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07-29 09: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忽视课堂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课堂太过于枯燥乏味,要想达到课堂授课的最大绩效,就要进行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程’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扈春香(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京 10 8 )北北 0 0 3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忽视课堂的现象,因之一就是课堂太原

过于枯燥乏味。想达到课堂授课的最大绩效,要就要进行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发学生的积极性、激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堂思大课

问题的提出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

好地集中精神,课堂上经常心猿意马,听课的时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导致上课说话、课、到、退、觉、手机、电逃迟早睡玩看

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有积极的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是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观、人价值

实践教学有很多种,可以在课堂上 进行某些实践环节,也可以走出校园进

脑、 M 3吃零食等现象频频出现,听 P、更

有甚者上课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2大学生课堂问题原因简析 .

行社会实践。对专业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考,对学生发现问题、析问题、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分解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很多原因。有

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考上大学后压力减小,面对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正确地面对

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突

和安排“自学为主”以的新的方式,上加一

出的自我修养性和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自我感

悟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绩效。也就是说,求教师在课堂传授 要

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缺乏应有的兴

二、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1大学生课堂现状 .

趣,认为“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这类课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从心理上排斥这门课,致各种课堂问题出现。导

知识的同时,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切合点,用此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炼能力,导实践,高分锻指提

从课堂讲授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体系的指导,但是课堂仍然是其接受理论知识的

循守旧,与其说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还不如说对着教材照抄照搬,这样学生即使上课听讲,所接受的也只是陈旧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自 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想道德

前沿阵地,这里可以提供系统学习的资料,以提供正规的实验指导,可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新鲜的信息。但是,目前的就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状况不容乐观,大

的知识体系,而且加上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味地“一灌输”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向往。 从课堂管理方面来看,一般的大学对旷课的学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

修养知识的摄取有很多渠道,课堂教学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

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普遍存在逃、 学混对待的状况。

个长期的过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需

旷课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三次迟到可以记为一次旷课等,但是对课堂说话、 吃东西、玩手机等问题并没有明文规定如何惩罚,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找到课堂管理的漏洞。 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目前的学

这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可以说,课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把理论知识由内转外的方法,实现从道德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说安排在新生

入学的第一学期

,这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觉上课枯燥无味,能很感不

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变。这其中,实践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实践能够有效地 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生更为关注的是能够带来未来就业效益的各种课程,而且更加倾向于立竿见影

作者简介:扈春香( 9 7 )女, 17一,汉族,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国经济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f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