左右,平均肥肝重可达400~500克。法国生产的鸭肥肝约半数的是克里莫鸭。

(五)瘤头鸭

1.产地瘤头鸭又称疣鼻鸭、麝香鸭,中国俗称番鸭。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热带地区。瘤头鸭由海外洋舶引入我国,?在福建至少已有250年以上的饲养历史。除福建省外,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浙江等省均有饲养。国外以法国饲养最多,占其养鸭总数的80%左右。此外,美国、前苏联、德国、丹麦和加拿大等国均有饲养。瘤头鸭以其产肉多而愈益受到现代家禽业的重视。

2.外貌特征瘤头鸭体型前宽后窄呈纺锤状,体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喙基部和眼周围有红色或黑色皮瘤,雄鸭比雌鸭发达。喙较短而窄,呈“雁形喙”。头顶有一排纵向长羽,受刺激时竖起呈刷状。头大、颈粗短,胸部宽而平,腹部不发达,尾部较长;翅膀长达尾部,有一定的飞翔能力;腿短而粗壮,步态平稳,行走时体躯不摇摆。公鸭叫声低哑,呈“咝咝”声。公鸭在繁殖季节可散发出麝香味,故称为麝香鸭。瘤头鸭的羽毛分黑白两种基本色调,还有黑白花和少数银灰色羽色。

黑色瘤头鸭的羽毛具有墨绿色光泽;喙肉红色有黑斑;皮瘤黑红色;眼的虹彩浅黄色;胫、蹼多为黑色。白羽瘤头鸭的喙呈粉红色,皮瘤鲜红色,眼的虹彩浅灰色;胫、蹼黄色。黑白花瘤头鸭的喙为肉红色带有黑斑,皮瘤红色,胫、蹼黄色。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年产蛋量一般为80~120个,高产的达150~160个。蛋重70~80克,蛋壳玉白色。

(2)?繁殖力母鸭180~210日龄开产。公母配种比例1:6~8,受精率85~94%,孵化期比普通家鸭长,为35天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0~85%,母鸭有就巢性,种公鸭利用期为1~1.5年。

(3)?产肉性能初生雏鸭体重40克,8周龄公鸭体重1.31公斤,母鸭1.05公斤;12周龄公鸭2.68公斤,母鸭1.73公斤。瘤头鸭的生长旺盛期在10周龄前后。成年公鸭体重3.40公斤,母鸭2.0公斤。据福建农学院测定:福建F

系10周龄公鸭体重达到2.78公斤,母鸭体

A

重1.84公斤,肉料比1:3.1。

采用瘤头鸭公鸭与家鸭的母鸭杂交,生产属间的远缘杂交鸭,称为半番鸭或骡鸭。半番鸭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用瘤头鸭公鸭与北京鸭母鸭杂交生产的半番鸭,8周龄平均体重2.16公斤。

瘤头鸭成年公鸭的半净膛屠宰率81.4%,全净膛屠宰率为74%;母鸭的半净膛屠宰率为

13

84.9%,全净膛屠宰率75%。瘤头鸭胸腿肌发达,公鸭胸腿重占全净膛的29.63%,母鸭为29.74%。据测定,瘤头鸭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3~34%,福建省和台湾省当地人视此鸭肉为上等滋补品。

10~12周龄的瘤头鸭经填饲2~3周,肥肝可达300~353克,肝料比1:30~32。

二、蛋鸭品种

(一)绍鸭

1.产地原产于浙江省旧绍兴府所属的绍兴、萧山、诸暨等地。该鸭具有产蛋多,成熟早,体型小,耗料少等突出优点,是我国麻鸭类型中的优良蛋鸭品种。经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等单位多年选育出江南I号和江南Ⅱ号新绍(兴)鸭品系,产蛋性能有大幅度提高。

2.外貌特征绍兴鸭体驱狭长,结构匀称、紧凑、结实,具有理想的蛋用体型。喙长颈细,臀部丰满,姿态挺拔。全身羽毛以褐麻雀色为基色,有带圈白翼梢和红毛绿翼梢两个品系。

红毛绿翼梢的母鸭,全身为深褐色羽,颈中部无白羽颈环,镜羽墨绿色,有光泽;腹部褐麻色;喙灰黄色,喙豆黑色;胫、蹼桔红色,爪黑色;眼的虹彩褐色;皮肤黄色。公鸭全身羽毛深褐色,从头至颈部均为墨绿色,有光泽;镜羽墨绿色,性指羽墨绿色;喙桔黄色,胫、蹼桔红色。

