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800kV直流输电空气间隙外绝缘特性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5 05: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余度过大造成浪费,需要通过一系列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试验研究加以确定。本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西南水电送出规划中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能采用的直线塔型、绝缘子串形以及换流站典型空气间隙布置,进行了不同绝缘子片数,即不同间隙距离下,塔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换流站典型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提出高海拔地区冲击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的方法及海拔校正系数,为国家电网公司

800kV直流输电系统空气间隙距离提出初步意见。

图1800kV直线塔及V型瓷绝缘子串典型布置Typicalconfigurationof800kVstraighttowerandVtypeporcelaininsulatorstring800kV直线塔空气间隙冲击50%放电电压50%flashovervoltageofairgapof800kV

straighttower

Fig.1

表1

±800kV输电线路与换流站直流场空气

间隙冲击放电特性

输电线路空气间隙冲击放电特性

800kV直流输电杆塔塔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和

Tab.1

1.1

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的试验是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户外试验场进行的。试验模拟了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杆塔尺寸与布置。导线对地距离约为17m。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绝缘子目前拟采用V型绝缘子串(210kN直流盘形瓷绝缘子),V型绝缘

收稿日期:2006-08-10

的50%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曲线求得

作者简介:孙昭英(1949-),女,山东安邱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高压输变电外绝缘研究。E-mail:zysun@

输配电

(特高压输电技术专栏)

中国电力

第39卷

电压的试验数据,电压值已校正到标准气象状态。图2是800kV直线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

作为对比,

图3增加了中国电科院在1985年

进行500kV葛南直流输电工程I型串直线塔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时获得的曲线[1]。图3中还给出了棒—板和棒—棒典型间隙的直流操作冲击放电曲线。

500kV直流工程换流站直流户外场的布置,极母线

对地的典型电极主要有2种:一是极母线从平波电抗器引出或接入直流滤波器时对防护栅栏;二是极母线对支柱绝缘子底部支架。

1.2.1极母线对栅栏的操作冲击放电试验

极母线分管母线与软母线:管母线为单节直径

250mm的铝管,长度约为11.5m,母线两端为球形,

以改善导线端部的电场;软母线为四分裂导线,子导线直径为33mm,分裂距离为500mm,长度为12m,为了模拟软母线的垂度,两端分别上抬8~,母线9°两端安装有均压环。模拟遮拦为不锈钢管,管径约为

75mm,对地高度1.88m。

根据500kV换流站直流场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试验的经验,极母线和栅栏呈垂直布置时的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较平行布置时为低。因此,本次试验极母线与栅栏间隙均采用垂直方式布置。间隙距离的试验范围在3~10m之间。试品布置见图4、5。

换流站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见图6。

图2

800kV直线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Switchingimpulseflashovervoltageofairgapof

800kVstraighttower

从图6中可见,极母线和栅栏呈垂直布置、空气间隙

Fig.2

图3高压直流工程直线塔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曲线组合

Fig.3TestcurvesofflashovercharacteristicofHVDC

straighttower

Fig.4

图4软母线—栅栏间隙垂直布置

Verticalconfigurationofsoftbusbarandbarrier

目前800kV输电线路最高运行电压按816kV考虑,

操作过电压倍数按不超过1.7倍考虑,则

800kV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在海拔高度2000m的地区应耐受的操作过电压值应不大于1388kV。根据文献[2]给出的计算公式,如果空气

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标准偏差取为5%,按照文献[2]第3节推荐的海拔校正系数,可以得到杆塔空气间隙在海拔低于1000m的地区进行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试验时,应满足的最小放电电压值为1740kV。

对比图2的试验曲线可知,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空气间隙应不小于6.1m。

1.2换流站直流场极母线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换流站直流场设备空气间隙结构不同时,其操

图5

管母线—栅栏间隙垂直布置

穿电压的差别是很大的。根据我国已有Fig.5Verticalconfigurationofpipebusbarandbarrier

输配电

(特高压输电技术专栏)

