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以中医药教育为例

更新时间:2024-05-01 16: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以中医药教育为例

摘要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积极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着力扩大高附加值服务出口,服务贸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年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中医药服务贸易是以输出医药为主的贸易模式,近年来中医药科研、教育、文化等软实力输出开始显现。为此,本文在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机遇与挑战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新形势下推动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的战略及对策。

本文对2005年到2013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境外留学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境外消费是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规模不断上升,但近年来增幅放缓,在全国教育服务贸易总量中占比下降;各中医药教育机构发展差异显著,竞争优势各不相同;国际市场分布受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较大。

关键词:服务贸易;中医药;对外教育

一、政策背景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医药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我国已经将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1]。中医药服务贸易不仅是出口中医药产品,提供中医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医药理论和医学知识,输出一种健康的养生理念、生活方式,倡导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模式,强调平衡而非对抗的生活态度。从某种角度看,中医药服务贸易是在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一种普世价值观。中医药服务还承载和表征着中华文化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世界卫生大会第62届大会商议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促使各个成员国

将传统医学的发展列入各自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加以重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紧接着就收录了“中医针灸”。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也同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身为国际中医药学术组织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团体会员参加。自此,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建立关系。更进一步加强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国际医学界中,中医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已成为我国外交工作和具有特色的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0]。

二、发展现状

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对外贸易角逐中的重要领域,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正在成为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务院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最有望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对世界科技和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因此,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非常有可能成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新增长点。

现代中医药教育服务,作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最初是作为政府安排的培训任务来完成,后来慢慢被定位为国际交流。20世纪90年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始国际化,发展留学生教育。近年,我国真正开始从市场角度,尤其是服务贸易角度来看待中医药对外教育。

(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定义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以中医药服务为内容的国际贸易[3]。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的界定,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也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四种模式。从中国境内向外国居民提供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中国人员或机构在国外开设中医诊所、外国居民来华进行中医药医疗保健或学习中医药技术与文化、中国中医师赴外国提供中医药服务等形式均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四种模式的具体体现。

中医药对外教育服务分为四种模式: 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其中境外消费受到的限制较少,对贸易双方影响最大,是教育服务贸易最主要的方式。境外消费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国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

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中医药国际贸易教育服务方面,境外消费模式主要包括在中国境内开展中医药相关的教育服务,如中医药院校或其他中医药教育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课程。境外消费是教育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一种贸易形式,也是目前国内研究最多的一种形式。由于经费统计等方面的困难,研究通常以留学生人数等指标作为基本分析依据。

(二)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简述

1.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初步历程:缓慢而动荡

从1956年到1977年,是我国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初步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我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对外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国际间文化合作与交流的纽带。但仅限于几所老校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以进修教育为主,学习课程集中在针灸学,总体发展较为缓慢。

1966到1976年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医中药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中医中药日趋衰落,中医药对外教育也一度中断。尽管如此,进入70年代后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针灸在美国引起轰动,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中医热”[8]。

2.中医药对外教育的中期阶段:稳步而快速

1978到1989年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使得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稳步发展,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处于稳步发展状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表现为国际交流频繁,办学形式多样化及中医药对外成人教育进入初步发展期。

1990年到2000年是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显著增多。随着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增多,我国中医院校也在逐步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

3.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近况(2001年至今):蓬勃发展

21世纪以来,世界步入了信息化、学习化社会,中医院校留学生的生源由亚洲逐渐扩展到欧洲和美洲,留学生的学历层次也不断提高。各中医院校把扩大来华学历留学生的规模作为主要目标,在非学历留学生中,短期进修生占大部分。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留学生基本情况见表一。

表1:2005-2013年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基本情况

2013年 2012年

2,179 1,113 1,590 5,393 769

2011年 2,136 928 1,857 5,631 791 0.426 1,279 0.689 52 0.028 195 0.105 211 0.114 87 0.047 33 0.018 70 0.033 196 0.092 768 0.360 6 0.003 1,096 0.513

