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B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30 07: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格0.4分,75个空格共30分)

1. 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 和(李四光)。 2. 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 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O)、(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5. 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 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 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 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 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L)波;另一种为(R)波,前者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质点作椭圆运动。

12. 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 风化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4. 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17. 晚元古代以来三次大的冰期分别出现在(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纪和(第四)纪。 18. 珊瑚礁的类型有(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0.5分,20题共10分)

1. 水星被浓密的大气圈所包围。(×)

2. 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3. 志留纪和泥盆纪是最重要的成煤期。(×)

4. 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5. 岩浆岩中,斑晶为显晶质而基质为隐晶质的不等粒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6. 岩浆岩中如果SiO2的含量为50%,则说明该岩石中含50%的石英。(×) 7.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8. 如果岩石仅发生了重结晶作用,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均无改变,这种岩石不能称为变质岩。(×)

9.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0.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11.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2.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错误是认为上地壳在下地壳之上漂移,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3. 岩石的差异风化现象是由气候的不同引起的。(×) 14. 土壤就是松散的残积物。(×)

15.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造成的。(×) 16. 边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 17. 包气带中是没有地下水存在的。(×) 18.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19. 冰期是指地球上有冰川存在的地史时期。(×)

20. 米兰科维奇率是指地球轨道要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选择填空题(单选,每小题1分,20题共20分) 1. 下列哪种性质不能用于区分石英和方解石:(a) a. 条痕 b. 解理 c. 硬度 d. 盐酸 2. 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a)。 a. 沉积物埋深很大的地方 b. 岩浆上升到靠近地表的地方

c. 脆性岩石在高压下发生强烈变形的地方 d. 在高温下沉积岩发生熔融的地方 3. 以下哪一个是错的?(d) a. 石灰岩可变质成为大理岩。 b. 石英砂岩可变质成为石英岩。

c. 泥质岩脱水变质成为7板岩→千枚岩→片岩。 d. 中、酸性的岩浆岩可变质成为灰岩→角闪岩。 4. ( )引起( )。(b)

a. 形变,应力 b. 应力,应变 c. 应变,应力 d. 拉张,挤压。 5. 假如你双腿跨越走滑断层站立,当地震时感到你右腿相对左腿向后移动,那么你站立的是一条(c)。

a. 逆断层 b. 左旋走滑断层 c. 右旋走滑断层 d. 倾斜断层 6. 地震波离开震源后其波速不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a) a. 地震震级大小 b. 震源深度

c. 震源附近物质的刚性程度 d. 震源附近物质的密度 7. 一次里氏2.2级地震( a) a. 不太可能被大多数人感觉到。 b. 可能产生火灾,但不会有更多的损失。 c. 靠近震中的城市可能会产生中等大小的损失。 d. 靠近震中的城市可能被毁灭。 8.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b)引发的。

a. 蓄水等人为因素 b. 地壳运动 c. 大滑坡和大雪崩 d. 火山爆发

9. 海底扩张意味着(d)。

a. 海盆在变薄 b. 距大洋中脊越远岩石越年轻 c. 地球的海洋在不断地扩大 d. 新的地壳物质在形成

10. 最老的大洋地壳年龄(d)年,然而,最古老的大陆地壳年龄为( )年。 a. 3.96 billion;3.96 billion b. 3.96 billion;180 million c. 180 million;180 million d. 180 million;3.96 billion 11. 厄尔尼诺是指(b) 表层海水温度比一般年份异常偏高时所产生的现象。 a. 西太平洋 b.东太平洋 c.南太平洋 d.南海 12. 如果岩石中含有(b),则不难确定古水流方向。

a. 粒序层理 b. 不对称的波痕 c.化石 d. 湖相层理 13. 搬运量很大的河流最有可能(c)。 a. 形成多个曲流 b. 转换为湖泊

c. 形成辫流(汊流型河流) d. 达到完美的平衡 14. 下列哪种作用在风的搬运起主要作用?(c)