带圈白翼梢的母鸭全身为浅褐色麻雀色羽,颈中部有2~4厘米宽的白色羽环;主翼羽全白色;腹部中下部羽毛纯白色。喙桔黄色,颈、蹼桔红色;喙豆黑色。爪白色;眼的虹彩灰蓝色;皮肤黄色。公鸭全身羽毛深褐色,头、颈上部羽毛墨绿色,具有光泽。性指羽墨绿色;颈中部有白羽颈环;主翼羽、腹中下部为白色羽毛。喙、胫、蹼颜色均与母鸭相同。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生产群年产蛋量250个。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WH系(原称带圈白翼梢)500日龄入舍母鸭产蛋量达到309.4个,RE系(原称红毛绿翼梢)为311.5个。在大群生产情况下,入舍母鸭500日龄平均产蛋310.2个。总产蛋重平均超过20公斤。蛋料比1:2.7。蛋壳多为白色。

(2)繁殖力性成熟早,16周龄时陆续开始产蛋,20-22周龄时产蛋率可达50%。公母配种比例,早春季节为1:20,夏秋季节1:30;受精率90%以上。

(3)产肉性能

表1-3 绍(兴)鸭生长速度(单位:克)日龄

初生重30 60 90 300 500

系别

WH系39.9425.7±6.3843.7±12.31128±43.21426±60.61466±28.4

873.4±37.21116±63.11481±42.61477±30.1

RE系39.2443.8±

16.9

绍鸭成年公鸭半净膛屠宰率82.5%,全净膛率74.5%;成年母鸭半净膛率84.8%,全净膛率74.0%。

14

(二)金定鸭

1.产地原产于福建省龙海县、同安、菊安、晋江、惠安、漳州、漳浦、云霄和绍安等县。金定鸭是适应于海滩放牧的优良蛋鸭品种。

2.外貌特征公鸭胸宽背阔,体躯较长。喙黄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爪黑色。头部和颈上部羽毛具有翠绿色光泽,无明显白羽颈环;前胸红褐色,背部灰褐色,腹部为细芦花斑纹;翼羽深褐色,有镜羽,尾羽黑色。

母鸭身体细长,匀称紧凑,头较小,胸稍窄而深;喙古铜色,眼的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全身赤褐色麻雀羽,背面体羽绿棕黄色,羽片中央为椭圆形褐斑,羽斑由身体前部向后部逐渐增大,颜色加深,腹部的羽色变浅,颈部的羽毛纤细,没有黑褐色斑块,翼羽黑褐色。金定鸭的尾脂腺发达,占体重的0.20%(北京鸭占0.16%)。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年产蛋量240~260个。经选育的高产鸭在舍饲条件下,年平均产蛋量可达300个以上,蛋重73克左右,经选育的品系,青壳蛋占95%左右,是我国麻鸭品种产青壳最多的品种。

(2)繁殖力母鸭开产日龄110~120天,母鸭性成熟日龄100天左右。公母配种比例1:25,受精率90%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5~92%。

(3)产肉性能初生雏鸭体重47克。一月龄体重0.55公斤,二月龄体重1.04公斤,三月龄体重1.47公斤。成年体重公鸭1.78公斤,母鸭1.70公斤。成年鸭半净膛率79%,全净膛率为72.0%。

(三)卡基.康贝尔鸭

1.产地该鸭是英国采用浅黄色印度跑鸭与法国芦安鸭公鸭杂交,再与野鸭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蛋鸭品种。1979年由上海市禽蛋公司从荷兰琼生鸭场引进,并向全国推广。

2.外貌特征公鸭头、颈、尾部羽毛为古铜色,其余部位羽毛为卡基色(即茶褐色);母鸭头、颈部羽毛为深褐色,其余部位羽毛为茶褐色。公鸭的喙墨绿色;胫、蹼为桔红色;母鸭的喙浅褐色或浅绿色;胫、蹼为黄褐色。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 500日龄产蛋量270~300个,蛋重70克左右,蛋壳白色。

