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4-05-05 1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依据

1.1.1理论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资源为基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认为,生物多样性有着“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然而,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物多样性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森林砍伐、环境污染、荒地开发、过度猎捕等人类行为已经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现阶段,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仍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

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规定,加大了对海洋开发过程中的规划、协调、引导、扶持和管理力度。但是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给我省的海洋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使保护和建设相对滞后的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局面:近岸海域水污染严重,海洋灾害频繁,沿海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衰减等。而湿地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绝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衰减,将会给子孙后代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因而,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已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

2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全局。

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已建立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9处。近几年来,我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全国和其它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保护区数量少、面积小、类型不够齐全等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已建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仅占我省陆地国土面积的1.3%,与我国的平均水平(约占国土面积7.84%)差距很大,这与浙江的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从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受胁现状来看,我省现有面积的自然保护区远远不能满足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浙江沿海是大量侯鸟的主要迁徙停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在我省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中,应特别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鸟类在五峙山繁殖和栖息由来已久,过去由于长期无人保护,列岛周围张网作业的渔民和附近村民每年都要上岛或下涂拾蛋、捕鸟作食用,致使岛上及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少。自从建立保护区以来,鸟类资源得到了较好地恢复。但由于对保护区的投入不够,导致保护工作举步维艰,拾蛋捕鸟现象仍时有发生。只有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强化护鸟基础建设,才能最终实现保护的目标,使五峙山成为海上鸟类繁殖和栖息的乐园。

1.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2、《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3、《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5、《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16、《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云南南滚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3]58号

18、《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9、《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五”期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

知》浙政发(2001)84号; 20、《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21、《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22、《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 23、《舟山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2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

护区的批复》(浙政函[2001]179号);

25、《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

4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的通知》(舟政办发[2002]130号);

26、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方案编制项目

委托书。

1.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2.1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融入浙江生态省的建设目标,运用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原理,以保护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使其免遭退化、破坏和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景观旅游资源,保证以鸟类为主要对象的海洋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类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把保护区建设成生态系统完整、结构稳定、各类资源持续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并具有自身特色的鸟类省级保护区。

1.2.2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自然保护区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保护区的建设项目根据统一规划、协调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在整个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使每个阶段均获得最优效益。体现在鸟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和稳定发展及其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和良好发展,体现在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等方面。

5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应始终将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一是应有足够的保护面积,确保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二是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提高保护和管理的效益。三是制订科学得当的监测和保护措施,确保保护目标的实施。在确保保护目标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适当在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

3、重点保护与综合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护区内繁殖、栖息的鸟类资源是主要的保护对象,也是保护的重点,尤其是对那些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资源更要实施重点保护,同时也应强调与鸟类生息有关的生态系统的综合性保护。鸟类资源保护与恢复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岛礁、植被、滩涂、水源、饵料、空气等。只有对鸟类及其生存环境实施综合保护才能达到最终的保护目的。

4、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应与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相协调,以利于实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共同参与机制和投资保障机制,促进保护事业的稳步、顺利发展。

5、因地制宜原则

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应从舟山、定海和五峙山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各项内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充分考虑鸟类繁殖和栖息的生态和环境特点,生态旅游则尽可能突出观鸟和海岛风光等主要特色。

6、可操作性原则

6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制订规划的目的在于实施,规划的各阶段保护工程和保护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能顺利落实到位,并达到预期保护效果。

1.3 规划期限与范围

1.3.1 规划期限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结合本保护区实际情况和特点,总体规划分三期进行,期限为17年。

基准年:2003年 近期:2004年-2007年 中期:2008年-2012年 远期:2013年-2020年

1.3.2 规划范围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总面积500hm2。

包括五峙山列岛中的七个无人岛屿及周围部分海域,还包括舟山本岛岑港镇所属的部分沿海陆地和滩涂区域。

7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二章 基本概况

2.1 历史沿革

五峙山列岛由七个无人小岛组成,1986年5月,舟山市、定海区农林局和区科委有关科研人员在调查海岛资源中发现300余只海鸥与白鹭。同年在市、区农林局和区科委的支持下,开始对该岛屿的鸟类进行专船、专人保护。

1988年5月23日,《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关于五峙岛群资源保护的通告》[定政(1988)70号]发布,将五峙岛群列为区级自然保护区,并由农林局、环保局、科委等部门和马目乡政府共同负责管理。

1993年7月10日,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会议纪要(1993)14号,确定区城建环保局为五峙山鸟岛区级自然保护区归口主管单位,马目乡政府为具体管理实施单位。

