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4阶段水稻病虫害防治病害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22: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4阶段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分级:

水稻每个时期防治病虫害图谱:

从上图可以看出水稻主要的病害在于:苗瘟,稻瘟,纹枯,稻曲病,黑条矮缩病,水稻恶苗病,水稻基腐病。

水稻虫害主要在于二化螟,稻纵,稻蓟马,稻飞虱,水稻钻心虫,

一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1)危害症状:

俗称“矮稻”。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为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该病毒只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染。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稻田中繁殖的2、3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由于灰飞虱不能在玉

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

(1)危害症状:先在叶尖或边缘发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变成黄褐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2)病菌的初漫染源:

①未腐烂的带病稻(杂)草;②借风雨、露水、灌溉水、昆虫和人为等因素传播;③带病种子作远距离传播。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秧;②处理稻草,杜绝菌源:③加强管理.防淹防串灌;④加大对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的杀灭;⑤加强管理,施肥上注重氮、磷、钾的配比,适时晒田;⑥药剂及时防治。

药荆选择药剂选择上必须同时具备三点:①必须是三证齐全的产品;②必须是农业部登记确认的防治对象是水稻白叶枯病的产品;③必须是续展有效、标签规范、日期清晰、质量合格的产品。我省生产上一般只知道用入滇较早的20%叶枯哇,这里慎重推荐: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的优良药剂——50%绿澳—氰尿酸。 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推荐:绿溴—氰尿酸在水稻上,还能兼治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在蔬菜花卉园艺上可治死根烂苗瘟棵等等。

水稻叶鞘腐败病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在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蘖期染病 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 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这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致叶鞘和幼穗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内外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1)发病条件:

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病重。生产上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过量、过迟或缺磷及田间缺肥时发病重。早稻及易倒伏品种发病也重。此外,水稻齿叶矮缩病也能诱发典型的叶鞘腐败病。 (2)防治方法:

A.早稻选用浙辐862、原丰早、二九丰、四梅四号、沪南早;晚稻选用加湖5号、农试4号等抗病品种。

B.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砂性土要适当增施钾肥。杂交制种田母本要喷赤霉素,促其抽穗。

C.积水田要开深沟,防止积水,一般田要浅水勤灌,适时涸田,使水稻生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D.药剂处理种子参见稻瘟病。田间喷药结合防治稻瘟病可兼治本病。必要时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此外还可选用0.02%高锰酸钾溶液,防效70%。或50%丰米超微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75g,防效60%左右,较多菌灵、粉锈宁、三环唑、瘟特灵防效高。提倡使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60~75g,对水60L喷雾,还可兼治水稻紫鞘病、叶尖枯病、稻曲病等.

增强水稻抗病力。切忌偏施迟施过量氮肥。大力推广杂糯间栽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稻瘟病危害。

②加强病草病谷管理。病草、病谷是稻瘟病菌的越冬场所,也是翌年的初次侵染源,因此必须妥善管理。收割时病草病谷与健草健谷分开堆放,不得四处散落,收割后尽早对其进行处理。病草要在春播前处理完毕(首先安排作燃料),并注意烧毁草堆下的秕粒和空壳,需继续使用的病草可移入室内或用薄膜盖严,并保持干燥,以免病菌随风雨传播。禁止用病草盖种催芽、捆扎秧把和盖房、搭棚、垫圈等,若确需用病草捆秧,应该将病草在开水中煮10分钟或在药液中浸泡12小时。垫圈的病草须待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病谷要尽早食用,带病种子必须消毒。

“保”关

①保育:秧田早治。加强秧田(床)调查,发现病情及时喷药防治。若秧田(床)出现中心病团,应拔除病团内病株深埋,然后喷药。

②保健:带药移栽。用20%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浸秧(浸泡秧苗1~3分钟,捞出用塑料薄膜盖严堆闷30分钟),或者喷秧(移栽前3天喷雾秧苗),然后带药移栽,这种方法能基本控制本田叶瘟,防效达90%以上,从而大大减少本田叶瘟的发生面积和防治次数。因此,无论重病区和轻病区,无论秧苗是否已发病,均应实行费省效宏的带药移栽法。据试验,浸整秧的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指、防效(药后30天调查)分别为3.95%、1.08%、0.27、99.57%,只浸秧叶分别为6.9%、1.79%、0.67、98.92%,只浸秧根分别为90.91%、55.77%、29.7、52.31%,而对照株发病率100%,叶发病率80.32%;前两种方式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它们与只浸秧根之间则达极显著水平。