(2)?繁殖力开产日龄130~140天。公母配种比例1:15~20,受精率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0%以上。

(3)产肉性能 60日龄体重1.58~1.82公斤。成年公鸭体重2.10~2.30公斤,母鸭2.0~

2.2公斤。

(四)连城白鸭

1.产地是我国具有特点的小型白羽蛋鸭品种。主产于福建省连城县,分布于长汀、上杭、永安和清流等县。

15

2.外貌特征体型狭长,头小,颈细长,前胸浅腹平,腹不下垂,行动灵活,觅食能力强,适应于山区丘陵饲养。全身羽毛白色紧密。喙、颈、蹼黑色或黑红色。这种白羽鸭又是青喙和黑色胫、蹼的鸭种,在鸭品种中还很少见,我国也仅此一个这样的品种。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第一个产蛋年产蛋220~230个,第二个产蛋年为250~280个。平均蛋重58克,蛋壳多数为白色,少数青色。

(2)繁殖力母鸭120日龄开产,公母配种比例1:20~25,种蛋受精率在90%以上。公鸭利用多为一年,母鸭可用三年。

(3)肉用性能成年体重公鸭1.44公斤,母鸭1.32公斤。

(五)攸县麻鸭

1.产地攸县麻鸭属小型蛋鸭品种。主产于湖南攸县境内的攸水和沙河流域一带,以网岭、

桥、新市等地为其中心产区。雏鸭远销广东、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

鸭塘浦、Y

12

2.外貌特征攸县麻鸭体型狭长,呈船形,羽毛紧密。公鸭头和颈的上半部为翠绿色,颈的中下部有白色羽颈环,前胸羽毛赤褐色,尾羽和性指羽墨绿色。母鸭全身为黄褐色麻雀色羽。公鸭的喙呈青绿色,母鸭呈桔黄色;胫、蹼桔红色,爪黑色。鸭群中深麻雀色母鸭居多,约占70%左右,羽色较浅的占30%左右。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放牧饲养年产蛋量200~250个,平均蛋重60克,蛋壳白色占90%。

(2)繁殖力母鸭110日龄左右开产,公鸭性成熟100天左右。公母配种比例1:25,受精率94.8%,受精蛋孵化率82.7%。

(3)产肉性能初生雏鸭体重39克,?一月龄体重485克,二月龄公鸭体重850克、母鸭852克,三月龄公鸭1120克、母鸭1180克。成年体重公鸭1.50公斤,母鸭1.35公斤。

攸县麻鸭三月龄仔鸭半净膛屠宰率84.9%,全净膛率70.6%。

(六)莆田黑鸭

1.产地莆田黑鸭是中国现今仅有的一个全黑色鸭品种。主要分布于福建的晋江和莆田两地的沿海各县及福州市的亭江、连江县的浦口等地。

2.外貌特征莆田黑鸭全身羽毛浅黑色,着生紧密,体格坚实,行走迅速。头、颈部羽毛具有光泽,雄性特别明显。喙为墨绿色;胫、蹼、爪黑色。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年产蛋量达270个左右,蛋重70克,蛋壳白色。

(2)繁殖力母鸭开产日龄120天左右,公母配种比例1:25,受精率可达95%。

(3)产肉性能成年鸭体重公鸭1.68公斤,母鸭1.34公斤。

三、兼用型品种

(一)建昌鸭

16

1.产地主产于四川凉山彝簇自治州安宁河谷地带的西昌、德昌、冕宁、米易和会理等县。建昌鸭是我国麻鸭类型中肉用性能、肥肝性能优良的品种。

2.外貌特征体躯宽阔,头颈粗短。在自然群体中,建昌鸭主要有三种羽色,即浅麻、褐麻和白胸黑羽羽色,其中以浅麻羽色最多,一般约占60~70%,白胸黑羽约占15%,褐麻羽色占25~30%。浅麻羽色的公鸭,头顶上部羽毛为墨绿色,有光泽,颈下部1/3处有一白色颈环,尾羽黑色,2~4根黑色性指羽;前胸及鞍羽为红褐色,腹部羽毛银灰色;喙墨绿色。故有“绿头、红胸、银肚、青嘴公”的描述。胫、蹼桔红色;浅麻羽色的母鸭为浅麻雀色;喙为桔黄色,胫、蹼桔红色。白胸黑羽的公母鸭羽色相同,前胸白色羽毛,体羽乌黑色;喙、胫、蹼黑色。

