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赣榆县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00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2 10: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一:赣榆县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1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目 录
一、经济发展演进与总量预测 .......................................................................... 3
(一)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3 (二)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3 (三)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5 (四)经济总量预测.................................................................................... 9 二、经济与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0
(一)优势因素.......................................................................................... 10 (二)劣势因素.......................................................................................... 10 (三)机遇因素.......................................................................................... 11 (四)挑战因素.......................................................................................... 11 三、产业发展目标、战略与重点行业选择...................................................... 12
(一)产业发展背景.................................................................................. 12 (二)产业发展方向.................................................................................. 13 (三)产业发展目标.................................................................................. 14 (四)产业发展战略.................................................................................. 14 (五)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协调.............................................................. 16 四、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指引.......................................................................... 17
(一)主导产业选择.................................................................................. 17 (二)发展指引.......................................................................................... 21 五、产业空间布局.............................................................................................. 25
(一)城市空间发展动力转化路径.......................................................... 25 (二)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26 六、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7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一、经济发展演进与总量预测
(一)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赣榆县2009年人均GDP为18718元,按1998年汇率折合美元约2255美元,根据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1998年标准),赣榆县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见表1)。根据工业化发展规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源和要素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部门,但已有从劳动密集型部门向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以及低度加工部门向深度加工部门转移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有一段较快发展的时期,其增长主要依赖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含量高的工业比重有所提高,技术进步加快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必然趋势。
基于这些判断,赣榆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订需要考虑这些新的发展趋势提出的新要求,引进产业新技术,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注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时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表1:钱纳里标准判定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人均GDP(美元) 530—1200 1200—2400 2400—4800 赣榆(美元) 2255
(二)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从产业空间分布来看,赣榆县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即由沿海向内陆呈递减的趋势。2009年,沿海地区的青口、海头、石桥、柘汪、赣马、宋庄、罗阳七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32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1. 2%。
第一产业地域分布特色明显。根据自然资源特征,全县初步形成了西部丘岭山区的茶叶、水果种植基地,西北部地区的家禽畜牧养殖基地,中部、南部地区的草莓、蔬菜种植基地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水产育苗基地,其中以柘汪、石桥、海头、青口、宋庄、罗阳六个镇为主的水产育苗基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华绒蟹育苗基地。
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图1:县域分乡镇GDP发展状况
第二产业集中在沿海。近年来,赣榆县主动融入全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共建共用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和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四大园区联动发展,突出定位,重点承载重特大工业项目,镇级工业集聚区集约发展、突出特色,成为中小项目成长壮大的新平台,全县工业布局逐步合理,初步形成了重点突出、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海州湾百里工业长廊。
图2:县域分乡镇人均GDP发展状况
4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小城镇的镇区,大多以传统的商贸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1、农业发展现状特点
近年来,赣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畜牧业、渔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第一产业始终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95亿元,比2005年增长63.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24.73亿元,比2005年增长76.14%,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30.23%上升到32.56 %。林业总产值为2.74亿元,比2005年增长3倍,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 1.94%上升到3.61%;牧业总产值为11.79亿元,比2005年增长86.3%,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 13.6%提高到15.5%;渔业总产值为35.79亿元,比2005年增长45.8%,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84亿元,比2005年增长42.66%。整体来看,全县林牧渔业发展迅速,所占比重逐步加大。
2、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 赣榆县的第三产业稳步提升,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38亿元,同比增长18.5%,在GDP 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1.3%增加到2009年的35.8%,总产值翻了近4 翻。从三产的内部结构来看,主要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等传统产业。
