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试题库二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8 2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最小设计坡度——在污水管道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因此将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叫做最小设计坡度。

2、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3、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度。

4、硝化——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行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消化菌的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氮,然后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5、最小覆土深——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6、快滤池——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快速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7、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

8、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有两种方式:改造土壤;污泥的专用处理厂。用污泥改造不毛之地为可耕地,如用污泥投放于废露天矿场、尾矿场、采石场、粉煤灰堆场、戈壁滩与沙漠等地。专用场应设截流地面径流沟及渗透水收集管,以免污染地面水与地下水。

9、泥龄——暴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暴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10、污洗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暴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11、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12、BOD5——水温为20条件下,5天的时间内,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

13、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14、污泥有机负荷率——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又称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15、Kla——氧总转移系数,此值表示在暴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则Kla值低,反之则Kla值高。

16、生物脱氮——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机物,主要是利用氨化和消化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17、污泥脱水——指利用不同的浓缩方法,去除颗粒间的空隙水,毛细水以及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和颗粒内部水,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18、AB法和A/O法——AB法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A/O法是厌氧和好氧工艺的结合简称。

19、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态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BOD5曲线呈逐步下降态,直至恢复到污水排入前的基值浓度。

二、填空题:

第一部分

1.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3)不受洪水威胁

(4)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A.全部 B.(1)、(2)、(3)、(5)、(6)

C.(2)、(3)、(4)、(5)、(6)、(8) D.(1)、(2)、(5)、(6)、(7) 2.水厂平面布置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是( )。

(1)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清水池池顶宜铺设草皮

(2)水厂内应采用水洗厕所,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应与净水构筑物保持大于10m的距离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5m

(4)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5)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30% A.(1)、(2)、(3) B.(1)、(4) C.(2)、(4)、(5) D.(1)、(2)、(3)、(4)

3.水厂内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m,双车道为( )m,并应有回车道。

A.3.0;6 B.3.5;6 C.3.5;6 D.3.5;4 4.水厂内人行道路的宽度为( )m。

A.1.5~2.0 B.1.0~2.0 C.1.5~2.5 D.1.2~2.5 5.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

A.1.5 B.2.0 C.2.5 D.3.5 6.水厂内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m。

A.5 B.6 C.4 D.3

7.水处理( )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

A.工艺流程 B.仪器设备 C.技术参数 D.规模

8.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自用水量确定,必要时还应包括( )补充水量。

A.浇洒绿地 B.消防 C.未预见 D.管道漏失

9.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以及构筑物类型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城镇水厂的自用水率一般可采用供水量的( )。

A.1%~5% B.3%~8% C.5%~10% D.8%~15%

10.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如沙峰等)时,所需供水量进行( )。

A.设计 B.校核 C.对比 D.调整

11.设计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时,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或( )工作时仍能满足供水要求。

A.停止 B.间歇 C.交替 D.临时

12.净水构筑物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排泥管、( )、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备等。

A.排气管 B.排空管 C.检修管 D.观测管

13.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废水和泥渣,应根据具体条件做出( )处理。

A.特殊 B.不同 C.妥善 D.深度

14.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贫水地区应优先考虑( )。

A.降低冲洗强度 B.降低冲洗频率 C.回流 D.回收 15.净水构筑物上面的主要通道,应设防护( )。

A.警示牌 B.便梯 C.平台 D.栏杆 16.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3 B.5 C.8 D.10

17.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10 B.12 C.15 D.20 18.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宜采取( )措施。

A.增设格栅 B.降低流速 C.投药 D.预沉

19.当有天然地形可以利用,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取( )措施,以供沙峰期间取用。

A.蓄水 B.预处 C.预投药 D.重力

20.预沉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原水( )及其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排泥要求、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结合地形并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沉沙,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等。

A.浊度 B.水质 C.含沙量 D.悬浮物

21.预沉池的设计数据,可参照当地( )或通过原水沉淀试验确定。

A.具体要求 B.经济条件 C.运行经验 D.实际条件

22.预沉池一般可按沙峰持续时期内原水日平均( )设计(但计算期不应超过一个月)。当原水含沙量超过设计值期间,必要时应考虑在预沉池中投加凝聚剂或采取其他设施的可能。

A.浊度 B.水质 C.悬浮物 D.含沙量

23. 用于( )的凝聚剂或助凝剂,不得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 24.用于工业企业( )的处理药剂,不得含有对生产有害的成分。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 25.凝聚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原水凝聚沉淀试验资料,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 )比较确定。

A.市场价格 B.技术经济 C.处理效果 D.同类型水厂

26.凝聚剂的投配方式为( )时,凝聚剂的溶解应按用药量大小、凝聚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A.人工投加 B.自动投加 C.干投 D.湿投

27.湿投凝聚剂时,溶解次数应根据凝聚剂用量和配制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每日不宜超过( )次。

A.3 B.2 C.4 D.6

28.凝聚剂用量较大时,溶解池宜设在( )。

A.地上 B.地下 C.半地下 D.药库旁 29.凝聚剂用量较小时,溶解池可兼作( )。

A.贮药池 B.搅拌池 C.投药池 D.计量池

30.凝聚剂投配的溶液浓度,可采用( )%(按固体重量计算)。

A.3~10 B.5~20 C.5~10 D.3~15 31.石灰宜制成( )投加。

A.乳液 B.粉末 C.颗粒 D.溶液

32.投药应设瞬时指示的( )设备和稳定加注量的措施。

A.控制 B.计量 C.操作 D.显示

33.与凝聚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凝聚剂性质采取相应的( )措施。

A.防渗 B.防锈 C.防腐 D.防藻

34.加药间必须有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劳动保护措施。当采用发生异臭或粉尘的凝聚剂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内制备,必要时应设置( )设备。

A.安全 B.净化 C.除尘 D.通风

35.加药间应与药剂仓库毗连,并宜靠近( )。加药间的地坪应有排水坡度。

A.值班室 B.投药点 C.主要设备 D.通风口

36.药剂仓库及加药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计量工具和( )设备。

A.防水 B.搬运 C.防潮 D.报警

37.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10~15 C.15~30 D.10~20

38.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凝聚剂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0.5~1.0 B.0.5~1.5 C.1.0~1.5 D.1.5~2.0 39.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石灰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1.5 B.1.2 C.1.0 D.2.0

40.选择沉淀池或澄清池类型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考虑原水水温变化、制水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 )比较确定。

A.工程造价 B.同类型水厂 C.施工难度 D.技术经济 41.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 )。

A.同时工作的个数 B.三个 C.两个 D.四个 42.经过混凝沉淀或澄清处理的水,在进入滤池前的浑浊度一般不宜超过( )度,遇高浊度原水或低温低浊度原水时,不宜超过15度。

A.3 B.5 C.8 D.10

43.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44.沉淀池积泥区和澄清池沉泥浓缩室(斗)的容积,应根据进出水的( )含量、处理水量、排泥周期和浓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45.当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次数( )时,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排泥装置。

A.不确定 B.较少 C.较多 D.有规律 46.澄清池应设( )装置。

A.检修 B.观测 C.控制 D.取样

47.混合设备的设计应根据所采用的凝聚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 )、充分混合。

A.急剧 B.均匀 C.长时间 D.全面 48.混合方式一般可采用( )混合专设的混合设施。

A.重力 B.水泵 C.搅拌 D.人工

49.絮凝池宜与沉淀池( )。

A.宽度一致 B.深度一致 C.合建 D.高程相同

50.絮凝池型式的选择和絮凝时间的采用,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或通过( )确定。

A.计算 B.比较 C.试验 D.分析

51.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min;

A.20~30 B.15~20 C.10~15 D.12~15

52.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A.0.2~0.3 B.0.5~0.6 C.0.6~0.8 D.0.8~1.0 53.设计隔板絮凝池时,隔板间净距一般宜大于( )m。

