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碎尸案件地理画像侦查法

更新时间:2023-03-11 07: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杀人碎尸案件地理画像侦查法

杀人碎尸案件的现场一般由一个分尸主体现场和多个抛尸关联现场构成。对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在侦查实践中通常采用查清尸源的方法,即由抛弃尸块找全尸体,由尸体找身源,由身源找因果关系,最后由因果关系排查重点嫌疑,直至抓获罪犯。由于杀人碎尸案件的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在空间上会形成某种地缘关系,因此,侦破杀人碎尸案件我们除了采用查清尸源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地理画像方法,从一个或多个抛尸关联现场入手,确定重点排查范围,查找分尸主体现场。本文试就地理画像方法在杀人碎尸案件侦破中的应用问题作些探索。 一、地理画像与杀人抛尸案件侦破

地理画像作为一种新颖的刑事侦查辅助手段和方法,在我国侦查理论研究领域尚属空白,但在侦查实践中已有无意识运用侦破某些系列案件的成功个案。美国心理刻画专家认为,把地理画像方法用在系列案件侦破中,有时确实有些用处,但必须同时结合其他线索。事实上,运用地理画像圈定案件的侦查范围,不仅在系列案件侦破中可以应用,而且在某些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中也可以运用。长期以来,侦查理论和实践一直都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如何从一个或多个抛尸现场入手,研究、查找犯罪分子杀人分尸现场,并且试图把它当作侦破杀人碎尸案件一条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杀人碎尸案件的分尸现场和各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会形成某种地缘关系,而且这种地缘关系完全可以运用地理画像原理对其进

行空间特征描述,警方可以通过多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点、线、面关系,查找杀人分尸现场可能所在的地域范围。

“地理画像”,在国外一般是指将系列案件的各个作案地点(现场)标在地图上,并对各个犯罪地点的空间分布图形进行分析,确定犯罪嫌疑人藏身匿迹的地域范围的侦查方法。运用地理画像分析系列案件犯罪分子每次作案的地点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点、线、面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犯罪分子最有可能所在的位置。换句话讲,如果查明犯罪分子每次作案的地点,就有可能据以找出犯罪分子作案活动的“中心点”,而这个“中心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就是犯罪分子的家或居住地。地理画像侦查措施是以犯罪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柱的。犯罪心理学认为,尽管犯罪分子在选择连续作案地点时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一般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对作案地点要熟悉,二是要避开熟人,三是不能离居住地太远。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坎特在《犯罪的影子》一书中说:“犯罪实施地点是他投射的影子的最有特色的因素之一。对警方调查来讲,它提供了具有极大价值的手段。它可以指导进行挨家挨户的调查,缩小根据犯罪记录划定的犯罪嫌疑人范围,或者为侦查工作提供行动方针。”对于杀人碎尸案,犯罪分子在选择抛尸地点时也是受其心理活动支配的,即对抛尸地点要熟悉,移尸时要避开行人,不能离居住地太远,等等。我们根据犯罪分子抛尸的地点,可以运用地理画像确定杀人碎尸案件的侦查范围,即确定排查杀人主体现场和犯罪嫌疑人最有可能所在的区域范围。

杀人碎尸案件分尸现场和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具有的分离性、暴露性和关联性以及犯罪分子处理尸体的规律特点,为运用地理画像进行案件侦破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运用地理画像进行杀人碎尸案件侦破,一是要以搜寻尸块为重点,细致进行现场搜索,努力找全尸体残块,通过分析各个抛尸地点的空间位置,推断杀人分尸现场的距离与抛尸条件。二是要以各个抛尸现场的分布与方位的关联性分析为重点,通过判断犯罪分子运尸行走的路线,进而推断分尸现场的方向和范围。

二、杀人碎尸案件的现场构成及其关联性分析

杀人碎尸案件的分尸现场和与之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具有分离性和关联性。杀人碎尸案件的犯罪分子在选择抛尸地点时一般会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对抛尸地点要熟悉;二是抛尸地点要隐蔽;三是要尽可能远离分尸现场。