1994年3月8日,定海区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五峙山鸟类保护区列为省级保护区的请示》[定政发(1994)35号],上报省环保局。

1994年7月,市、区合署后,五峙山鸟岛的保护管理工作归属舟山市环境保护局。

2001年9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浙政函[2001]179号),正式确定五峙山列岛为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9月28日,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签发了《舟山市人民政

8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通知》[舟政办发(2002)130号]文件,成立了现有的保护区管委会。

2.2 地理位置

五峙山列岛位于舟山市本岛西北部,距本岛7 km的灰鳖洋海域上,北距大鱼山约12km,东南离马目山8.3km,隶属舟山市定海区岑港镇(参见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区位示意图)。保护区的地理坐标界于121°52′49″-121°57′28″E,30°08′30″-30°13′35″N,列岛最高海拔46.6m。

2.3 保护区范围

保护区总面积500 hm2。包括五峙山列岛(20.1 hm2)中的七个无人岛屿:龙洞山(1.71 hm2)、馒头山(0.99 hm2)、鸦鹊山(1.08 hm2)、无毛山(0.40 hm2)、大五峙山(14.15 hm2)、小五峙山(1.24 hm2)、老鼠山(0.53 hm2)及周围部分海域,还包括本岛岑港镇所属的部分沿海陆地和滩涂区域(参见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

2.4 地质地貌

定海区地质属华南地层区,出露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上统为主;次为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各岛屿边缘。侏罗系上统以喷出岩为主,属陆相酸性火山沉积岩构造。第四系多发育于较大岛屿河谷及沿海一带。五峙山列岛系悬水小岛,终年受风浪冲刷侵蚀,为小岛特定气候地形。

2.5 气候

五峙山列岛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

9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无严寒,主要气候要素见表2-1。

表2-1 五峙山列岛气候状况

月份 气象要素 月平均气温(℃)

月平均最高气温(℃) 月平均最低气温(℃) 月平均相对湿度(%)

4 14.1 18.0 11.2 82

5 18.4 22.2 15.8 84

6 22.6 25.8 20.2 88 162.6 158.0 2.7 0.6 2.2

7 26.8 30.2 24.3 86

8 27.2 30.8 24.6 83

9 24.3 27.6 21.7 80 172.2 193.4 3.7 2.2 /

月平均降水量(mm) 112.3 153.3 月平均日照数(小时) 146.8 150.5 月平均风速(米/秒) 3.3 3.0 月平均大风日数(天) 2.4 月平均雾日数(天) 4.2

1.1 3.5

100.1 138.2 258.8 263.2 3.3 3.7 1.5 1.0

2.4 0.1

五峙山列岛常年平均气温为16.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5.5℃,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为27.2℃,极端最低气温为-6℃,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气温年较差为21.7℃,一年中月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5120.8℃。 2.5.1 降水量

五峙山列岛常年平均雨日151天,年平均降雨量1322.5mm,最多年降雨量1738.3mm(1997年),最小年降雨量604.0mm(1967年),年降雨量相对变率为15.7%,年平均相对湿度79%。 2.5.2 无霜期与日照量

五峙山列岛常年十一月下旬初霜,三月下旬终霜,平均无霜期251天;年平均日照数203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年太阳辐射总量109.74 kgcl/cm2。

10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6 水文

五峙山列岛海域属浙北水文区,潮波传向为SE-NW向,以前进波为主,潮差小,一般在2-3m左右,最大潮差5-9m;浅水分潮较明显,平均海面年变化呈单峰型;潮流强且以往复流为主,余流最大超过50cm/秒;波浪较大,常浪以东北风浪为主;潮汐为正规的半日潮,平均潮差2.07m,潮流受地形影响小,流速平缓,流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一个潮汐周期内作360度变化,为典型的河口回转流。

2.7 土壤

五峙山列岛系悬水小岛,终年受风浪冲刷侵蚀,且多云雾,温度高,湿度低,为小岛特定气候地形等因素所形成的土壤,土壤母质为凝灰岩的残坡积物。除大五峙山、龙洞山的土壤覆盖面积较大外,其它小岛均为裸岩或薄土层,见表2-2。主要土壤类型为棕黄泥土、棕石砂土。棕黄泥土分布在平缓凹陷地带,土层厚度在1m左右,其农化及微量元素成分见表2-3;棕石砂土分布在朝东北及岗背山脊,土层厚度30cm左右。