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从建昌鸭自然群体中,分离选育出了建昌鸭白羽系。公母鸭全身白色羽,喙桔黄色;胫、蹼桔红色。该鸭白羽为隐性白羽,可与天府肉鸭、北京鸭、樱桃谷鸭等大型白羽肉鸭杂交配套,生产白羽商品肉鸭,放牧或圈养效果均好。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年产蛋量150个左右。蛋重73~75克,青壳蛋占60%左右。

(2)繁殖力开产日龄150~180天。配种比例1:7~8;受精率90%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5%左右。

(3)产肉性能经系统选育的建昌鸭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在放牧补饲饲养条件下,四周龄体重约0.4公斤,八周龄体重约1.3公斤;在舍饲条件下,四周龄体重0.5公斤,八周龄体重约1.5公斤。成年公鸭体重2.50公斤,母鸭2.45公斤。以建昌鸭白羽系为母本,与大型肉鸭组配生产的商品肉鸭,在放牧补饲颗粒饲料的饲养条件下八周龄体重可达1.5公斤。

建昌鸭六月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鸭78.9%,母鸭81.8%;六月龄全净膛屠宰率公鸭72.3%,母鸭74.1%。建昌鸭填肥三周平均肝重320克,最重达545克。

(二)四川麻鸭

1.产地广泛分布于四川省水稻产区。以绵阳、温江、乐山、宜宾、内江、涪陵、万县、达县和永川等地最为集中。属体型较小的兼用型品种,比较早熟,放牧性能特强,适应于水稻产区放牧饲养生产肉用仔鸭。

2.外貌特征体型较小,体质强健,羽毛紧密;颈细长,头清秀。公鸭多为绿头,头和颈的上部1/3或1/2的羽毛为翠绿色,腹部为灰白色羽毛,前胸为赤褐色羽毛。母鸭羽色以浅麻雀色为最多,在颈部下2/3处多有一白色颈羽环,性指羽黑色。喙为桔黄色,喙豆黑色;胫、蹼桔红色。

3.生产性能

(1)产蛋性能在放牧条件下平均年产蛋量在150个左右,平均蛋重70克左右。蛋壳以白色居多,少数为青壳蛋。

(2)繁殖力母鸭开产日龄120天左右。四川当地棚鸭户习惯采用的公母配种比例为1:10,受精率在90%左右,受精蛋孵化率采用桶孵法一般为85%左右。公鸭的利用期为一年。春夏的

17

配种比例提高到1:20左右,种蛋的受精率也在90%以上。

(3)产肉性能初生雏鸭体重40克左右,一月龄体重0.44公斤,二月龄体重1.21公斤,三月龄体重1.57公斤。成年体重公鸭1.70公斤,母鸭1.60公斤。三月龄仔鸭全净膛屠宰率为63.21%。

(三)大余鸭

1.产地原产于江西大余县及其周边地区。大余古称南安,制作的板鸭称为南安板鸭,19世界已知名于港澳。

2.外貌特征公鸭头、颈、背、腹红褐色;母鸭褐羽带大块黑条斑,称为“大粒麻”。喙青色,胫、蹼青黄色。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放牧补饲条件下500日龄可产蛋190个,平均蛋重70克,蛋壳白色。

(2)繁殖力190~220天产蛋率达50%。公母配种比例1:10,种蛋受精率81~91%,受精蛋孵化率92%以上。

(3)?产肉性能在放牧补饲的条件下,90日龄体重1.4~1.5公斤。成年鸭体重2~2.2公斤。

(四)高邮鸭

1.产地主产于江苏省下河地区。是我国优良的兼用型麻鸭品种,以产双黄蛋著称。全国许多省市均有引进。

2.外貌特征高邮鸭发育匀称,具有典型的兼用型鸭的浑圆体型。公鸭体型较大,背肩宽,胸深。头颈上半部羽毛为深孔雀色,背、腰、胸褐色芦花羽,尾羽黑色,腹部白色;喙青绿色,喙豆黑色;眼的虹彩深褐色;胫、蹼桔红色,爪黑色。有“乌头白档,青嘴雄”之称。