县城逐渐形成一批批发零售中心。如青口的五洲农
产品市场、东方市场、海头水产品市场等。但批发零售多是内资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以农产品批发为主。
5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图3:县域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近年来,赣榆县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缺少铁路、港口及较大规模工业企业等支撑,服务功能显得较少,只能承担简单运输,缺少装卸、仓储、存货管理及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
赣榆县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县域西北和东部。形成了以海头为基地的海滨生态旅游和以金山为基地的徐福东渡文化旅游线路。赣榆县的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增长较快。2009年接待国内游客246.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分别增长26%和21%。但旅游交通和接待设施不够完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其存在的突出问题。
3、工业发展现状特点
选取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前十名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及塑料制品业等十个行业作为考查对象,对赣榆县主要产业2009年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表3:赣榆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业经济指标(2005年)单位:亿元
产业门类 农副食品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医药制造业 合 计 企业数 现价产值 28 4 14 1 16 9 11 8 2 3 96 6.89 4.42 4.23 2.71 2.32 2.00 1.56 1.49 1.41 0.67 27.70 销售产值 6.90 4.42 4.35 2.69 2.25 1.96 1.56 1.42 1.40 0.63 27.58 工业增加值 1.74 1.11 0.90 0.75 0.62 0.49 0.42 0.38 0.34 0.15 6.90
表4:赣榆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业经济指标(2009年)单位:亿元
产业门类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 农副食品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企业数 现价产值 销售产值 工业增加值 1 61 33 37 33.8 27.1 18.22 16.62 32.11 26.57 17.71 16.5 6.63 5.31 3.57 3.26 6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饮料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医药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合 计 资料来源:《赣榆县统计年鉴》(2006-2009)
8 31 1 17 26 21 236 15.26 14.98 10.5 9.68 8.21 7.5 161.87 15.19 15.88 10.31 9.6 7.82 8.48 160.17 2.99 2.94 2.06 1.9 1.61 1.47 31.74 经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赣榆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为代表的临海重工业异军突起,成为赣榆工业经济的龙头。
②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特色明显。2005-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在企业数、现价产值、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等四项指标值同2005年相比均有上升趋势。
图4: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值所占比重变化(%)
③以医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赣榆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中,销售产值由2005年的0.63亿元增至2009年的9.6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额由0.67亿元增至9.68亿元,均增长了14倍多。
7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图5:医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值所占比重变化(%)
4、小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① 产业发展空间分异明显
二、三产业主要集中于县城、柘汪、海头、赣马等东部沿海地区;一产主要集中分布在欢墩、沙河、班庄、城头、黑林等中西部地区。
② 产业发展极化特征显著
从产值、利润、从业人数、能耗、吸引外资等综合指标来看,县城和东部沿海城镇的工业发展水平最高,全市呈现自东部向西部梯度递减的趋势。
③ 工业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
赣榆县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石油化工、设备制造、海洋医药等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域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5、基于产业发展现状的规划判断 ① 提高中心城区带动力
赣榆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但县城的规模较小、实力偏弱,带动力明显不足,未来发展应着力于打造一个现代经济特征显著,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县域中心城市。
② 培育空间增长极
赣榆县的产业空间分布特色鲜明,应该充分发挥重点中心镇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培育县域空间二级增长极,吸纳大量农村人口,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8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③ 引导构筑多元化的产业空间
赣榆的产业发展应走多元化的道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一、二、三产互动并进的发展局面。
(四)经济总量预测
根据赣榆产业结构变动及发展趋势,结合赣榆发展阶段的分析,以1978 年至2009年共32年的GDP 数据为样本,在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后,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经过多曲线综合模拟和比选,构建预测方程,分不同增长速度对规划期内的经济总量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如下:
表5:赣榆县规划期内地区生产总值预测表
低 年份 指标 GDP(亿2009 元) 人均GDP(元) GDP(亿2015 元) 人均GDP(元) GDP(亿2020 元) 人均GDP(元) GDP(亿2030 元) 人均GDP观察值 平均增速(%) 182.44 18718 — — — — — 12 — 10 8 预测值 — — 360 34286 580 52727 1252 平均增速(%) — — 15 — 12 10 中 预测值 — — 421 40095 742 67455 1925 平均增速(%) — — 20 — 15 13 — 高 预测值 — — 545 51905 1096 99636 3720 312605 — — 105210 — 161765 (元) 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测中,人口数据采用本规划预测结果。 具体的预测方法为:采用1995年~2009年共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缩减序列数据作为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多曲线模拟比选,选用S拟合模型。Rsq=0.961。
预测方程:
GDP=EXP(235.66-462486/t),(t=1995??2030)
以2009年(182.44亿元)为基期,采用中等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预测结果分别为2015年421亿元、2030年1925亿元。
9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二、经济与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优势因素
1、海港开发潜力巨大
赣榆港区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海州湾绣针河口至龙王河口之间,自然岸线21.5km,可进行成片开发。港区内水流条件较好,泥沙含量较低,等深线多年来变化不大。港区后方陆域宽阔,地势平坦,大部分为滩涂和盐田,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环境承载力大。将港口水域开挖与后方回填造陆相结合,可形成规模化的港口生产用地,有利于临港工业的发展。
2、海洋资源丰富
(1)海产品资源丰富,养殖业发展迅速
2009年,赣榆县海洋水产品总产量37.6万吨,海水养殖面积20015公顷。养殖区域面积扩大,从潮上带养殖为主向潮间带和近海扩展。主要品种有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产品,目前,沿海养殖业已经成为沿海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2)滨海旅游开发初见成效
赣榆近年来滨海旅游业不断发展,其中以海洋为主题的蓝色旅游发展迅速,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海头的海州湾度假旅游区(江苏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3A级景区)、秦山岛养生旅游区(神路、海市蜃楼被誉为华夏之绝),发展潜力巨大。
(二)劣势因素
1、区位条件:边缘化的趋势