表2-2 五峙山列岛土壤分布面积

棕黄泥土(hm) 棕石砂(hm) 裸岩(hm) 岛屿名称 总面积(hm)大五峙山 14.15 龙洞山 鸦鹊山 馒头山 老鼠山 无毛山 合计

1.71 1.08 0.99 0.53 0.40 20.1

小五峙山 1.24

4.87 0.40 5.27

3.72 0.18 0.41 0.24 0.26 4.81

5.56 1.13 0.83 0.84 0.73 0.53 0.40 10.02

2

2

2

2

11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表2-3 五峙山列岛棕黄泥土土壤农化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农化 微量元素有效性(ppm) 锰 硼 29.4 1.23 PH 有机质 % 有机磷ppm 速效钾ppm 锌 铜 铁 6 7.28 9.0 370 0.41 0.41 119 2.8 环境质量

2.8.1 陆域环境质量

2.8.1.1 空气环境质量

五峙山列岛附近区域空气质量良好,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三项指标年日均值分别为<0.003 mg/m3、0.015 mg/m3和0.115 m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指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限值,总悬浮颗粒物略高于一级标准,但低于二级标准限值。 2.8.1.2 土壤环境质量

以大五峙山所采集土壤样品为代表,进行了重金属、滴滴涕及六六六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铅、锌、镉、汞、六六六、滴滴涕各要素的含量正常,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见表2-4,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符合自然保护区要求。

表2-4 大五峙山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项目 铅 锌 镉 汞 滴滴涕 六六六

监测值(mg/kg) 表层 23.1 88.0 0.10 0.047 1.198×10-3 0.667×10-3 中心层 11.9 101.9 <0.05 0.033 0.793×10-3 <0.01×10-3 平均值 17.5 95.0 0.06 0.040 0.996×10-3 0.336×10-3 达标情况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级标准值 ≤35 ≤100 ≤0.20 ≤0.15 ≤0.05 ≤0.05 12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8.2 海洋环境质量

2.8.2.1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近岸海域水质,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分别超四类水质外,其余指标均在一类标准限值内,详见表2-5。

表2-5 五峙山列岛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水温(℃) 盐度 悬浮物(mg/L) 溶解氧(mg/L) PH

监测范围 15.3~20.0 19.4~23.2 34~571 7.86~8.32 8.04~8.18

均值 17.2 21.2 239 8.15 8.11 0.052 1.34 0.003 0.892 0.026 0.914 1.66 1.21 <0.050 0.026 1.43 0.91 10.3 0.077 1.57

一类 一类 超四类 超四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一类

水质类别 一类标准

>6 7.8~8.5 0.015 0.20 2 0.05 0.05 5 1 20 1 20

活性磷酸盐(mg/L) 0.035~0.082 硅酸盐(mg/L) 亚硝酸氮(mg/L) 硝酸氮(mg/L) 氨氮(mg/L) 无机氮(mg/L) TOC(mg/L) 石油类(mg/L) 汞(μg/L) 铜(μg/L) 铅(μg/L) 锌(μg/L) 镉(μg/L) 砷(μg/L)

1.19~1.48 0.001~0.004 0.797~1.070 <0.005~0.051 0.814~1.097 1.26~2.38 <0.050 0.003~0.052 0.76~1.85 0.86~0.93 9.2~11.6 0.052~0.093 1.42~1.8

化学需氧量(mg/L) 0.66~2.08

13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8.2.2 潮间带水质状况

潮间带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指标分别为四类和超四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汞、铅、锌等指标为二类水质,其余指标在一类标准限值内,详见表2-6。

表2-6 五峙山列岛附近海域潮间带水质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水温(℃) 盐度 悬浮物(mg/L) 溶解氧(mg/L) PH

监测范围 17.5~24.5 19.68~25.79 143~1932 7.18~8.60 7.96~8.24

均值 水质类别 一类标准 21.35 23.59 634.3 7.56 8.07

一类 一类

>6 7.8~8.5 0.015 0.20 2 0.05 0.05 5 1 20 1 20

活性磷酸盐(mg/L) 0.028~0.042 硅酸盐(mg/L) 亚硝酸氮(mg/L) 硝酸氮(mg/L) 氨氮(mg/L) 无机氮(mg/L)

1.08~2.04 0.001~0.004 0.413~0.686 <0.005~0.111 0.44~0.704

0.0345 四类 1.49 0.002 0.57 0.045 0.606 2.19

超四类 二类

化学需氧量(mg/L) 0.72~4.00 石油类(mg/L) 汞(μg/L) 铜(μg/L) 铅(μg/L) 锌(μg/L) 镉(μg/L) 砷(μg/L)

