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
更新时间:2024-04-17 06: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一说课稿
【说教材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为: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说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观察法 ?、?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在学法中,我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经历学习的过程。?为此,我特地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1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进行剪纸比赛的画面,展示剪出来的小兔子图片。提出问题:一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1/5,那么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情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环节: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
1、提问:要解决?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很多学生肯定能很快的回答:用数的方法得到3/5 。老师再提问?除了数一数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加法计算:1/5+ 1/5 + 1/5 =1+1+1/5 = 3/5 (要求学生说说计算法则)
3、乘法计算:1/5 ×3 联系:1/5 + 1/5 + 1/5 = 3/5(要求学生说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通过找这两个算式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同时,明确1/5 ×3 所表示的意思也就是 3 个1/5 相加的和。)
第二环节: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1、学生完成书上的涂一涂、算一算。先让学生说说3/7 、5/16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涂列算式,并看着图写出得数。学生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后,让学生观察(3/7 ×2= 6/7,5/16 ×3= 15/ 16 )算式中的数字和得数中的数字有什么联系。
2、学生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与整数相成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享受探索的的乐趣。
第三环节:?先约分再计算?。
让学生计算6×5/9: 大部分学生都会将得数写为 30/9,对此,教师可以打个问号,引起学生的再次思考,指出分数计算的结果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为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我将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学生观看,看到精彩处停下来,我会激发学生参加以下的知识闯关活动,获胜后就可以接着再看。 三、拓展运用,解决问题 。
第一关:让学生完成书上练一练的第2题。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关:试一试1 第三关:试一试2
3
接着播放动画片。
四、课堂总结,深化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谈收获,从而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 最后,我让学生翻开书本,看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4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我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打下基础。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5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激趣揭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这部分我这样设计: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一找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数学课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用手摸摸,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用课件演示,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概念,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触摸,使学生建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铺平道路。
第二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三个问题:( 1 ) 长方体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 )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 )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结合这三个问题分组研究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
7
第三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实物,用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小组研究正方体的特征,由教师归纳小结正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和学生一起整理、比较,共同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这样设计这部分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步: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利用课件使学生明白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注意: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不同,一般把底面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底面的棱叫做高。
这样设计即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五步: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讲解课件并配合演示,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正方体,也就是说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示。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图文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学生融会贯通。 (三)、实践应用,发展思维。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练一练
(1)长方体有( )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
面是( ),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对的棱的长度( )。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面积都( )。正方体是( )。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其中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 )厘米。
这些练习题虽然题量不多,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缩的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好的板书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本节课的板书是随着教学过程的
9
展开逐步完成的,一目了然,而且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P25—27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2、地位及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基本特征以及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应非常广泛,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日后深入的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其他只是提供必备的条件
3、学生: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并且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1
数学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念。
解决问题: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感悟数学的魅力。
5、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
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
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6、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 二、说教学法
本节课为了充分地解释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具体具有获取知识的恩年管理,设计的教学法如下:
1、教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个概念是学生刚接触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表面积,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引导探究法和观察发现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根据《新课标》中所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是、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激
12
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样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 三、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三)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四)优化训练 拓展应用;(五)总结评价 课堂延伸。
(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动画呈现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 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 ……
意图: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使数学真正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怀兴趣地参与学习。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3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 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 ?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角儿思考。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自主发言。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
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
1、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2、出示讨论提纲:你是怎样算的,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重在培养学
14
生学会倾听、质疑、说服的技能,让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的过程。
3、认真倾听并适时点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我们计算时可以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4、生汇报:生1: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可以把长方体6个面分为三组,按组求面积后再求和,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5×2+7×3×2+5×3×2 生2:可以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的积先算出来,再乘以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5+7×3+5×3)×2 ……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为什么?学生会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
意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同时,?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以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为载体,从侧面、多角度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创新,从而深化主题,掌握合适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能顺理成章的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使学生把知识进行内在联系,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15
(四)、优化训练 拓展应用
1、完成P19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单位:平方厘米)
自主发言。 基本练习由单独面面积的计算过渡到表面积的计算,这样可以内化知识,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完成P19练一练中的第2、3、4、5题。
巩固练习在不改变知识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变换提问的角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讨论P19练一练中的第6题。
意图:书本上的练习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学生认知理论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教室墙壁等。 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总结评价 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课后实践活动,量一量牛奶盒的长、宽和高,并计算它的表面积。
意图: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
16
露在外面的面面积说课稿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0~21页?露在外面的面?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露在外面的面》是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继《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的第四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观察物体的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及找规律等内容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中,有序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同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
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技能目标:结合正方体堆放的情景,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并使学生感捂到数学的魅
17
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我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和?情景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这节课主要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 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学具: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 四、 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问:有几个面?怎样计算它的
18
表面积?