a. 溶运 b. 悬移。 c. 跃移。 d.滚动。 15. 黄土是(a)。

a. 风力搬运的悬浮物沉淀于陆地上形成的

b. 风力搬运的悬浮物沉淀后,被流水再次搬运和沉积形成的 c. 风力搬运的跃移物质沉淀形成的 d. 沙漠中暂时性湖泊的细粒沉积 16. 最易发生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地方为(d )。 a. 象南极大陆那样的寒冷干旱的地方 b. 象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地方 c. 象阿拉斯加这样寒冷潮湿的地方 d. 象热带那样湿热气候地带 17. 牛轭湖形成于(b )。

a. 狭窄的山谷,那里沉积物易堵塞河谷从而形成湖泊 b. 宽阔冲积平原区的曲流河 c. 辫流河(汊流型河流) d. 很大的湖泊

18. 雪线是(c)的界线。 a. 有裂缝冰川和无裂缝冰川 b. 变形冰川和再变形冰川 c. 冰雪积累和消融 d. 分布于冰川粒雪区

19. 海岸三角洲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无关:(c) a.波浪和潮汐。 b.水下岸坡地形。 c.河流流向。 d. 河流夹带物质的多寡。 20. 对地球表面水体最大的两个引潮力为(d)。 a. 太阳的引力和地球旋转产生的风力 b. 月球的引力和地球旋转产生的风力 c. 地球旋转产生的风力和离心力 d.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5题共20分)

1. 平移断层(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画图说明)。

答:平移断层:被断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滑动,这种断层称为平移断层。

转换断层:两条大洋中脊 和一条平移断层构成转换断层(如图所示):①洋脊被平移断层错开的方向与平移断层(bc段)的实际错动方向相反;②平移断层(ad)的活动仅局限于两洋脊之间的bc段,ab与cd段无活动;③平移断层bc段为平移运动,而与之垂直的两洋中脊作扩张运动。

2. 侵蚀基准面和浪基面。

答:河流侵蚀作用消失的面称为侵蚀基准面,裂点或湖泊常常构成地方性的侵蚀基准面,而海平面被看作是终极性的侵蚀基准面。波浪作用消失的面称为浪基面,常把二分之一波长的深度看成是波浪作用消失的界面。

3. 海蚀平台和海蚀阶地。

答: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位于海蚀崖前基岩平坦台地称为海蚀平台。在海浪不断作用下,海蚀崖不断被侵蚀、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面。海蚀平台一般位于平均海面附近。如果海蚀平台相对海平面抬升,则形成海蚀阶地。

4. 河漫滩和河漫滩二元结构。

答:洪水期被淹没、平水期出露水面的河谷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曲流型河床的河漫滩一般由下部较粗的河床相沉积和上部较细的河漫滩相沉积构成,称为河漫滩二元结构。

5. 风化壳和土壤。

答:不同风化程度的残积物所构成的垂直剖面称为风化壳;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殖质、矿物质、水、空气的松散细粒物质称为土壤,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选择两题回答) 1. 如何在手标本上区分黄铁矿、方铅矿、磁铁矿和赤铁矿?

答:磁铁矿有磁性;赤铁矿的条痕为樱桃红色,断口发育;黄铁矿为浅黄铜色,断口参差不齐,条痕为绿黑色;方铅矿为铅灰色,有完全解理,硬度(2-3)比黄铁矿小,比重比黄铁矿大,条痕灰黑色。

2.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震级是反映地震所释放的机械能大小的量级,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两者的概念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由仪器测定,是精确的;而一次地震可由多个烈度,它是通过地震后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是非精确的。

3. 试比较冲积物和冰碛物的异同。

答:冲积物粒度从粘土到砾石均有,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各种层理发育,成份成熟度较高;而冰碛物粒度粗大,往往有漂砾,磨圆度低、分选性差、层理不发育、成份成熟度低,表面往往有细而长的冰川擦痕。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B)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格0.4分,75个空格共30分)

1. 根据SiO2的含量,可以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等4种类型,如果岩浆喷出地表,相应地形成(科马提岩)、(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4类喷出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凝结晶,则相应地形成(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等4类侵入岩。

