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特岗教师押题卷8套 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9 2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省2014年特岗考试押题卷 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参阅党的十八大报告。

2.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3.C【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4.B【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5.B【解析】练习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多采用练习法。

6.D【解析】“教必有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等,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以及实际经验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教无定法”。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7.B【解析】模像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以形成感知表象的直观方式。

8.B【解析】“施用累能”是说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起来的,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9.D【解析】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0.A【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 11.C【解析】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重要内容。

12.D【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13.B【解析】所谓学会学习,是指掌握了学习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兴趣和知识掌握并不代表知道如何去学。

14.D【解析】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是运用讲授法的先决条件。 15.C【解析】运用参观法能够使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16.D【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这是韩愈关于教师角色和作用的定位,即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

17.C【解析】说服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18.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根据这一界定可以得出结论:教师是专业人员。

19.D【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20.B【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6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二、判断题

1.√【解析】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

2.√【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3.×【解析】最早科学编制的智力量表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4.√【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解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评判对与错,它还具有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等功能。

6.×【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7.×【解析】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学进程等。

8.√【解析】这是教育机智概念的另一种阐述。

9.×【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可以说教师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学校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初期。

10.√【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所以说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 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而不是错觉。 13.×【解析】性别不影响智力的发展。

14.√【解析】终结性评价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5.×【解析】教育目的虽然属于意识范畴,是人们的教育理想,但是教育目的 的确立还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等,所以说教育目的也具有客观性。

16.×【解析】管理学生不仅是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 权利与义务。

17.×【解析】考夫卡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18.√【解析】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 19.√【解析】略。

20.×【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都 市生活。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第一,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刘老师注重尖子生的培养,但是不能以放弃或体罚后进生为代价。这违背了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第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团结协作,这包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而刘老师不能够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甚至以老师的资格对家长进行批评,违背了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三,刘老师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惩罚。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更违背了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2.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甚至是穿衣打扮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是由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为此,教师必须做到: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其次,案例中王某的话“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是不正确的。这违背了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人的培养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新教材、新课标的透析能力。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研究、剖析教材的能力以便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程结构。 (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在一个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

(3)与其他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也应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

(4)不断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五、作文(写作思路)

首先,这篇作文的写法多样。考生可以用记叙的方式,也可以议叙结合,但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与光荣之处。立论要从某位教师对自己的影响入手,而这种影响,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态度上与价值观上的。其次,无论立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学习之外,考生都应对该教师对自己的影响过程进行具体论述。这一部分考生可以略加抒情。另外,考生应把该教师对自己的影响之广之深交待清楚,以突出该教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要结合论点,点出自己对该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文尾应再予以升华,说明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

河南省2014年特岗考试押题卷 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国家。

2.D【解析】司法机关或通过司法渠道对未成年人和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是司法保护。

3.B【解析】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发展。如我国2010年6月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提出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4.B【解析】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C【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 6.C【解析】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7.B【解析】略。

8.B【解析】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学研究的第一步。 9.C【解析】注入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10.A【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1.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并进行逻辑思维。

12.A【解析】从众是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13.C【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中国女排的成功来源于其意志的坚韧性。

14.C【解析】由于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间接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所以应多选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15.B【解析】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师德的灵魂。 16.A【解析】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7.D【解析】“区分等级”即进行甄选。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的评价是相对性评价。

18.C【解析】根据离差智商公式计算,Z =(80-70)÷5,Z为2。此人的IQ为100+15×2=130。

19.C【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0.C【解析】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二、判断题

1.×【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 2.√【解析】略。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3.×【解析】这种现象是社会堕化。 4.√【解析】考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5.√【解析】1776年,康德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6.×【解析】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7.√【解析】略。

8.√【解析】首先,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其次,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9.√【解析】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10.×【解析】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

11.×【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2.×【解析】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13.√【解析】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规律的运用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14.×【解析】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的时间是在明代。 15.√【解析】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16.√【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17.×【解析】关于教育的价值观定位,近代社会已经产生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争论。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首先,徐老的革命坚定性和以及革命第一的品质,是其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其次,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说明其作为教师具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有伟大的奉献精神。最后,“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一切革范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体现了徐老能够为人师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能够做到身教,言行一致。