<0.05~0.10 0.012~0.119 0.89~1.77 0.10~4.55 <5.0~50.4 0.043~0.096 1.4~10.8

<0.005 一类 0.056 1.32 1.64 33.2 0.063 5.35

二类 一类 二类 二类 一类 一类

14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8.2.3 潮间带沉积物质量状况

潮间带沉积物除铜为二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符合一类标准(适用于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见表2-7。

表2-7 五峙山列岛附近海域潮间带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

层次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中 高 均值

石油类 有机碳 六六六 DDT

-9

)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 (10-9) (10 0.056 0.060 0.065 0.080 0.158 0.063 0.080

39.0 43.6 44.6 35.5 31.0 43.1 28.8 41.4 38.4

28.7 32.0 33.7 28.1 24.1 32.1 26.8 33.2 29.8

0.128 104.4 0.168 110.5 0.239 113.0 0.164 101.1 0.119

95.7

10.6 12.7 19.2 9.5 10.8 18.2 10.0 9.6 12.6 一类

9.2 35.9 122.9 14.2 27.9 23.7 89.6 11.4 41.8 一类

0.627 0.734 0.856 0.636 0.570 0.814 0.636 0.632 0.688 一类

0.168 113.1 0.133

87.5

<0.008 0.518 2.08 1.04 一类

0.470 0.494 一类

0.192 110.3 0.164 104.4 一类

一类

质量评价 一类 二类 一类

2.8.2.4 潮间带生物体残毒分析

通过对潮间带藻类植物进行分析,含汞0.013mg/kg,甲基汞0.004mg/kg,铜3.3mg/kg,铅0.25mg/kg,锌5.5mg/kg,镉0.3mg/kg,六六六61.2μg/kg,滴滴涕0.24μg/kg,总体上,五峙山列岛潮间带藻类污染物残毒含量属正常。

2.9 生物类群

五峙山列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以及有利的地理位置,为各种生物的繁殖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5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9.1植物资源 2.9.1.1浮游植物

本海域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3 种,隶属4门15科21属(详见附表5)。其中硅藻38种,占88.4%;甲藻3种,占7.0%;绿藻、黄藻各1种,分别占2.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园筛藻等近岸低盐性种类。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为33.96×103个/L,其中主要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物量分别为22.64×103个/L和11.32×103个/L。 2.9.1.2 陆生植物 2.9.1.2.1 种类组成

五峙山列岛共有维管束植物49科111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46科108种。在大五峙悬崖上还发现了浜柃、厚叶石斑木,其中浜柃为海滨特有,在舟山是首次发现。 2.9.1.2.2 植被类型

五峙山列岛历来无人居住,岛上多裸岩和悬崖。龙洞山、馒头山和鸦鹊山上植物生长茂盛,以日本野桐灌丛、葛藤灌丛、山合欢灌丛、茅莓灌丛等构成的落叶灌丛是五峙山列岛的最主要植被类型。五峙山列岛系悬水小岛,岛小风大,外貌几乎全呈草甸状,仅有小面积灌丛。在大五峙山约有2 hm2人工种植的黑松林,呈小块状分布,通过调查,并对灌木层、更新层、草木层分层分种进行特征值统计,按主要优势种的异同划分群系,五峙山列岛植被类型划分成3个植被型9个群系。

常绿针叶林 在大五峙岛上呈小块状分布的常绿针叶林为黑松

16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林,面积为2 hm2,平均高2m左右,为八十年代人工栽植,林种单调。

落叶灌丛 主要分布在大五峙山、龙洞山和馒头山。有日本野桐灌丛、葛藤灌丛、山合欢灌丛、茅莓灌丛4种群落,面积分别为0.1 hm2、1.3 hm2、1.2 hm2、0.3 hm2,其中山合欢萌生灌木丛比较罕见,占优势的有山合欢、茅莓。其他重要种类有柞木、小叶蜡子树、硕苞蔷薇、算盘子等。层间植物较为丰富,主要有金银花、木防已、光叶蛇葡萄等密集缠绕在灌丛中间,草本植物野青茅占绝对优势。常见的还有五节芒、酢浆草、大蓟、半夏等群落,平均高度1.7m,盖度100%。

在馒头山的茅莓群落,为白鹭重要产卵、孵化场所。茅莓占绝对优势,密集成垫状起伏。常见的灌木有胡颓子等;藤本有千金藤、金银花、鸡屎藤;草本有猪殃殃、异叶天南星。群落高度1.2m,盖度100%。另外在龙洞山南有小面积扁担杆子、胡颓子、硕苞蔷薇构成的灌丛,也为白鹭产卵处,藤本和草本植物主要有金银花、光叶蛇葡萄、珠芽景天、猪殃殃等。

