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去公务员、国企、外企还是民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更新时间:2023-07-20 22: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公务员还值得进吗? 二、垄断性国企会被改革吗? 三、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关键在哪里?

随着2013年求职大幕即将拉开,来Life Learner咨询的同学也多了起来。这两天和同学接触,触动了我来写这篇日志,碰巧最近工作之余我也粗略研究了下中国的经济和就业途径。今天趁有空,就想拿《2013年找工作,去公务员、国企、外企还是民企?》作为标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可能会刺耳,但作为探讨,我想也是值得思考一下的,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分三点来说:

一、公务员还值得进吗?

二、垄断性国企会被改革吗?

三、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关键在哪里?

=============================================================

一、公务员还值得进吗?

貌似我问了一个很SB的问题,但是还是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一位叫周天勇的中央党校教授指出:“按照统一计算口径,2003年美国公务员官民比率为1:94,而中国官民比率高达1:18。”这个数字可能大家没什么感觉,我们再说一个数字。去年希腊发生债务危机,他们的官民比率是1:10,就是10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公务员,吃官饷的,这导致希腊财政无力支持。除了官民比率,2003年中国的行政管理财政支出已经占财政总支出的19%(日本2.3%、英国4%、加拿大7.1%、美国9.9%)。近几年公务员扩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数据会是咋样?所以最近习主席抓三公消费,出现高档酒店倒闭或转业、奢侈品增长放缓或下降的现象,你就不难理解了。

假设这些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我们就得想一个问题:这个趋势可以持续吗?如果不能持续,对于现在加入的人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我说三点:1)有人说公务员稳定,的确,但如果要政府精简机构,就像朱镕基总理当年做的,你觉得先精简的会是谁?就算不精简,行政支出一控制,公务员工资增长就会减少(上海公务员5年没涨工资了)。2)有人说公务员收入较高,我们就来看看高收入来自哪里?很多收入其实来自不合理的权力分配,导致垄断。比如某机关指定挂靠事业单位办理,这个单位通过垄断效益一定不错;另一种就是权力寻租,比如审批权;还有一种是不合理机制,比如最近人大代表就提出遗产公证收费不合理(100万房产得交3%的公证费),公证处不得不做出了修正。好了,现在事业单位要取消,不合理机制会被改,那就只剩下权力寻租了。你觉得作为一个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同学要拿到这些收入,得熬多少年呢?3)公务员队伍已经膨胀很多,对内又难有明确的绩效考评和外部监督约束,你的晋升机会在哪里?仔细想来,在一个相对缺乏明确考评的环境中,在一个领导感觉你好坏的环境中,晋升貌似只有两条路,一来靠背景,二来靠让领导喜欢,这就要看你水平了。

因此我的判断是:公务员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除非你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者(或者有和既得利益者的关系)。中国政府机制是一定要改革的,不然中国的市场经济会进入死胡同(这个后面再谈),而现在的公务员扩招可能是为了缓解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其实现在已经慢慢传出“基层公务员不好当,也很累”的声音)!那么如果一定想当公务员,应该去哪里当呢?我觉得要选择“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去当。只有这样,垄断和权力寻租还能存在得久一些,你还可能有机会熬到成为既得利益者。

一、公务员还值得进吗? 二、垄断性国企会被改革吗? 三、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关键在哪里?

二、垄断型国有企业会被改革吗?

我们还是以一组数字开始。有统计表明,2001~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获得利润总额为4.917万亿元,但同期少缴纳的利息、地租、资源租以及获得财政补贴共计6.48万亿元。所以虽然表面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净资产率为7.68%,如果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各种补贴和低额成本,2001~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那么一些垄断型国企为啥收入高呢?因为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万亿元,但只拿出5%左右上缴红利,其他的钱到哪儿去了,大家自己猜吧。除此之外,另有数据发现:国有企业拿着近70%的资产,只产生30%左右的收益,解决30~40%的就业。情何以堪?!所以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制度问题。

好,我们还是问这个问题:这个趋势能持续吗?我个人觉得是不能持续的,已经无数国内外研究者说“中国的经济需要变革”。对中国经济关注的同学可能经常听到“三驾马车”的说法——政府投资、民间消费、出口。2008年次贷危机后,出口不行了。民间消费一直起不来,因为收入两极分化,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让人不敢消费,中产阶级被高房价绑架,国内外价格倒挂让有钱人出国消费。民间消费不行、出口不行,就只剩下政府投资了!因此现在的中国GDP经济,都是靠政府投资来支撑的,甚至达到70%。这些钱哪里来?国有银行、国债和地方债。流入了哪里?当然是国企,民营企业分到的少得可怜。但政府投资是不可能维持的,当政府无力继续大规模投资时,国企的低效率问题会变得非常显著,就业问题也会变得非常刺眼;而政府的低效率投资,将来还会带来债务问题,现在不少地方的债务问题也已经浮出水面。因此国有企业改制是必须的,其实中国1978年以来的问题都和国企低效率提高不了有关(包括乡镇企业、股市融资为国企输血和国有银行坏账危机)。当然,国企的改革不会那么快,但这个步子一定会来,不然中国经济无以为继;那一天如果来,可能又会出现朱镕基总理当年的下岗潮。(中国经济结构问题这不多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研究。我也写过篇日志,叫《银行也只是一种商业》,有兴趣可以去读。)