2010年 1,507 793 1,638 5,860 554 0.338 1,374 0.839 31 0.019 119 0.073 54 0.033 15 0.009 45 0.027 81 0.054 143 0.095 595 0.395 11 0.007 677 0.449

2009年 1,523 763 1,465 5,530 635 0.433 1,261 0.861 18 0.012 71 0.048 71 0.048 15 0.010 29 0.020 96 0.063 129 0.085 565 0.371 0 0.000 733 0.481

2008年 1,231 630 1,693 4,995 653 0.386 1,368 0.808 10 0.006 158 0.093 116 0.069 11 0.006 30 0.018 65 0.053 107 0.087 464 0.377 7 0.006 588 0.478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1,012 526 1,552 4,752 634

700 1093 447

463

毕(结)业

2,175

生数 授予学位数 977 招生数

1,608

在校学生数 5,823 招生数

912

(女) 性别

亚洲 1,174 非洲

96

1,319 1,328 3,975 3,913 547

448

比率 0.567 0.484

1,234 48

比率 0.730 0.776 比率 0.060 0.030 各大

欧洲 161 111 洲招

比率 0.100 0.070 生数

北美洲 81 133 及占

比率 0.050 0.084 比

南美洲 30 51

比率 0.019 0.032 澳洲 博士

66 85

13 82

比率 0.041 0.008 比率 0.039 0.038 172 各层硕士 232

次比率 0.107 0.079

910 毕、本科 665

结业比率 0.306 0.418 数及专科 6 2 占比 比率 0.003 0.001

培训 1,187

1,013

比率 0.546 0.465

0.409 0.415 0.337 1,391 40 51 51 7 12 52 108 373 4 475

1,179 695 10 40 59 4 27 89 132 281 0 198

7 260 118 8 5 59 146 263 3 622

0.896 0.894 0.523 0.026 0.008 0.005 0.033 0.030 0.196 0.033 0.045 0.089 0.005 0.003 0.006 0.008 0.020 0.004 0.051 0.127 0.054 0.107 0.189 0.134 0.369 0.401 0.241 0.004 0.000 0.003 0.469 0.283 0.569

数据来源: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

中医药境外留学生教育是我国的优势领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在不断上升,增速却逐渐放缓。中医专业虽然是我国的优势专业,但在我国对外教育市场的规模不大。中医来华留学生人数近几年在来华总人数中占比不高。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数比重在下降。

在近年来教育服务贸易总量稳步上升的环境下,虽然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其相对规模并未增加,未体现出我国优势教育学科应有的市场规模特征。中医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没有体现优势专业的竞争力。

(三)中医药教育现状特点

除上文所阐述的中医药教育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占比缓慢下降这一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专业以中医针灸为主,涵盖专业多样化

最初,中医药领域的教育服务从小规模针灸领域的短期培训开始,近年来,中医药院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也日趋多样化,涉及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多学科门类,包括了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制药工程( 中药制药方向) 、药学化学、中西医结合、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方向) 、工商管理( 医药企业) 、护理学( 中西医结合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英语( 医学方向) 等多个专业和方向[9]。

2.市场集中度较高,各机构发展差异较大

根据历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表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提供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的机构服务能力差异较大,市场中医药教育培训事业在国际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中医已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进人大学教育。每年来华留学人员近5000 人,同时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从中医药教育机构规模结构上来看,分为大服务规模院校(Ⅰ类院校)、中等服务规模院校(Ⅱ类院校)小服务规模院校(Ⅲ类院校):

(1)大服务规模院校(Ⅰ类院校)。全国所有提供中医药对外教育的院校中,服务规模在千人以上的院校有5 所。包含北京、广州、上海等多所高校,其年培养规模在千人以上,该类院校简称Ⅰ类院校。2012年,Ⅰ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全国所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67.79%。中医药境外消费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