草丛 主要有白茅草丛、芒草丛、溚草草丛、华东早熟禾草丛等4种群落。白茅草丛主要分布在鸦鹊山、大五峙山,在小五峙山也有小面积分布,合计约2.6 hm2。芒草丛分布在大五峙山,约1.6 hm2,溚草草丛主要分布在龙洞山、小五峙山,在鸦鹊山也有少量分布,面积约2.1 hm2。华东早熟禾草丛分布在大五峙山与龙洞山的东北端,面积约0.2 hm2。

根据调查,龙洞山溚草草丛、华东早熟禾草丛为黑尾鸥的主要繁殖场所。溚草草丛以溚草为主,其单种盖度在90%以上,其它种类有小巢菜、酸模、华东早熟禾、兰花参、大蓟、香附子、白茅、海滨狗哇花、

17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减叶铁扫帚等,群落总盖度100%,平均高度0.35m。华东早熟禾草丛组成种类与上述类似。 2.9.2 动物资源

五峙山地区的栖息地主要以岛屿、海域和滩涂湿地为主,与之相应,动物资源也以水生动物和鸟类较为丰富。自1988年建立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以来,当地政府多次邀请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实地考察:1994年6月,杭州师范学院、上海自然博物馆和浙江林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保护区进行了考察论证,省内外专家对五峙山鸟类保护的重要意义和较高科研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7月,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考察组赴该地区进行夏季鸟类资源调查;1999年12月,浙江大学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在该地区进行冬季鸟类的区系和资源调查,完成了《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报告》、《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的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2002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馆和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鸟类专家赴岛考察繁殖鸟类状况;2003年6月浙江自然博物馆考察组在该地区调查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上岛进行了黑尾鸥和中白鹭繁殖生态的专题研究(周国飞,1994)。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和当地水产部门对该地区的水生动物也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和监测。上述科研活动为反映五峙山地区的动物资源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2.9.2.1 水生无脊椎动物

18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9.2.1.1浮游无脊椎动物

该海域共监测鉴定浮游动物7大类12种,其中幼虫类3种:桡足类幼体、长尾类幼体、栉水母幼体;水螅水母类2种:贝氏拟细水母、拟杯水母;桡足类3种: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虫肢歪水蚤;毛颚类、糠虾类、鳞虾类、栉水母类各1种分别是:百陶箭虫、长额刺糠虾、中华假磷虾、球形侧腕水母。主要种类有中华哲水蚤、虫肢歪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球形侧腕水母、百陶箭虫等。 2.9.2.1.2潮间带无脊椎动物

据初步调查,该区域有软体动物近50种,甲壳类20种。主要有褶牡蛎、长牡蛎、近江牡蛎、泥螺、彩虹明樱蛤、青蛤、红螺、福氏玉螺、真蛸、短蛸、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等。 2.9.2.1.3 底栖无脊椎动物

该海域共出现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主要有:沙箸、索沙蚕、柄板猫参、蛇尾、脊尾白虾、葛氏长臂虾、安氏虾等。底内无脊椎动物生物量低,组成种类较单一。 2.9.2.2 鱼类

在该海域出现的鱼类主要有:鲈鱼、梭鱼、鲐鱼、蓝圆鲹、马鲛鱼、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海鳗、鮸鱼、矛尾鰕虎鱼、红狼牙鰕虎鱼、孔鰕虎鱼、凤鲚、弹涂鱼等。 2.9.2.3 两栖类

在五峙山地区分布的两栖动物主要为无尾类,有中华蟾蜍、中国雨

19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蛙、泽蛙、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斑腿树蛙、饰纹姬蛙等。 2.9.2.4 爬行类

该地区的爬行动物主要有龟类、蜥蜴类和蛇类三大类。龟类有乌龟、蠵龟、海龟、玳瑁和棱皮龟等;蜥蜴类有多疣壁虎、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和北草蜥等;蛇类有赤链蛇、玉斑锦蛇、王锦蛇、水赤链、草游蛇、眼镜蛇、青环海蛇、长吻海蛇等。其中蠵龟、玳瑁和棱皮龟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 2.9.2.5 鸟类

参见2.10鸟类资源。 2.9.2.6 兽类

保护区内陆生兽类有普通伏翼、穿山甲、赤腹松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黄鼬、鼬獾、豹猫等11种,海兽有江豚1种,江豚为国家Ⅱ级保护种类。