A.1.0 B.0.8 C.0.5 D.0.3 54.设计机械絮凝池时,池内一般设( )档搅拌机。

A.4~5 B.1~2 C.2~3 D.3~4

55.设计机械絮凝池时,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 )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 )m/s。

A.0.5;0.1 B.0.5;0.2 C.0.6;0.3 D.0.6;0.2 56.设计折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min。

A.6~15 B.5~10 C.6~10 D.5~12

57.设计折板絮凝池时,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一般不宜少于( )段。

A.二 B.三 C.四 D.五

58.设计折板絮凝池时,折板夹角采用( )。

A.450~900 B.900~1200 C.600~1000 D.600~900

59.设计穿孔旋流絮凝池时,絮凝池每格孔口应作( )对角交叉布置。

A.前后 B.左右 C.进出 D.上下

60.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水温等,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宜为( )h。

A.1.0~1.5 B.0.5~1.5 C.1.0~3.0 D.1.0~2.0 61.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 )。

A 急流 B.转折 C.涡流 D.交叉 62.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 )m。

A.2.0~3.0 B.1.5~2.0 C.3.0~3.5 D.2.0~2.5 63.平流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 )。

A.5 B.6 C.8 D.10

3

64.乎流沉淀池宜采用( )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m/(m·d)。

A.穿孔墙 B.导流墙 C.左右穿孔板 D.上下隔板 65.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1000 B.800 C.300 D.500

66.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 )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

32

一般可采,用9.0~11.0m/(m·d)。

A 进水区 B.配水区 C.沉淀区 D 出水区

67.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mm;斜长为1.0m;倾角为( )。

A.30 B.75 C.45 D.60

68.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

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69.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100 B.200 C.150 D.300

70.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根据当地原水水质情况及相似

32

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 )m/(m·h)。

A.30~40 B.15~25 C.10~20 D.20~30 71.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斜板倾角设计一般可采用( )。

A.30 B.45 C.60 D.40

72.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应设均匀( )的装置,一般可采用管式、梯形加翼或纵向沿程集水等型式。

A.集水 B.进水 C.配水 D.排泥

73.机械搅拌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4000 B.5000 C.3000 D.2000

74.机械搅拌澄清池( )的上升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8~1.1mm/s。

A.进水区 B.排泥区 C.清水区 D.分离区 75.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 )h。

A.0.5~1.0 B.0.8~1.0 C.1.2~1.5 D.1.0~1.2 76.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叶轮提升流量可为进水流量的3~5倍,叶轮直径可为第二絮凝室内径的70~80%,并应设调整叶轮( )和开启度的装置。

A.转速 B.角度 C.间距 D.数量

77.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否设置机械刮泥装置,应根据池径大小、底坡大小、进水( )含量及其颗粒组成等因素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78.水力循环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0度的原水,( )的生产能力

3

一般不宜大于7500m/d。

A.滤池 B.设计 C.单池 D.水厂

79.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 )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mm/s。

A.进水 B.出水 C.水平 D.上升

80.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一般可采用( )m。

A.1~2 B.2~3 C.3~4 D.1.5~2.5 81.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 )倍。

A.1.5~2 B.2~4 C.1.5~3 D.1~2 82.水力循环澄清池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 )。

A.30 B.60 C.45 D.75

83.脉冲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84.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 )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mm/s。

A 上升 B.出水 C.水平 D.进水

85.脉冲( )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A.周期 B.持续时间 C.形成 D.间隔

86.脉冲澄清池的( )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Om。

A.沉泥区 B.进水层 C.悬浮层 D.配水区 87.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 )。

A.盖板 B.分水板 C.导流板 D.稳流板

88.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 )装置。

A.排气 B.检测 C.取样 D.计量

89.悬浮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3000度的原水。当进水浑浊度大于3000度时,宜采用( )式悬浮澄清池。

A.三层 B.双层 C.活动式 D.组合式

2

90.悬浮澄清池单池面积不宜超过150m。当为矩形时每格池宽不宜大于( )m。

A.5 B.3 C.6 D.4

91.悬浮澄清池清水区高度宜采用1.5~2.Om;悬浮层高度宜采用2.0~2.5m;悬浮层下部倾斜池壁和水平面的夹角宜采用( )。

00000000

A.30~40 B.40~50 C.45~50 D.50~60

92.悬浮澄清池宜采用穿孔管配水,水在进入澄清池前应有( )设施。

A.气水分离 B.计量 C.排气 D.取样

93.气浮池一般宜用于浑浊度小于( )度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A.50 B.100 C.150 D.200

94.气浮池接触室的上升流速,一般可采用( )mm/s,分离室的向下流速,一般可采用1.5~2.5mm/s。

A.2~10 B.8~15 C.10~20 D.15~30 95.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米;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2.0~2.5m。

A.6 B.10 C.12 D.8 96.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5%~10%。

A 回流比 B.压力比 C.气水比 D.进气比

97.气浮池溶气释放器的型号及个数应根据( )释放器在选定压力下的出流量及作用范围确定。

A 气浮池 B.单个 C.多个 D.两个

98.供生活饮用水的过滤池出水水质,经( )后,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供生产用水的过滤池出水水质,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A.深度处理 B.检测 C.消毒 D.清水池

99.滤池型式的选择,应根据( )、进水水质和工艺流程的高程布置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A.建设资金 B.施工水平 C.管理水平 D.设计生产能力 100.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 B.耐磨 C.化学稳定 D.抗蚀

101.快滤池、无阀滤池和压力滤池的个数及单个滤池面积,应根据生产规模和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个数不得少于( )。

A.三个 B.两个 C.两组 D.三组

102.滤池应按正常情况下的滤速设计,并以检修情况下的( )校核。

A 反冲洗强度 B.滤层膨胀率 C.强制滤速 D.单池面积 103.滤池的工作周期,宜采用( )h。

A.8~12 B.10~16 C.10~18 D.12~24

104.滤池的正常滤速根据滤料类别不同一般分:①8~12m/h,②10~14m/h,③18~20m/h。

采用石英砂滤料过滤应该取( )滤速。

A.① B.② C.③ D.不在上述范围内

105.滤池的滤料粒径范围根据滤池类别及所选滤料种类不同分为:①d=0.5~

1.2mm; ②d=0.8~1.8mm;③d=0.8~1.6mm;④d=0.5~0.8mm;⑤d=0.25~0.5mm。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无烟煤滤料粒径应选( )。

A.④ B.③ C.② D.①

106.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107.中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108.虹吸滤池、无阀滤池和移动罩滤池宜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其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109.水洗滤池根据采用的滤料不同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分为:①q=12~15L

22

/(s·m),t=7~5min;②q=13~16L/(s·m),t=8~6min;③q=16~17L

2

/(s·m),t=7~5min;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其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应选( )。

A.① B.② C.③ D.不在上述范围内 110.每个滤池应设( )装置。

A.取样 B.排气 C.连通 D.计量

111.快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宜采用2.0~3.Om。每个滤池应装设( )。

A.计量装置 B.压力表 C.真空表 D.水头损失计 112.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 )m。

A.1.5~2.0 B.2.0~2.5 C.1.0~1.5 D.1.0~1.2 113.当快滤池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时,其承托层粒径级配分( )层。

A.二 B.四 C.三 D.一 114.大阻力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流量设计,配水干管(渠)( )处的流速为1.0~1.5m/s。

A.孔眼 B.末端 C.进口 D.出口 115.三层滤料滤池宜采用( )配水系统。

A.小阻力 B.中阻力 C.中阻力或大阻力 D.大阻力 116.三层滤料滤池承托层除满足粒径要求外,其材料选择上小粒径宜选择( )及大粒径为砾A.重质矿石 B.石英砂 C.无烟煤 D.砾石