2. 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3.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O)、(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4. 肉眼鉴定矿物的依据有(形态)、(颜色)、(条痕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和(断口)等8项指标。

5. 可以通过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分选性)、(磨圆度)、(层理构造)、(层面构造)、(颜色)、(化石)等特征来研究沉积环境。

6. 断层的三种基本类型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7.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的最高峰和最年轻的山脉,目前仍以很大的速度抬升,它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的结果。

8. 软流圈之上,可出现如下几个界面:(软流圈和岩石圈界面)、(莫霍面)和(康氏面)。 9. 板块边界的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离散边界)、(碰撞边界)和(转换边界)。 10. 外力作用的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作用或成岩作用)等5种。

11. 流水机械搬运作用包括(悬移)、(跃移)和(推移)等3种方式。

12. 风沙堆积的原因有(沉降堆积)、(遇阻堆积)和(垫面性质改变引起的堆积)。 13. 试列举出4种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震)。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0.5分,20题共10分) 1. 金星表面有很强的温室效应。(√)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白云岩中的主要矿物成份为白云母。(×) 5. 萤石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 6. 千枚岩具有显微鳞片变晶结构。(√)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而产状为50°∠80°的断层为北西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圣安德烈斯断裂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错误是认为上地壳在下地壳之上漂移,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 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20. 羊背石是冰川堆积作用的产物。(×)

三、选择填空题(单选,每小题1分,20题共20分)

1. 有些火山爆发强度很大,产生大量火山灰等大量火山碎屑物,这是因为这类火山熔浆的(c),并且当达到地球表面时含有(c)气体。

a.黏度低,大量的 b. 黏度低,少量的 c.黏度高,大量的 d. 黏度高,少量的

2. 当沿层理方向追索时发现灰岩逐渐过渡为泥岩,为此得出的结论是:(b) a. 地层中含有化石。 b. 古沉积环境发生了变化。 c. 地层时代在逐渐变化。 d.地层厚度在逐渐变化。 3. 节理可以看成是一种断层,但节理(d)。 a. 规模小 b. 在自然状态下已经胶结 c.形成于均衡回弹 d. 两侧没有位移。

4. 当断层两盘储存了弹性能应变能的岩石弯曲力超过岩石强度后突然发生回弹,释放所积累的能量,使岩石恢复到未变形的形态,这种解释称为:(c) a.板块构造理论。 b.地震空区理论。 c. 弹性回跳理论。 d.地震学理论。 5. 下列哪个关于海底扩张的陈述不真。(a) a. 海底扩张直接与大陆增生有关。 b. 海底扩张与地幔物质的上升有关。 c. 海底扩张与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有关。 d. 海底扩张与大洋中脊新大洋地壳生长有关。 6. 两大陆板块会聚碰撞的结果是(d)

a. 地球磁极的变化。 b. 新大洋地壳的形成。 c.转换断层的形成。 d. 造山作用。

7. 长石是火成岩中最常见的矿物,当水中的氢进入长石晶格时,长石会变成(a),物理强度(a)。

a. 粘土矿物,强度小于长石。 b. 粘土矿物,强度大于长石。 c.石英,强度小于长石。 d. 石英,强度大于长石.

8. 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岩石中哪种岩石最易发生化学风化作用?(b) a.泥岩。 b.玄武岩。 c.砂岩。 d.花岗岩。 9. 增加斜坡滑动可能性的方式为(c) a.减少坡度。 b.排干斜坡上的水分。 c.移走坡脚的岩土体。 d.降低地下水位。 10. 终极河流侵蚀基准面是(c)

a. 河流停止流动的所有地方,例如湖泊。 b. 河床底部,最深的地方,那里的岩石非常坚硬。 c. 海平面.

d. 河流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高差除以两者的距离。

11. 一条河床梯度小但水量大的河流会发生(d),形成( )。 a.下切侵蚀,深切峡谷 b.下切侵蚀,曲流 c.侧向侵蚀,深切峡谷 d. 侧向侵蚀,曲流 12. 从上游往下游河流搬运物的粒度变细,其原因是(d) a. 河流搬运的泥沙逐渐被磨蚀。 b. 河流深度和宽度均增加。 c. 河流搬运物增加。 d. 河流坡度减少。