2.孙老师的做法不对。首先,《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次,《教师法》规定,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的义务。最后,孙老师罚李某在操场上跑10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这一行为违反了依法执教的要求,侵犯了学生李某的受教育权、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综上所述,孙老师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既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2)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3)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看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2.(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生活的目的,追求崇高的理想。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①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②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对于容易盲从的学生,教师应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其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怯懦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以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周围人的影响、集体委派的任务、榜样的教育等,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在学习自觉性、坚持性方面的自我锻炼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经常用榜样、名言、格言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督促自己。②经常与周围学习好的同学作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直到赶上或超过为止。③坚持制订学习计划,包括学期、月、周的计划及每天的安排等,严格执行计划,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坚持去完成。④每天坚持写日记,检查自己当天的活动,发现缺点立即改正等。 五、作文(写作思路)

首先,学生可以点出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想加入教师队伍这一观点,分析个中原因,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亮明自己的态度后,要加以反驳:考生可以从教师职业的特点与要求加以分析与探讨,以达到支撑自己的观点,驳倒对立观点的目的。最后,考生可以从教师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奉献精神为据,引出“把个人心灵献给孩子”这一观点,从而把全文推向高潮。

河南省2014年特岗考试押题卷 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2. A【解析】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3.B【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4.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5.A【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因素。

6.C【解析】参见《教师法》第三十九条。

7.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出现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 8.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不怕见生人了”属于态度的学习。 9.B【解析】题干是参观法的定义。

10.A【解析】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即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11.B【解析】略。

12.D【解析】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称之为感觉的补偿。

13.C【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医生通过诊脉获得病情属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考过程,属于思维的间接性。

14.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5.A【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16.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觉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17.C【解析】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8.D【解析】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种现象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实验中发现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的,因此叫罗森塔尔效应。

19.C【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20.A【解析】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的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二、判断题

1.√【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

2.×【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只有适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才能转化成为教育法律关系。

3.×【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 4.√【解析】教师申述具有非诉讼性。

5.×【解析】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6.√【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7.×【解析】态度和品德实质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8.√【解析】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9.√【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0.√【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1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15.√【解析】运用直观方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

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而不是为直观而直观。 16.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17.×【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8.√【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记忆术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

19.×【解析】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20.×【解析】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而以法治教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以及教育 行政部门。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首先,该校的行为违法了《教育法》。我国《教育法》规定,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而该校对初中三年级学习不好的学生采取停课,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于违法行为。其次,初三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该校随意开除学生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最后,该校随意开除学生的行为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2.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而小王“向学校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借机“向家长讨要好处”的行为违背了这一要求。其次,小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一系列做法并没有起到模范与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能够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最后,小王“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提高学生素质上”,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基本职业道德素养。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教育,特别是学校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各种影响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冲突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由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2.发现学习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发现学习的不足:(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3)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接受学习的优点:(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于采用接受学习;(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接受学习的不足:(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五、作文(写作思路)

考生要意识到此文是对热爱学生这一教师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的再认识。 首先,考生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入手,探讨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含义,以引出“热爱学生”这一观点。其次,点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对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优阐述,以印证师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考生可以用一两个具体事例来论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论点,这可以让文章更富生动性和吸引力。最后,考生应以师爱的作用结论,从而达到首尾呼应的目的。

河南省2014年特岗考试押题卷 答案

(四)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即《学记》(收入《礼记》)。

2.D【解析】1922年,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3.D【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4.D【解析】蜜蜂采蜜、猴子攀爬都是本能行为,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会随着病症的消失而消失,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属于学习。

5.B【解析】盲人失去了视觉,其触觉和听觉却强于正常人,这是感觉的代偿。 6.B【解析】略。

7.C【解析】题干是结构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8.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一直牵着学生走。

9.A【解析】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稳定因素包括个人的能力和工作难度。 10.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1.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12.B【解析】道德认识(知)是德育的基础,道德行为(行)是德育的关键。 13.A【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在自然状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态下进行,材料富有真实性。

14.A【解析】用红线画重点,醒目显眼,方便下次阅读,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15.C【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迁移概念的理解。

16.B【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17.D【解析】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18.C【解析】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9.D【解析】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第5条。

20.D【解析】参见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 二、判断题

1.√【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

2.√【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解析】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但它并不等同于生产力。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与情绪情感过程的关系。

5.×【解析】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6.×【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终身教育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 7.√【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8.×【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 9.√【解析】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10.×【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1.×【解析】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12.√【解析】略。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外、校外教育,二者一个是在课程标准之内,一个在课程标准之外。