117.快滤池洗砂槽的平面面积,不应大于滤池面积的( )%,洗砂槽底到滤料表面的距离,应等于滤层冲洗时的膨胀高度。

A.30 B.25 C.20 D.15

118. 滤池冲洗水的供给方式可采用冲洗( )或高位水箱。

A 水池 B.水表 C.水泵 D.水塔

119.滤池冲洗水的供给方式当采用冲洗水泵时,水泵的能力应按冲洗( )滤池考虑,并应有备用机组。

A.一组 B.双格 C.全部 D.单格

120.滤池冲洗水的供给方式当采用冲洗水箱时,水箱有效容积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的( )倍计算。

A.1.5 B.2 C.2.5 D.3

121.快滤池( )断面流速宜为2.0~2.5m/s。

A.排空管 B.冲洗水管 C.溢流管 D.取样管 122.当压力滤池的直径大于( )m时,宜采用卧式。

A.2 B.5 C.3 D.4

123.虹吸滤池的分格数,应按滤池在( )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量的要求确定。

A.正常 B.交替 C.高负荷 D.低负荷 124.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m。

A.1.5 B.1.2 C.2.0 D.2.5 125.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采用1.0~1.2m,并应有( )冲洗水头的措施。

A.调整 B.减少 C.增大 D.控制

126.虹吸进水管的流速,宜采用( )m/s;虹吸排水管的流速,宜采用1.4~1.6m/s。

A.1.0~1.2 B.1.2~1.5 C.0.6~1.0 D.0.8~1.2 127.每个无阀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 )系统应有不使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

A.出水 B.冲洗 C.排水 D.进水

128.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m。

A.1.5 B.1.2 C.2.0 D.2.5

129.无阀滤池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 )高度再加保护高。

A.平均 B.最大膨胀 C.滤层 D.水头损失

130.无阀滤池应有辅助( )措施,并设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

A.虹吸 B.排气 C.计量 D.冲洗

131.移动罩滤池的分组及每组的分格数,应根据生产规模、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不得少于可独立运行的( ),每组的分格数不得少于8格。

A.四组 B.三组 C.一组 D.两组

132.移动罩滤池的设计过滤水头,可采用( )m,堰顶宜做成可调节高低的形式。移动罩滤池应设恒定过滤水位的装置。

A.1.2~1.5 B.1.0~1.2 C.0.8~1.0 D.1.5~1.8 133.移动罩滤池集水区的高度应根据滤格尺寸及格数确定,一般不宜小于( )m。

A.0.3 B.0.4 C.0.5 D.0.6

134.移动罩滤池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 )高度再加保护高。

A.滤层 B.平均 C.最大膨胀 D.水头损失 135.移动罩滤池的运行宜采用( )控制。

A.程序 B.半自动 C.自动加人 D.人工

136.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137.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原水( )一接触氧化过滤。

A.预沉 B.曝气 C.消毒 D.投药

138.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一( )一过滤。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139.地琢水除铁接触氧化法曝气后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5.0 B.5.5 C.5.8 D.6.0

140.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曝气后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5.8 B.6.5 C.7.0 D.6.0

141.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低于2.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其工艺流程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过滤除铁除锰。

A.双级 B.单级 C.混凝 D.直接

142.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高于2.0mg/L、含锰量高于1.5mg/L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一1次过滤除铁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143.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1次过滤除铁(接触氧化)一( )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消毒 C.氧化 D.曝气 144.除锰滤池滤前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7.5 B.6.5 C.7.0 D.6.0

145.一次过滤除锰滤池的滤前水含铁量宜控制在( )mg/L以下。

A.1.0 B.0.5 C.0.8 D.1.2

146.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跌水装置时,跌水级数可采用( )级,每级跌水高

3

度为0.5~1.Om,单宽流量为20~ 50m/(h·m)。

A.1~2 B.2~3 C.1~3 D.2~4

147.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淋水装置(穿孔管或莲蓬头)时,孔眼直径可采用( )mm,孔眼流速为1.5~2.5m/s,安装高度为1.5~2.5m。当采用莲蓬

2

头时,每个莲蓬头的服务面积为1.0~1.5m。

A.2~6 B.3~6 C.4~8 D.5~10

2

148.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喷水装置时,每( ) m水池面积上宜装设4~6个向上喷出的喷嘴,喷嘴处的工作水头一般采用7m。

A.5 B.6 C.8 D.10

149.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射流曝气装置时,其构造应根据工作水的( )、需气量和出口压力等通过计算确定。工作水可采用全部、部分原水或其他压力水。

A 压力 B.流量 C 水质 D.来源

150.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压缩空气曝气时,每立方米水的需气量(以升计),一般为原水( )(以毫克/升计)的2~5倍。

A 二价铁含量 B.处理水量 C 三价铁含量 D.投药量

151.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板条式曝气塔时,板条层数可为( )层,层间净距为400~600mm。

A.2~3 B.2~4 C.4~6 D.3~4

152.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接触式曝气塔时,填料层层数可为( )层;填料采用30~50mm粒径的焦炭块或矿渣,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于600mm。

A.2~3 B.2~4 C.3~4 D.1~3

3

153.以下有( )种地下水除铁除锰曝气装置淋水密度一般可采用5~10 m/

2

(h·m):①淋水装置、②喷水装置、③板条式曝气塔、④接触式曝气塔。

A.④ B.③ C.② D.①

154.淋水装置接触水池容积,一般按( )min处理水量计算。接触式曝气塔底部集水池容积,一般按15~20min处理水量计算。

A.20~30 B.30~40 C.10~20 D.15~30

155.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曝气池容积可按( )分钟处理水量计算;叶轮直径与池长边或直径之比可为1:6~1:8,叶轮外缘线速度可为4~6m/s。

A.20~40 B.20~30 C.15~30 D.10~20

156.当跌水、淋水、喷水、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表面曝气装置设

A.2 B.4 C.6 D.8

55.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每格长度与深度之比值不小于( )。

A.2 B.4 C.6 D.8

56.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

( )m/min。

A.0.1~0.3 B.0.3~1.2 C.1.2~2.0 D.2.0~4.0 57.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非机械排泥时为( )m。

A.0.5 B.0.6 C.1.0 D.0.8

58.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m。

A.0.3 B.0.5 C.1.0 D.2.0

59.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底纵坡不小于( )。

A.0.005 B.0.02 C.0.01 D.0.03

60.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大于( )。

A.2 B.5 C.4 D.3

61.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 )mm/s。

A.20 B.25 C.30 D.40

62.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宜为( )。

A.2~6 B.6~12 C.4~10 D.5~15

63.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较小时( )。

A.可采用多斗排泥 B.不可采用多斗排泥 C.无规定 D.采用机械排泥

64.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非机械排泥时为( )m。

A.0.5 B.0.6 C.0.8 D.1.0

65.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m。

A.0.5 B.0.4 C.0.3 D.0.6

66.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底纵坡不小于( )m。

A.0.005 B.0.01 C.0.02 D.0.05

67.当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建造沉淀池面积受到限制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 )。

A.竖流沉淀池 B.辐流沉淀池 C.斜板(管)沉淀池 D.平流沉淀池

68.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一般可按( )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提高一倍考虑。但对于二次沉淀池,尚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A.气浮池 B.曝气池 C.普通沉淀池 D.酸化池

69.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为

( )mm。

A.20~25 B.80~100 C.100~200 D.200~300

70.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斜长为( )m。

A.0.5 B.1.0 C.1.5 D.2.0

71.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倾角为( )。

A.350 B.450 C.600 D.900

72.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区上部水深( )m。

A.0.5~0.7 B.0.7~1.0 C.1.5 D.2.0

73.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 )m。

A.0.5 B.1.0 C.1.5 D.2.0 74.城市污水处理厂,斜板(管)沉淀池应设( )。

A.冲洗设施 B.滗水器 C.消泡装置 D.灭火器 75.双层沉淀池前应设( )。

A.沉砂池 B.消毒池 C.气浮池 D.冲洗设施

76.设计双层沉淀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双层沉淀池的消化室不少于2个时,沉淀槽内水流方向( )。

