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更新时间:2023-08-25 02: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洋湖镇中心初中初二语文(上)导学案

第 周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 题】《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意境。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体会首诗的思想感情。

5、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 地气氛。如何理解“角声满天”和“凝夜紫”?

6、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7、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二、诗的五、六句写日落后的情景。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三、诗的最后两句歌颂了什么? 练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习

2、赏析佳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并对 “压”字作简评。

3、对《雁门太守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 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 “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 、 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 “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 “不起”指 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 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 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第 二 课 时 《别云间》 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17 岁牺牲) ,著名诗人。九 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 或凄怆哀婉,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一、首联叙事。 “羁旅”一词将诗人从起兵抗清到身落敌 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充 满了一种什么感

情?

二、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无限河山泪, 谁言天地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 不宽广?

三、 颈联坦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别故乡 “难” 在何处?

四、尾联表明诗人什么心迹?这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 样的变化?

五、理解题目。你认为“别云间” ,除了别故乡,还有其 它意思吗?

六、整体上看,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小 结 朗读这两首诗基本采用悲壮、 慷慨的语气语调, 速度稍慢。 练 习 1、作者此去已抱定必死之心,但抗清之志并未泯灭。这 是一种什么精神? 2、 “无限山河泪”一句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勇往直前,保卫边疆。 悲壮苍凉:歌颂英雄 《别云间》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爱祖国 爱家乡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教(学)后记:

《雁门太守行》、《别云间》答案

预 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摧(cuī) 霜重(zhòng) 羁旅(jī) 提携(xié) ....

塞满(sāi) 边塞(sài) 闭塞(sè) 凝燕脂(níng) ....

《雁门太守行》

一、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1、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妙在哪里?

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次句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城内守军将士怎样的情形?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4、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5、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如何理解“角声满天”和“凝夜紫”?

“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6、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7、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二、诗的五、六句写日落后的情景。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

三、诗的最后两句歌颂了什么?

(守边将士勇往直前,保卫边疆,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练 习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孤城将破,将士们拼死守城,不负君恩。

2、赏析佳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并对“压”字作简评。 这两句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及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待淋漓尽致地提示出来。构思新奇,形象饱满。

3、( C )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一、首联叙事。“羁旅”一词将诗人从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二、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三、颈联坦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别故乡“难”在何处?

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四、尾联表明诗人什么心迹?这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五、理解题目。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六、整体上看,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练 习

1、作者此去已抱定必死之心,但抗清之志并未泯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2、“无限山河泪”一句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无限山河泪”一句表达了作者面对外族入侵、战火遍地、生灵涂炭无比沉痛的心情。“欲别故乡难”一句流动出作者对故乡的无限依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r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