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9 09: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职业卫生培训总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1)职业危害的基本概念
一、 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500万人以上,到1998年,全国累积尘肺患者542041人,累积死亡127147人,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三、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
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五、职业病目录
1、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碳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内照射放射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氯气中毒、氮氧化和物中毒、苯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震动病等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式杆菌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8种 7、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3种 9、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10、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劳动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是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必要的实验检测确定的。主要通过了解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主要有毒有害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理化性质等加以确定,同时可以采用实验检测的方法加以确定。
六、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1、防水卷材制造 防水卷材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行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主要危害因素:硫化氢、甲苯、汽油、3,4—苯并芘、沥青、高温、苯乙烯、丁二烯。
2、焊接工艺手工电弧焊:利用电弧热,使焊条和基本金属熔化,形成焊接接头使两金属焊体连接在一起。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喷嘴沿焊丝周围喷射出来,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气体保护层,使熔滴和熔池与空气隔离开来,从而保证焊接过程稳定持续进行。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氩弧焊:氩气从焊枪或焊炬的喷嘴喷出,在焊接区形成连续封闭的氩气层,对电极和焊接熔池起着保护作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噪声。气焊:利用气焊火焰来熔化焊件和焊丝进行焊接,同时火焰的气流又是熔化金属的保护介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乙炔。
3、静电涂装:是以接地的被涂物作阳极,涂料物化气作阴极,在两极间形成高压静电场,使带电漆滴受电场的作用,沿电力线方向吸附在在被涂物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苯系物、甲醇、环己酮、乙酸丁酯。
4、喷涂将涂料物化,在气流的带动下,高速的将涂料均匀的涂着在被涂物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为苯系物
5、纺织行业主要是粉尘、高温、噪声及洗毛过程中的氢氧化钠,防缩整理中的硫酸、氨,树脂整理中的甲醛、乙二胺,防水整理中的乙醇、环氧树脂。 6、家具制造木家具制造——主要为粉尘、噪声、苯系物、乙酸乙酯。钢木家具制造主要为砂轮磨尘、硫酸。
7、印刷行业印刷岗位:用凸版印刷机、平板印刷机、凹版印刷机等机械设备将各类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上,若是印刷彩页则需加入含有溶剂的彩色颜料。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甲酚、乙酸、乙酸乙酯、噪声。油墨调配岗位:使用计量工具,将配方所需的各种颜料、连接料、用搅拌机制成印刷油墨制成品,再使用轧墨机,将已配制好的油墨半成品等各种填加剂,轧制成各种印刷专用油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二甲苯、甲酚、乙酸乙酯。
七、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1、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预防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
2、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顺序;
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八、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
粉尘的性质:
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
2、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
3、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
4、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
5、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效能有很大影响
6、粉尘的燃暴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炭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的火源,也会引起爆炸。
粉尘的危害 :
1、对人体的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 1)、粉尘在肺泡里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病的首要条件,粉尘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所带电荷越多、越容易在肺泡内沉积。 2)、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越快,危害越大。 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浓度越高、有尘作业的劳动强度越大、接触粉尘的时间越长,粉尘的吸入量就越多,越容易得尘肺病。
2、对生产的影响:(1)、对产品的质量、精度的影响(2)对设备的影响,增加转动部件的磨损,(3)造成材料的消耗等 3、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内、破坏生态环境
生产性粉尘尘源分类:根据尘源产生特点及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归纳为3类: 1、机械振动性产尘:由于机械振动,使机械设备内、外产生压力差,而造成粉尘飞扬。如鄂式破碎机进料口和卸料口。 2、机械高、低速旋转型产尘:机械部件的旋转带动
风速,使周围空气形成旋转气流,造成粉尘飞扬。 3、物料运动型产尘:物料借助自身的重力,由上而下坠落,造成的粉尘。
预防与控制技术:防尘对策需要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劳动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对策。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是关键,是控制、消除粉尘污染源的根本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是技术措施的保障。防尘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宣传教育、技术革新、湿法防护、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维护管理、监督检查。
1、工艺和物料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小的物料,是消除、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例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
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 1)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不能完全密闭的尘源,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半封闭罩、隔离室等设施来隔绝、减少粉尘与工作场所空气的接触,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弱粉尘的存在。 2)通过降低物料落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隔绝气流、减少诱导空气量和设置空间(通道)等方法,抑制由于正压造成的扬尘。 3)对亲水性、弱粘性的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用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物料在装卸、运转、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厂房喷雾有助于室内漂尘的凝聚和降落。 4)为消除二次尘源、防止二次扬尘,应在设计中合理布置、尽量减少积尘平面,地面、墙壁应平整光滑、墙角呈圆角,便于清扫;使用副压清扫装置来消除逸散、沉积在地面、墙壁、构件和设备上的粉尘;对碳黑等污染大的粉尘作业及大量散发沉积粉尘的工作场所,则应采用防水地面、墙壁、顶棚、构件和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尘。严禁用吹扫方式清尘。 5)对污染大的粉状辅料宜用小包装运输,连同包装袋一并加料和加工,限制粉尘扩散。