A.无具体规定 B.不能调换 C.应能调换 D.按平面位置

77.双层沉淀池沉淀槽内的污水沉淀时间、表面水力负荷、排泥所需净水头、进出水口结构及排泥管直径等,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A.竖流沉淀池 B.辐流沉淀池 C.斜板(管)沉淀池 D.平流沉淀池 78.层沉淀池沉淀槽深度不宜大于( )m。

A.1 B.2 C.3 D.4

79.双层沉淀池沉淀槽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 )。

A.350 B.450 C.550 D.900

80.生物膜法一般宜用于( )污水量的生物处理。

A.小规模 B.中小规模 C.中等规模 D.大中规模 81.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一般宜经( )。

A.冷冻处 B.加热处理 C.消毒处理 D.沉淀处理

82.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 )等条件,采取防挥发、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

A.地形 B.绝对标高 C.当地气温和环境 D.降雨量

83.生物滤池的填料应采用高强、耐腐蚀、颗粒匀称、( )的材料,一般宜采用碎石、炉渣或塑料制品。

A.冷冻处 B.加热处理 C.消毒处理 D.比表面积大 84.生物滤池用作填料的塑料制品,尚应具有耐热、耐老化、耐生物性破坏并( )的性能。

A.不易于反冲洗 B.易于反冲洗 C.易于挂膜 D.不易于挂膜 85.生物滤池的构造应使全部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通风,其底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 )m。

A.0.3 B.0.6 C.1.0 D.1.3

86.生物滤池的构造应使全部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沿滤池池壁周边下部应设置自染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滤池表面积的( )。

A.1% B.2% C.3% D.4%

87.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集中分布 B.不集中分布 C.不均匀分布 D.均匀分布

88.生物滤池底板坡度应采用( )倾向排水渠,并有冲洗底部排水渠的措施。

A.0.005 B.0.01 C.0.02 D.0.03

89.生物滤池出水的回流,应根据( )经计算确定。

A.水质和工艺要求 B.地质条件 C.工艺要求 D.水质要求 70.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宜为1.3~1.8 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1.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宜为0.2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2.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

32

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 )m/(m.d)。

A.1~3 B.3~5 C.5~8 D.8~10

73.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填料体积计,宜为( )kg/3

(m·d)。

A.0.15~0.30 B.0.30~0.45 C.0.45~0.60 D.0.60~0.75

74.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1~3 B.3~5 C.5~8 D.8~10

75.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小型污水厂不应大于( )min。

A.3 B.5 C.10 D.15

76.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不宜大于1.8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7.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宜为0.2 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8.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

32

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 ) m/(m·d)。

A.10~30 B.30~50 C.50~80 D.80~100

79.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填料体积计,不宜大于( )kg

3

/(m·d)。

A.0.30 B.1.2 C.2.0 D.2.5

80.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2~4 B.4~6 C.6~8 D.8~12

81.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应分层,每层滤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m,并应便于安装和养护。

A.2 B.2.5 C.3.5 D.4

82.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应分层,每层滤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m,并应便于安装和养护。

A.2 B.2.5 C.3.5 D.4

83.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设计负荷应根据进水水质、要求处理程度和滤层总厚度,并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 )确定。

A.小试运行资料 B.中试运行资料 C.实际运行资料 D.水质资料

84.生物转盘的盘体应轻质、高强、防腐蚀、防老化、( )、比表面积大以及方便安装、养护和运输。

A.不易于反冲洗 B.易于反冲洗 C.易于挂膜 D.不易于挂膜

85.生物转盘应分( )布置,盘片净距进水端宜为25~35mm,出水端宜为10~20mm。

A.1~2段 B.2~4段 C.4~5段 D.5~6段

86.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盘体在槽内的浸没深度< )盘体直径的35%。

A.大于 B.不应大于 C.小于等于 D.不应小于

87.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但转轴中心在水位以上( )l50mm。

A.大于 B.不应小于 C.不应大于 D.小于等于

88.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盘体外缘与槽壁净距( )100mm。但转轴中心在水位以上( )150mm。

A.大于 B.不宜大于 C.不宜小于 D.小于等于

89.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每平方米( )具有的水槽有效容积,一般宜为5~9L。

A.盘片全部面积 B.盘片单面面积 C.盘片淹没全部面积 D.盘片淹没单面面积

90.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盘体的外缘线速度( )15~18m/min

A.大于等于 B.不宜采用 C.宜采用 D.小于等于

91.生物转盘的设计负荷,应按进水水质、要求处理程度、水温和停留时间,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采用( )表面有机负荷,以

2

盘片面积计,宜为10~20g/(m·d)。

A.总有机碳 B.完全生化需氧量 C.五日生化需氧量 D.化学需氧量

92.生物转盘的设计负荷,应按进水水质、要求处理程度、水温和停留时间,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表面水力负荷,以( )计,宜为

2

50~100g/(m·d)。

A.氧化槽截面面积 B.盘片体积 C.氧化槽表面积 D.盘片面积 9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采用轻质、高强、防腐蚀、防老化、( )、比表面积大以及方便安装、养护和运输。

A.不易于反冲洗 B.易于反冲洗 C.易于挂膜 D.不易于挂膜 94.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应分层,每层厚度由填料品种确定,一般( )1.5m

A.大于等于 B.不宜超过 C.宜采用 D.小于等于 95.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强度应按( )、混合和养护的要求确定。

A.供氧量 B.进水量 C.C/P比 D.C/N比 96.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根据进水水质和要求处理程度确定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并不少于( )。设计负荷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

A.一个系列 B.两个系列 C.三个系列 D.四个系列

97.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两种方式

C.一种方式 D.两种以上方式

98.曝气池的超高,当采用空气扩散曝气时为( )m。

A.0.3~0.5 B.0.5~1.0 C.1.0~1.5 D.1.5~2.0

99.曝气池的超高,当采用叶轮表面曝气时,其设备平台宜高出( )0.8~1.2m。

A.设计水面 B.池顶 C.走道 D.池底 100.曝气池污水中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时,应有( )。

A.测TOC措施 B.测COD措施 C.除泡沫措施 D.测DO措施 101.每组曝气池在有效水深一半处宜设置( )。

A.放空管 B.测DO措施 C.除泡沫措施 D.放水管

102.廊道式曝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应结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 )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采用3.5~4.5m。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

A.风机压力 B.风机流量 C.风机电机功率 D.风机升温 103.(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普通曝气池 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

104.(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也可分别由两个池子组成,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吸附区的容积,当处理城市污水时,应不小于曝气池总容积的四分之一,吸附区的停留时间应不小于0.5h,生产污水应由试验确定。

A.普通曝气池 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

105.(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普通曝气池 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

106.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曝气池宜采用( ),曝气区有效容积应包括导流区部分。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107.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

32

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1.0m/(m·h) 。

A.曝气区 B.沉淀区 C.导流区 D.出水区

108.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为1.0~3.Om。

A.总阻力 B.风机压力 C.有效水深 D.沟总高

109.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沟内( )不宜小于0.25m/s。

A.平均水平流速 B.水平流速 C.平均垂直流速 D.垂直流速 110.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曝气设备宜采用表面曝气叶轮、( )等。

A.气提 D.射流曝气 C.转盘 D.转刷

111.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剩余污泥量可按( )产生0.3kg干污泥计算。

A.去除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 B.去除每公斤化学需氧量 C.投配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 D.投配每公斤化学需氧量

112.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沉砂池 B.初次沉淀池 C.粗格栅 D.细格栅

113.( )的供氧,应满足污水需氧量、混合和处理效率等要求,一般采用空气

30、什么是连续性方程?