③保苗:挑治叶瘟。在水稻分蘖期,目测感病品种和生长过旺的不同类型田块,凡看到有急性型病斑或有中心病株的稻田,定为防治对象田。当本田出现发病中心,或病株率达3%,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立即亩用75%丰登20~30克、40%稻瘟灵(富士一号)100毫升或30%稻瘟灵150毫升对水喷雾,控制病菌蔓延,防止病害流行。

④保穗:狠治穗瘟。穗颈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在穗期若发现感病品种上叶瘟普遍,急性型病斑增多,有阴雨天气,穗瘟可能大流行。穗颈瘟重点发生在稻瘟病常发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已发生叶瘟的田块及其相邻稻田。但前期没有发生叶瘟的田块未必不发生穗颈瘟。

穗颈瘟可防难治,在预防上注意三点:1)时间。预防穗颈瘟要抓准抓紧时间在破口初期(即破口5%~10%)施第一次药,这次施药至关重要。以后视天气变化及病情发展情况在齐穗期(即抽穗80%)施第二次药。若效果欠佳,灌浆期再补施1次。2)药剂。破口初期所施药剂应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亩用75%三环唑(丰登)20~30克对水均匀喷雾预防。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严禁使用硫?三环和三环?异稻等复配剂冒充单剂预防穗瘟,以确保防治效果。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药则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40%稻瘟灵(富士一号) 或30%稻瘟灵乳油。3)施用。大力推广WS-16型手动喷雾器,严禁使用高射(直通)喷头施药,雾滴一定要细小,喷雾一定要周到。对水量要足,常规喷雾每亩50公

斤为宜,机动喷雾每亩7.5-10公斤。

水稻恶苗病

(1)症状:

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本田发病 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 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2)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 ③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 。 ④种子处理。

1)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强氯精浸种;

2)用多森铵(恶苗灵)200毫升加水50千克,浸种40千克,浸种4—5天,每天搅拌2—3次,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 3)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出,不要用病稻草催芽; 4)用无病苗选留无病稻种。

注意:一种浸种药剂不能单一地多年使用,最好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以免恶苗病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可选用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

(1)症状: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水稻纹枯病主要破坏输导组织,轻则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出现白穗;重则不能抽穗,引起倒伏,甚至使植株腐烂枯死。一般发病可减产5-10%,严重发生减产30-50%。水稻纹枯病主要在分蘖至抽穗期发生。 (2)病原菌及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逐渐形成病斑并长出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越多,发病越重;一般老稻区发病穗,新稻区发病轻;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另外,插秧密度大,长期深灌过量,过迟或过量单一施用氮肥、缺少磷、钾、锌肥,使水稻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水稻纹枯病也就严重。

(3)防治办法:防治水稻纹枯病,主要是采取农业措施,改善水稻的生育环境条件。 第一:消除菌核。实行秋翻,把撒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在土中。在春季灌水耙田和平田插秧前,用布网等工具打涝浮渣,铲除田边池埂及田间杂草,消灭野生寄主,减少菌源。 第二:改进栽培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实行合理密植,提倡稀育稀植栽培。施足底肥,增施磷、钾、锌肥,适量分期追施氮肥。浅水灌溉,适时排水晒田,降低株间温度,控制植株疯长,减轻危害。

第三:药剂防治。当穴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主要药剂有5%井岗霉素水剂,每公顷用1500毫升,加水112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克,兑水1125公斤叶面喷雾。

水稻稻瘟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2)防治方法:

“种”关

①选用抗病丰产良种。选用抗病丰产良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常发病区尤其要注意更换历年感病品种,推广对稻瘟病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或组合,实行多质源品种布局,避免布局上的品种单一化,密切监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控制新小种的增殖,这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②实行化学药剂浸种。用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3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粘附的稻瘟病、恶苗病等病菌。

“管”关

①加强健身栽培管理。大力推广旱育壮秧、合理密植、半旱式栽培、宽窄行条栽、平衡配套施肥、科学管水等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