13. 河流的袭夺现象是由(b)作用造成的。

a. 下蚀 b. 溯源侵蚀 c. 侧蚀 d. 河流的摆动 14. 下列哪个陈述最好地描述了承压水的性质。(a) a. 两隔水层之间的饱和水。 b. 受大气压力影响的地下水位。

c. 地下水位与地表相交,地下水流出或渗出地表。 d. 不透水岩石或粘土之上的主要含水层。 15.下列关于山岳冰川不对的陈述是:(d)

a. 因为山地比低地湿冷,所以山地易形成冰川。 b. 世界上每个大陆都有山岳冰川分布。 c. 山岳冰川生长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量。 d. 山岳冰川大于大陆冰川。 16. 下列哪类不是冰水沉积的产物。(b)

a. 冰砾阜。 b.鼓丘。 b. 冰水扇 d.蛇形丘。 17. 沙漠风常常以悬移方式携带(d)。

a.干热空气 b.粗沙 c.砾石 d. 粉砂和粘土 18. 黄土(c)

a. 是被冰川搬运的土壤。

b. 是极端贫瘠的土壤。

c. 是被风力搬运的冰川或沙漠沉积。

d. 是通过流水搬运后堆积在平原地区的细粒沉积物。

19. 当波射线与岸线斜交时,波浪传播速度在深水区比浅水区更快,从而导致波射线(a);这种作用称为波浪的( )。

a. 弯曲,折射。 b.弯曲,反射

c. 破碎,减弱作用。 d. 破碎,放大作用。 20. 大洋表面洋流主要由 (a)驱动。

a.风力。 b.科里奥力。 c.潮汐力。 d. 太阳产生的热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5题共20分) 1. 对比节理和断层的异同点。

答:节理和断层均属于断裂变形,但节理的规模小,两侧没有明显的位移,而断层规模一般较大,两侧有明显的位移,根据相对位移方式,进一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以及这些断层的组合等多种类型。

2. 比较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异同点。

答: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均属于不等粒结构,但斑状结构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玻璃质),而似斑状结构的基质则为显晶质。

3. 潜水和承压水

答: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和水, 具自由的表面,称为潜水面(地下水面);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具有静水压力。

4. 喀斯特和钟乳石。

答: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具有溶蚀力)的溶蚀作用为主和机械作用为辅所形成的各种地貌。钟乳石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类型,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溶解了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地下水因蒸发、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等原

因,地下水中重碳酸含量减少,重碳酸氢钙又可变为碳酸钙而重新沉淀,形成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5. 试述开普勒(Kepler)行星运动三定律。

答: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认为: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认为:连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的平方与他们轨道半径(即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选择两题回答) 1. 试述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所反映的构造运动。

答: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若两者之间相互平行,称为平行不整合,若两者之间不平行,称为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所反映的构造运动:下沉(沉积))—整体抬升— 剥蚀— 再次下沉并沉积。 角度不整合所反映的构造运动:下沉(沉积)—抬升并变形 (掀斜或褶皱)—剥蚀—再次下沉和沉积。

平行不整合往往与造陆运动相关;角度不整合往往与造山运动相连。

2. 如何在手标本上区分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和石膏?

答:首先根据硬度的大小,能被指甲刻划,且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的为石膏;能被小刀刻划的且具有菱面体解理的为白云石和方解石,加稀盐酸剧烈反应的为方解石,加稀盐酸不反应,敲成粉末加稀盐酸反应的为白云石;硬度大于小刀的为斜长石和石英,其中无解理,断口呈油脂光泽的为石英,灰白色有两组节理的为斜长石。

3. 试比较冲积物和风积物的异同。

答:冲积物粒度从粘土到砾石均有,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各种层理发育,成份成熟度较高;风积物以砂粒为主,磨圆度高,分选性极好,发育大型交错层理,成份成熟度低,风积物表面往往毛玻璃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t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