答:所谓连续性方程,就是对任一节点来说,流向该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

31、什么是能量方程?

答:能量方程是表示管网每一环中各管段的水头损失总和等于零的关系。 32、什么叫年折算费用?分析它和管径与流速的关系。

答:年折算费用就是指在有条件地将造价折算为一年的费用。年折算费用既可以用流速表示,也可以用管径表示。

33、什么叫经济流速?平均经济流速一般是多少?

答:经济流速是指在一定年限内管网造价与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对于管径为100~400mm的管径平均经济流速一般采用0.6~0.9m/s,对于管径大于400mm的管径平均经济流速一般采用0.9~1.4m/s。

34、树状管网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答:树状网计算过程一般是:1)计算总用水量;2)计算管段总长度;3)求出比流量;4)再分别计算沿线流量;5)计算节点流量;6)选取控制点,列出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并按平均经济流速确定管径;7)计算干管上各支管接出处节点的水压标高;8)求出塔高和水泵扬程。

35、树状网计算时,干线和支线如何划分,两者确定管径的方法有何不同?

答:树状网计算时,干线是指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的管线,而支线是指管网中除干线以外的其他管线。干线确定管径是按照流量以经济流速求出管径,而支线是按照水力坡度选定相近的标准管径。

36、什么叫控制点?每一管网有几个控制点?

答:控制点是指在保证该点水压达到最小服务水头时,整个管网不会出现水压不足地区的点。每一个管网一般只有一个控制点。

37、解环方程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解环方程组的基本原理是:在按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的管径基础上,重新分配各管段的流量,反复计算,直到同时满足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时为止。

38、环状网计算有哪些方法?

答:环状网计算有以下三种方法:1)环方程组解法;2)节点方程组解法;3)管段方程组解法。

39、什么叫闭合差,闭合差大说明什么问题?手工计算时闭合差允许值是多少? 答:闭合差是指初步分配流量时管段水头损失代数和。闭合差大说明初步分配流量和实际流量相差大。手工计算时,每环闭合差允许值要求小于0.5m,大环闭合差小于1.0m。

40、为什么环状网计算时,任一环内各管段增减校正流量?q后,并不影响节点流量平衡的条件?

答:由于初步分配流量时,已经符合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满足了连续性方程,所以每次调整流量时能自动满足此条件。

41、校正流量?q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求出?q值??q和闭合差?h有什么关系? 答:校正流量△q是指△h=0时的校正流量,△q可由△qi=△hi/(n∑∣sijqn-1ij∣)公式求得,△q与△h成正比关系。

42、应用哈代—克罗斯法解环方程组的步骤怎样?

答:应用哈代—克罗斯法解环方程组的步骤:1)根据城镇的供水情况,拟定环状网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得出初步分配流量;2)由初分流量计算各管段的摩阻系数和水头损失;3)假定各环水流顺时针方向管段中的水头损失为正,逆时针方向管段中的水头损失为负,计算该环内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代数和,如果代数和大于零,说明顺时针方向各管段中初分流量多了些,逆时针方向各管段中初分流量少了些,如果代数和小于零,说明逆时针方向各管段中初分流量多了些,顺时针方向各管段中初分流量少了些;4)

求出校正流量,如果闭和差为正,校正流量即为负,反之校正流量为正;5)利用校正流量调整各管段的流量,得到第一次校正的管段流量,按此流量再进行计算,如果闭和差尚未达到允许的精度,返回到第2步再进行计算,直到闭和差符合要求为止。

43、用最大闭合差的环校正时,怎样选择大环进行平差以加速收敛?

答:首先按初分流量求得各环的闭和差大小和方向,然后选择闭和差大的一环或闭和差较大且方向相同的相邻基环连成大环,平差时以加速收敛。

44、多水源和单水源管网水力计算时各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多水源和单水源管网水力计算时各应满足以下要求:1)满足连续性方程;2)满足能量方程;3)各水源到分界线上控制点的沿线水头损失之差应等于水源的水压差。

45、如何构成虚环(包括虚节点和虚管段)?写出虚节点的流量平衡条件和虚环的水头损失平衡条件。

答:虚环是将各水源与虚节点用虚线连接成的环,虚节点可以任意选择,没有水压;而虚线是指虚节点与水源的虚连线,没有流量。最大用水时虚节点的流量平衡条件为:Qp+Qt=∑Q,最大用水时虚节点的水头损失平衡条件为:Hp-∑hp+∑ht-Ht=0,最大转输时虚节点的流量平衡条件为:Q‘p =∑Q‘ +Q‘t ,最大转输时虚节点的水头损失平衡条件为: -H‘p+∑h‘t-H‘t=0 。

46、按最高用水时计算的管网,还应按哪些条件进行核算,为什么?

答:按最高用水时计算的管网,还应按以下条件进行核算:1)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消防时的管网核算是为了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2)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设对置水塔的管网,在最高用水时,由泵站到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但在一天内抽水量大于用水量的一段时间里,多余的水经过管网送入水塔内储存,因此这种管网还应按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计算;3)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压要求,管网主要管段损坏时必须及时检查,在检修时间内供水量允许减少。

47、输水管渠为什么要分段,怎样计算分段数?

答:保证事故时流量仍为设计流量的70%,分段数n=0.96(s1-sd)/(s+sp+sd)计算。 48、什么是年费用折算值?如何导出重力供水时管网的年费用折算表达式? 答:年费用折算值是按年计的管网建造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

其计算公式为W0=(p+100/t)∑bDijaLij+PQ∑hij,重力供水时无需抽水动力费用,则公式中的后一项可以省略,管网的年费用折算表达式为:W0=(p+100/t)∑bDijaLij。

49、为什么流量分配后才可求得经济管径? 答:将水头损失值代入W0=(p+100/t)∑bDijaLij+PQ∑hij公式,再对流量求其一阶和二阶导数,由于二阶导数小于零,通过一阶导数求得的极值为最大而不是最小,所以流量未分配时不能求得经济管径。

50、压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公式是根据什么概念导出的?

答:压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公式是根据年费用折算值的一阶导数为零导出的。 51、重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公式是根据什么概念导出的?

答:重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公式是根据拉格郎日条件极值法导出的。

52、经济因素f和哪些技术经济指标有关?各城市的f值可否任意套用?

答:经济因素f和供水能量变化系数、电费、单位长度管线造价公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等有关。各城市的f值不能任意套用。

53、重力输水管如有不同流量的管段,它们的流量和水力坡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重力输水管如有不同流量的管段,它们的流量和水力坡度之间的表达式为:na/(a+m)qij/Iij=常数。

54、说明经济管径Dij?(fxijQq)1na?mij公式的推导过程。

答:将公式hij=kqijnlij/Dijm 代入W0=(p+100/t)∑bDijaLij+PQ∑hij,并求出它的一阶导数整理得到Dij={mpk/[(p+100/t)ab]}1/(a+m)Q1/(a+m)qij1/(a+m)=(fQqijn)1/(a+m) 。

55、起点水压已知和未知的两种管网,求经济管径的公式有哪些不同?

答:起点水压已知和未知的两种管网,求经济管径的公式都是由Dij=(fxijQqijn)1/(a+m),而求经济因素时,水压已知时利用公式 f=mpk/[(p+100/t)ab] ,未知时利用公式f=Ak[a+m]/m 。

56、对置水塔管网在最高用水时、消防时和转输时的水压线是怎样的?

答:离二级泵站越远地形越高的城市,水塔可能建在管网末端而形成对置水塔的管网系统。这种系统的给水情况比较特殊,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泵站和水塔同时供给,两者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给水区分界线上,水压最低。

57、在哪些情况下给水系统需要分区供水?