13.×【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不可以克服的。

14.×【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个特征,而不是情境性。 15.×【解析】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也由此建立,但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俄国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16.√【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17.×【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18.×【解析】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这是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19.√【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0.√【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要求学生自动退学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2.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定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过去设定的目标的实现情况,哪些实现了,哪些失败了,原因何在,并以此作为设定新目标的参考。(3)表达明确的愿望,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非常重要,方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而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样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4)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促进其学习。当学生表现出期望行为时应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2.(1)问题:一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二是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2)对策: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发展;其次要切实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五、作文(写作思路)

首先,考生可以用自己亲身经历或著名历史人物的教育经历,来说明“赏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其次,考生在展开论述“赏识”这一教育手段对自己或他人的影响。考生应注意这种“赏识”并不一定是外显的,它可以是教师对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自己鼓励的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一个团体的鼓励。考生要能从具体事例中抽取出“赏识”的作用与效果,以求贴近论点。最后,考生要把握“赏识”教育的本质,从学生的渴望被肯定这一特点进行全文的升华,使文章更具深度。

河南省2014年特岗考试押题卷 答案

(五)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补救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权力不需要救济,因为权力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而权利则需要由救济制度给以保障,因为权利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支配力,它的运用不能直接制止某种侵害行为,因此需要保障。

2.B【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者和教育场所都不固定,教育是自发的。人类专门的教育形式出现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如我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3.D【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

4.C【解析】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发现法是布鲁纳提出的。

5.C【解析】大部分学生在临近考试时会出现心情紧张、思维刻板、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较窄等心理反应,即考试焦虑。

6.C【解析】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7.D【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很快就会遗忘。 8.A【解析】题干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9.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1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11.A【解析】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12.C【解析】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 13.B【解析】审题和画示意图属于问题表征的过程。 14.C【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15.A【解析】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选项B、C、D都是特殊能力。

16.C【解析】骑士教育是中世纪的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的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之一。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17.A【解析】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就是反映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8.D【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0.C【解析】教育行政复议需要向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申请。 二、判断题

1.√【解析】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2.×【解析】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解析】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4.×【解析】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5.√【解析】这句话是对近因效应概念的描述。

6.×【解析】生产力虽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但不对教育起直接影响。对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解析】在某一时期,身心发展较其他时期迅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性。

8.×【解析】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道德的发展。

9.√【解析】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10.√【解析】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其核心是班级规章制度。 11.×【解析】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12.×【解析】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的。

13.√【解析】人的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 14.√【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15.×【解析】感觉才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16.√【解析】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区分。 17.×【解析】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18.×【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19.√【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 20.√【解析】略。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在老师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中时,出现了偏差,导致结果与老师的期望不一致。我们不可否认陈老师在备课时确实很用心,以至会背教案了,但离开教案就不知道该讲什么,可见陈老师自己对所教内容理解的也不是很好。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认知结构的特点等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存在新知识的概括程度不高、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关知识等等问题,都会导致迁移困难。

2.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

2.(1)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另外,针对遗忘发展“先快后慢”的特点,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复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复习,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另一种是分散复习,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难度大的材料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另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五、作文(写作思路)

首先,考生应对当前学生的时代特点进行扩展,说明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及其教师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影响。其次,考生可以从德育过程的规律着手进行详细地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论述。本文可以抓住“爱与要求相结合”这一德育过程基本规律,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如放纵学生等进行深度分析与批判,然后提出自己的对策或可行的教育方案。最后,考生可以以“爱与要求相结合”结论,说明盲目地给予“爱”是一种不负责任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

河南省2014年特岗考试押题卷 答案

(六)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C【解析】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之一,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

3.B【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 4.C【解析】向师性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之一。

5.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概念,即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6.D【解析】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7.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8.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 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习需要的定义。

10.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11.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可知,小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性格概念的理解。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13.B【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亦称产婆术。

14.A【解析】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属于内归因,会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5.B【解析】罗杰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以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6.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17.D【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两个阶段划分的时间为10~11岁。

18.C【解析】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类。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

19.B【解析】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16周岁,14岁以下没有完全行为能力,不负担法律责任。

20.C【解析】该责任应由学校及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共同承担,学校负主要责任。 二、判断题

1.√【解析】本题是对政治常识的考查。 2.√【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

3.×【解析】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4.×【解析】六艺教育中的“礼”,不仅包括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还有政治、历史等内容。

5.×【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6.×【解析】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是服从,而不是从众。

7.√【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说明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解析】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机械识记的效果不如意义识记,但不能因此否定机械识记的价值和作用,在学习中应充分发挥这两种识记的效果。

12.×【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继而制约着教育方法的变化与发展。 13.√【解析】学习动机强烈,积极性就高,从而影响学习结果。