第10期

孙昭英等:±800kV直流输电空气间隙外绝缘特性研究

距离在3~10m范围内变化时,管母线和软母线对地放电电压的差值均在3%以内。

图8±800kV支柱绝缘子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post

insulator

Fig.8Switchingimpulseflashovervoltageof±800kV

由图6、8中可以看出,底座高于8m的支柱绝

图6

换流站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缘子,电极形状类似棒—棒间隙,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明显高于电极形状类似棒—板的母线对地间隙,在相同过电压下所需的间隙距离较小。

Fig.6Switchingimpulseflashovervoltageoftypicalgap

inconverterstation

空气间隙距离在3~当栅栏高度小于2m、10m范围内变化时,换流站高压母线对地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基本上呈线性关系;管母线与软母线的放电电压差值在3%以内;在正极性情况下,极母线的电极形状对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很大,管母线放电路径大多出现在电场分布稍不均匀的端部球面与地之间,软母线放电路径则出现在最大弛度处与地之间,栅栏等地面突出物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很小。因此,在特高压换流站直流场空气间隙设计时,可不必考虑高度和截面都比较小的凸出部分。

中国电科院的试验场地海拔高度仅约50m,而

高海拔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空

气间隙距离的校正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部分线路在2000m

及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下降,空气相对密度也下降,间隙的放电电压随之降低。在设计800kV换流站直流场设备和线路杆塔的空气间隙时必须对此进行校正。目前对外绝缘放电电压的高海拔校正有多种方法和标准,校正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1.2.2

极母线对支柱绝缘子底部的操作冲击放电

特性

极母线对支柱绝缘子底部支撑物的布置见图

2.1有关标准规定的海拔校正方法

国家标准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

7,支撑物采用钢构架,高8m,管母线直径250mm。±800kV支柱绝缘子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见图8。

等效采用了IEC60-1: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参数法”;它规定外绝缘放电1989规定中引入的电压按如下公式校正:

mW

U=δKU0

(1)

式中:U0为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kV;U为实为相对空气密度;KW为湿度校正际放电电压,kV;δ

系数,K取决于试验电压类型并为绝对湿度h(g/m3)与δ的比率h/δ的函数;m和W为校正指数,其值仍在研究中,其近似值可从它们与g参数的关系曲线中查得,

仅适用于海拔2000m以下。用GB/T

16927.1—1997的方法,可求得我国西南地区海拔在2000m及以下的800kV线路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

海拔校正系数为1.190。

《绝缘配合—第二部分:应IEC60071-2:1996

图7

±800kV管母线和支柱绝缘子的试验布置

postinsulator

用导则》规定了空气间隙耐受电压从标准气象条件校正至2000m时海拔校正因数Ka的计算公式:

Fig.7Testconfigurationof±800kVpipebasbarand

输配电

(特高压输电技术专栏)

中国电力

第39卷

Ka=e

H"

(2)

表2

海拔高度为2000m时长空气间隙操作冲击

50%放电电压校正系数

式中:H是超过海平面的高度;m是与电压类型和间隙结构有关的校正因子。操作冲击耐受电压下m的取值由图中曲线可以查到。该曲线表明,在较高电压(即较长间隙)下高海拔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变小。对于相(极)对地空气间隙绝缘,当电压在由此得1600~2000kV范围内时,m取值0.35~0.50。到2000m海拔校正因数Ka为1.090~1.131,

平均

Tab.2Correctcoefficientof50%switchingimpulse

flashovervoltageoflongdistanceairgapinthe

altitude2000m

1.110。

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直接给出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相对空气密度和绝对湿度的典型值,但其校正方法和校正公式已较少采用。根据该标准提供的方法,当外绝缘所在地区气象条件异于标准气象条件时,放电电压按下式校正:

注:1)用昆明地区月最小相对空气密度的多年平均值和月最小绝对湿度的多年平均值来求取海拔校正系数。

根据以上的分析计算,建议800kV直流输电线路在2000m海拔高度的杆塔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

50%放电电压可按K=1.13进行海拔校正。

2.2

电科院根据西南高海拔输电工程提出的校正方法

由于电极形状对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

u=

δu0H

(3)

