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复习精编
更新时间:2023-12-03 19: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摄影构图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成一个整体,以寻求最佳的 画面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1.摄影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 2.摄影构图的最终目的: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第一个目标只是过程,第二个目标才是最终目的,单纯地追求画面形式美是错误的做法,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则可以打破任何所谓的构图规律。
第二节 构图的一般规律
构图是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因此,它也是形式美体现的焦点。
一般规律: 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节奏。
平衡(均衡在摄影构图当中,均衡的画面不一定是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等,而是被
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平衡,是一种艺术平衡。当然均衡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在均衡感的构成中,有两个因素是重要的:重量和体积。
第四节 边框与画幅
边框对于画面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边框是画面的分界线,它可以排除次要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使得主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显得更鲜明、更集中、更精练、更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边框之外的世界被舍弃,出现了一个新的画面世界,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新系统。 构图诸元素的组织安排、位置确定都是相对于边框而言的,没有边框就没有构图。
从形式来看,边框是两对横平竖直的直线,它成为画面构成的参照物,并与画面诸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边框是一个重要的视觉要素,应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边框的形式。
确定边框形式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景物线性结构的骨架来确定边框的形式。此外,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打破常规,选择特殊的边框。
与边框相关,形成三种常见的画幅形式,即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
幅面划分:一般将摄影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一幅画面当中,画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画面的几何中心点
◆在一幅画面当中,将横竖边线各自分成三等份,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接,就会在画面中出现四条分割线以及四个相交的点。四个相交点的连线形成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所包含的范围就是画面的趣味中心。
◆在一幅画面当中,处于画面趣味中心范围和边框之间的幅面空间被称作画面意味中心。
◆画面的边角位置一般不是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区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画面边角是处理陪体、前景、背景景物的位置,主要起着保证画面和谐、突出主要对象的作用。
---------------------------------------- ---------------------------------------- ----------------------------------------
第二章 摄影构图诸元素及其处理
我们一般将画面分成五个部分: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主体是画面当中最重要的部分;陪体是与主体联系最紧密的、起陪衬渲染作用部分;前景是位于主体之前、离镜头最近的部分;背景是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渲染作用的环境中的景物;空白不一定是纯黑或者纯白,画面当中只要没有实体意义的部分均可看作空白。 --------------------------------------------------------------------------第一节 主体 一、主体的作用 1.表达内容的中心; 2.结构画面的中心。 二、突出主体的方法 (一)主体位置
1.黄金分割构图; 2.九宫式构图; 3.S形构图; 4.对角线构图; 5.对称式构图 (二) 主体面积 1.直接突出主体;
◆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大
◆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 ◆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 2.间接突出主体
◆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
◆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 3.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 明暗对比 ◆ 利用色彩对比 ◆利用线条引导人的视线 ◆ 利用框架性前景 ◆ 利用动静对比 ◆ 利用运动对比 五、支点
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就是画面的支点。
---------------------------------------------------------------------------第二节 陪 体 一、陪体的定义
陪体是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并且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是和主体联系最紧密的次要对象。 二、陪体的作用 1.解释、限定、说明主体;2.点明、深化主题; 3.陪体有时可以同时做前景。
三、陪体的处理 1.直接处理陪体
◆ 陪体在画面内,偏重于“写实”;
◆ 位置:往往处在四边、四角等非优越性位置; ◆ 色调、影调:明暗和色彩方面不会压过主体;