3、通风除尘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工艺特点及排尘的需要,利用风压、热压差、合理组织气流,充分发挥自然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全面或局部机械通风排尘装置。通风除尘设施是尘源控制与隔离的重要手段。工业通风的分类:按通风系统的工作动力分类—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分为:热压和风压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排风、机械送风自然界的风力能为通风提供动力。当有风吹向车间时,在迎风面形成正压,而背风面形成负压,产生压差,外界空气从迎风面进入车间,将污浊空气从背风面门窗压出,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接触限值:中国MAC:100mg/m 33避免接触的条件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苏联MAC:50 mg/m 33 美国TWA:OSHA 200ppm,754 mg/m;ACGIH 100ppm,337mg/m 美国STEL:ACGIH 150 ppm,565 mg/m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属低毒类 3 LD50:1000mg/kg(大鼠经口);12124mg/kg(兔经皮) LC50:5320ppm 8小时(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泪、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救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防护措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施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露处置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1,4-二甲苯
标识 中文名:1,4-二甲苯;对二甲苯 英文名:1,4-Xylene ;p-Xylene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熔点(℃):13.3 沸点(℃):138.4 饱和蒸气压(kPa):1.16/25℃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343.1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25 自燃温度(℃):525 临界压力(MPa):3.51 建规火险分级:甲 爆炸下限(v%):1.1 爆炸上限(v%):7.0 相对密度(水=1):0.86 相对密度(空气=1):3.66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避免接触的条件 包装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 与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储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运 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接触限值:中国MAC:100mg/m 33苏联MAC:50 mg/m 33 美国TWA:OSHA 100ppm,434 mg/m;ACGIH 100ppm,434mg/m 美国STEL:ACGIH 150 ppm,651 mg/m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属低毒类 3 LC50:455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泪、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救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高浓度蒸气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露处置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汽油
标识 中文名:己烷;正己烷 英文名:n-Hexane;Hexyl hydride 分子式:C6H14 分子量:86.1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熔点(℃):-95.6 沸点(℃):68.7 饱和蒸气压(kPa):13.33/15.8℃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34.8 燃烧热(kj/mol):4159.1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25.5 自燃温度(℃):244 建规火险分级:甲 爆炸下限(v%):1.2 爆炸上限(v%):6.9 临界压力(MPa):3.09 相对密度(水=1):0.66 相对密度(空气=1):2.97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遇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避免接触的条件 包装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与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储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运 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若是储罐存放,储罐区域要有禁火标志和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3苏联MAC:300 mg/m 33 美国TWA:OSHA 500ppm,1760 mg/m;ACGIH 50ppm,176mg/m 美国STEL:ACGIH 1000 ppm,2380mg/m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属低毒类 3 LC50: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皮肤粘膜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接触后出现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进一步发展为两下肢无力,肌肉疼痛等。 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救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泄露处置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丙酮
标识 中文名:丙酮;阿西通 英文名:Acetone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熔点(℃):-94.6 沸点(℃):56.5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种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35.5 燃烧热(kj/mol):1788.7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20 自燃温度(℃):465 建规火险分级:甲 爆炸下限(v%):2.5 爆炸上限(v%):13.0 临界压力(MPa):4.72 相对密度(水=1):0.80 相对密度(空气=1):2.0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遇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避免接触的条件 包装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与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储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运 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 mg/kg(兔经皮) 接触限值:中国MAC:400mg/m 3苏联MAC:200 mg/m 333 美国TWA:OSHA 1000ppm,2380 mg/m;ACGIH 750ppm,1780mg/m 美国STEL:ACGIH 1000 ppm,2380mg/m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属微毒类 3 LC50: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高浓度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救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泄露处置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三氧化二氮
标识 中文名:三氧化二氮;亚硝酐 英文名:Nitrogen trioxide;Nitrous anhydride 分子式:N2O3 分子量:76.02 CAS号: RTECS号: UN编号:2421 危险货物编号:23011 IMDG规则页码:2164 理化性外观与性状:红棕色气体,低温时为深蓝色液体或固体。 主要用途: 熔点(℃):-102 相对密度(水=1):1.45(0.27 kPa) 相对密度(空气=1):1.45 质 沸点(℃):-10(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溶解性:溶于苯、四氯化碳、甲苯、氯仿、乙醚、酸、碱。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建规火险分级:甲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但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稳定性:不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避免接触的条件 包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装与储运 毒性及健康危害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露现象。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 接触限值:中国MAC:5mg[NO2]/m 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LD50: 3前苏联MAC:5 mg[NO2]/m 3 LC50: 性 健康危害:本品不稳定,遇热转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进入呼吸道深部时,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过4—6小时或更长潜伏期,便出现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水肿、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急皮肤接触: 救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露处置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勿使泄露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通风对流,稀释扩散。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一氧化碳