2.10 鸟类资源

2.10.1鸟类资源概况

五峙山列岛附近海域受长江、钱塘江等入海江河水体影响,氮、磷、硅等营养盐含量较高,鱼、虾、贝、藻类资源充足,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且该列岛位置偏僻,历来无人居住,自然环境幽静,是鸟类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保护区内大片的滩涂更是水鸟,尤其是迁徙性水鸟理想的取食和停栖地。

在该地区共观察到水鸟47种(附表1),分属7目10科,其中留

20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鸟9种,夏候鸟19种,冬候鸟17种,过境鸟2种。夏季的数量优势种群为黑尾鸥和中白鹭,它们在五峙列岛形成了庞大的繁殖种群,数量多时可达7000余只。冬季的数量优势种为环颈鸻、苍鹭和斑嘴鸭,它们主要活动在滩涂和海湾中。

在这47种水鸟中,有世界濒危物种1种:黑脸琵鹭,世界受胁物种1种:黄嘴白鹭(IUCN, 1994);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和角鸊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黑尾鸥;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鸟类有角鷿鷉、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黄苇鳽、豆雁、绿头鸭、针尾鸭、白眉鸭、赤膀鸭、普通秋沙鸭、黑水鸭、蛎鹬、蒙古沙鴴、中杓鹬、白腰杓鹬、林鹬、翘嘴鹬、白腰草鹬、矶鹬、青脚鹬、灰尾漂鹬、红胸滨鹬、黑腹滨鹬、红嘴鸥、黑枕燕鸥和普通燕鸥等27种;被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名录的鸟类有大白鹭、牛背鹭、黄苇鳽、白眉鸭、蒙古沙鴴、金眶鴴、中杓鹬、白腰杓鹬、林鹬、翘嘴鹬、矶鹬、青脚鹬、灰尾漂鹬、红胸滨鹬、黑腹滨鹬、黑枕燕鸥和普通燕鸥等17种。

在五峙山列岛及其附近地区共记录到其它鸟类54种,分属5目24科。其中留鸟29种,夏候鸟17种,冬候鸟8种。麻雀、白头鹎、白鹡鸰和珠颈斑鸠为一年四季最常见的鸟类。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鹗、红隼、小隼、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白尾鹞和普通鵟。 2.10.2 主要鸟类资源

2.10.2.1主要繁殖鸟类的资源及生态

鸟类在五峙山列岛栖息、繁殖由来已久,但由于无人保护,列岛周

21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围张网作业的渔民每年都要上山拾蛋,一度导致上岛繁殖的白鹭和黑尾鸥分别只有20余只和200余只,数量极少。1988年5月定海区人民政府发出文件和通告,将五峙山列岛列为区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十多年来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保护区内繁殖的鸟类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见表2-8),1999年上岛繁殖的鸟类多达5700余只,其中黑尾鸥2200余只,中白鹭3500余只,蛎鹬16只。此外,2002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馆和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专家在五峙山列岛发现繁殖的凤头燕鸥8只、黑枕燕鸥12只;2003年6月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大学的专家又发现在岛上繁殖的黄嘴白鹭约500余只。至此,在五峙山列岛繁殖的水鸟种类多达6种。每逢5-8月,登岛观察,群鸟翱翔,景色诱人,五峙山列岛又重现候鸟栖息、繁殖的繁荣景观。

表2-8 1989-1999在自然保护区内繁殖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只)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种类 黑尾鸥 中白鹭 蛎鹬 总计 560 190 4 754 810 400 6 1000 1200 1200 1200 1450 1350 1500 2000 2200 900 10 1100 1300 1300 2500 2600 2800 3000 3500 10 8 10 12 12 14 16 16 1216 1910 2310 2508 2510 3962 3962 4314 5016 5716 (1)黑尾鸥的繁殖生态

黑尾鸥即黑尾海鸥,属鸥形目鸥科,别名钓鱼郞。额、头顶和后颈白色,各羽端夹杂以灰褐色纵纹斑块;颈与肩之间纯白与下体成环带。上体肩、背、腰为乌灰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基部一半白色,近端部黑色,端缘复又白色,下体自颈至尾下覆羽和胁羽白色。黑尾鸥为夏候鸟,以昆虫、小鱼虾、螺蚌为食。每年,自5月1日至5月4日迁徙进岛,一周左右开始营巢、产蛋、孵化。巢多筑在露岩和悬崖岩石凹陷处,