◆ 形象完整性:往往不完整,只是保留足以说明问题的局部。 2.间接处理陪体
◆ 陪体在画面外,偏重于“写意”;
◆ 画面中要保留必要的“桥梁”或“媒介”,引导、限制观众的想象。 -------------------------------------------------------------------------- 第三节 前景 一、定义 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二、前景的作用
1.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2.影视运动摄影中,加用前景加强动感;
3.与主体、背景景物形成联系或对比,表达主题; 4.弥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5.交待主观视点,拍摄主观镜头。 三、框架性前景
1.加强画面的图案美; 2.突出主体;
3.遮挡后景中多余的事物。
--------------------------------------------------------------------------第四节 背 景 一、背景的定义
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背景运用的常见问题: 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
二、背景的作用
1.交代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2.渲染气氛;
3.与主体和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
三、背景的处理 1.对于主题表现有意义; 2.在明暗和色彩方面要和主体有对比; 3.背景要简化;
简化背景的方法 ◆ 角度:仰拍和俯拍; ◆ 光线:逆光照明; ◆ 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 ◆ 光圈:大光圈;
◆ 追随拍摄:主体实,前后景成为虚线条; ◆ 天气条件:风、霜、雨、雪、雾等。
--------------------------------------------------------------------------第五节 空 白
一、空白的定义 空白不一定是纯黑或者纯白,凡在画面当中没有实体意义的部分,都可以被看成空白,如天空、地面、水面或被虚化的背景 二、空白的作用
1.影响主体的突出程度;(空白大,则突出,反之,不易突出); 2.使画面简洁; 3.营造意境;(空白较多的画面往往偏重于写意。) 三、空白的处理
1、一般在被摄对象正面或前方留较多空白;在被摄对象视线前方留较多空白;在运动物体的运动前方留较多空白;在光线入射方向留较多空白。
2、要注意空白与实体部分的比例,最大不能超过9:1; 3、大面积空白要“破”。
第三章 拍摄角度
角度运用和选择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手段,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结果不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现力;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角度在实际运用当中要力求新颖独特。
角度直接决定着画面构成的基本状况。在实际拍摄当中,在被摄体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个角度,这些角度可以从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节 拍摄方向 正面角度
1.展现事物本质特征最主要的角度;
2.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神态、人体对称结构和人的正面动作; 3.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 4.利于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
5.拍摄多个事物,有并列展示、同等评价的意味。 侧面角度
1.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 2.利于交代动作的方向感; 3.利于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4.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 5.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斜侧面角度
1.兼有正面、侧面角度的特点,且灵活多变; 2.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 3.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4.利于表现动势和动感。 5.利于突出或弱化事物的局部。 背面角度
1.含蓄,想象、联想空间较大; 2.给观众以较强的参与感和伴随感; 3.具有悬念效果;
4.具有“借实写意”的特点; 5.必须注意姿态和轮廓的提炼。
------------------------------------------------------------------------第二节 拍摄高度 平角度拍摄
1.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果; 2.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拍摄角度; 3.注意背景的简化; 4.注意地平线的处理。 仰角度拍摄
1.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 2.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3.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 4.简化背景;
5.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 6.建立画面中上下部分的联系。 俯角度拍摄
1.拍摄大场面、全景,交待事物间的方位关系; 2.表现纵深延伸线条; 3.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4.简化背景;
5.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6.压缩前景景物;
7.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 顶角度拍摄
1.表现图案美;
2.构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大小悬殊比; 3.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
------------------------------------------------------------------------ 第三节 拍摄距离 一、远景景别
概念: 从比较远的距离(或短焦距镜头)拍摄的、包含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事物比较多、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和空间环境为主的画面景别;