如果趋势不能持续,接下来的问题和公务员就相似了。核心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撑到成为“既得利益者”?而这个晋升的条件和公务员也一样:一背景,二领导喜欢,你准备选哪条?—— 有人说我不要求晋升,混着就行啊。如果大家有兴趣去查一查,国有企业在下端的人群收入并不好(除了某些特别大的垄断型国企),所以才会有人爆出自己收入是“被增长”的。你愿意在底层呆在吗?万一也减人员,你能保证自己不在减员名单上吗?

三、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关键在哪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中国短期改不了的”。我觉得可能,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但如果放在2000年,我觉得这个改变会不可能,因为我们国家还可以利用股市融资来输血国有企业,用资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低来做制造业大国,用加入WTO后搞出口导向的经济,然后靠高税负和卖土地得到的资本进行政府大规模投资。可是现在呢?这些牌都快打完了 —— 股市不振、工资上涨、出口不济、环境污染、地方政府欠债很高,除了还能卖土地。当牌都打完,就业问题还要解决,国企问题就会浮现,实体经济危机也会来,社会不公平还会带来动荡(农民工问题就是),这时候问题就大了。因此个人觉得,我们还是会选择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五年十年我不知道,但改的方向不会变:我们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让企

一、公务员还值得进吗? 二、垄断性国企会被改革吗? 三、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关键在哪里?

业成长起来,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型企业。

假设你同意上述的分析,路也就两条了:一、去公务员或垄断国企,快点成为既得利益者;

二、开始积累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资本。如果走第一条道路,问题也就是你有没有背景,或者你能做到八面玲珑。我不想批评“靠背景”,因为有背景也是重要的资本,护犊之心人皆有之,全世界都一样。至于能不能做到八面玲珑,一来看你愿不愿意,二来看你的能力。如果你太硬,太理想主义,可能就难了。

那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关键是啥呢?我觉得就是“不断积累市场认可的职业技能”,然后在就业市场上交易一个合理的价格。比如说你是销售,那你的销售技能和客户资源就是你的资本;如果你是研发人员,你的知识和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你的资本。而你的工资,或者工资和职位的晋升,就是这些技能和公司交易的结果。所以在市场条件下,你为自己的成长和职责负责,而不是为公司未来负责;公司也不为你的发展负责,公司只为自己的业绩负责。这句话听上去有点残酷,但其实这也是最好的选择——每人为自己负责。有同学问我说:“我想找一个公司,能够长久地做下去。”在市场条件下,这是很难的——能持续经营超过20年的公司本来很少,而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机会也会变少(结构也会僵化)。这也是为什么我做培训10年来,看到在一家公司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人很少,而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创业了!但只要你有“职业技能”,你在市场上就有谈判力,你就有资格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薪资。我记得之前有篇人人文章《40岁以上的外企白领去哪里了?》,我觉得有个因素没考虑,就是一些顶尖的人去创业或者中小企业了。他们甚至追求的不是高额回报,因为有些人的回报反而不如在大公司;他们追求的是更大的空间,创业或把某个企业带大所带来的自由和成就感是在大公司打工无法比拟的。

所以在市场化条件下,你需要积累职业技能,这个地方是企业。在这个大出发点下,民企或者外企,或者企业规模大小,可能就不那么重要。当然,如果你能进一个好的企业做管培生,固然很好;但进了一个民企或中小企业,只要它能够让你积累起你的职业资本,也可以接受。有了技能,资源也会来,然后我们去换机会和薪资。剩余的问题倒是你想积累哪方面的职业技能,是市场销售,还是人力财务,或者研发供应链。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讨论了。

=========================================================

谈了很多,做个总结。个人觉得:如果你没有背景,也不觉得自己是可以八面玲珑的人,请认真权衡公务员和垄断型国企这两种选择。最保险最合理的路,当然也是比较艰苦的路,就是去企业;开始自己为自己负责,积累职业资本,因为这才是你未来的“立身之锚”—— 如果改革没发生,你还是能立足,就是累一点;如果改革发生,市场经济被推进,你的职业资本就值钱了。

好,就写到这里,未来总是很难预测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qu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