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 练习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31 07: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练习题含答案

核心提示: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6.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控制 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能力 C.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计划

9.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1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二、填空题

1.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2.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组成,即____、元认知体验和____. 3.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4.学习的认知策略有复述策略、____ 和 ____。

5.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____、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 ____ 。 6.常用的组织策略有____、利用图形、____。 7.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____阅读领会。

8.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 ____ 。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2.简述元认知知识的主要内容。 3.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 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5.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2.谈谈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3.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练习题含答案

核心提示: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B.典型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B.见学习精要中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3.C.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精加工策略。 4.A.见学习精要中组织策略的定义。

5.D.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6.D.见学习精要中精细加工策略的定义。

7.A.见学习精要中对构成学习策略的基本元素——元认知的总结,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故正确答案为A。

8.A.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属于元认知知识。

9.B.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故学习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而元认知策略则是一种学习策略。

10.c.见学习精要第二节,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故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

11.A.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 12.B.见学习精要中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二、填空题

1.元认知

2.弗拉维尔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 3.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4.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5.元认知学习方法 6.列提纲利用表格 7.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8.预测 三、简答题

1.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其目标要体现一定社会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德育目标的确立要考虑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结果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有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立的德育目标,才是与其主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德育T作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

2.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德育促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以保证所培养的人的发展方向,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2)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他们的思想

道德品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更强,他们又容易受各种思 想、道德的十扰和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健康成长。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学校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小学德育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动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到多种凶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一致的,从而产生矛盾。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调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儿童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社会成员。 4.我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 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调节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凶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操行评定等方式。 6.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目的性。说服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切忌一般化、空洞冗长。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发,获得提高。

(3)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化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4)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使讲的道理易被学生所接受。

7.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奖励处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主观片面。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只有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使奖惩公平合理,富有教育意义。

(3)注重宣传与教育。进行奖励与处分,是为_『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有一定形式与声势,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并通过墙报、广播、橱窗等加以宣传,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8.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

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巾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5)班主任T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四、论述题

1.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知,这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情即道德情感,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巨大的 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巾顽强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就足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T作巾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 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忠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 情、意、行仟何一方面开始,

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2.(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 行道德规范;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③以表扬激 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2.(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 行道德规范;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③以表扬激 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r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