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 -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更新时间:2024-04-02 13: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时期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研究》教育案例

“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转变孩子” ————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转化

案例

贵州省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教师 戴玲

[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成

绩的提升,行为规范。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家

庭教育讲座教材《家庭教育》、《家教周报》为依据,制订辅导计

划。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规范行为。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是转化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问题 个案 研究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学生汤某,属再婚重组家庭后所生子,10岁。性格直爽、好冲动,较聪明,讲义气。母亲在家,父亲开煤矿。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孩子要求什么都满足,对孩子期望极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汤某从读一年级起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全班53人中,从一年级到读三年级,就有50人被汤某打过。

2、学习兴趣不大,有在校外抽烟的现象、偶尔偷偷带上有安全隐患的玩具到学校,不交作业现象也很严重。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

每次单元测试在班级总是后几名。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

3、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印象都不好,我在三年级接到这个班时,对他,有点头痛,各任课教师和我一样,也很头痛。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汤某品行存在恶习,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汤某母亲很溺爱汤,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汤某,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通过《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及多次跟汤某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矫正汤某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一次因为汤某考试达到了母亲的目标,于是给他很多的钱,又是吃又是玩,表扬到天上)。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汤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汤某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汤某喜欢的方式,谈话地点也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汤某可以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汤某的道德水平。一次,课堂上一同学递纸条给汤某,请他帮忙打某某同学出气。在这件事情上,我例举了很多例子,让汤某认识到,不管自己再要好的朋友,自己多义气,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并告诉汤某这样不理智的做法的后果。从他眼神和不断的点头中,我看到了希望,他已经在逐步接受了我的观点。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

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因此,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考虑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训练,我在训练汤某时,就应用这些步骤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训练题目来自于汤某的生活实际。如你在生活学习中,同学对你说话不礼貌、或者别人不经意踩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让汤某谈自己的做法,我一边肯定,一边正确疏导,仍然是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初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汤某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汤某是我最关注的学生之一,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汤某在课间常常怯生生的远远看着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我。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他。对汤某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观。

四、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汤某表现,让汤某体验成功的感觉。开始我是把课堂上最简单的问题给他,给他被表扬的机会、学习上有一点细微的变化及时表扬、当值日生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进步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汤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上厕所去外面溜达一圈再回到教室,或者当别人做了让自己心生怒气的事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汤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汤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 一次,汤某与潘某开始是开玩笑,而后,汤某对潘某的说话不满,自己感到恼火就动手打人,结果把潘某的脸颊抓出深深几道抓痕。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他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通过治疗与教育,汤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汤某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汤某的教育已然见成效。后来半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不良行为。学科测试中汤某的成绩有了一定的

进步,尤其是数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一年来的收获、缺憾或者自己一直想对老师、同学说的心里话。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汤某勇敢的走上讲台,对着老师和同学们深深的鞠躬,哽咽着说:“老师,同学们,给您们添麻烦了,对不起!请原谅过去的我带给你们的伤害??”他的话赢得了同学和老师阵阵热烈的掌声。从他的爱出状况,从他律再到能自律,再到思想觉悟的提高,主动走上讲台谈自己的过去,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如今的汤某已经脱胎换骨,还会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学期结束我为了鼓励他,特地给他颁发了“行为规范小标兵”的奖状。 五、个案小结 1、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汤某,理解汤某的行为,信任汤某的行为,和汤某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汤某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汤某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汤某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汤某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

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

现在,由于家庭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这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学校过多的承担了教育的重任,承担了许多本属于家庭教育的责任,在问题学生教育上遇到前所没有的困难。《家庭教育》教材的及时引入和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

座的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班上问题学生的转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效果, 像汤某这样特殊的孩子,如果不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

和行为,改变汤某的性格的话,对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会有好处的。教育和转变孩子,需要家校合力,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面对转化汤某的成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作用和诸多家庭的迫切需求。因而,针对类似汤某这样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的是学校老师的循循善诱,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多元评价,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结,逐步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当然,汤某的问题主要是由家庭教育严重偏差引起的,更需要给予其家庭的关爱。他的成功,也是其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家长转变观念,与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成功。作为家长,更多的是要从自己做起,在孩子身上多花一点

时间和精力,多接受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给予孩子家庭的温暖,最终消除孩子与家人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与他人之间的隔阂,敞开心灵的芳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观的学习,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u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