赣榆位于江苏省的最北端,与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相邻,与经济发达的上海和苏南地区距离较远,接受该地区的辐射能力有限,如果不加快发展,就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2、区域关系:面临周边城市的强大的竞争压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赣榆已经感受到周边城市强大的竞争压力,2009年,苏北县市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前五强分别是铜山、东台、邳州、沛县和大丰,赣榆位居苏北第10位,虽然比2006年前进了两位,但差距依然明显,仅仅是铜山的
1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39.2%,东台的47.3%,邳州的59.2%,沛县的64.6%,大丰的66.3%。
(三)机遇因素
1、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
江苏“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加快沿海开发,并将其放到与沿江、沿沪宁、沿东陇海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沿海产业带建设促进苏中、苏北经济洼地崛起,为全省的发展拓宽新领域、开辟新空间。
2、连云港快速发展的带动 在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连云港的政策背景下,连云港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经济正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处于连云港市“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一心三极”规划重要节点和战略位置的赣榆,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经济必将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3、区域交通不断改善 从规划的情况来看,赣榆的
区域交通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规划赣榆将形成铁路、港口、运河、高速公路相互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随着大交通条件的改善,赣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图6:连云港发展战略示意
(四)挑战因素
1、资源环境等瓶颈对发展的约束
能源的紧缩和污染的加剧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的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越来越行不通,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水平要求的提高,污染重的产业在赣榆发展必然要受到很大制约。国家颁布并要求的节能减排方案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近期和中期对于赣榆的产业发展也将增加许多约束条件。赣榆目前城市
11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化水平已达到38.2%,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预测到2030 年城市化水平将达70%左右。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这个时期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会出现加速趋势,但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赣榆县将面临着土地资源供应短缺与大量刚性土地需求的突出矛盾。
2、国内宏观经济收缩的影响
按照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我国经济已进入周期性下行轨道,面临严峻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而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周期性与结构性的叠加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减速。中央采取的信贷收紧、加息等货币政策造成投资增幅回落。土地政策不断收紧,房地产业陷入困境,而新劳动法也普遍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全国经济收缩,任何地区都无法置身世外,赣榆势必受到经济收缩的波及。
3、国际经济萧条的风险
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日本,欧洲经济的长期低迷,世界主要消费市场购买力呈衰退趋势。次债危机使得国际经济陷入全球性的危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对国外市场存在一定的依赖,国外市场低迷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造成外向型经济发展遇到重大阻碍。在国际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外贸减少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招商引资也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三、产业发展目标、战略与重点行业选择
根据前文预测,2030年赣榆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925亿,是2009年10.6倍。在土地等自然资源约束、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仅仅依靠现有产业的规模扩大,是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增长,实现规划期目标。必须对现有产业进行进一步筛选,鼓励发展潜力较大产业,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产业发展背景
1、区域发展理论的启示
以工业化为主线,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赣榆全面达小康和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将是赣榆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沿海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1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赣榆确立“以港兴工,以工强县,融入港城,以城带农”战略,依靠港口和工业的快速增长来支撑并确保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赣榆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努力降低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并不断优化、提升工业的结构、质量和效益,为赣榆城市空间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此外,在面临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劳动用工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强调集约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注重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和市场品牌营销渠道投入。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上,要以产业园区规划依托,使企业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集聚,共享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集约发展。
(二)产业发展思路
1、开放的思路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素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赣榆要形成重要的海滨工贸城市,关键就在于能否形成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机制和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就是加大开放的力度,鼓励国内外的资源和产业向赣榆集聚和转移,也鼓励国内各地的资源和产业向赣榆集聚和转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政府方面,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快消除各种阻碍要素流动的有型和无型壁垒。同时,通过加快港口建设和交通物流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港口优势,降低要素汇聚的成本,使得赣榆成为国内外要素资源汇聚的枢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的一部分。
在产业发展上,“开放的思路”要求赣榆不应该就港口论港口,就临港工业论临港工业。临港工业的发展是赣榆的优势所在,是赣榆今后的长期发展方向,但不能因为临港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非临港型工业。只要该工业对城市环境、对临港工业的发展不存在影响,即使是非临港型工业,均是当前赣榆需要吸纳的要素。只是在具体产业布局上应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2、融合的思路
赣榆南有长三角经济区,北有环渤海经济区,西有新陇海经济带。随着长三
1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国际产业集聚的主要区域,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环渤海经济区和新陇海经济带与赣榆也有着较强的联系,特别是新陇海经济带,连云港市作为其主要出海口,是该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的实施,经济地位必将逐步提高。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开放是为了融合,只有加大“融合”这些经济区的力度,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以更高的水平上融合到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进程,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获取周边大城市与经济区的资源支持,才能真正发挥赣榆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
