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10-02 0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讲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三、教学参考书目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思和、李平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学林出版社出版。

四、学分与学时分配 学分:4 学时:64

五、训练设计方案

在每次课的讲述过程中,根据师生的互动,发现学生兴趣与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点,随机布置一定量的小题目,以个人发言的方式,在下一次课时融入,力求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旧模式。

六、自学指导方案

(一)引导学生坚持作阅读笔记,在积累中提高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阅读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有:作品内容提要、艺术特色、社会历史背景、写作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及个人看法等。)

(二)自选一篇作品,写出一篇较完整的鉴赏评论性文章,为将来的论文写作打基础。

七、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该门课程

1

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一)期未闭卷考试(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占总成绩的60%; (二)课堂表现、出勤占总成绩的20%; (三)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10%。 (四)实训练习占10% 八、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两种传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分期与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

一、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阶段性特征

一、第一阶段:战争心态下的文学(1949~1978年) 二、第二阶段:和平建设时期的文学(1978~1989年) 三、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90年代以来)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一、 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二、 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 三、 探索与困惑并存的发展态势 思考题:

1、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性发展?各阶段有何特征? 2、中国当代文学有何重要特征?

第一编 1949~1978的文学

第一章 1949~1978文学思潮(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三次文代会的召开;了解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反右”斗争及文艺政策的调整;“左”倾思潮的升级及对文学事业造成的损害。

2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次文代会

一、第一次文代会 二、第二次文代会 三、第三次文代会

第二节 50、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年) 二、对萧也牧等创作的批评(1951年)

三、对俞平伯“红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年) 四、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5年) 五、“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5月)

六、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 七、六十年代初的文艺政策调整(1961~1962年) 八、左倾文艺思潮的极度膨胀(1962~1965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一、“纪要”的出笼及其灾难性后果 二、帮派文艺理论

三、“文革”期间潜在写作 思考题:

1、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有哪些?

2、如何看待对俞平伯“红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 3、简述60年代初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 4、何为帮派文艺理论?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十七年小说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成就和缺失,“双百方针”对小说的影响;正确评价“红色经典”与“百花文学”兴起的文学现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柳青、周立波、赵树理

一、《创业史》的得与失

3

二、《山乡巨变》的别样特色

三、《锻炼锻炼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 第三节 杨沫、梁斌、吴强

一、《青春之歌》及其林道静形象 二、《红旗谱》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 三、《红日》与军事题材创作的长足进展 第四节 李准、茹志娟

一、《李双双小传》的困惑与启示 二、《百合花》的人情美与人性美 第五节 百花文学

一、时代背景 二、基本情况 三、代表作品分析 思考题:

1、何为“三红一创”?简要介绍其内容。

2、谈谈《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作为农民英雄典型所具有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3、“百合花”在小说《百合花》中具有浓重的象征意味,谈谈自己的看法。 4、如何理解百花文学?

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建国初期中国诗坛的诗人构成;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主要成就及问题;“大跃进民歌”;“政治抒情诗”;诗人对生活的赞美与歌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郭小川、贺敬之

一、兴盛一时的政治抒情诗 二、郭小川:颂歌与战歌相交织 三、贺敬之:以诗歌思考现实问题 第三节 闻捷、李季、流沙河

一、《天山牧歌》:新中国第一首爱情礼赞

4

二、独特的“石油诗人”

三、《草木篇》:咏物言志,韵味绵长 思考题:

1、什么是政治抒情诗?

2、什么是“楼梯式”诗体?郭小川是如何运用此诗体的?

第四章 50、60年代戏剧(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梳理本时期话剧的发展变化及历史剧热潮;当代歌剧的发展;重点分析《茶馆》、《关汉卿》等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和创作成就。

第一节 概述

一、戏曲的改革 二、话剧的新变 三、歌剧的发展 第二节 《茶馆》

一、《茶馆》的演出经过 二、《茶馆》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关汉卿》等历史剧

一、《关汉卿》 二、其它历史剧 思考题:

1、话剧《茶馆》寓意何在?其在艺术构思与结构布局上有何独到之处? 2、以《关汉卿》为例,简述一下田汉历史剧的总体艺术风格。

第五章 50、60年代散文(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十七年”散文的前后分期、各个阶段不同特色;“十七年”散文的成就和教训;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的艺术成就与不足。

第一节 概述

一、散文的概念

二、50、60年代散文发展脉络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s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