(2)中等服务规模院校(Ⅱ类院校)。除了传统优势大学之外,其余院校培养规模都在千人以下,其中的11 所院校培养集中在100人至600人之间,该类院校简称Ⅱ类院校。2012年,Ⅱ类院校培养规模占全国的29.46%,较以往水平略有上升,2008年这一比例在25.51%。内部离散度在增加,校际差异日益明显。

(3)小服务规模院校(Ⅲ类院校)。安徽、福建、陕西、陕西和贵阳的五所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极小,该类院校简称Ⅲ类院校。2012年,Ⅲ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占全国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的2.77%。各机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从市场规模变化来看,2004-2012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平均达到14.55%,其中各个机构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服务发展较好的院校包括:广州、北京、黑龙江、浙江、湖北、辽宁等。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已经成为国内服务规模最大的中医药院校。

3.教育层次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比例增加

我国教育服务总体上一直是非学历生教育占优势,学历生非学历生全国总体比例大约在4: 6,中医药教育服务情况与全国总体情况相反,大部分院校境外学生主要是学历生。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中境外非学历生人数比例在逐步上升, 2004年,中医药院校学历生占比为72.02%,非学历生占比为27.98%。2012年,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比例为66.85: 33.15。具体来看,来华留学生中,大约64%为学历教育,36% 为非学历教育。各类培养中,本科生比例最大,占总人数的51%; 其次是短期生,占总人数的32%。

4.留学生分布与文化经济相关性显著

(1)学历教育生源地主要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这提示我国中医药学历教育仍处于区域留学教育,而非留学国际化趋势。中国的近邻是拓展境外消费渠道的重要国家,他们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中国的大国印象将对亚洲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大量华侨,中华文化能辐射至整个东亚地区。另外,这些地区,本国的中医发展历史相对较久,多数已有良好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环境。

(2)非学历教育生源地主要是较为发达的中医立法国家。与学历教育不同的是,接受短期教育服务的留学生地区分布较广。欧美及大洋洲发达国家中,中医药短期团队是主要市场,尤其是已经立法国家。在这些地区,中医知识作为替代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补充,学生较少采取系统学习的方式,仅进行短期进修[9]。

5.服务价格有差异,总体经济价值大

1989年国家曾经出台过相关政策文件,针对境外学生的教育服务产品价格,教育部《自费来华留学申请办法》中列出了具体标准。[9]各中医院校实际执行价格存在差异。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王文君、葛守中等曾对来华留学生2006年的消费结构和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出当年全国来华留学生学费收入( 含报名费和注册费)27.654亿元,生活消费为46.898亿元,总额即为74.55亿元。[9]以此作为参照,不考虑物价上涨、结构性差异等因素,仅根据来华留学生人数推测,大致推算出2015年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大约为15.6亿元。

三、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中国加入WTO及世界组织的推进

加入WTO后, 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境外消费, 即互派留学生。加入

WTO, 为中医药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结构、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和管理机制的改善, 为中医药国际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空间。

在世界卫生组织第56 次大会上, 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传统医药的决议, 将传统医学纳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传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正式得到了世界主流医学的认可。

2.中医药服务贸易已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加大力量发展服务贸易,重视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并加大产品的出口。此外,商务部等34个部门联合颁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样把中医药服务贸易纳入重点发展领域。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中国制定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规划,也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深化医改中大力发挥中医药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规模庞大的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人才储备也已成为开展大规模、高水平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正在悄然升温。

3.医学模式的转化和中医药教育的特色

现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 这与中医药教育理论上从天、地、神多方位考察人体的阴阳、藏象之间互相联系, 在“天人相应”中把握疾病发生演变过程。这与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4.全球中药、天然植物药潮流

现代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层出不穷, 而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是某些生物药、西药无法达到的, 人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倾向潮流越来越明显, 中医药、植物药开始显示出超强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教育备受外国留学生的青睐。