14.√【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内容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

15.×【解析】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即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16.×【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17.√《学记》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观点。 18.√【解析】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9.×【解析】《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0.√【解析】该教师没有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职责,构成不作为侵权。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第一,新理念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对于这名灾区学生,教师最紧急的要务就是鼓励他与人交流,逐步完善他的性格,使他拥有积极的人生观与健康的个性品质。

第二,新理念教育倡导教育民主,即平等对待与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地关爱这位灾区学生,应该把他看作与其他学生一样。教师的过度关心会强化他“来自灾区,情境悲惨”这一信念。

第三,新理念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应该倡导其他学生一起帮助这名灾区学生,同时引导其多参与班级活动,让他知道在灾难面前他不是孤独的,有同学和老师和他一起分担,培养其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第四,新理念教育倡导赏识教育、愉快教育、鼓励教育。应多鼓励这位学生,使他在集体中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快乐,自觉走出阴影。更应该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优秀的个性品质,并有意识地强化这一闪光点或个性品质,使其更主动积极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第五,教育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改变这名学生的现状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渗透到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就要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比如,有人用座右铭“忍”字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以防止或缓和激动的情绪。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不适宜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过渡性情境,即从不紧张到较为紧张,最后再到更高一级的紧张环境,使学生积累各种情境下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多角度、多侧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认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1.D

【解析】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属于主权问题。 2.C

【解析】 1632

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 艺术” 。 3.C

【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4.B

【解析】豁朗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 开朗。 5.D

【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 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6.C

【解析】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 ” 7.B

【解析】在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 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8.A

【解析】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 成的时期,

各方面尚未成熟,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 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9.A

【解析】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训练单元小。 10.C

【解析】略。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11.B

【解析】画红线做标记,是为了把划线部分从众多对象中挑选出来,利用了 知觉的选择性。 12.B

【解析】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自我提高内驱力。 13.A

【解析】

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它不指定具体的课程标准

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也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 14.A

【解析】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他人在一起活动或有他人在场时, 个体的行为

效率提高的现象。 15.A

【解析】略。 16.C

【解析】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为应 激,教师第一次上讲台的情绪紧张属于应激。 17.B

【解析】

教师主导对学生客体的教育与改造, 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外 因,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内因。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

性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 18.A

【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19.A

【解析】 2006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 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20.A

【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2006年9月1日 二、判断题 1.

√【解析】本题是对政治常识的考查。 2. ×【解析】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媒介包括教育 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3. ×【解析】蜘蛛结网是本能行为,是无条件反射。 4. ×

【解析】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5. ×【解析】

“勤能补拙”说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 6.

√【解析】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1994

年实施的《教师法》

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7.

√【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坚持“下要保底,上 8. ×【解析】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才掌握守恒概念。 9. ×【解析】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 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由不成熟到成熟,

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

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10.

√【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关系融洽、

凝聚力强的班级,

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顺利完成课 堂教学任务。 11.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忽视了认知、理解、 情感等在人类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2. ×【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是易混点。 13. ×【解析】上课开小差是注意的分散。 14.

√【解析】依法执教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15. ×【解析】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16.

√【解析】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17.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解析】洛克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 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18.

√【解析】略。 19.

√【解析】略。 20. ×【解析】 2006

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 点班和非重点班。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

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性的。

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2.

这位教师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是没有备好课,备课是上课的最关键环节,是否备好课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如何。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要同时考虑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而这位老师在两个方面都 做得不好。 (1)

备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没有在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备课。课程的准备缺乏针对性,无法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故而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备课过程中采用网络上流行的教案进行备课,没有仔细研究和参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知道教科书和教案都是教师备课的参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考,而不是金科玉律,教师需要在两者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和演 绎,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

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21 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具体包括教育思想、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以及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

(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 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 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 (3)

提取失败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 (4)

动机说。该理论认为,

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了防止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尽量不要同时学习相似的知识;如果相似的知识必须同时学习,一定要帮助学生区分知识之间的异同。

(2)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及时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在学生学习时不要给予不愉快的刺激,以免引起学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压抑了对有关知识的提取。

五、作文(写作思路)

这篇作文要求考生站在教师的立场来组织。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感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以及感恩的意义。考生应从现实中许多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情感冷漠等具体状况着手,深入分析其中原因,这要求考生在行文时能照顾到学生的时代特点。其次,考生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正确的价值观对现在的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剖析与批判,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应着重点出感恩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并简要说明感恩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的作用,使之首尾呼应。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