标识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熔点(℃):-199.1 沸点(℃):-191.4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140.2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50 自燃温度(℃):610 临界压力(MPa):3.50 建规火险分级:乙 爆炸下限(v%):12.5 爆炸上限(v%):74.2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0.97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40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接触限值:中国MAC:30mg/m 33毒性及健苏联MAC:20 mg/m 33 美国TWA:OSHA 50ppm,57mg/m;ACGIH 50ppm,57mg/m 美国STEL:ACGIH 400 ppm,458mg/m 侵入途径:吸入 3
B、上送下排 新鲜空气从车间从车间上部的送风口送入,通过工作地点,从车间下部的排风口排出,气流路线较为通畅且以纵向运动为主,涡流区较少。这种气流组织方式可用于无热源存在的车间。
C、上排上送 送风口布置在车间上部,自上而下送风,气流通过工作地点后再返至上部,经排风口排出。采用这种方式时,由于送出的新鲜空气先经过车间上部然后才到达工作地点,它可能在途中受到污染,且因气流的路线不很通顺,往往有较多的涡流区。鉴于山噶户特点,这种气流组织方式用得较少,只有在车间下部不便布置排风口时才采用。
2)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系统由排风罩(吸气罩)、风道、净化器、风机和排气筒组成。从环保角度考虑,只有局部排风系统才能实现净化。
A、对吸气罩的原则要求: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常用的吸气罩有伞形罩、槽边罩。
B、对风道的要求:风道阻力尽可能小、风道形式尽量采用圆形,如为其他形状,应计算当量直径及摩阻。
C、风机:根据所需的风量及风压,以及其他的工艺条件,选择最佳工况的风机,以便用最小的动力消耗获得最大的效果。
3)有害气体净化技术
为防止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从车间内排除的有害气体,需采取适当的净化处理措施。对经济价值较大的物质,应尽量回收。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主要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目前多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
4、对有毒物质泄露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设备和工作场所设置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和应急防护装置。
5、采取防毒教育及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检测。
生产性噪声的控制措施
一、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的观点出发,噪声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音。
二、噪声源
按产生噪声的振动源,可以将工业噪声分为三大类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
和电磁性噪声。
1、空气性噪声是由于气体震动产生的,当气体中有了涡流或发生了压力突变等,引起气体的扰动,就产生了空气动力性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固体震动而产生的一般起源于设备的连接点和运转区单个的或周期性的撞击。在撞击、摩擦等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机床零件和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并以震动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机械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电机隙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三、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以成为当今世界上一项重要的公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生产性噪声的危害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产生头疼、脑胀、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征候群。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改变、传导阻滞。血压变化。
3、对视觉器官的影响:眼痛、视力减退。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不振、恶心、胃张力减低。
二)、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指操作者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引起的耳聋。噪声性耳聋不易被早期发现,因为人耳的听力范围在20~20000HZ,但对2000~8000HZ的高频声音灵敏度较高。早期损失主要在高频范围内。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确定听力损失25 dB为耳聋标准。人耳正常听力普通交谈55 ~65dB,个别可低致15 dB,一般认为听力损失在25~40 dB为轻度耳聋,40~55为中度耳聋,70~90为重度,90以上为极端耳聋。
四、 声控制与治理
噪声控制与治理的原则: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在接受点采取防护措施。
1、 声源控制
A、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工艺,尽可能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汽动。
B、选用低噪声设备,使用哑音材料降低噪声冲击、对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管道与基础、支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提高设备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C、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D、改进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2、 从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A、厂区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对特别强烈的声源,可设置在厂区偏僻地区。同一车间内的机械设备,在工艺条件容许的情况下,高低噪声设备应分区排放。
B、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
3、从声源或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可进一步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阻尼等声学技术措施解决。
4、个人防护: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工作场所噪声仍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时,应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技术、管理手段不可行时使用,不必要采取技术手段时)
高温危害预防与控制
一、高温作业定义: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度或2度以上的作业。
二、生产性热源: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三、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
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的流动和热辐射四个因素。
四、高温作业的类型:一类是高温、强辐射热作业,属于干热型作业。另一类是高温、高湿
作业,这种作业又称湿热作业。
五、高温的危害
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主要的生理功能改变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泌尿、消化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盐代谢紊乱、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同时高温作业可引起职业中暑。
六、防暑降温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合理安置热源,尽量远离操作者;隔热措施:建筑物隔热、设备隔热(热绝缘、热屏蔽);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及空调降温。
2、卫生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工人就业前及夏季以前应做好职业性体检,对患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甲亢、肝肾疾病等职业禁忌症人员,不得从事高温作业。
2)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提供清凉饮料。
三同时与预评价
一、三同时的定义:职业病防治法第16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建设项目工业卫生“三同时”专篇编写的主要内容
1、设计中所遵循的国家及地方的卫生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
2、建设项目的用途、生产性质、设计能力、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
3、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部位、存在的形态、主要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及危害的范围和程度。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所采用的建筑设计和劳动卫生防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但对于因工艺或设备本身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或尚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要进行说明并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5、根据生产特点和卫生级别、职工人数及构成,设置生活卫生设施,包括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厕所、医疗室和工业卫生室及其设备。