母鸭的颈细长,羽毛紧密,胸宽深,后驱发达。全身为麻雀色羽,淡褐色,花纹细小,镜羽鲜艳。喙青色、喙豆黑色;眼的虹彩深褐色,爪黑色。

雏鸭羽色为黑头星,黑线背,黑尾巴,青喙,胫、蹼黑色,爪黑色。

3.生产性能

1)产蛋量平均年产蛋量140~160个。据高邮鸭种鸭场1982年测定,平均蛋重75.9克。江苏省高邮鸭研究所采用家系选育法选出的高邮鸭,年产蛋量达250个,蛋重83克。蛋壳白色约占82.9%,青壳蛋占17.1%左右。

2)繁殖力母鸭开产日龄110~120天,公鸭性成熟日龄100天左右。公母配种比例1:25。受精率90~93%,?受精蛋孵化率85~92%。公鸭利用年限一般为一年,母鸭利用2~3年。

3)产肉性能初生雏鸭体重47.0克,四周龄体重0.5~0.56公斤,二月龄体重1.10~1.20公斤,三月龄体重1.40~1.50公斤。成年体重公鸭1.80公斤,母鸭1.75公斤。半净膛率80%,全净膛率70%。

第四节鹅的优良品种

18

一、小型鹅种

(一)太湖鹅

1.产地与分布太湖鹅产于江苏、浙江两省沿太湖地区,分布于江苏省大部、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上海郊县等地。

2.外貌特征太湖鹅体型小,体态高昂优美,羽毛紧密,结构紧凑。肉瘤发达,公鹅比母鹅更突出明显;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全身羽毛洁白;喙、胫、蹼均呈橘红色。

3.生产性能成年公鹅体重

4.0~4.5公斤,母鹅3.0~3.5公斤。在放牧条件下,70日龄上市体重2.32公斤,半净膛屠宰率78.64%,全净膛屠宰率64.05%。

母鹅性成熟早,约160日龄左右开产,群体中约有10%的个体有就巢性。年产蛋量平均60个以上,蛋重135.3克,蛋壳白色。公母配比1:6~7。种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以上。

(二)豁眼鹅

1.产地与分布豁眼鹅又称豁鹅,因两眼睑均有明显豁口而得名。原产于山东莱阳地区,因集中产区地处五龙河流域,故曾名五龙鹅。历史上曾有大批山东移民迁居东北,带去这个鹅种。因此,在吉林通化地区叫这种鹅为疤拉眼鹅。在辽宁省昌图地区,称这种鹅为昌图鹅。实际上,豁眼鹅分布遍及东北三省区。《中国家禽品种志》根据异名同种统一原则,统称为豁眼鹅。耐寒性能强,冬季在-30℃无防寒设施条件下还能产蛋;产羽绒较多,含绒量高。

2.外貌特征体型较小,体质细致紧凑,羽毛白色。眼呈三角形,两上眼睑均有明显豁口,为该品种独有的特征。头较小,颈细稍长。喙、胫、蹼均为桔黄色,成年鹅有桔黄色肉瘤。山东的豁眼鹅有咽袋,少数鹅有小的腹褶;东北三省的豁眼鹅多有咽袋和较深的腹褶。

3.生产性能公鹅成年体重3.72~

4.44公斤,母鹅3.12~3.82公斤。90日龄体重3.0~

4.0公斤。上市仔鹅半净膛屠宰率78.3~81.2%,全净膛屠宰率为70.3~72.6%。

公母鹅一般在7-8月龄配种或产蛋。在放牧为主的条件下,年平均产蛋80个左右。蛋重120~130克,壳白色。公母配比1:5~7。种蛋受精率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0~85%。山东莱阳填饲后,肥肝平均重324.6克,最大的515克,肝料比为1:41.3,500克以上的肝占8.3%,填成率60%。