22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巢极简单,以少量杂草垫地,巢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无遮荫。每窝产蛋2-3枚,如受大风等自然灾害损害,亲鸟会进行补窝产足3枚,但如蛋经人摸过,亲鸟就会抛弃,不补窝也不再孵化,而是另筑新巢从头开始。黑尾鸥主要分布在龙洞山、馒头山和鸦鹊山。黑尾鸥产蛋历时约5-8天;自然孵化期26-28天;其自然孵化率在64.2%-78.3%之间(见表2-9)。雏鸟30天后开始离巢觅食,在亲鸟的引导下,经1周到10-15天飞翔训练,开始独立活动,随着气温变冷,迁徙飞往南方温暖地区,一般8月上旬迁飞离岛。在岛上的滞留期约100-115天。人工孵化和饲养黑尾鸥1988年开始尝试,在当年6月11日,曾上岛取回鸥蛋13枚,分别测定鸥蛋个体最重为77.5克,最轻为46.8克,平均58.3克;纵径最大6.7cm,最小5.25cm,平均5.8cm;横径最大4.6cm,最小3. 9cm,平均4.15cm。6月12日送到鸡孵坊孵化,先后于6月20日、23、30日和7月3日孵化出雏鸟11羽,人工孵化历时24天,孵化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人工孵化期与自然孵化期相近,人工孵化率84.6%与自然孵化率78.3%较接近。在孵化出的11羽幼雏中有2羽先天残疾,饲养1-2天后死亡。9羽成活,人工饲养成活率81.8%。雏鸟出壳后6小时,喂以小鱼虾,即能啄食。幼鸥不加笼养,不论植物性或动物性食料,黑尾鸥幼鸟都爱吃。幼鸥能自由进出舍外觅食、游水,并自动回舍,在喂食及舍外活动时,遇到人、畜都不怕。

表2-9 保护区内黑尾鸥的繁殖时间表

年 产卵日期产卵 份 (月.日) 总数 1988 1989 1990

5.19 5.19 5.20

383 280 103

孵出日期雏鸟产卵持续时(月.日) 种数 间(天) 6.16 6.16 6.16

300 180 760

30 29 28

孵化时间(天) 28 28 21

孵化率 (%) 78.3 64.2 73.7

23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中白鹭的繁殖生态

中白鹭属鹳形目鹭科,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体形较大,全身羽毛白色,雌雄羽毛相似,体重500-520g,体长355-665mm,翅长318-320mm。中白鹭为夏候鸟,食物以鱼虾类和昆虫为主。据多年观察,该鸟每年从5月5日至5月10日先后进岛;主要分布在五峙山列岛中的龙洞山、馒头山。1周至10天后开始筑巢、产卵、孵化。中白鹭喜在灌丛、藤蔓丛及悬崖隐蔽处筑巢。巢以小灌木枝梗为骨架,以软质枯杂草筑成浅碗形,巢径25-30cm。在灌、蔓丛中的巢为悬空巢,离地面30-50cm,少有着地筑巢。而筑在悬崖隐蔽处的巢都为着地筑巢。中白鹭每窝产蛋2-4枚,产蛋历时约4-5天;孵化期27-29天,雏鸟脱壳而出,其自然孵化率在56.1%-77.3%之间(见表2-10)。45天后,雏鸟羽毛基本丰满,开始离巢觅食。在亲鸟的带领下,经一周飞翔锻炼,开始独立活动,随着气温下降渐次迁徙飞向南方,一般8月下旬迁飞离岛。

表2-10 保护区内中白鹭的繁殖时间表

年份 1988

1989 1990

产卵日期

产卵

孵出日期 (月.日) 6.17 6.16 6.15

雏鸟 产卵持续

孵化时

孵化率

(月.日) 总数 5.19 5.20 5.20

178 175 530

种数 时间(天) 间(天) (%) 100 170 410

45 43 40

29 27 26

56.2 97.1 77.4

(3)黄嘴白鹭的繁殖生态

黄嘴白鹭属鹳形目鹭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500-650mm,体型大小与白鹭相似,全体羽毛白色;后头有成丛(多达50多枚)的长羽冠;肩部有蓑羽,长约200mm,向后伸至尾部;前颈下有矛状饰羽,向下披在胸前;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黄色;嘴黄色;跗

24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蹠黑色。栖息于稻田、河边、沼泽等地,以水生动物为食。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沿海省区,为夏候鸟;在台湾地区为旅鸟。数量稀少。与中白鹭混群繁殖,营巢于灌木树枝上,巢用枯草筑成皿形。每窝产卵3-5个,以3个居多,卵为蓝绿色,大小约为43×33mm。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21-23天,育雏期35-40天。