6、写明用于工业卫生防护措施的经费概算及占工程投资总额的比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职用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预测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对泥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并提出科学、客观、公正的预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验收前,对建设项目存在的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测定,对除尘、排毒、通风、照明、采光等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进行评价的行为。评价的结论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
卫生学预评价报告书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需提供以下资料:
1. 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2.可行性研究资料;
(1)项目名称、工程编号、主管部门、建设地址、性质、规模、建设项目属性、立项审批机关、建项目总占地面积、项目总投资;
(2)建设单位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
(3)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
(4) 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5) 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6) 拟配备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7) 辅助用房及设置的卫生设施;
(8) 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9) 单位职工总人数其中男女工人数、各种有害因素作业分别所占的人数;
3. 设计图纸; 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内容为对评价范围内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有毒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防护措施,以及对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卫生工程技术防护措施的预期效果、个人防护措施、辅助用室设施、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卫生学预评价
职业卫生标准及应用
一、 职业卫生标准分类及应用
分类
1、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2、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3、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4、职业病诊断标准
5、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6、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7、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8、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9、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构成,强制性卫生标准为“GBZ”,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用:为各类企业实施行政执法和卫生监督、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工人健康提供技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凡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均是强制性标准,卫生标准是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
二、GBZ1—2002,GBZ2—2002的应用
1、制定的原则:在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前提下,作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即安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2、制定的依据:制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以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动物性实验、人体毒理学资料、职业流行流行病学调查、劳动卫生现场情况为依据。同时又与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接轨。
3、保护水平:指在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不超出该接触限值作业环境条件下,持续作业若干年,某种和定的有害效应在接触人群中,不致超过某一给定的发生频率。每相卫生标准都体现了对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水平,又体现了某种可接受的危险程度。
4、高危人群:指一小部分人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致癌物时,由于个体差异,而使其对有毒物质的反应教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严重,这样的易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职业卫生标准不以这部分人为制定依据。
三、专业术语
职业接触限值: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1、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2、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3短时间接触限值(TLV—STEL):这是在不超过TWA的情况下,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此浓度指在8小时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职业健康监护
一、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注:(1)用人单位对未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不得从事有害作业,对未进行离岗时体检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3)对急性职业中毒人员,应及时进行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因及时通知本人,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岗位
(5)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 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 职业病诊疗情况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妥善保存,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档案、离开时有权索取复印件
职业危害告知
一、法律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第22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中英文说明,其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应急救治措施等。
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危害告知的内容
1、规章制度告知;职防制度、操作规程、年度计划。
2、应急告知:发生事故时,职工如何避险、如何救援
3、危害告知: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尘毒噪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
4、合同告知: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时,告知其工作场所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程度。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内容及方法
一、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内容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内容总结如下:
项目 认真执行法律法规,领导重视管理到位 管理内容 1、建立各级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有专兼职人员全面负责职
正在阅读: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 图文04-29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汇编12-15
001_砌砖墙技术交底06-09
2018年年终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03-12
计算机网络本科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01-25
个人博客开题报告11-11
有趣的图形宝宝03-08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12-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讲义
- 卫生
- 图文
- 职业
- 培训
- 四川大学 - 无线网络技术 - lab1实验报告
- 2018-2019年PEP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小升初英语专项
- 词性练习题以及答案 (七年级)
- 鄂教版二年级小学下品生全册教案
- 变压器技术问答
- 延安安塞县曹村延河大桥资格预审2007
- 第四章 凸轮机构
- 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认识
-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博弈
- 2009年06月05日关于黄道婆民间信仰及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 黄金珠宝知识培训重点
- 口腔组织病理学 选择题
- 综采各工种岗位标准化 作业标准
- 黔教办师〔2014〕232号 2014年国培计划实施通知 2
- 西安市第一医院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教案人教版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污水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环评报告
- 天津大学专业实验共沸精馏
- 纳税筹划第一章练习题
- 材料力学1-14概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