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中鲁迅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及继承

更新时间:2023-11-25 13: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文学中鲁迅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及继承

作者:潘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0期

摘 要:现代文学的兴起尤以《新青年》中的文学让人记忆犹新,这是一场对传统文化中所存腐败成分的大批判与抛弃。白话文、新文化等字眼如雨后春笋般在仍然残留着大量封建礼教文化的土壤中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也在这时“打倒孔家店”等的标志和口号相应而出,但在这之前都过于一味地强调批判和抛弃,使我们往往忽略了其间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这些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最具有批判性。然而鲁迅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迂腐与糟粕部分的批判可谓是非常之猛烈,笔下绝不留情,他的文字犹如尖刀插进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脏,又如狂风暴雨般洗刷掉封建遗存的耻辱,这是他对于那些迂腐之人和他们腐朽文化的强烈鄙视。在现代文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中,他的文学也具有独树一帜的标志性作用。 关键词:救“心”;百花争鸣;扬弃

作者简介:潘婷(1995-),女,汉族,贵州安顺人,本科学历,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2 一、放下手术刀拿起笔杆子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和军阀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加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有识之士选择了不同的救国之路,在中国当时落后的医疗状况下,想要救死扶伤,学习西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鲁迅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从此踏上了他对救国图存的学习之旅,只身投入日本学习西医。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是很少被人认可的,即使有了成绩也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尊重。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說到,中国的地位在海外很低,其他国家的人认为中国是个弱国,不管自己有什么成就,哪怕是考试成绩在及格以上,都会被认为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作弊来的。根据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近代中国在外国人眼里的形象是软弱而又无能的,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中所发生的一切让鲁迅先生明白了救身不如救“心”。在日本的留学过程中鲁迅先生亲眼见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以及殖民者的残暴,正如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了一个场景,就是他在日本的时候看到一个电影,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当成俄国间谍,然后将其抓捕,准备枭首示众,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很让人痛心的场景,当日本人的钢刀将要落到自己同胞的脖子上时,有一群中国人在围观日本人屠杀自己的同胞,这些围观者并未感到愤怒,而是在一旁高呼着万岁,这些声音听起来是这么的刺耳。刺耳?其实更重要的是痛心,看着自己的同胞们被残害被杀戮,国人却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r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