作用: (一)交代空间环境; (二)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有抒情作用。 注意:
(一)“远取其势,大处着眼”,把握大的线条、形状、色块、轮廓; (二)有意识地运用前景;
(三)影视摄影和编辑中,往往要保留一定的时间长度。 二、全景景别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全身;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的完整,并且周围无过多空白。 作用:
(一)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 (二)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具有定位作用,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 三、中景景别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膝部以上(站姿)或腰部(坐姿)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包括事物的绝大部分,而且其中有事物的主要部分。 作用:
(一)利于展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二)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三)影视摄影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景别。 四、近景景别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胸部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主要部分。 处理:
(一)“近取其神”:重在表现人的神态,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 (二)“近取其质”:重在表现事物的色彩、纹理、质地; (三)相对于人的正常视觉效果,开始强行放大,要特别精细。 五、特写景别 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肩部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局部。 作用:
(一)突出细节; (二)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
(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四)影视编辑中,常常被用来插画面或转场。 处理:
(一)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可滥用;
(二)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眼睛往往被称作人的“心灵的窗口”,手往往被称作“人的第二张脸”; (三)注意捕捉拍摄现场富有内涵的情节、细节。 景别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景别是相对的概念;
远景、特写景别被称作“两极景别”,又被称作“心理镜头”,具有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要谨慎运用; 景别运用要“准”;
一般情况下,镜头景别要成组拍摄。
-----------------------------------------
客观视点仿佛是文学创作中的“第三人称”,从客观视点拍摄,摄影机仿佛是一个看不见的旁观者、纪录者,画面中的人或物似乎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发展,不与摄影机产生交流。
主观视点往往是体现影视作品中人物的特定视觉效果、视觉感受,它可以是作品主要人物的视点,也可以是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点,表现
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所看所感,更多地反映人物的心理感受,具有鲜明的主观性。
第四章 画面造型任务
现实生活中,客观对象是三维的、是真实的,而画面则是将具有三度空间的物体、景物形象压缩在只有两度空间的画平面上。 画面的生命力和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熟悉的实际事物的特征在作品中的表现,一幅画面应引起确切的视觉上的联想,引导观众走向真实的生活。
要想缩短画面形象与实际物体的距离,一是要靠摄影技术的掌握,如:胶片知识、曝光、后期制作技法等;二是要学会利用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再现现实世界的特征,这主要包括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质感的再现。 第一节 空间感(透视感) 一、线性透视 1.线性透视规律
(1)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视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视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 2.影响线性透视的因素
(1)拍摄方向; (2)拍摄高度; (3)拍摄距离; (4)镜头焦距。 二、空气透视 1.空气透视规律
(1)物体的影调随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的物体影调暗而深,远的物体的影调淡而浅,越远越浅,直至完全消失; (2)物体的色彩随着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近处的色饱和度较高,明度高,远处的物体色彩饱和度差,而且趋于冷色; (3)物体的明暗反差也有变化,近处的物体的明暗反差较强,较明显,距离远的物体的明暗反差较弱,越远越弱。 2.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
(1)首先是空气中的介质,如雨、雪、雾、尘土、水汽、烟等;
(2)光线方向也会影响到空气透视状况,逆光和侧逆光是获得空气透视的基本条件。
(3)前景是强调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的重要因素,选择较暗的前景景物,使其构成与后景当中事物的明暗、大小对比,丰富影调层次,有利于展示三度空间 。
(4)控制景深,选择焦点,造成物体的虚实对比,也是表现空气透视的重要方法。 (5)有效地利用滤镜,可以增强或减弱空气透视效果。
第二节立体感 1.拍摄角度影响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2光线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3.被摄体的背景状况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第三节 质感
1.粗糙表面结构的物体; 表现粗糙表面结构物体的表面质地,要考虑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在照明那种结构上纤细的、为眼睛辨别不出的表面时,应采用柔和的光线修饰,即用光线描画出皱摺和折痕以及立体形状的各个面。这种光线仿佛能破开无光泽面的平面,打破它们的单调性。