答:在给水区很大,地形高差显著,远距离输水时采用分区供水。 58、分区给水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分区给水的基本形式有并联和串联分区。 59、泵站供水时所需的能量由几部分组成?分区给水后可以节约哪部分能量?哪些能量不能节约?

答:泵站供水能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保证最小服务水头所需的能量E1;2)克服水管摩阻所需的能量E2;3)未利用的能量E3。分区给水后可以节约E3部分的能量,E1、E2的能量不能节约。

60、泵站供水能量分配图是如何绘制的?

答:将节点流量顺序按比例绘在横坐标上,纵坐标上按比例绘出各节点的地面标高和所需最小服务水头,得出若干以流量为底,地面标高和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之和为高的矩形面积,这些面积的总和等于保证最小服务水头所需的能量。

61、输水管全长的流量不变时,能否用分区给水方式降低能量? 答:输水管全长的流量不变时,不能用分区给水方式降低能量。 62、给水系统分成两区时,较未分区系统最多可节约多少能量? 答:给水系统分成两区时,较未分区系统最多可节约1/4的能量。

63、特大城市如地形平坦,管网延伸很远,是否有考虑分区给水的必要,为什么? 答:特大城市如地形平坦,管网延伸很远,要考虑分区给水。因为管线过长,造成水压过剩而造成浪费。

64、常用水管材料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铸铁管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但抗冲击和抗震能力较差,重量较大,接口易漏水,水管易断裂和爆破。钢管能耐高压,耐振动,重量较轻,单管长度较长,接口方便,但承受外荷载的稳定性差,耐腐蚀性差,造价高。预应力和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造价低,抗震性能差,管壁光滑,水力条件好,耐腐蚀,爆破率低,但重量大,不便于运输安装。玻璃钢管耐腐蚀,不结垢,能长期保持较高的输水能力,强度高,粗糙系数小,但造价高。塑料管强度大,表面光滑,不结垢,耐腐蚀,重量轻,水头损失小,加工和接口方便,但膨胀系数大。

65、铸铁管有哪些主要配件,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铸铁管有以下主要配件:丁字管和十字管、弯管、渐缩管、短管等。承接分支管用丁字管和十字管,管线转弯处采用弯管,变化管径时采用渐缩管,改变接口形式处采用短管。

66、阀门起什么作用?有几种主要形式?各安装在哪些部位?

答:阀门用来调节管线中的流量和水压。可以分为明杆和暗杆,明杆安装在泵内,而暗杆安装在用于安装和操作地位受限制的地方。

67、排气阀和泄水阀应在哪些情况下设置?

答:排气阀安装在管线的隆起部分,而泄水阀安装在管线的最低处。 68、阀门井起什么作用?它的大小和深度如何确定?

答:给水管网除了水管以外还应设置各种附件,以保证管网的正常工作。附件主要有调节流量用的阀门、供应消防用水的消火栓、控制水流方向的单向阀等。这些附件一般应安装在阀门井内。

它的平面尺寸,取决于水管直径以及附件的种类和数量。但满足阀门操作和安装拆卸各种附件所需的最小尺寸。井的深度由水管埋设深度确定。但是,井底到水管承口或法兰盘底的距离至少为0.1m,法兰盘或井壁的距离宜大于0.15m,从承口外缘到井壁的距离,应在0.3m以上,以便于接口施工。

69、哪些情况下水管要设支墩?应放在哪些部位?

答:承插式接口的管线,在弯管处、三通处、水管尽端的盖板上以及缩管处,都会产生拉力,接口可能因此松动脱节而使管线漏水,因此在这些部位须设置支墩以承受拉力和防止事故。

但是管径小于300mm或转弯角度小于10o,且水压力不超过980kPa时,因接口本身足以承受拉力,可不设支墩。

70、水塔和水池应布置哪些管道?

答:水塔的进、出水管可以合用,也可分别设置。进水管应设在水柜中心并伸到水柜的高水位附近,出水管可靠近柜底,保证水柜内的水流循环。为防止水柜溢水和将柜内存水放空,须设置溢水管和排水管,管径可和进、出水管相同。溢水管上不应设阀门。排不管从水柜底接出,管上设阀门,并接到溢水管上。

水池与水塔的管道相似,但水池应有单独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71、为了管理管网,平时应该积累哪些技术资料? 答:管网养护时所需技术资料有: 1)、管线图,表明管线的直径、位置、埋深以及阀门、消火栓等的布置,用户接管的直径和位置等。它是管网养护检修的基本资料;

2)、管线过河、过铁路和公路的构造详图; 3)、阀门和消火栓记录卡,包括安装年月、地点、口径、型号、检修记录等; 4)、竣工记录和竣工图。 72、如何发现管网漏水部位?

答:检漏的方法,应用较广且费用较省的有直接观察和听漏,个别城市采用分区装表和分区检漏,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先进且适用的检漏方法。

1)、实地观察法是从地面上观察漏水迹象,如排水窨井中有清水流出,局部路面发现下沉,路面积雪局部融化,晴天出现湿润的路面等,本法简单易行,但较粗略。

2)、听漏法使用最久,听漏一般在深夜进行,以免受到车辆行驶和其他杂声的干扰。有听漏棒、检漏仪等工具。

3)、分区检漏是用水表测出漏不地点和漏水量,一般只在允许短期停水的小范围内进行。方法是把整个给水管网分成小区,凡是和其他地区相通的阀门全部关闭,小区内暂停用水,然后开启装有水表的一条进水管上的阀门,使小区进水。如小区内的管网漏水,水表指针将会转动,由此可读出漏水量。

4)、漏水地位查明后,应做好记号,以便于检修。 73、为什么要测定管网压力?

答:测家管网的压力和流量,是管网技术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测定水压,有助于了解管网的工作情况和薄弱环节。根据测定的水压资料,按0.5~1.0m的水压差,在管网平面图上绘出等水压线,由此反映各条管线的负荷。

74、管线中的流量如何测定?

答:测定流量时,须等测定水管的实际内径,然后将该管径分成上下等距离的10个测点(包括圆心共11个测点),用毕托管测定各测点的流速。因圆管断面各测点的流速为不均匀分布,可取各测点流速的平均值,再乘以水管断面积即得流量。用毕托管测流量的误差一般为3%~5%。

除此之外,还可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可由仪器打印出流量、流速和流向等相应数据。

75、旧水管如何恢复输水能力?

答:对已埋地敷设的管线则有计划地进行刮管涂料,即清除管内壁积垢并加涂保护

层,以恢复输水能力,节省输水能量费用和改善管网水质,这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措施。金属管线清垢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积垢的性质来选择。松软的积垢,可提高流速进行冲洗;用压缩空气和水同时冲洗,效果更好;气压脉冲射流法清洗管道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坚硬的积垢须用刮管法清除,用钢丝绳绞车等工具使其在积垢的水管内来回拖动;大口径水管可用旋转法刮管;软质材料制成的清管器清通管道;还可用酸洗法。

管壁积垢清除以后,应在管内衬涂保护涂料,以保持输水能力和延长水管寿命。 76、保持管网水质可采取什么措施?