(三)产业发展目标
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把海洋开发和特色资源开发结合起来,逐步构建以高新技术和资源型特色工业为主导,并与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协调的产业发展体系。
(四)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新发展。要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实施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监测,为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要大力发展大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转化率,并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千家万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同时,还要增强信贷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信贷部门要加大对农户实施小额贷款力度,降低担保的门坎,使一部分市场前景好,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能够得到信贷的支持,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科技培训,努力增强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教育农民崇尚科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4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2、第二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
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主导产业。一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着力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对已形成的酒精、电力、铸造、化工等产业,要继续加大在高新技术上的投入,着力提高产业的集约化水平,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尽快培育形成一批上规模、效益好的知名品牌。二要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托现有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改组等形式,做大做强。三要推进工业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围绕资源优势,集中力量突出发展竞争力强的特色工业和特色产品。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是改造传统产业。立足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素质,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和提高生产效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中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拓展传统产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二是培植发展新型企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和产品要做到重点扶持、鼓励发展,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产业的发展。三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科技要创新,人才是关键。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最大限度地给予科技人才创新和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让科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为赣榆工业化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保证。
3、第三产业:提升传统行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继续发展交通、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和外向度。在近年来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逐步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市场建设开发,发展一批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现代化的大型专业市场。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全县实际,
15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休闲娱乐、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可选择在合适的社区内开辟场地,建立迎合普通百姓口味和消费能力的文化、休闲、健身中心,既可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又能促进消费。在发展新兴行业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在资金、税收、用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五)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协调
1、与连云港:接受辐射,融入连云港 ① 接受连云港的辐射带动,融入连云港。
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与连云港对接,在土地空间利用上进行协调,从赣榆在连云港市域中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来分析,重点是要挖掘赣榆的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临港产业优势,发挥连云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旅游等特色优势,与连云港市区分工合作,加快融入连云港。
② 共同打造连云港临海产业基地
连云港作为中国沿海12 个枢纽港口之一,具有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临港产业的良好条件。20 世纪90 年代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即以临港重化工业为依托的重型工业的转移,连云港滨海地区无疑将是他们的首选之一。连云港市区发展临港工业的腹地有限,而赣榆同样具有相应的临港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条件,可考虑共同打造大型临海产业基地。
2、与日照:主动对接,服务配套
加强与岚山港的合作,发挥港口的群体组合优势。岚山港是东部沿海重要的的液化品集散地,重要的木材交易中心、煤炭中转站和粮食集疏运基地。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的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吨大关,跨入我国中型港口行列。赣榆的柘汪与岚山港仅一河之隔,与岚山港相比,虽然建港条件与岚山港不同,但是柘汪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与主要的客货运通道陇海铁路联系也更为便捷,柘汪港在发展过程中可考虑加强自身的服务配套水平,主动与岚山港寻求合作,以寻求更大发展。
3、与临沂:优势互补,加强合作
依托临沂第三方物流优势,增强赣榆的产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
16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于有利条件。
临沂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立足于“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设商贸城”,实施了以培育发展市场体系为突破口的“商贸带动”战略。目前已形成了以临沂批发城为中心、以专业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城乡集贸市场相互配套的市场流通网络。批发城规模、交易额、综合效益等指标在国内贸易部公布的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中名列第三,成为鲁、苏、豫、皖等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鲁东南首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对于赣榆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借助临沂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来完善自身产业发展的市场配置。同时,赣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可以帮助临沂加强市场物流的优势。
四、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指引
(一)主导产业选择
1、基于自身发展优势的遴选 (1)选择依据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对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其主要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是少数几个具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产业关联性较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考虑赣榆县是江苏省产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是一个开放经济系统。因此,工业产业选择,既要考虑县域内各产业间的比较,还要考虑到工业关联及在全国、全省的比较优势。