2.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 在照明光滑表面结构物体时,应当用倾斜的、从一定角度射向被摄体表面的散射光,并且要注意选择能见到其表面高光的位置拍摄,注意形成其表面高光点,不要避开其高光点,此外还应该注意尽量使亮暗间距控制在感光材料的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 3.透明的物体; 透明的物体在用光时,一般要采用逆光、侧逆光照明,让观众在画面上看到光线穿过透明体,还要在正面用辅助光来再现物体正面的质感。整体光线应该趋于柔和,光源不宜过多,防止在物体表面产生过多的高光点。此外背景光线不宜太亮,避免物体同背景色调重叠。将透明物体表现成为能看到其后面物体的一种介质,表现它里面或它后面事物的影像也可以强调物体的透明特征 4.镜面物体。在照明镜面的物体时,不应当采用强烈的直射光,而应当采用极柔和的散射光,在保证物体表面高光的同时,要提高亮部周围的亮度,尽量缩小亮暗差距。此外要注意寻找特定的角度,来表现镜面物体表面的高光。镜面表面本身会反射出其周围的物体,用光线照亮这些物体,就会在镜面上反射出清晰的影像,从而在画面上表现其所固有的成像特性,使观众感觉到镜面表面结构的性质。
第五章 线条、形状、影调
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元素之一,不同的线条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会在人心理产生不同反应;
形状是视觉所能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的视觉与客观物体之间的最活跃的中介,它主要取决于物体的边界线; 影调是被摄物体表面的明暗深浅不同的阶调,影调也是表现画面主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1.线条的分类
◆ 有形线条:主要体现为事物的外部轮廓线; ◆ 无形线条:视线;动体的运动趋向线; ◆ 事物之间的关系线。
2.线条与人的心理
◆ 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 ◆ 垂直线条:高大、向上、庄严、刚强; ◆ 波浪线:轻快、富有节奏、流动感强; ◆ S形线条:轻快、深远、有节奏; ◆ 倾斜线条:动荡、不稳定、失去平衡;
◆ 放射线条:发散、辐射、热情奔放、现代等; ◆ 圆形线条:完满、柔美等。
3.线条的运用 ◆ 选择和提炼线条: ◆ 镜头焦距、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方法; ◆ 基于线条与人的心理反应的联系,用线条表情达意; ◆ 形成线条的节奏; ◆ 发挥线条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 选择和提炼线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不同的拍摄时机,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特征,选择最佳瞬间拍摄、选择“决定性瞬间”拍摄,会以最佳的线条表现事物的姿态和外部特征。
1运用不同焦距镜头的不同造型功能也可以起到提炼线条的作用,广角镜头会夸张线性透视,强化纵向线条特征;长焦镜头会压缩纵向空间,强调横向排列的线条;变焦距镜头可以拍摄爆炸式画面,产生由画面中心向外扩散的虚线条。
2利用快门速度的变化,也可以提炼出线条,高快门可以凝固动体动作,出现不同线条姿态;慢快门可以使快速动体产生拉长的虚线条,采用B门或者T门拍摄还可以使暗环境中的发光动体拉成亮亮的线条,使点变成线 3通过曝光控制,利用画面中不同部分较大的亮暗反差,可以提炼线条。
4此外,通过角度、光线、虚实的变化,通过与框架的配合,进行局部或全部的取舍,也会产生不同的线条。
第二节 形 状
1.形状的意义 (1)认识意义; (2)审美意义; (3)象征意义。
2.形状的提炼和强化 (1)拍摄角度 (2)镜头焦距 (3)影调色调对比 (4)宏观或微观观察 (5)光线运用
第三节 影 调
影调是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影调可以说是光的空间存在形式。严格地说,摄影画面中的形状、线条、色彩都由影调来体现。 一、高 调 1.画面特点:
◆ 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 暗的和深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 主题:安静、轻快、纯洁、梦幻、朦胧等;
◆ 拍摄对象:少女、儿童;科教文卫;雾天、雪天等; 2.拍摄方法:
◆ 选择亮背景、亮主体; ◆ 曝光:有意识地曝光过度; ◆ 用光:顺光、散射光。 二、低 调
1.画面特点: ◆ 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 亮的和浅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 主题:深沉、沉重、恐怖、压抑、神秘等;
◆ 拍摄对象:老人、成年男人;煤炭、钢铁等重工业题材;
2.拍摄方法: ◆ 选择暗背景、暗主体; ◆ 曝光:有意识地曝光不足半档或一档; ◆ 用光:逆光、散射光、斜侧光中的窄光。
高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在高调的画面中亮的和浅的色调占绝大多数面积,深的和暗的部分占得面积比较小,但是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高调画面往往表现轻快、安静、优美、淡雅、纯洁、轻柔、梦幻等感情色彩,适宜表现工作、生活环境、自然景色为浅色调的题材。主体的选择应该以浅色调为主,但是最富有表现力的那一小部分应是深暗的。 拍摄高调画面,在曝光时,一般应稍微过度些,过度一档光圈左右,这样可以使整体画面影调偏亮。采用顺光或柔和的散射光照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画面中深暗的阴影的存在,是拍摄高调画面的有利的光线。
低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在低调画面中深的和暗的色调占绝大部分面积,浅的和亮的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浅的和亮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低调画面往往表现沉重、肃穆、悲伤、庄严、忧郁、深邃、恐怖、神秘等感情色彩,适合表现重工业题材及环境中深色调多的题材,拍摄低调画面,背景选择一般为黑色,或是有细微层次的深色,主体选择也应以深的和暗的色调为主,但是最有表现力的那一小部分应为浅的和亮的。拍摄低调画面在曝光方面一般应稍微不足,应不足一档光圈左右。 为了保证低调画面当中深的和暗的部分占绝大多数的面积,一般都采用逆光、侧逆光、窄光或是散射光照明。
第六章 色 彩
色彩对人的视觉的作用往往更加强烈、更加直接,色彩是摄影创作当中的重要元素。色彩是摄影画面结构的另一重要元素。在摄影画面中,线条、形状的造型力量比色彩有效,但在表情的力量上色彩要有力的多。