杀人分尸现场和抛尸现场的关联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远抛近埋

犯罪分子处理被害人尸体的一般规律是“远抛近埋”。杀人碎尸案件的抛尸地点与分尸地点的距离,同凶手的居住条件、杀人后是否急于移尸抛尸的心情,对抛尸的地点是否熟悉,以及是否有运载工具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犯罪分子的移尸方式主要有徒步、骑自行车、驾驶(搭乘)机动车等等。由于移尸方式不同,抛尸现场与分尸现场的远近也不同,

但总的规律是“远抛近埋”。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多数杀人碎尸案件的抛尸现场距分尸现场在5公里以内。如果抛尸现场距分尸现场较远,犯罪分子一般只进行抛尸,如果抛尸现场距分尸现场较近,犯罪分子则不仅抛尸而且还埋尸。 (二)头远身近

犯罪分子一般会将被害人尸体的头颅抛得远一些,而将尸干部分抛得距分尸现场近一些。许多犯罪分子把被害人的头颅割下,抛到较远的地方或隐蔽的处所,目的是为了制造“无头案”,欲使警方无法查清死者身源。据统计,有半数以上的杀人碎尸案,被害人的尸体是“身首异处”,而且把头颅藏得特别严密和隐蔽。如某地一高级知识分子作案,犯罪分子认为只要把被害人的头砍下藏好,警方认不出人就破不了案,所以只将死者的头颅砍下埋到山上,而将其余裸尸扔在自家附近的垃圾堆里。 (三)小近大远

犯罪分子分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毁尸灭迹,而直接目的则是为了便于移尸、抛尸,以减轻负重。有人对100例典型碎尸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犯罪分子将被害人分尸4至12段的占60%左右。分尸的块数多少是犯罪分子内在矛盾心理的具体表现。犯罪分子为了达到毁尸灭迹的目的,杀人分尸后总是希望将尸块抛得越远越好,时间越快越好。但由于犯罪嫌疑人远距离抛尸会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实际困难,因此,有些犯罪分子会把被害人的尸体“碎尸万段”后抛在距其分尸现

场较近的地方。许多作案人侥幸地认为,分割被害人的尸体越碎越不易被警方辨认,所以没有必要远距离进行移尸、抛尸。侦查实践说明,犯罪分子把被害人的尸体分割的块数越多,抛尸现场到分尸现场的距离越近;而分尸的块数越少则抛尸现场到分尸现场的距离越远。 (四)多点抛尸

对于杀人碎尸案,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的尸块抛扔到一处的少见,多数都是多次分散抛扔:有的以杀人分尸现场为中心向四处抛扔;有的多次抛尸于住地附近的垃圾箱、厕所、窖井内;有的凶手沿交通沿线抛尸,等等。多数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的尸体分割后,将尸块分散抛至他熟悉的远离杀人现场的河道、湖泊、垃圾堆、水沟、粪坑等处,也有少数的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的尸块埋在分尸地附近。 三、地理画像在杀人碎尸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杀人碎尸案件的分尸现场和抛尸现场都是犯罪分子作案时一系列行为心理的客观记录,各个现场之间,在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犯罪分子杀人分尸后,有的沿途抛尸,有的多点抛尸,但在抛尸现场的空间分布上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侦查人员在进行现场分析时,要认真研究各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性,认真研究各个抛尸现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分析它们的空间结构关系。 (一)分析判断抛尸现场可能所在的位置

运用地理画像侦破杀人碎尸案件,首先需要对各个抛尸现场进行空间定位,然后通过对各个抛尸现场的空间特征和地缘关系进行分析,推断杀人分尸现场可能所在的地域范围。因此,尽可能把被害人的尸块找全是运用地理画像侦破杀人碎尸案件的一个必备条件。在侦查实践中,杀人碎尸案件的尸块一般都不容易找全,但应尽可能寻找。在寻找尸块时,可以根据首次发现尸块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环境要素以及交通状况等推断其他尸块可能所在的地点。多数犯罪分子所选择的抛尸现场在空间特征上都具有某种相似性、雷同性。如2002年9月19日,广州一名水上环卫工人在海珠区马涌南华西永兴街段水面清洁卫生时打捞到5块人体碎尸块,警方接报案后分析其余尸块可能也在水面上,立即组织力量沿马涌水面进一步展开搜索工作,果然于当天下午在马涌怡乐路祁乐段水面又发现死者的头及左小腿。两处抛尸地点仅有三至四公里。破案后得知,首次发现尸块的现场系犯罪分子步行携尸块抛尸地点,而发现死者头颅的现场则是其搭乘摩托车进行抛尸的地点。 (二)分析判断移尸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对于在公路沿线抛尸的,应当根据在公路沿线两侧抛尸的具体情况和通行走向,确定抛尸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对于直线形空间特征的抛尸现场,杀人分尸现场一般应在抛尸路线的起点附近。如1988年2月,徐州市东郊解台闸水域发现人体残块,岸边发现男性生殖器,后经沿307国道两侧搜寻,发现由市区西部至东郊20公里沿线有20余处抛撒尸块的地点,搜集尸体残片一千余块。侦查人员经综合分析认为,抛尸的起点应

