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化背景下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2 12: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京津廊一体化背景下

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王 东

【摘 要】:廊坊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在京津走廊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廊坊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在京津廊一体化战略的指导下明确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本文以产业空间布局理论为依据,在调查分析廊坊市各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廊坊市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对策。

【关键词】:廊坊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优化

一、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与意义

产业空间布局,是指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在地域上的组合与分布。通俗地说,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产业部门的空间投影。严格地说,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于产业革命之后的工业社会阶段。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该区域各种经济要素总量,而且也取决于区域经济要素的构成和空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空间反映,是区域产业结构组织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效果和状态,从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指示器”。合理的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和“调节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持续发展;不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往往制约、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一个地区或区域的产业空间布局,也就是研究各产业部门的空间组合状况、布局合理性,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区域产业空间布局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这样才能够产生种种经济活动。也就是说,没有空间结构,相关的资源和要素就无法结合在一起,就不可能有现实的经济活动存在。其次,产业空间布局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 46 —

具体来说,包括: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生产的收益;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效益。这些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

二、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

1.区域资源秉赋

区域拥有的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天然基础和决定因素。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秉赋的差异性决定了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不同。根据俄林的要素秉赋学说,各个区域将密集的使用丰富的要素进行商品的生产,这样就形成了在资源要素基础上的区域之间的分工。资本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先进的技术则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础。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也会直接制约区域内产业的发展,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和转移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演变方向。总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将以区域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为基础,区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演变也必须从区域生产要素供给的现实条件出发。

2.需求结构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受需求结构的影响,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原动力。旺盛的消费需求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产业扩张提供了市场保证。同时,需求结构的变化又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促使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在存在区际分工协作的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不仅受到本区域需求结构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其他区域需求结构的影响,甚至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开放度度就越高;反之,该区域产业结构受本区域需求结构的导向作用就较强。实证明,区域经济开放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也就越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3.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由于区域分工的存在,区际之间必然存在着物资、技术和人员等的交流,是就产生了区域之间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区域产业的结构效应就

— 47 —

越能发挥作用。区际贸易是实现区域之间比较利益的必由之路它通过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分工;它还沟通了区际产联系,使区域产业结构受到其它区域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影响。而生产要素区际流动往往将改变区域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意味着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受区域与国际经济联的影响较大。国际间的商品和要素流动最终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直接影响该域的产业结构,并通过区际联系间接影响其它地区的产业结构。

4.生产的集中与分散

由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出于对集聚利益和规模效益的追倾向于向一定地区集中布局。不同的产业在不同地区的集中,就形成了区域之间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和组织水平不同,其集聚经济的强弱也就不同。在集聚规模扩大的同时,集聚不经济的因素也在累积,生产不合理集中和过度集中就会造成集聚不经济,例如,资源供应紧张,基础设施负担过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从而推动生产向成本较低、利润水平较高的其它区域分散,形成产业的区际转移。集中和分散相互消长,共同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重新分配,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

5.政策体制因素

产业结构也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等都将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政策体制因素将引导和调控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的配置,从而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例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及沿海开放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区域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与发展机遇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这些因素互相联系、综合作用,共同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和途径。

三、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现状

1.县域经济发展布局

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也有自身的特点。从县域经济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廊坊市北三县经济实力相对较强。2006年,北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5亿元,财政总收入2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6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35%、30%和35%。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速度13.1%,高于廊坊市其他地区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单位面积GDP产出比达到1977万元/平方公里,高于其他地区850— 48 —

万元,北三县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2006年北三县三次产业比例为13.8:58.6:27.6,二产实现增加值147.9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2.3亿元,占北三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2.4%。从三县(市)内部结构看,均形成了各自优势产业。三河市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汽车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吸引了如中兴电子、晶龙集团、SunPower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入驻;香河县初步形成了以家具制造、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和旅游休闲为主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安新材料基地、国能华冷公司、美国阿尔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香河第一城和香河家具城成为华北重要的会展和家具生产集散中心;大厂县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科技、新型建材、生物制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首钢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金隅新材料基地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