2、把正方体纸盒放在讲桌上,问:能看到哪几个面? 3、课件出示情景图,导入新课
问: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
几个?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师:课件出示:这有几个小正方体?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有4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 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 师: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学生可能回答:
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师: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 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
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
19
面
师(边演示边总结):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师:课件出示,提出问题:请你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这组立体图形,看到的是哪个平面图形? 2.学生操作
师: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小组同学先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的面有多少个,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摆出的几种情况:
此环节随机处理: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相应的立体图形贴在黑板上,同时板书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
师:看着这些立体图形和它们露在外面的面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虽然我们都是用的四个小正方体摆的,但是摆的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也不一样多。有时候露在外面的面都是9个,但摆的方法也不同)
师小结: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
20
节有学、思、议、练评五个操作要点。 1、理解倒数的意义
(倒数的意义是一个表面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却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这个层次的教学,我分三步进行①感知—②理解—③把本节课的难点拉成一个阶梯状,分散处理。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难点)
(1)学、即自学(初步感知倒数意义)
①刚才我们已经发现这四组数乘积都是1,那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到底是什么昵?
②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6页看前6行,书博士会告诉你们的。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思、议(理解倒数的意义)
①问:同们认为要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应该抓住哪几个关键词?为什么?倒数是几个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并用语言表述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
②谁来当回小考官,根据倒数的意义,提些问题考考其它同学,同桌二人或邻桌几人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 a、什么叫倒数?
b、要想成为倒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c、能说成3和 都是倒数吗? d、说倒数为什么要说成谁和谁互为倒数?
26
(前两部内容的教学,老师的作用只是组织、引导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数学的场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有序的思考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倒数意义的议识和理解会以参次不齐,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小小主考官?的处理方法,不但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知识的反馈。深入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提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问题中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流信息—反馈信息—达成共识,提高认识的良性循环过程,整个过程都是从?指导学习?逐步向?独立学习?的转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初步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但是还不可能做到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还需设计合理的练习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3) 练评
①、先填空,再用语言表述每组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关系 ( ) × ( )=1
( )× ( )=1
(目的:加深理解倒数的意义)
②、找朋友,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先请同学们唱找朋友的歌再处理)
27
③、你能举出几组倒数吗?(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倒数的含义)
(目的:先唱歌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身心轻松一下,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目的,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④、判断并说明理由
a、结果是1的两个数是倒数。( ) b、 和 互为倒数。( ) c、3和 都是倒数。( )
d、 6和 互为倒数, 6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6。( )
采用老师口述,学生打手势的方法处理,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耳、脑、手并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全部参与与知识的反馈中来。
(目的: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再一次突出了倒数意义的关键词?互为??乘积?加深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通过层层练习、步步深入最后成功突破难点。突破了难点就好像我到了打开一扇门的钥匙,有了钥匙,就可以去开门了,学生很顺利的进入了第二环节的第二层。
通过以下3个题的练习,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已经很透彻了,
28
这也就为下面内容的进行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推导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你们能根据倒数的意义发现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吗?根据下面的自学内容,小组合作出发吧。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再思考下面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①、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间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才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后,倒数的求法已不再是一件难事,因此这个知识点采用在老师引导下,分组探究的方法进行,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心是比较接近的,他们的想法比较容易沟通,基础好的同学会以他们最通俗的语言和方法,带动一部分后进同学,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出示第二组算式追问
③、怎样找7的倒数是用刚才发现的方法吗?为什么? ④、1的倒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⑤、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有没有什么数没有倒数 ⑥、(如果学生发现?0?没有倒数,进一步追问,0为什么
29
没有倒数,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就引导学生根据算式思考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⑦、谁能把上面的求法补充的更完美。
(理解倒数的求法关键要弄清为什么要把?0?除外,这样分组处理,从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发现事物的本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多角度性、保证知识的完整,做到不缺、不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 ,分母调换位置。
(2)完成例1
(例1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练习19页做一做