答:为保持管网的正常水量或水质,除了提高出厂水水质外,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给水栓、消火栓和放水管,定期放去管网中的部分―死水‖,并借此冲洗水管。

2)、长期未用的管线或管线尽端,在恢复作用时必须冲洗干净。 3)、管线延伸过长时,应在管网中途加氯,以提高管网边缘地区的剩余氯量,防止细菌繁殖。

4)、尽量采用非金属管道。定期对金属管道清垢、刮管和衬涂水管内壁,以保证管线输水能力不致明显下降。

5)、无论在新敷管线竣工后,或旧管线检修后均应冲洗消毒。消毒之前先用高速水流冲洗水管,然后用20~3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泡一昼夜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同时连续测定排出水的浊度和细菌,直到合格为止。

6)、定期清洗沿海水塔、水池和屋顶高位水箱。 77、试述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及每部分的作用。 答:城市污水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就组成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至室外居住小区污水管道中去。

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面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到泵站、污水厂或水体。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一般以重力流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这时需要设置泵站。

4)、污水厂。用来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 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出水口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事故排出口是指在污水排水系统的中途,在某些易于发生故障的组成部分前面。

78、污水管道系统定线时通常需考虑的因素的是哪些?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定线时通常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地形和用地布局;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宽度;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位置;工业企业和产生大量污水的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在一定条件下,地形一般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79、简要叙述我国水资源概况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答: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m3,位居世界前几位。其中地表水资源约占94%,地下水资源仅占6%左右。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水资源仅2400m3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1/4。从地区分布而言,我国地表水资源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程分布而言,我国地表水资源的时程分布也极不均匀。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是相当紧缺的。一是资源型缺水,二是污染型缺水,三是管理型缺水。

合理开采和利用水源至关重要。选择水源时,必须配合经济计划部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正确处理与给水工程有关部门的关系,以求合理地综合利用和开发水资源。

80、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各有何优缺点?

答: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受形成、埋藏和补给等条件的影响,具有水质澄清、

水温稳定、分布面广等特点。但地下水径流量较小,有的矿化度和硬度较高。

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水源流量较大,由于受地面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表现出与地下水相反的特点。例如,河不浑浊高,水温变幅大,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有时还有较高的色度。地表水受到污染。但是地表不一般具有径流量大,矿化度和硬度低,含铁锰量等较低的优点。地表水水质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复杂。

81、你认为建立了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并采取书上规定的相应措施,能否确保给水水源不受污染?为什么?

答:当然不能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因为: 1)、地表水源尤其是河流,只确保上游1000m和下游100的水域,上游的废水不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中,也会造成对水源的污染。

2)、我国公民缺乏环境保护和公众意识。如果不提高公民素质,只会发生污染后再处理的严重后果。

3)、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或没有贯彻,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 82、我国地表水资源在分布上有何特点?它的开发利用情况怎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从地区分布而言,我国地表水资源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程分布而言,我国地表水资源的进程分布也极不均匀。

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的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分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当地经济发展结构与水资源的协调等等,往往缺乏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的有效利用程度较低,往往以浪费水资源为代价取得粗放型经济增长。我国不仅人均水资源量很少,而且水源污染相当严重。

83、从《工程水文学》的有关知识和水文观测资料,试论述江河取水构筑物规定频率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的推求方法。

答:1)、有实测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要求

当取水构筑物附近有实测水位和流量资料时,一般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洪、枯水位或流量。当实测资料系列较长,且工程要求的设计水位或流量的频率不高时,可用经验频率曲线法来计算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当资料系列较短,且工程要求的频率较高时,必须将经验曲线外延求得,但经验频率曲线两端变化很大,外延部位带有任意性,计算成果的可靠性较差,此时常采用理论频率曲线法。常用的理论频率曲线有皮尔逊型Ⅲ曲线和克里斯基—闵克里曲线。

2)、缺乏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在所设计的取水构筑物河段的水位和流量资料缺乏时,资料系列代表性差,从而频率计算的误差增大。此时可借助于有较长资料的水文站作为―参加站‖,把选定为频率计算的水文站作为―设计站‖,建立两站的相关关系,从而可以把设计站的资料系列延长。这种相关分析法,可以采用相关图解或相关计算。在选择参证站时,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参证站的资料系列较长,并与设计站有一定年限的同期观测资料(一般要求10年以上),以便建立相关关系;第二,参证站的控制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应与设计站相似。

3)、无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在所设计的取消构筑物拟建地址没有实测水文资料或虽有短期资料而无插延的情况是常遇到的。此时,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可通过上游或下游的参证站间接推求。目前方法有:移用参证站的计算成果的水文比拟法和地理插值法。

84、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从取水构筑物位置的角度,试论述顺直河段、河流凹岸、河流凸岸三者各自的优缺点。

答:1)、选择江河取消构筑物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基本要求:设在水质较好地点;具有稳定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应注意河流上的人工构筑物或天然障碍物;避免冰凌的影响;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2)、河岸凸岸,岸坡平缓,容易淤积,深槽主流离岸较远,一般不宜设置取消构筑物。但是如果在凸岸的起点,主流尚未偏离时,或在凸岸的起点或终点,主流虽已偏离,但离岸不远有不淤积的深槽时,仍可设计取消构筑物。

在顺直河段上,取消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床稳定、深槽主流近岸处,通常也就是河流较窄、流速较大、水较深的地点。在取水构筑物处的水深一般要求不小于2.5~3.0m。

85、什么是岸边式取水构筑物?了解它的基本形式及其构造组成。

答: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称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是由进水间和泵房两部位组成。按照进水间与泵房的合建与分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其构造部分有进水间、进水间的附属设备(格栅、格网、排泥、启闭和起吊设备等)、排泥、启闭及起吊设备、防冻、防划措施。

86、什么是河床式取水构筑物?了解它的基本形式及其构造组成。

答:河床式取水构筑物与岸边式基本相同,但用伸入江河中的进水管(其末端设有取水头部)来代替岸边式进水间的进水孔。因此,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是由泵房、进水间、进水管和取水头部等部分组成。

基本型式有:自流管取水、虹吸管取水、水泵直接吸水、桥墩式取水。 87、试述浮船式取水构筑物和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组成和适用条件。

答: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由浮船、联络管和输水管组成。除应符合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的基本要求外,尚应注意方面:河岸有适宜的坡度;设在水流平缓、风浪小的地方,以利于浮船的锚固和减小颠簸;尽量避开河漫滩和浅地段。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由泵车、坡道或斜桥、输水管和牵引设备等部分组成。其位置应选择在河岸地质条件较好,并有10°~28°的岸坡处为宜。

88、湖泊、水库的水文、水质特征是怎样的?在湖泊、水库取水时,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应注意哪几点?通常采用哪几种类型的取水构筑物?

答:1)、湖泊的地貌形态,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是会发生演变的。在风浪作用下,湖的凸岸一般产生冲涮,而在湖的凹岸多产生淤积。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按其构造分为湖泊式和河床式两种。湖泊式水库是指被淹没的河谷具有湖泊的形态特征,即面积较宽广,水深较大,库中水流和泥沙运动都接近于湖泊的形态,具有湖泊的水文特征。河床式水库是指明淹没的河谷较狭窄,库身狭长弯曲,水深较浅,水库内水流泥沙运动接近于天然河流状态具有河流的水文特征。

湖泊、水库的储水量,是与湖面、库区的降水量,入湖(入库)的地面、地下径流量等有关;也与湖面、库区的蒸发量,出湖(出库)的地面和地下径流量等有关。

2)、在湖泊、水库取水时,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注意以下作战:不要选择在湖岸芦苇丛生处附近;不要选择在夏季风向的向风面的凹岸处;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取水头部,取水构筑物位置应选在靠近大坝附近,或远离支流的汇入口;取水构筑物应建在稳定的湖岸或库岸处。

3)、主要有隧洞式取水和引水明渠取水、分层取水的取水构筑物、自流管式取水构筑物。

89、 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方式有何特点?试述低坝式取水和底栏栅取水的构造组成和适用条件。

答:1)、山区河流的特点:流量和水位变化幅度很大,水位猛涨猛落,但洪水持续时间不长;水质变化剧烈;河床常为砂、卵石或岩石组成;北方某些山区河流潜冰其较长。

2)、取消方式的特点:由于山区河流枯水期流量很小,因此取水量所占比例往往很大,有时达70%~90%以上;由于平枯水期水层浅薄,因此取消深度往往不足,需要修筑低坝抬高水位,或者采用底部进水等方式解决;由于洪水期推移质多,粒径大,因此修建取不构筑物时,要考虑能将推移顺利推除,不致造成淤塞或冲击。