[3]

(二)面对的挑战

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经过迅速增加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各地中医药教育本土化趋势明显,当前竞争格局下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1.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合法性和教育行为无序性间的矛盾

在国外, 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还没有解决, 大多数国家中医药教育没有纳入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 因此国外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有的是商业注册的、有的

是文化事业注册的等无序性行为, 中医药教育的立法和规范还很欠缺。 2.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规范性和受教育者的多样性间的矛盾

目前国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构成复杂, 有的是学习西医的, 也有普通群众, 有使用汉语学习的, 也有使用其他语言的等, 这些使得开展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遇到重大障碍。

3.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科学标准化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性间的矛盾 中医药教育要国际化, 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理论及教学方面等一系列的标准问题, 而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 使得标准化的推进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阻碍了国际化进程[3]。

4.中医药特色教育与国外同类型教育机构增多间的矛盾

一方面, 国外办学机构将大规模进入我国,另一方面, 国外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中医药课程和科研机构,跟我国抢夺生源、师资等, 这使得作为中医药教育发源地, 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体地位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5.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与外语人才缺乏间的矛盾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中很多深奥的哲理、专业术语等难以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的描述方法, 因此对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很欠缺, 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播[4]。

四、对策与意见

要转变贸易发展模式,把中药以输出为主的贸易模式转变为科研、教育、文化等软实力输出的新模式,实现中医药行业从出口为主到服务贸易为主的转变,以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制、注入新的血液。

(一)教育国际化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教育国际化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简单来讲,包括课程的国际化,师资的国际化及学生的国际化。高校有必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自觉地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学校的课程结构。而教师的国际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国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二是培养学校现有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意识,拓宽国际视野。此外,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游戏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加快中医药翻译基地建设,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医疗合作。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丰富教工队伍的海外经历,提升教师队伍学术水平。扩大留学生的规模,优化结构;建立学历教育的学位课程体系,扩大非学历教育项目,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整合校

内校外两种资源,做到定位清晰,培训项目多元,课程设置灵活开放,教学形式多样;完善短期访学教育体系。

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是实现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我们可从设立海外分校、合作办学、不同国家院校之间学分互认及推动学生的国际就业几方面的努力,逐步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

(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选择: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链

中医药服务贸易涉及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多领域,是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下使用的一个概念,是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模式。目前,中国已经和正在广泛开展境外消费、跨境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四种模式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并积累了大量经验。WTO/GATS 关注的两个重点是国内规制和市场准入。基于现实情况,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应该先从国内做起来,然后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逐渐为在WTO 多边谈判框架下就国内规制和市场准入谈判打下基础。要转变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扩大贸易范围,打造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保健、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研以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商务服务等纳入中医药服务贸易范围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尚力.做好战略规划,积极实践,贯彻落实《关于存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上海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报道(蓝皮书)[M].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许海清.“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5:38-40.

[3]方洁,李方青,许建新等.服务贸易:中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J].全球化,2015.2:093-133.

[4]李振吉,黄建银,徐春波等.中医药服务产品商品化是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核心要素[J].世界中医药,2013,8(8):880-886.

[5]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6]陈怡.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和贡献度以及相关问题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6.

[7]黄建银.解读中医药的国际服务贸易[J].中医药导报,2007,4(28):16-22. [8]于红艳.高等中医药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N].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65-67

[9]陈丹丹,刘嵚,蒋继彪等.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规模及结构分析[J].产业科技论坛,2014,13(22):117-119

[10]蒋剑锋,柴可夫.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30(2):203-205

[11]Huang Yufeng,Li Jing,Mulberry Jane.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J].WORLD CHINESE MEDICINE,2014,9(12):1682-1685.

[12]Fogel, Robert W., New Findings on Secular Trends in Nutrition and Mortality: Some Implications for Population Theory, Handbook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Economics[M], 1997, New York: Elsevier.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q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