主要坚持六个标准:一是工业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优势,即赣榆县某一工业行业在赣榆县各工业行业间、同一工业行业在全省或全国各区域之间具有的相对优势;二是工业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对优势,即未来发展前景好,属于朝阳行业;三是工业行业在大区域分工中的市场份额和市场潜力;四是工业行业发展区域条件(包括资源条件)的潜在优势;五是工业行业的关联和集群效应;六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效应。在这些标准中,第一、二标准考虑了赣榆产业发展现状的静
17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态和动态的特征与比较优势;第三至第六个标准考虑产业的区域条件,县域以外大区域分工等潜在发展因素和环境制约因素。
(2)选择方法
受统计资料等因素限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选择。
首先,分别以全国和江苏省为视角,计算的主要定量指标如下: ① 产业市场潜力(占有率):S=(x1/x2)*(r1/r2)
式中,S 为市场占有率;x1、x2 代表赣榆、江苏(全国)某产业的年销售额;r1、r2 代表赣榆、江苏(全国)某产业的人均年销售额。
② 产业比较优势度(比较劳动生产率):B=(g1/g2)/(l1/l2)
式中B 为比较优势度;g1、l1 代表赣榆某产业的年净产值和劳动力;g2、l2 代表赣榆工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总数。
③ 产业规模:产业专门化率:Z=(a1/a2)/(q1/q2)
式中,Z为产业专门化率;a1、a2 代表赣榆、江苏(全国) 某产业的净产值;q1、q2 代表赣榆、江苏(全国)工业增加值。 ④ 综合指数:M=0.25S+0.3B+0.45Z
其次,结合行业关联度与资源优势支撑度的定性分析,确定主导产业。
表6:赣榆县工业行业综合指数测算结果
以全国为参照 产业类型 农副食品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纺织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M(综合指数) 8.8 7.1 4.8 3.9 3.9 3.3 2.5 2.0 1.9 1.9 1.8 1.6 1.5 以江苏省为参照 产业类型 农副食品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医药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塑料制品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M(综合指数) 7.2 5.8 4.5 4.2 3.3 1.4 1.3 1.2 1.1 1.1 1.0 0.9 0.9 18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家具制造业 橡胶制造业 1.4 1.4 1.3 1.2 1.1 1.0 1.0 0.9 0.9 0.7 纺织业 食品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橡胶制造业 家具制造业 0.8 0.7 0.6 0.6 0.5 0.4 0.4 0.3 0.3 0.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产业是目前赣榆发展的优势所在。
2、海港发展带来的产业选择 (1)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
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一方面,港口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各种产业的赖以存在的重要物质条件,如临港工业、化工工业、盐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另一方面,城市是港口的货源基地和指挥中心,是港口的依托和发展载体。对我国22个海港城市的研究表明,港口吞吐量与城市人口、土地、工业产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4、0.784和0.931,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港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共同兴衰、休戚与共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上可以看出港口所带来的人口、土地和产业的集聚效应。现代港口发展趋势是港口功能的多元化,与港口运输息息相关的港口产业都要落到港口临近的土地上,如临港工业区、物流中心、仓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港口与临港产业等城市空间与功能一体化是未来连云港港口在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港口经济的发展规律表明,当港口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其规模通过循环和累积,就会促使自身和城市的继续发展。当港口的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时,城市建设必须与港口发展相互紧密联系,才能保证港口经济进入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2)临港产业
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
19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吸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重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各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① 从世界港口城市发展战略来看,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日益成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关键举措;
② 从世界港口城市资源配置来看,临港产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集聚中心;
③ 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来看,临港产业对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发挥了支撑带动功能。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区域腹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腹地广阔和现代城市的依托条件也必然促进港口建设,拓展临港产业发展空间,同时临港产业的加快发展必然增强港口城市辐射效应,实现陆向腹地、海向腹地双赢。工业化发展的演进规律表明,随着工业化持续推进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地区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集中优化并趋于高级化,就要求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适应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加速与国际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发展临港工业是生产力优化布局的主要途径之一,就生产力优化布局而言,发展临港工业就是遵循经济结构调整基本规律。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方大多重点在沿海港口城市布局。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的日韩快速发展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大批兴建临港工业,其中日本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重化工等基础工业,兴建钢铁、石化、机械、汽车造船等工业基地,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重化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对接经济全球化角度出发,大力扶持临港工业的建设,是赣榆产业发展的首选良策。
临港产业是以港口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以腹地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运输体系为动脉,以综合服务为配套的产业体系。从发展前景来看临港产业是赣榆的比较优势,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县域发展空间拓展的基础上,应努力推进临港产业的开发。首先要明确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托港口和临港园区发展重化工、金属冶炼、能源产业、船舶修造等拉力强劲的支柱产业。其次,继续
2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做强做大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操作上要密切跟踪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大项目的招引力度,努力吸引国际资本投资赣榆,同时加强与长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大企业的联络,吸引大型企业进驻赣榆。临港产业中,除工业之外,海洋渔业、旅游业、商贸业等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统一规划,全面推进。
3、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赣榆现状产业特征,可以确定赣榆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门类主要包括:石油化工、钢铁、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五类。
表7:产业发展指引