2.开发区发展现状

廊坊地区开发区主要包括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潮白开发区、固安工业园、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环北京产业带的开发区发展态势较好,并聚集了一批行业内知名企业,廊坊与燕郊开发区是廊坊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廊坊开发区主要产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食品加工与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十五”期间,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累计利用外资分别达到10.8亿美元和4.3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54%和22%。大部分开发区发展状况不理想,同比国内其他开发区,大部分开发区单位面积产出较低,并未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主导产业的园区聚集力不足,甚至与经济中心脱离。

3.交通网络建设

作为最主要的基础设施,路网建设往往先于经济发展,从而起到对区域,特别是重点发展节点内外部经济交流的支撑作用。从现有交通状况看:廊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体系,境内有5条千线铁路(京山、京沪、京九、大秦、津霸)、3条高速公路(京津塘、京沈、津保)、5条国家级公路(京开、京哈、京福、京津、津保)以及40多条省级公路,铁路、公路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南北走向的交通干线将各区县及开发区有效的连接。

四、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

1.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引导作用

— 49 —

科学而合理的区域规划是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关键,城市与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依靠制定和贯彻科学的城市规划来解决。城市规划和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城市建设的纲领、城市管理的依据。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提高城市规划水平,进一步加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将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统一起来,以区域规划保证产业规划的实施,以产业规划促进城市规划的完善。按照京津走廊框架建设要求和调整后的行政区划,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搞好整个地区的总体规划工作,合理规划好城市发展中的区域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各个城市的规划,并与本地区区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便为该地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2.重塑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

(1)强调京津大城市经济类型区、生态环境整治区、重点开发区的空间地域划分、结构体系建立、区域功能定位、运行机制与方式的选择、不同经济地域的协调发展。

(2)将北京、天津等地域的重点开发区、经济合作区作为地区重点建设的经济地域,增强大城市地域的增长极核空间扩散作用和开发区的新兴产业发展拉动作用。

(3)强化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源型经济地域的产业结构转型、后续产业建设、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和生态环境整治,提高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地区经济地域增长乏力、发展衰退的困境。

3.3强化城市化空间发展的载体与支撑作用

(l)加速城市化。提高城市化质量是京津走廊地区产业结构有序转变及促进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发挥城市化对该地区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载体及动力推动作用。建立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互动系统的调控体系是京津走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

(2)加速小城镇建设。通过乡镇合并提高小城镇的规模水平。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由数量扩张转向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和推进工业化进程,将小城镇作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及乡村工业化的增长极。

(3)调整城市职能结构。特大城市的职能突出非生产性,由目前的工业职能为主转向商贸、金融、信息、交通等现代第三产业职能,发挥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地域组织作用。

(4)加强大城市地域中心城市职能的扩散,依托中心城市周围地域,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大都市功能地域。通过都市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加速城市区域化进程。— 50 —

(5)加速城市整合进程。以城市密集区为载体,促进近域大中城市的整合,合理确定近域城市的整合带点及整合过程,建立近域城市整合的产业结构与地域空间体系。

4.发挥大企业集团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充分发挥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力量,有效的促进产业集群,对产业布局起到向心的促进作用。经过体制、机制和所有制形式改革改造后,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仍将是京津走廊主要产业地域组织形式。以一批大企业为核心,形成许多零部件企业和辅助企业,集研发、管理、销售、服务为一体,增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提高了规模集聚效益,对产业布局起到调节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多以民营企业为主,分布的部门很广泛,包括制造业、加工业、轻工业等。这种产业集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成为大企业和重工业的重要补充。以龙头企业或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工综合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将成为进一步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的动力源。龙头企业与乡镇企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其科技含量将会不断加大,其作用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 林纷,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新模式分析,引进与咨询,2003年第4期

[2] 刘小飞,城市群空间层级的定量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

[3] 减旭恒、徐向艺,产业经济学(第四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4] 曾坤生,西方空间结构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2000第2期

(作者:王东,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

— 51 —

京津廊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作者:

作者单位:王东武汉理工大学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363107.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r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