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觉醒是发展的前提

更新时间:2023-10-07 09: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因为爱,所以爱 对教育的“坚守“ 不做“庸师”,让梦飞翔

一提到“师德师风”,我的头脑中立刻会蹦出一些词语,“超劳、累、苦、敬业等”,“爱”是永恒不变的旋律。也会浮现一些感人的画面:“老师们为了孩子带病坚持上课;为了学生呕心沥血,不顾家,甚至不顾自己的孩子;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那更成了家常便饭。我们反复诉说的都是一个主题,我们为了教育在如此的尽心尽力,做着如此之多的牺牲。对这些教师我心怀敬仰。的确,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特定的教育对象也决定了我们工作的与众不同。但是,爱孩子,认真工作都只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底线。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在职业倦怠慢慢侵袭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我将做怎样的一名教师?我要把与我相遇的孩子带向何方?拿什么奉献给你们,我的孩子们?其实答案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先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站立起来!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新时期的教师不光要做蜡烛,去燃烧自己,更要在照亮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点亮自我。积极投身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之中。不做庸师,让自我成长更是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师学习也将是终身的事。

在我们上游小学,就有着这样的典范。 一、在专业阅读中守住教室

她总是背着个大大的包,有时候同事会拿这和她开玩笑。瘦弱的身子,大大的包总让人感觉不协调。可她总是婉儿一笑。因为这里有她的秘密。包里每天必定装着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静悄悄的革命》、《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十七讲》、《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等。在认真批改完孩子们所有作业,备课疲惫的时候,她会静静地捧起这本书,心无旁念的读起来。阳光偶尔会照进窗来,她也会很快融入这样的阳光中,这样的画面让你心生感动。感叹于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尽管皱纹早已爬上了她的额角,头发中也会蓦的增出几根银丝,岁月的年轮告诉她已不再年轻,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永远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难道

真印证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榜样,教室布置处处独具匠心,让领导、老师也忍不住在她的教室前驻足观赏。因为她始终记得雷夫老师曾说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她带领孩子们广泛的课外阅读,从一开始的晨诵儿歌到共读整本。《木偶奇遇记》、《桥下一家人》、《苹果树下的外婆》、《汤姆叔叔的小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都是她们班上孩子近期穿越过的书籍。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带出了一帮爱读书的学生,试想教师的生活,如果每天只是和教案、教参打交道,那他的生活就会像一潭死水,真可谓泛不起一丝涟漪。这样的教师的生活是悲哀的,作为他的学生也是不幸的。我们在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人,可如果他们的老师自己就从不阅读,怎能培养出醉心阅读,善于思考的学生。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教育生涯才不会单调、枯涩,思考与阅读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二、在学生人人有发展中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在学生人人有发展中守住学生

在她的班上,学生和她都很亲,她在学生面前既不失教师的威信,又让人感觉和蔼可亲。有的老师活得不开心,学生总容易让他们生气。老师为什么总是要用成人统一的要求,不变的眼光去衡量所有孩子呢?她整天了呵呵的,让人奇怪。年轻老师询问她其中的奥秘时,她浅浅笑着说当我要生气时我常常想起狄金森的那首诗:“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所以我相信:挽救一个受伤的落后的孩子,比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更能显示教育的真正的意义,而且,我也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难怪,孩子们偷偷议论说“我早已把老师当做了我的第二个妈妈。”无意中听到这句话时,她的泪水敲然滑落。当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时候有这一刻幸福。

她就这样用整个身心与教育交融、交织。她爱自己的教室,爱得沉醉。在她

看来,“教室”是个充满魔力的词语,教室就是师生的愿景,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她坚信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