主导产业 石油化工 生物医药 包涵行业 石化、精细化工、盐化工 中药、化学药、海洋医药、医药包装、医疗器械 海洋捕捞和养殖、海产品加食品加工 工、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酒类及饮料制造业 机械制造 纺织机械、金属制品(集装箱制造)、船舶修造 主要依托 土地优势、临港优势 现有的医药基础、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资源、产业基础、人力资源 现有机械产业基础、海洋、港口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 船舶修造 核心行业 石化 化学特色原料药、海洋医药 海产品加工
(二)发展指引
1、石油化工 (1)发展现状
赣榆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基础比较薄弱,规模以上的石油化工企业不多,2006年,江苏万海石油化工公司,由北京万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90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该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它的落户标志着赣榆临港工业的重大突破。
(2)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① 发展背景
目前,一些大宗传统石化产品,尽管在西方市场已趋饱和,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需求仍然旺盛。受市场、贸易、油价、汇率等影响,特别是本
21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国愈来愈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发达国家都在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而转向资源国家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和合资办厂。而未来几年内亚太地区炼油厂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燃料需求预计也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增长动力仍然主要是来自中国和印度。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的同比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未来5—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增长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中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2015年更达到1850亿立方米。
② 趋势判断
——区域规模集聚化同时,与装置大型化并存的是装置集中化,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中心”,石化产业链逐渐向下游进行深度延伸与扩散。
——天然气产业布局加速,天然气能源等石化产品将迎来发展高峰,在产业布局方面,进入新一轮的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时期。
(3)发展指引
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基本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等项目,拉长产业链,发展其下游产品,打造大型石化工业产业集群。
石油化工:在争取国家石油储备库定点的基础上,发展炼油工业—乙烯——精细化工的产业链。
天然气化工:以连云港LNG项目为契机,发展天然气化工产品,包括合成氨,甲醇等。
石油化工与盐化工结合,发展聚氯乙烯等产品。 发展天然气电力工业。 2、生物医药业 (1)发展现状
目前,赣榆医药产业发展主要以海头的海州湾生物科技园为载体,现状生物医药企业不多,主要有金茂源生物化工、聚龙生物科技、鑫泰生物科技等企业。
总体而言,赣榆的生物医药产业才起步,行业综合实力有待提高;产品结构有待调整,医药产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富有特色的名优产品不多;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全县缺乏高水平人才;国际市场开发能力不够等。
(2)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国际化学药特别是化学原料药生产中心正逐步向亚洲转移;
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如浙江省温州市的医药产业因空间因素等向外转移; 赣榆可能更多地接受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化学药等医药产业转移。 (3)发展指引
以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核心,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以药品制造为重点,以新品研发为支撑,以化学合成药、现代中成药、生物及海洋医药、新型医疗器械和医药包装材料等为特色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要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围绕海洋生物医药形成知名中成药特色品牌。围绕海洋生物医药等中成药制造,积极促成医药制造业著名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形成一批科技研发实力强、规模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药制造及销售企业集团。
3、钢铁产业 (1)发展现状
赣榆现状钢铁企业数量较少,产业基础薄弱。目前,总投资20.23亿元、年产100万吨钢管的特大项目已经正式落户赣榆经济开发区,现已开工建设。
(2)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钢铁市场需求空间很大,但是目前投资建设的生产能力与预测需求相比已经相对过剩,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已不再可能,而高水平的钢铁企业投资额巨大。由于未来内陆钢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更多地依靠国外进口,内地钢铁企业出现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
(3)发展指引
重点发展高质量冷轧薄板、冷轧不锈钢薄板、镀锌板、涂镀层板、特种钢等优特钢产品,为建筑、汽车、家电等生产提供急需的特种钢材;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现有产品升级,推广应用智能化冶金控制系统技术,提高特种钢材的产品质量
4、食品加工业 (1)发展现状
目前食品加工业在(包括农副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业)赣榆工业中所占比重很高,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发展潜力较大。但是目前赣
2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榆食品加工业也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食品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企业总体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少。食品市场、加工和农副产品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等诸多问题。
(2)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各类健康及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和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海产品,将得到较快发展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食品加工正向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未来是我国消费结构包括食物结构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处于海产品的高消费期。海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3)发展指引
赣榆食品加工业应依托农副产品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食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酿造业、奶制品业、果蔬深加工业、粮油加工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等,努力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产品。
在加工产品上,重点放在高、中档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上,以高档、出口产品为主;在加工程度上,以精、深加工为主;在加工技术和装备上,要努力采用高新技术,引进与利用国内先进设备相结合;在加工规模上,要以大、中型为主。今后重点发展的特色水产品加工,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基础,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品加工,不断开发高级、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提高产品档次,创出品牌。
5、船舶修造业 (1)发展现状
2009年,赣榆县共有船舶修造企业数十家,主要分布在青口河河口附近,以小型渔船修造为主,缺乏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
(2)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先后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防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船舶工业结构调整指明了发展道路。近期国防科工委又颁布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根据对全国造船企业现状的调查,对照标准的要求,有关专家预计,标准实施后,大约50%-60%的企业可以比较顺利地通过本标准的评价,大约有20%-30%的企业需
24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要进行一定的整改才能通过,其余的企业必须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或实施兼并重组,否则难以通过。并且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造船业进入的门槛。