(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后,及时反馈,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例1完成后,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一个?做一做?。) (三)、多层练评 巩固新知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对于所学的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只有通过精练与评价相结合,才能加深认识,达到理解、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我一环节是通过边练边评进行的。)
30
1、直接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0页第3题)
(独立练习目的: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强化了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 的倒数是( )。( )是 的倒数。 4和( )互为倒数 。 ( )没有倒数 ( )和1互为倒数, 最小自然数的倒数是()。 5加上5的倒数是( ), 自然数A与它倒数的积( )。 真分数倒数比1( ) , 假分数倒数比1( )。 3、自选题: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 ,这个数是多少?
(目的: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使其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的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交流评价、内化新知
为了突出重点,完善知识架构,在本课的第四个环节交流评价内化新知总结时设计以下问题,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可以缺补,取长补短)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5、6、9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的最后,我还留了5分钟机动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即可以看书质疑、自我反馈又可以
31
质课堂作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把课余时间尽可能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
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张熊飞教授的启发、诱导,合作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诱思探究教学的新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究—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利用第一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不但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联系,而且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完全放手让学生依据课本自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倒数的求法采用合作的讨论的方法进行,学生通过合作读者论论,不但使学生学会合#@!#@上合作而且在讨论中学生会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获得探索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愿意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听取、交流、辩驳的能力最后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分析,发散思维的能力,达到了知识
32
能力情感三大目的。 【说教法】
依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参与学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2、自主探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发现?其实就是儿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验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的再创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再创造?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学到学习、探索的方法尝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如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自学16页上半部分。然后引导观察,归纳算式的共同点,最后议论、交流。抓住理解倒数意义的关键,形成共识。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继续引导学生知主探究。并加以小组合作。【说学法】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学中
33
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的观察,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总结出要学的知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更好地长知识、长智慧、肯学、会学、学会。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合适的教具和学具,将会对一节课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具:多煤体课件
多煤体课件是形、色、声兼备的最生动的辅助教学手段。利用课件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
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说课稿 一、说教材
《粉刷墙壁》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长方体表面积?,?购物策略??分数计算?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本节课没有新知识的生成,是在此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
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实地调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所要应用的长方体表面积,购物策略及分数计算是学生在先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课堂中可以放手让学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自主地解决问题,交流学习经验,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成,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如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 讨论交流法 列表法 。 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
35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课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
以《我是一个粉刷匠》歌曲为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提问:粉刷教室墙壁需要做哪些准备? (二)自主解决问题
这一板块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次活动: 第一次是在创设情景之后,让学生讨论出要粉刷墙壁的面积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如教室的长、宽、高;门、黑板、窗的长和宽,对于教室的房梁及墙壁的饰物则忽略不计。而且为了节省课上时间,把测量的任务布置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并记录数据,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并要求学生保留整数,降低计算的难度。再让学生思考利用这些数据如何进行计算呢?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计算出粉刷的面积。既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第二次活动是在计算完粉刷面积后让学生根据书中信息计算出所需涂料的量,在此活动中学生将积累一些粉刷墙壁的生活经验,如:一般房屋要刷两遍,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千克,第二遍所需的涂料是第一遍的2/3,购买涂料时因为有损耗,所以要多购买
36
1/10等。在计算之前,可让学生说说粉刷的过程,并根据这个过程写出计算的步骤:1、算出第一遍粉刷面积;
2、算出第二遍粉刷面积;3、算出总面积,并考虑到粉刷墙壁时的损耗计算多余的量,虽然这部分是分数乘法的计算,也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是分不开