坚信:我就是优秀教师

只有你抬起头来了,你的生活才能站立起来。吴非《不跪着教书》看过很久了,但还是记忆犹新。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映射出学生的光明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教师要有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坚信自己就是最优秀的教师。有的教师没教案、教参就不知道如何教书了。面对一本教参,要敢于说“不”,不做教参、教案的传声筒。只有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作为老师,我是优秀的。我知道声称所有好老师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技巧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的讲解整堂不停,有的老师却惜字如金;有的老师紧循材料,有的老师却天马行空驰骋于想象;有的老师用软功,有的老师用硬功。胡萝卜还是大棒子,各行其是,各显神通。那苍茫星空中,正闪烁的一颗或许就是自己。谨记:好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到工作中的强烈意识。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学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还要多读书,《不跪着教书》中提到“只要教师多读书,一切都好办。”

坚持阅读专业书籍,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以阅读的姿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新时期的教师不光要做蜡烛,去燃烧自己,更要在照亮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点亮自我。积极投身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之中。正如海塞所说:“世上所有的书并不能给你带来幸福,但是,书籍悄悄地使你回你自身之中” 教师的生活,如果每天只是和教案、教参打交道,那他的生活就会像一潭死水,真可谓泛不起一丝涟漪。这个教师的生活是悲哀的,作为他的学生也是不幸的。我们在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人,可如果他们的老师自己就从不阅读,怎能培养出醉心阅读,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很容易就会加入办公室抱怨的一群,生活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办公室总是容易滋生牢骚与抱怨的场所,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变成一个“怨妇”,抱怨是衰老的象征,抱怨后的空虚是深入骨髓的。不觉感慨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国教育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记得他对读书的执着,每天必读的,有时哪怕读上三、五页也好。《给教师的建议》告诉我们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日程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阅读。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教学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各种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教育生涯才不会单调、枯涩,思考与阅读充实着我们的人生,从此,你将不再孤单,阅读即使不能增加你生命的长度,但它会改变你生命的厚度。教师应在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走向卓越。

、树立教育理想,变被动为主动

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一种理想。”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也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对教师来说,这个“乌托邦”,这个“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这个“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我们千万不能低估这种“恰逢其时的理想”的力量。上海市松江区一位教师的文章。她这样写道:“人总得在活在当下的同

时,借助精神力量去对抗现实的残酷;人总得在活在当下的同时,让自己从现实的纷扰中脱离出来,放飞心灵去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人总得在活在当下的同时,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地让生命纯粹而高贵!”我虽然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我虽然看透了我们的教育,我仍然热爱它。我虽然每天遭遇困难、挑战,遭遇烦恼、压力,但是我仍然热爱它。只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够阳光起来振作起来,坚守起来。试想有了这样的教育信念,我们学习的心态将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那份隐藏的惰性将演变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变“要我学”为真正的“我要学”。心态决定行动,决定教师发展的长度与宽度。就像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所说的,“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如许多教师那样——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同样,我们要摆脱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就是投身于自身发展中。

三、多途径投身于教师师发展

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当一个人内心有所追求的时候。这个人整个人会呈现不一样的精神面貌。不然古语中怎么会早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呢。教师发展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当你有学习的冲动,谁也不阻挡你前进的步伐。集中培训时,我们不防泰然接受,这或许就是学校给你的另一种“福利”呢!多几分释然,少几分抱怨。带着感恩的情怀去学习,去接受,去汲取。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没被领导派去学习,会独自生气很久。心想:为什么不派我去呢?现在想起婉尔一笑的同时,也觉得这感觉是弥足珍贵的。那时,在网上午认识一位叫李作朝的农村小学老师,他在自己工资本就不高的情况下,自费去听自己想听的课。乘火车、坐汽车。有时,一次费用就上千元。当时我的工资是八、九百元。一直很佩服这个老师。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来到了内蒙古的一个叫“罕台”的地方。那里有我最想见的教育人,最想了解的新教育。最想听的“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课。现在是个信息的社会,不出门,我们同样能让自己学习,并有所发展。网络就是个很好的平台。刚上“教育在线”那会儿,上面的一篇篇文章真的看得我热血沸腾。思想的碰撞,文字的交流。网络让我知道了“新教育”。也让我知道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在教育越来越被功利化的时期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如此痴迷于教育。用整个身心与教育交融、交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r6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