3)、低坝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固定式低坝取水枢纽由拦河低坝、冲砂间、进水闸或取水泵站等部分组成。活动式低坝在洪水期可以开启,减少上游淹没面积,冲走坝前沉积的泥砂。

底栏栅取不构筑物适宜在水浅、大粒径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河流,取水量较大时采用。由拦河低坝、底栏栅、引水廊道、沉砂池、取水泵站组成。

90、海水取水有何特点?常用的海水取水构筑物的形式有哪几种? 答:1)、海水取水的特点:海水含盐量及腐蚀;海生物的影响与防治;潮汐和波浪;泥砂淤积。

2)、有三种取水构筑物:引水管渠引水;岸边式取水;潮汐式取水。

9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答: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三类: 1)、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但胶体颗粒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水中所存在的胶体通常有粘土、某些细菌及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通常也属于胶体一类。天然不中的胶体一般带有负电荷,有时也含有少量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粒径大于0.1mm的泥砂去除较易,通常在水中很快下沉。而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须投加混凝剂方可去除。

2)、溶解杂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它们与水所构成的均相体系,外观透明,属于真溶液。但有的无机溶解物可使水产生色、臭、味。无机溶解杂质主要的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但有毒、有害无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有机溶解物主要来源于水源污染,也有天然存在的。

92、概略叙述我国天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特点。 答:1)、我国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各地区地下水中含盐量相差很大,但大部分地下水的含盐在200~500mg/L之间。一般情况下,多雨地区含盐量较低;干旱地区含盐量较高。

地下水硬度高于地表水,我国地下水总硬度通常在60~300mg/L(以CaO计)之间,少数地区有时高达300~700mg/L。

我国含铁地下水分布较广,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松花江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也都有含铁地下水。含铁量通常为10 mg/L以下,个别可高达30mg/L。

地下水中的锰与铁共存,但含铁量比铁不。我国地下水含有锰量一般不超过2 mg/L ~3 mg/L。个别高达30 mg/L。

2)、我国是世界上高浊度水河众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及华北地区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系、海河水系及长江中、上游等,河水含砂量很大,华北地区和东北和西南地区大部分河流,浊度较低。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较低。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河流,河水含流量和硬度一般均无碍于生活饮用。

93、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答:在《标准》中所列的水质项目可分成以下几类。一类属于感官性状方面的要求,如不的水度、色度、臭和味以及肉眼可见物等。第二类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希望过量的化学物质。第三类是对人体健康无益但一般情况下毒性也很低的物质。第四类有毒物质。第五类细菌学指标,目前仅列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和余氯三项。

94、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点?

答:反应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在反应器中所进行的过程,既有化学反应过程,又有物理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在水处理方面引入反应器理论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

化学反应以至物理过程等。例如,不的氯化消毒池,除铁、除锰滤池、生物滤池、絮凝池、沉淀池等等,甚至一段河流自净过程都可应用反应器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95、试举出3种质量传递机理的实例。

答:质量传递榆可分为:主流传递;分子扩散传递;紊流扩散传递。 1)、主流传递:在平流池中,物质将随水流作水平迁移。物质在水平方向的浓度变化,是由主流迁移和化学引起的。

2)、分子扩散传递:在静止或作层流运动的液体中,存在浓度梯度的话,高浓度区内的组分总是向低浓度区迁移,最终趋于均匀分布状态,浓度梯度消失。如平流池等。

3)、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水流往往处于紊流状态。水处理构筑物中绝大部分都是紊流扩散。

96、3种理想反应器的假定条件是什么?研究理想反应器对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有何作用。

1)、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中的反应:不存在由物质迁移而导致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且假定是在恒温下操作。

2)、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反应器内物料完全均匀混合且与输出产物相同的假定,且是在恒温下操作。

3)、推流型反应器:反应器内的物料仅以相同流速平行流动,而无扩散作用,这种流型唯一的质量传递就是平行流动的主流传递。

4)、在水处理方面引入反应器理论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以至物理过程等。例如,不的氯化消毒池,除铁、除锰滤池、生物滤池、絮凝池、沉淀池等等,甚至一段河流自净过程都可应用反应器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介绍反应器概念,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分析研究水处理工艺设备的方法和思路。

97、为什么串联的CSTR型反应器比同体积的但个CSTR型反应器效果好?

答:如果采用多个体积相等的CSTR型反应器串联使用,则第2只反应器的输入物料浓度即为第1只反应器的输出物料浓度,以此类推。

设为一级反应,每只反应器可写出如下公式:

CC1C111=;2=;……n= C01?ktC11?ktCn?11?kt所有公式左边和右边分别相乘:

CC1C2C31111 ????n?????C0C1C2Cn?11?kt1?k?t1?kt1?ktCn?1???? C0?1?kt?式中t为单个反应器的反应时间。总反应时间T?nt。

串联的反应器数愈多,所需反应时间愈短,理论上,当串联的反应器数n??时,所需反应时间将趋近于CMB型和PF型的反应时间。

98、混合由于返混合在概念上有何区别?返混合是如何造成的?

答:CMB和CSTR反应器内的混合是两种不同的混合。前者是同时进入反应器又同时流出反应器的相同物料之间的混合,所有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相同;后者是在

n不同时间进入反应器又在不同时间流出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各不相同,理论上,反应器内物料的停留时间由0??。这种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混合,在化学反应工程上称之为―返混‖。显然,在PF反应器内,是不存在返混现象的。造成返混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对流、短流、流速不均匀、设备中存在死角以及物质扩散等等。

99、PF型和CMB型反应器为什么效果相同?两者优缺点比较。 答:在推流型反应器的起端(或开始阶段),物料是在C0的高浓度下进行的,反应速度很快。沿着液流方向,随着流程增加(或反应时间的延续),物料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度也随之逐渐减小。这也间歇式反应器的反应过程是完全一样的。介它优于间歇式反应器的在于:间歇式反应器除了反应时间以外,还需考虑投料和卸料时间,而推流型反应器为连续操作。

100、何谓―纵向分散模型‖?纵向分散模型对水处理设备的分析研究有何作用? 答:纵向分散模型就是在推流型基础上加上一个纵向的混合,而这种混合又可设想为一种扩散所引起的,其中既包括分子扩散、紊流扩散,又包括短流、环流、流速不均匀等。这种模型与实际所研究的对象基本等效,不必去深究扩散机理及其它细节,所以在对水处理设备的分析研究中采用此模型更简单方便。

101、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

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102、了解肯奇沉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它的用途。

答:肯奇沉淀理论:Ct=C0H0/Ht 其中高度为Ht、均匀浓度为Ct的沉淀管中所含悬浮物量和原来高度为H0、均匀浓度为C0的沉淀管中所含悬浮物量相等。这种理论使用于较短的沉淀管作实验,来推测实际沉淀效果。

103、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

答: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 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 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104、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沉淀池纵向分格有何作用? 答: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 2)、絮凝作用。沉淀池纵向分格可以减少水力半径R,改善水流条件,降低Re和提高Fr数。

105、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答:颗粒的截留沉速u0与沉淀池表面负荷Q/A相等。但含义不同,表面负荷代表自池顶A开始下沉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而截留沉速u0反映了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106、设计平流沉淀池主要根据沉淀时间、表面负荷还是水平流速?为什么? 答:设计平流沉淀池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表面负荷或停留时间,从理论上说,采用前者较为合理,但是以停留时间作为指标所积累的经验较多。在实际设计中应两者兼顾。水平流速对设计平流沉淀池不是主要根据。

107、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什么要采用穿孔隔墙?出水为什么往往采用出水支渠? 答:平流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隔墙是为防止絮凝体破碎,而出水采用出水支渠是使水尽量均匀流出,同时是为了降低堰口的流量符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u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