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七年上语文9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04 1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姓名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总 分 亲爱的同学,相信你一定能够在这张试卷上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表达时要正确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要扣0.5分。 得分 评 卷 人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或语句。(书写1分,第1—5题每句1分,第6—8题每题2分9题2分) 1.秋风萧瑟, 2.

4.夕阳西下,

。(曹操《观沧海》)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次北固山下》中借“雁足传书”的典故来寄托思乡之情,成为流传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 。

7.《钱塘湖春行》写早莺新燕报春,拉开西湖春色的帷幕的诗句是: 。 , 8. 暑期刚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要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需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因这一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节日喜庆未尽,安全知识淡漠,安全意识减弱,自护能力较低,稍有不慎,极易出现不安全事故。开学初班主任要召开主题班会,请你根据上联拟下联。

语文试卷 第1页 (共8页)

上联:生命在安全中孕育 下联:

9、在公交车上,乘务员见一年过七旬的老奶奶上车后没有座位,她便动员乘客让座。请以乘务员的身份发出呼吁。(注意:表达要简明,适合语境,措辞得体.) 得分 评 卷 人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语文试卷 第2页 (共8页)

10.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诲女知之乎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2.请用现代汉语表达“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2分)

13.通过学习本文以及你的阅读积累,说说你眼中的孔子的形象。(2分)

14. 学习本文后,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则,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体会?(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

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分)

(1) 此谓何器也? 此:____________ .(2):满则覆。 覆 : ..

16. 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意思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7.孔子要“使子路取水试之”,即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 ,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母亲的宝物

语文试卷 第3页 (共8页)

余显斌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 。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到:“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的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 ,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语文试卷 第4页 (共8页)

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着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还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⑴一缕( ) ⑵憋了半天( ) ⑶太瘆人( ) ⑷埋怨( ) ....19.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⑴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 ...

⑵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 ....

20.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2分)

2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凸显了母亲“老年痴呆症的病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2.从结构上看,“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母亲还没享几天

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这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23.文章以“母亲的宝物”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24. 文中通过一个很普通的场景,表现了慈母的一片舐犊之情。母爱就是在日常生活

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她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件生活中最感人的母爱。(4分)

语文试卷 第5页 (共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q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