响极大,应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户外高压试验场根据换流站直流场内母线的实际布置选择典型电极进行真型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西南水电送出工程的送出端位于海拔1000~2000m,如国家电网公司拟建的向家坝和溪洛渡换流站海拔为500~600m,锦屏换流站海拔在1500m左右,南方电网的昆西北换流目前尚不具备在高海拔地区进站海拔接近2000m。

行±800kV换流站空气间隙试验的条件,只能在现有±500kV换流站典型间隙放电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800kV相应于海拔1000~2000m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校正方法。

中国电科院与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合作在北京(海拔高度50m)和昆明(海拔高度1970m)分别进行了500kV直流换流站户外场软母线对构架与栅栏间隙垂直布置以及管母线对构架与栅栏间隙垂直布置2种情况、2.0~4.2m不同间隙距离下操作冲击

式中:u0为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kV;u为实际放电电压,kV;δ为相对空气密

度;H为空气湿度校正系数,

对于操作冲击取H=1+0.009

(11-h),h空气绝对湿度,g/m3;n为特性指数,对于正极性操作冲击取n=1.12-0.12li,空气间隙距离li(m)适用于1~6m范围内。对于另外的li,标准规定取n=l。

空气间隙距离大于6m当海拔高度为2000m、

时,按照本标准提供的相对空气密度和绝对湿度,以及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到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系数为1.276,

而相同海拔下空气间隙

距离等于3m时,计算得到海拔校正系数为1.203。空气间隙距离大的放电电压反而校正得多,这一结果与IEC关于海拔校正因数的变化趋势不相吻合。如果空气间隙距离大于6m时的n按照空气间隙距离等于6m的数值选取,即n=0.4,这样似乎更为合理,

也有一定的余度。此时的海拔校正系数为

50%放电电压的对比试验[2],发现间隙距离较小时,

两地放电电压的比值较大,而当间隙距离增大时,两地放电电压的比值有减小的趋势。说明间隙距离越大,需要校正的程度越小,这对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外绝缘设计是有利的。试验表明,当空气间隙距离增至

1.102。

海拔高度对外绝缘放电电压的影响还可根据一些经验公式估计。国家标准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规定,对于海拔高于1000m、但不超过4000m处的设备外绝缘及干式变压器的绝缘,海拔每升高100m,绝缘强度约降低1%;在海拔不高于1000m的地点试验时,数Ka:

其试验电压

应按本标准规定的额定耐受电压乘以海拔校正系

4m时,极母线对构架与栅栏间隙的放电电压的比

值趋于饱和。图9给出了软母线对构架与栅栏间隙的放电电压比值的变化趋势曲线。

从图9中可以看出,直流场此类间隙距离大于

4m时,800kV换流站在2000m海拔高度空气间隙

的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可暂按K=1.11进行海拔校正,在1500m海拔高度线路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按海拔校正系数K=1.08进行校正。由此得到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换流站母线对地最小空气间隙距离如表3所示。

Ka=1/(1.1-10H-4)(4)

式中:H为设备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m。当海拔高度为2000m时,计算得到海拔校正系数为1.111。将2。

输配电

(特高压输电技术专栏)

第10期

孙昭英等:±800kV直流输电空气间隙外绝缘特性研究

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系数可取1.13;(3)在特高压换流站直流场空气间隙设计时可不考虑高度在2m以下的栅栏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昭英,李

斌.±500kV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的研究[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1985.

图9北京与昆明两地软母线对栅栏间隙50%放电

电压的比值

SUNZhao-ying,LIBin.Flashoverperformanceofairgapof±500kVDCtransmissiontower[R].Beijing:China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1985.

[2]宿志一.±500千伏贵广直流输电安顺换流站外绝缘设计与高海

拔修正[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

Fig.9Ratioof50%flashovervoltagebetweensoftbusbarandbarrierinBeijingandKunming

表3

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换流站母线高度

Tab.3Heightofbusbarofconverterstationindifferent

altitude

SUZhi-yi.ExternalinsulationdesignandaltitudecalibrationofAnshunconverterstationof±500kVGuizhou-GuangdongDCtransmissionproject[R].Beijing:China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u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