为位于市区西部的湖滨新村,后经尸源调查,结合主体现场方位判定,将居住在湖滨新村的犯罪分子赵某列入视线。经在赵某住处搜查,发现卫生间内多处水样稀释血迹,菜刀柄上提取人体组织碎屑。赵某在徐州市区其家中将与其妻子有奸情关系的吴志峰杀害后,分尸一千余块,骑上吴的自行车一路往东而行,沿途抛撒尸块,最后行至其亲戚家所在的解台闸附近(距杀人现场20公里),将剩余的生殖器等尸块及自行车抛下。解台闸附近居民发现被抛下的自行车及男性生殖器后迅速报案。 (三)分析判断各个抛尸现场的空间构形

空间构形,就是对各个抛尸地点所形成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犯罪分子多次、多点抛尸,必然形成一定的空间分布结构。有的多次辐射抛尸于住地附近,抛尸地点的空间分布会呈现“弧线形”;有的多方位抛尸,则会呈现“三角形”或“四角形”;有的利用自行车、汽车沿途抛尸,会形成“直线形”。实践证明,犯罪分子移尸、抛尸的“良好愿望”总是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使其不能如愿以偿。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根据各个抛尸地点的空间构形推断出犯罪分子杀人分尸和藏身匿迹的位置:犯罪分子的各个抛尸地点不可能距离他的分尸地点太远。我们通过对各个抛尸地点进行地理画像可以看到,犯罪分子处心积虑精心策划的各个抛尸地点所形成的空间构形,总是将他自己圈在里边而成为“瓮中之鳖”。

(四)分析判断杀人主体现场所在的地域范围

运用地理画像的最终目的是根据抛尸现场寻找确定杀人分尸现场可能所在的地域范围。杀人抛尸、藏尸的地点与分尸的地点之间大多存在着某种关联,侦查中一旦发现抛尸、藏尸地点,要注意了解该地点的隐蔽性,周围群众对该地点的熟悉程度,结合附近地形、地物、道路、交通情况等,分析判断犯罪人抛尸的方向、路线, 杀人碎尸地点可能位于何处。在发现藏尸、抛尸现场后,应当充分利用关联现场的有利条件,查找杀人碎尸的主体现场。首先应研究抛尸、藏尸现场的分布状况,各个现场上痕迹、物品的相互联系,找出其共同特征,分析犯罪人抛尸、藏尸的规律;判明犯罪分子杀人碎尸地点的大致区域,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侦查。根据地理画像原理对碎尸案进行侦查,可以从尸块所在地点的环境和它与周围地域的接邻关系对杀人分尸现场进行合理判断。 戴维·坎特认为,“犯罪人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自己很方便的地方实施犯罪,至少在最初是这样选择犯罪地点的。”“我们所说的‘圆周假设’就是将这些犯罪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假定这些犯罪是由一个尚没被发现的单个人干的,并且找出两个相互之间距离最远的犯罪的位置。用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做直径,可以画一个包括所有犯罪的圆周。我们的假设是,人们会发现这个犯罪人就居住在这个圆周里面,可能就在靠近圆周中心的地方。”坎特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试图学习像犯罪人那样进行思考,将他犯罪地点看成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犯罪成功的机会,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的地方。如果我们假定该犯罪人有基地,那么他很可能对这个基地附近地区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但是因为怕被人认出来或是因为有被纳入警察调查视线的危险,他不可能

在离家很近的地点进行犯罪。”坎特所讲的尽管是对系列犯罪案件的地理画像,但它同样可以运用于杀人碎尸案件侦查范围的确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