(3)发展指引
重点发展现代造船业,积极引进外资,接受韩国造船业的辐射转移,近期由5—10万吨级旧船翻新发展至5—10万吨级的船舶建造,填补产业空白。
坚持远洋船舶和内河船舶并举的原则,坚持船舶修造改装和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培育船舶工业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龙头,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把赣榆打造成为江苏北翼重要的船舶工业造修基地。其未来战略重点是继续强化船舶产业空间集群发展,节约利用岸线资源,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
五、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便是城市空间发展获取动力来源的必要手段和基本步骤。
(一)城市空间发展动力转化路径
1、理论分析
产业-经济在城市的增长与集聚必然引发人口、资金、信息等发展资源向城市集聚,从而促进城市空间得以发展。
而城市空间的扩张又会导致城市的集聚能力与辐射能力增强。由此,一方面集聚能力的增强,会进一步吸引人口、资金等发展资源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辐射能力的增强则导致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城市腹地得以扩张,从而进一步扩大城市的集聚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城市空间发展将进入一个不断扩大的正向循环累积阶段。
在此过程中,不同等级或不同规模的城市(镇)的集聚力或吸引力不同。 城市空间发展的推动力量直到与其约束力量大致相当,城市空间发展才将处于相对均衡状态。
2、转化路径
根据赣榆当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以及县域发展条件、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5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决定了县域城市空间必然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路径。综合前述分析,赣榆未来应通过布置不同级别的产业-经济增长极作为县域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以县城为基础,整合赣榆县产业资源,作为县域一级产业-经济增长极,资源(人口、资金、信息等)吸纳范围覆盖整个县域。
根据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分别以柘汪、海头、沙河和厉庄作为县域二级产业-经济增长极。欢墩、城西、黑林、金山和罗阳为县域三级产业-经济增长极。
(二)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1、布局思路
基于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的空间分异耦合特征,结合地形和用地布局状况,考虑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对工业进行产业布局,并采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极模式作为产业布局的主导思路。
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应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带聚集、向省级开发区聚集、向特色工业集中区聚集,形成四大产业园区的布局构架。
2、空间布局及规划指引 (1)赣榆经济开发区
江苏赣榆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南侧,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经过几年不懈的创业拓展,开发区现已形成以瑞邦制药、榆嘉药业、中大海藻为主的医药化工产业;以步升机械、九州电子、苏源电子为主的电子机械制造产业;以舜天工贸、信达服装、高发玩具为代表的服装加工出口产业;以富裕食品、百鲜屋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同时各种产业群、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正逐步成为海州湾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赣榆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创新的示范基地、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和工业经济新的发展空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发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既要巩固服装加工出口、医药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玩具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又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先导性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新生长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树立产业化的全球观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发展观,开放式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和
26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科技人才,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柘汪临港产业园区
柘汪临港产业区位于赣榆东北部,苏鲁两省沿海交界,北与山东省日照、临沂两市接壤,素有“江苏北大门”之称。柘汪临港产业区同时处在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沿东陇海产业带的交汇点,拥有12.7公里的黄金海岸,发展临港产业优势明显。
从柘汪所拥有的核心资源与优势条件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为:以引进重大型项目为支撑,围绕建设石油化工、新型能源进出口基地的产业定位,构建以大项目为核心、多边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集群化发展的新型临港工业道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以清洁能源、冶金机械、船舶制造、重石化大工业为发展方向,以兴办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层次。
(3)海洲湾生物科技园区
海洲湾生物科技园位于海头镇南部,距赣榆县城仅10公里距离。现状园区的框架初步拉开,区内投资20亿元的金茂源等一批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生物科技园发展应抓住医药市场开放的发展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外医药制造企业入驻生物科技园区。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等,构建区域级生物医药的技术贸易和技术服务平台,形成新医药产业基地。
(4)海洋经济开发区
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位于赣榆县城北部,海洋渔业历史悠久,海洋捕捞、海水育苗、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行业齐全。
开发区定位是具有海洋经济特色,以海洋产业为主的生态型的专业化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海洋经济的重心之一。其产业布局为:突出海洋特色,以海洋食品为主攻方向,提升开发区经济总量,以工厂化养殖为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完善拉长海产品的育、养、加的产业链条,以开发滩涂围养增殖为重要途径,拓展区内资源优势;以水产品加工为龙头,推进多品种养殖、资源深加工,多种资源协同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产业集群。
六、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7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1、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
赣榆正处于经济发展极化阶段,从效率与公平角度来看,应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为城市空间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赣榆正逐步形成较明显的西部以农业、中心城区以工业和服务业、东部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三次产业也面临着农业提高产业化,工业加速集约化,服务业发展多元化的迫切要求。
赣榆县的工业发展应以主要优势行业,尤其是以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等产业门类为主导的产业类型,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之路。同时,着力优化升级行业结构,拉长产业链,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农业发展应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确立蔬菜、水产、药材及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围绕主导产业抓基地建设,突出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产业的多元化扶持。
