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

更新时间:2024-02-01 08: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姓名:李盼晓 学号:1507122425 专业:应用数学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摘要: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文学思潮之一,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存在主义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新时期文学中\人\的观念的发现、深化与重构,开创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本文着重分析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存在主义必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存在主义;社会影响;当代文学 一、 存在主义的产生及意义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而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海子说:“这世界需要的不是反复,倒伏的芦苇,旗帜和鹅毛,而是一种从最深的根基中长出来的东西,真东西。”

存在主义其实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文学范畴。它作为一个临界点,分割了近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不同的哲学本质病构造成了思想内涵上深刻的矛盾对立。马丁·海德格尔说:“存在,是自明的概念。我们已经生活在存爱的领悟

里,但同时生活的意义有归于晦暗,这一事实说明,完全有必要追问存在的意义。

存在主义是广泛流行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不仅是一种哲学,而且几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哲学史上,很少有一种哲学能够具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如此明显的时代精神。存在主义以人的存在问题为中心,对人的生存现状、生存意义等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哲学与人生命题。可以说,存在主义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个体如何获得本真的自我等既是深刻的哲学问题也是深刻的人生问题。这些最基本的人生问题,永远为人所关注,对任何一个关注人生问题的人都具有普遍意义。

二、 存在主义的地位和思想

二次大战以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确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一些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进行宣传,扩大了它的影响。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分为两大派:以西蒙娜·魏尔、加布尔埃尔·马塞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以保尔·萨特、阿尔贝·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它又称为萨特的存在主义。

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的为人十分矛盾,在他看来,一度存在的基督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为此他专门写了《对基督教世界的攻击》来论述这个问题。但是他同时又

是一个基督教徒,并且他认为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应向他学习。虽然他认为基督教只关心个人的东西而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他的思想不符。

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个人思想的矛盾,使他并不被世人接受,人们往往抓住他的某些缺陷大做文章,却忽略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克尔凯郭尔主张现代性的主要运动是向群体社会漂移。而这样的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的群体社会,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死亡。在这里,克尔凯郭尔否定了个体存在的作用,忽视了现实世界存在的意义,不但超前,而且过分极端,导致他很不被人喜欢,常常被别人反驳。

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抛弃了克尔凯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形成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从此,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其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这个\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是如此。其三是\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那么,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萨特指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萨特的存在主

义哲学不仅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而且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基础。

三、 存在主义的流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开始在我国逐渐传播,并形成“萨特热”。九十年代又出现了“海德格尔热”,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存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其实,早在 1955年萨特就曾访问中国,并在回国后发表过访华观后感。1976年以后中国大陆陆续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评介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流派的文章和论著,翻译引进了许多西方作家的作品。存在主义思潮在中国得到重视和共鸣,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不开。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走过来的人们对十年文革浩劫心有余悸,在精神上都有一种危机感。他们对过去进行着反思,对现实充满了怀疑,对未来感到迷惘。迷惘与仿徨、失落与孤独成为普遍的社会情绪。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把人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进入中国,便取得了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心灵上的共鸣。进入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方向,但当生活前进的步伐受到种种旧势力的盘绕而走不出历史循环的荒诞时,人们就由原来热望的情绪变得茫然不知所措,荒诞感、孤独感、失落感成了一种“时代病”,这也使人们容易在存在主义思想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契合。70年代末以来,存在主义不仅影响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80年代中期,这种追问曾在中国形成热潮。当在那时候,人们对这种哲学精神上的心灵认同还是单纯与浮泛的。虽然他们抛开了当下的文化境遇和文化心态,但这种并不牢靠的狂热仍然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孕育了一种希望,暗示了一种可能。当历史的帷幕缓慢的开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时候,中国当代文学终于呈现出彻底地向个人化精神劳动,边缘化的社会位置和内心的生存体验流动的势态。 四、 存在主义对文学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主义作家提倡作者、人物和读者的三位一体观。指出作家不能撇开读者来写小说,作者的观点不应该是先验的,还必须通过读者去检验;只有当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在小说人物的活动过程中,作者和读者才共同发现人物的真面貌。这种三位一体的观点,对欧美青年一代作家影响很大,后来,也为其他文艺思潮流派所运用。

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

源于西方思想并对整个人类构设影响较大的存在主义,其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由于存在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盛行,其在哲学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存在主义的思想特点和诗性品格使得它的哲学主题往往是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的,同时,文学领域中也有先行于哲学的主题表达,所以存在主义和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哲学主题往往内在于文学的表达中,对文学解释的力求本质化就强调了哲学,而哲学表达又离不开文学对于人生存状况的描述。在西方作品,存在主义主题在文学中的表述随处可见,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也存在这一思想。如果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以49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它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多有理论实证可循,人们对鲁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也从存在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挖掘了文学作品中更深邃的思想内核。49年以后,在七、八十年代曾兴起“萨特热”与“尼采热”,九十年代的“海德格尔热”,存在主义逐步影响到了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但作为和文学领域关系密切的存在主义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及影响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随着哲学界九十年代兴起的生存哲学热,中国本土的“生存”资源必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关颖,葛岚.存在主义对当代先锋文学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2002,(01).

[2].赵守成.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文学在中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J].1991(03).

[3].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万海洋.存在主义的传播及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名作欣赏.2012年,第33期.

参考文献

[1].关颖,葛岚.存在主义对当代先锋文学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2002,(01).

[2].赵守成.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文学在中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J].1991(03).

[3].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万海洋.存在主义的传播及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名作欣赏.2012年,第33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