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又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中去。 第三次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购买涂料最省钱,最合理。在动手计算之前让学生回忆应用哪部分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列表格的方法列出搭配的方案,但这样比较繁琐,可以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也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涂料的单价,大桶6千克57元,平均每千克9元多;小桶4千克40元,每千克10元。这样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大桶的单价比小桶便宜,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应尽量多地购买大桶,不足的用小桶来补充,这样设计的方案既快又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最优化方案,也培养了学生合理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环保教育
在解决完购买涂料的问题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由于质量的高低,涂料也有好有坏,如果买了伪劣产品,其中含有的甲醛超标,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可是很大的。而且,通过计算粉刷一间教室所需费用,让学生发现粉刷一间教室的墙壁就要花近一千元,如果要粉刷整个教学楼的墙壁竟然是非常大的一笔开销。所以通过这节实践课,学
生们会更加爱护我们教室的墙壁,渗透了爱护环境的教育。
37
五、说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以下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粉刷墙壁?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合理搭配的策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的体验和愉悦。 3、
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恰当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博才网
38
数学与生活《折叠》说课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用数学去思考。此外,五年级学生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展开图形围成,还要让学生明白立体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展开方式形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39
知识与技能:经历折叠和展开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等操作活动发现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想,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自主合作→主动探索→延伸训练→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一、想一想
40
体积的实际意义,同时感受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化。)
接下来我又引出?碗和水杯,哪个容器装水多??的问题,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并在小组里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吗?
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碗装满水,倒入杯中,看满还是不满,或者把碗和杯子装满水,分别倒入两个量杯中,看哪个量杯水位高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这时我揭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为了加深对容积的认识,我再做一个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 (这样设计,使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的概念,并且明白:容器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容器的容积。) 为了区别体积和容积。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魔方和粉笔盒。让他们比一比、说一说: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粉笔盒的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 (这个片段的设计,使学生会区别体积与容积的不同,并懂得了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有容积,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
这一层次有口答、选择和判断题。
这类题目的目的是趁热打铁,巩固刚刚学习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认识,练习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46
第二层次的练习,是动手摆长方体、小组合作叠硬币、用橡皮泥捏不同的形体,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动手摆长方体,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摆的小正方体多,所摆的长方体体积就大,为以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作了良好的铺垫;叠硬币、捏橡皮泥的练习,是让学生明白?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第三层次:提高练习 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比较: 胖子和瘦子谁的体积大?
这道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四、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观念。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47
长方体的体积说课设计
今天下午在市里参加市名师评选说课大赛。我随即抽取一课 是《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内容。
我分五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体积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立体图形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安排以及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形,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8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导发现法、组织练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发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我
49
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你们高兴吗??学校准备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沙坑,作为运动员跳远的场地,请你们帮忙计算一下要买多少沙子?这就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我以棒学校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计算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三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别体会到:
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
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 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但是,具体的关系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采用
50
正在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04-17
农产品网站功能介绍07-20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07-18
关于区审计局2021年年度工作总结汇报08-04
《超越边缘》观后感精选10篇12-12
新能源汽车电子解决方案12-28
新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01-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北师大
- 下册
- 年级
- 数学
- 2015-2016-01 存储器练习题 带参考答案分析
-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修订版5.0) - 图文
- Oracle RAC 常用维护工具和命令
- 华南师范大学2017级迎新游园会方案
- ZigBee协议栈的移植
- 盘点生活中十大过敏源
- 程序题(解答) HNCE网上考试系统答案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优秀教学设计(2课时含
- CAD模拟题答案
-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完整版2012年上半年人大报告
- 理赔授权委托书
- 注安制度修订稿
-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移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更换压力表操作规程
- 物理竞赛试题与解答(光学)
- 十大党建品牌 搭建便民平台
- 2015年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