(三)阳江鹅

1.产地与分布阳江鹅产于广东省湛江地区阳江县,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塘坪、积村、北贯、大沟、白沙、平岗、双捷等乡。

2.外貌特征该鹅从头部经颈部向后延伸至背部,有一条宽1.5~2厘米的棕色毛带,故阳江鹅又称黄鬃鹅。在胸部、背部、翼尾和两小腿外侧为灰色羽,边缘为银白色镶边。阳江鹅的羽色很不一致,鹅群中灰色羽又分黑灰、黄灰和白灰等几种。母鹅头细颈长,躯干略似瓦筒形,脚稍高,性情温驯;公鹅头大颈粗,躯干略呈船底形,雄性特别明显,头顶肉瘤发达。喙、肉瘤黑色;胫、蹼有橘红色和黑色两种类型。

19

3.生产性能成年公鸭体重

4.05公斤左右,母鹅3.12公斤。在一般饲养条件下,70~80日龄体重可达3.0~3.5公斤。饲养条件较好时,70-80日龄体重最大可达5公斤。7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84%左右,全净膛屠宰率74%左右。

阳江鹅性成熟早。配种适龄在160~180天。母鹅在150~160天开产,就巢性强,一年有4次。年平均产蛋量26~30个。平均蛋重141.4克。蛋壳白色,个别的为淡青色。公母配比为1:5~6,受精率为84%,受精蛋孵化率91%。

(四)乌鬃鹅

1.产地与分布乌鬃鹅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县,因大部分羽毛为乌棕色,而得此名。主要分布于该县北江两岸的江口、源潭、洲心、附城等10个乡,邻近的花县、丛化、英德、佛岗等地也有分布。

2.外貌特征乌鬃鹅头小、颈细、腿矮,结构紧凑。公鹅体型较大,呈榄核形,肉瘤发达,母鹅呈楔形。成年鹅羽毛从头顶部至颈背部,直至最后颈椎,有一条由大渐小的鬃状黑色羽带,颈部两侧的羽毛为白色,翼羽、肩羽、背羽和尾羽为黑色,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褐色银边,故俯视呈乌棕色。在背部两侧,有一条起自肩部直至尾根的2厘米左右宽的白色羽毛带。胸羽灰白色,腹羽白色或灰白色。喙和肉瘤、胫、蹼黑色。

3.生产性能成年体重公鹅平均3.42公斤,母鹅2.86公斤。采用农家传统的饲养方法,70日龄体重可达2500-2700克, 90日龄体重2850-3250克。半净膛屠宰率公鹅87.4%,母鹅87.5%,全净膛屠宰率公鹅77.4%、母鹅78.1%。

母鹅在140日龄开产。一年有4~5个产蛋期。母鹅就巢性很强,每年就巢达4~5次之多。年产蛋量29.6~34.6个。平均蛋重144.5克。公母配比1:8~10。平均受精率87.7%左右,受精蛋孵化率92.5%左右。

(五)籽鹅

1.产地与分布籽鹅集中产区为黑龙江省绥化和松花江地区。其中以肇东、肇源、肇州等县最多,黑龙江省各地均有分布。吉林省农安县一带也有籽鹅分布。籽鹅因产蛋多而得名,是世界上少有的产蛋量高的鹅种。

2.外貌特征籽鹅全身羽毛白色,一般有顶心毛,肉瘤较小。体型轻小,紧凑,略呈长圆形。有咽袋,但较小。喙、胫、蹼皆为橙黄色,虹彩灰色。

3.生产性能成年公鹅约

4.5公斤,母鹅约3.5公斤。60日龄公鹅体重约3.0公斤,母鹅2.8公斤。70日龄仔鹅半净膛屠宰率78.02~80.19%,全净膛屠宰率69.47~71.30%。

母鹅开产日龄为180~210天。公母配种比例1:5~7。年产蛋量达100个以上。平均蛋重131.3克,蛋壳白色。种蛋受精率8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90%左右。

(六)长乐鹅

1.产地与分布长乐鹅产于福建省长乐县的潭头、金峰、湖南、文岭4个乡,分布于邻近的闽候、福州、福清、连江、闽清等县市。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v7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