线、形构成画面的骨架,准确可靠地再现物体形象,线和形的组合能够产生大量的互不相同的构图样式。而色彩作用于人的情感快捷而富有冲击力。色彩最少逻辑型,色彩构图比黑白构图更偏重于摄影者表现情感的需要。 第一节 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1.色彩三属性: (1)色别(色相):不同色彩的名称; (2)明度:色彩明暗深浅程度;不同色别的色彩,明度不同;同类色有时明度也不同; (3)饱和度:色彩的纯度;色彩越接近光谱色,纯度越高;饱和度越高,色彩越鲜艳。 2.原色、补色、消色 (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染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3)补色:等量混合以后得到白光的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
(4)消色:黑、白、灰;对光线平均地吸收和反射,无选择性;常用于色彩和谐、突出其他色彩。
3.色彩与人的心理 (1)冷暖:红、橙、黄为暖色;青、蓝为冷色; (2)面积大小:明度高,显大;明度低,显小; (3)轻重:明度低,显重;明度高,显轻; (4)与社会心理结合; (5)色彩具有象征意义。 第二节 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1.固有色 (1)光线强度: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均会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还原; (2)光线性质:散射光比直射光有利于还原固有色; 2.光源色
(1)光源色温:不同光源光线的色温不同;同一光源(如太阳)有时光线色温也不同; (2)光源色彩:同一光源前加用不同色纸或色卡也会影响光线色彩。 3.环境色
(1)影响条件:环境景物较亮;环境景物距离被摄体近; (2)影响状况:主要影响被摄体的阴影面。
4.技术条件 (1)感光材料:感光材料不同,色彩还原不同; (2)摄录设备:摄设备不同,色彩还原不同; 5.滤光片 (1)调整画面反差; (2)控制画面色彩。 第三节 色彩的运用
◆ 色彩真实正确还原; ◆ 形成色彩对比; ◆ 保证色彩和谐; ◆ 用色简洁,形成画面的色调。 画面的色彩处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在摄影当中对画面色彩的处理主要有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技术上主要要求色彩真实正确还原,艺术上的要求包括的更广些,对色彩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第七章 光 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的灵魂,人们常说摄影就是“用光作画”,摄影是“光的艺术”,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光线是摄影创作的技术基础,没有曝光就没有摄影;光线决定画面的造型状况;光线还影响画面的整体气氛;光线影响主体和情感的表达。
第二节 不同方向光线的特点及应用
不同方向的光线 (一)顺光;(二)侧光;(三)斜侧光;(四)侧逆光;(五)逆光; (六)顶光; (七)脚光。
逆光即光源的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逆光照明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亮,由于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轮廓光的效果。逆光往往又叫作隔离光。它是表现低调的理想光线,同时还是白天拍摄夜景的常用光线。
第三节 室外自然光的特点及应用
1、室外自然光的特点
☆光线的入射角和景物的光影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规律性、周期性的变化; ☆光线的色温也有规律性的变化 ; ☆光线的反差也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 ☆室外自然光的照明效果是简洁、统一、真实 ; ☆室外自然光具有多变性,这一方面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但同时也会给摄影带来不利的因素。 2、室外自然光的应用 对自然光进行选择; 弥补自然光照明的不足 ; 人为调整室外自然光的反差; 对被摄体暗部偏色的校正; 模拟和再现特殊的光线照明效果 。
第四节 室外直射光 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 早晨和黄昏(日出和日落); 上午和下午(正常照明时刻); 中午(顶光照明时刻)。 第五节 室外散射光 一、室外散射光(一)天 光;(二)阴 天;(三)雨 雪 天;(四)雾 天。
第六节 室内自然光 室内自然光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受到自然光的直射照明或散射照明或者两者共同照明的光线效果。 一、室内自然光特点 光线具有固定的方向性; 光线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多; 距门窗远近不同,光线反差大; 距门窗越近物体表面明暗反差越大; 光线效果客观、真实、自然。 二、室内自然光运用 防止曝光不足;
注意色温平衡;(1)自然光为主,调整人工光;(2)人工光为主,舍弃自然光或调整自然光(3)混合光调白;(4)拍摄小景别画面; 注意亮度平衡;(1)给暗部补光; (2)压低亮部光线强度; (3)拍摄小景别画面; 注意选择光线: (1)选择光线方向,多用顺光或斜侧光; (2)选择有无直射光。 第七节 反光板的使用及效果 一、反光板的分类
单向反射式反光板: (1)反光能力强; (2)反射的光近似直射光; (3)反光投射面积小、集中;
柔和反光式反光板 (1)反光能力弱;(2)反射的光属于散射光; (3)反光投射面积大、分散;(4)常常被用来提供辅助光。 二、反光板的优点 光线色温与主光色温一致; 光效直观,便于调整;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反光板不需要人工能源。 三、反光板的作用
调整光比,控制反差,提供辅助光;校正画面暗部偏色;借光和移光; 模拟真实的光线效果。 四、反光板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反光角度不可过低; 反光强度要得当; 反光板的位置要准确;不要出现区域性照明效果。 第八节 人工光照明基本知识
一、光线控制的要素 1.光线强度 2.光线色温 3.光线方向 4.光线性质 5.控制阴影 二、五种人工光主要成分 1、主 光;2、辅助光;3、轮廓光;4、背景光;5、装饰光 其他人工光线一、眼神光;二、效果光;三、夹板光;四、顶 光;五、脚 光;六、发 光
正在阅读:
摄影构图复习精编12-03
平安夜快乐小学生二年级作文06-13
正宗卤汤的秘制方法 - 图文11-12
现代物理学与佛教02-01
EPC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方案03-21
龙湖的夜晚作文600字07-01
2018工程造价部工作计划05-30
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04-22
优秀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07-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摄影构图
- 精编
-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