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有赖于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完善。服务业应重点发展以商贸、旅游、物流、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发展,尤其要充分利用、开发、整合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资源品位优势的旅游业的大发展,通过做大做强,使其与一、二产业联动发展,并成为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服务行业。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强调的经济发展空间极化阶段,产业发展以工业为重心和主导,并不代表仅仅只发展工业产业和资源条件、产业基础较好的个别地区。全面的理解应是要从效率优先角度,以这些地区与产业作为先发重点,同时,以区域公平和比较优势原则,适度加快其他地区的发展,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通过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产业的优化,努力实现整个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改善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发展背景,决定了招商引资是赣榆促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招商引资的规模、速度、质量直接决定赣榆工业发展的进度和效果。
赣榆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发挥优势,整合招商资
28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源,优化投资环境,健全招商引资网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及企业,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努力提升外向性经济和内生性经济发展规模,扩大经济总量。
首先,应全力推进产业和特色园区招商。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各园区或基地的区位、资源优势、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突出园区特色功能题材和注入鲜明的主题概念,进行策划、包装和宣传推荐,积极推荐、引导一批工业项目进驻相应特色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健全招商网络,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一是整合县域招商资源,可考虑在国内外发达城市设立招商办事处,积极与国内外商会、中介机构、知名企业家等联姻,建立招商代理处和招商网站,大力发展代理招商。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高层、外国政府、华侨华人的经常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国外各企业的投资意向和发展动态,经常上门联系和推荐,以商引商、以政引商和以侨引商。
第三,运用市场机制,充分整合招商人才资源,建立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面向国内外吸纳一批懂外语、法律、商务谈判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招商专业人才,促进招商引资产业化。
第四,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实行内外资、大中小、产研销并举的招商思路,从吸引外资扩大到吸引国内外的各类资本,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渠道。采取“政府调控、企业招商、集中发展”的模式,改变传统“全民招商、分散发展”的方式。制定企业进入标准,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经济承载量;鼓励入园的投资商增资扩股,实行“无地招商”。大力推行定点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第五,健全和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要建立招商引资任务和项目跟踪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建立和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及奖励办法,是国内许多地区及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赣榆县要建立和出台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重大产业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中介机构和个人进行重奖,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及资源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3、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产出效率
赣榆经济快速扩张、城市化驶入快车道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在相当长时期内
29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研究报告
建设用地需求快速扩大与可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产出效率,也就必然成为城市空间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一方面,要按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集聚、生产要素集中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逐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动力来源。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赣榆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用地的整合和开发,在做大做强县城,提升县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重点镇的建设,为城镇空间发展提供足够的用地空间。
4、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环境保护
赣榆位于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容量有限。而城市空间的发展要求以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动力,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赣榆现实的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又导致环境污染难以完全避免。在这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中,赣榆唯有选择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达到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和双赢。
循环经济,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的操作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本质思路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就是要将物质生产和消费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性流动,转变成为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产资源”为流程的闭合循环经济-消费系统。
工业园区的建立,是目前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组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
赣榆应确立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开发环保产品制造、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加快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的建设。
3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在阅读:
专题一 赣榆县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004 - 图文04-22
2005年法国科技发展综述04-24
第四课 水汽蒸发—创建复杂动画03-19
2011经济应用文写作复习题2文档09-28
太原亲子活动策划哪家好哪家比较专业?12-25
WB试验常见问题解答06-01
小学语文学习惯调查报告DOC03-08
c语言习题及答案-爱课程mooc03-11
现阶段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出口对策分04-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赣榆县
- 产业发展
- 图文
- 专题
- 研究
- 经济
- 1004
- 经济学读书报告
- 小班完成版小班特色课程 - 图文
- 电力电子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 强化责任勇担当 主动作为谋安全
- 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
- 初级双螺杆组合学习
-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书
- 小稻秧脱险记
- IPv4-IPv6过渡中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 EXCEL测试题公式和函数练习公式与函数
- 关于套利的案例分析3
- 201709考试批次《纳税会计》(结课作业)
- 浅谈插画的意义与发展
- 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宿扬)
- Activtiy完全解析(一、Activity的创建过程)
- 2014年秋福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二答案
- 教你做完整的报纸策划方案
- 北京科技大学教师联系方式(全)
-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分析
- 2016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数学试卷(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