2.10.2.2 珍稀越冬和过境鸟类 (1)角鸊鷉

属鸊鷉目鸊鷉科,全长320-482mm。冬羽前额、头顶黑褐色,头两侧、颏和喉黄白色。夏羽自眼先向后侧有一簇金栗色饰羽伸向头后,呈双角状,故名“角鸊鷉”。前颈下部棕红色,上体暗灰黑色,两胁和前胸两侧淡棕红色,下体白色,富有光泽,小覆羽、次级飞羽、外侧肩羽、腋羽和腋下覆羽白色,初级和三级飞羽黑褐色。虹膜红色,上嘴黑褐色,两侧肉黄色,下嘴洋红色,尖端角色,跗蹠和趾青灰褐色。

多见于沼泽、湖泊和海湾处,善游泳和潜水,不时潜入水中觅食,潜行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成对或小群活动,受惊后潜入水中逃遁。5-7月繁殖,营巢于芦苇丛或水草丛中,巢漂浮在水面,呈圆台状。每窝一般产卵4枚,卵呈椭圆形,白色。雏鸟为早成鸟。

角鸊鷉是极地附近的鸟类,在欧亚大陆及北美的北纬50°-60°的广大地区内繁殖,在我国新疆西部艾比湖等地也有繁殖。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福建为冬候鸟。在宁夏以及我国东部一些省区,如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为旅鸟。数量极为稀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在保护区内属于越冬鸟类,1999年12月在保护区桃花涂记录到2只个

25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体。

(2)黑脸琵鹭

属鹳形目鹮科,全长约780mm。体羽白色。嘴端部成匙状。眼先、眼周、颊部裸区为黑色,喉部黄色,冠羽黄色。繁殖期胸羽黄色,非繁殖期为白色。嘴黑褐色,脚黑色。在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地越冬,迁徙季节见于鸭绿江河口、青岛沿海、江苏盐城和崇明岛东滩和浙江乐清等沿海滩涂。在朝鲜沿岸岛屿有繁殖群,国内尚未发现繁殖地。栖息于沿海滩涂、河口、沼泽以及内陆湖泊的浅水湖滩,以小鱼和水生动物为食。5月上旬在朝鲜海岛的繁殖地出现,在悬崖上营巢繁殖,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35天,1个月后幼鸟离巢随亲鸟外出觅食,9月末开始南迁。数量极为稀少,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在保护区内属于迁徙过境鸟类,2003年6月在保护区太婆山嘴滩涂记录到1只个体。

2.11 水产资源

舟山渔场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钱塘江、甬江、长江等河流的注入为该海域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类,水质肥沃,鱼类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分布于河口及其附近海域的种类主要有:鲈鱼、梭鱼、白虾等;分布于海域中上层的鱼类主要有:鲐鱼、蓝圆鲹、马鲛鱼等;分布于海域中下层主要有:带鱼、鲳鱼、大小黄鱼、海鳗等;栖息于海域底层的主要是蟹类、虾类、虾蛄等;五峙山列岛周围海域虽然不盛产经济水产品,但其附近水域及潮间带丰富的鱼、虾、贝、藻类资源为岛上的“居民”提供生活的基本保障,从而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此繁

26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衍生长。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12.1 行政区域

五峙山列岛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定海区岑港镇,位于岑港镇西部马目,1988年定海区人民政府发出通告确立为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0 hm2。

2.12.2 交通情况

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远离陆地,船是其唯一的交通工具,在岑港镇建有轮船码头,可从此出发至缓冲区与核心区内;去实验区的桃花山、长春山、外园山、韭菜塘、太婆山嘴、西江嘴等滩涂都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2.12.3 土地或资源权属

保护区范围区域面积500 hm2,其中陆域面积 140.1 hm2,占总面积28.02%,为乡村集体所有土地,海域面积359.9 hm2,占总面积71.98 %,为国家所有。

2.12.4 区域经济

岑港镇历来以农业为主,兼以工、渔、盐、林等副业。全镇总面积49.23km2,年末人口16504人,耕地面积797.2 hm2,山林面积2807.6 hm2,盐田面积78.2 hm2。各类企业86家,运输船65艘(总吨位16905吨),中小学3个,医院3所。2002年全镇总产值525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469元,与全省的平均水平(3948元)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7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三章 现状评价

3.1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保护区的整个自然生态质量较好,主要表现在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环境质量优良。保护区内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陆地生物资源,尤其是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人为干扰少,植物低矮,盖度大,鸟类栖息环境优良;水产资源丰富,有充足的食物饵料。

保护区环境质量较好。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海区与潮间带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含量较高,其它指标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锌、镉、砷等指标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二级标准,而潮间带沉积物质量除铜为二类标准外,其它指标石油类、汞、铅、锌、镉、砷,有机碳、六六六、滴滴涕等均符合一类标准,适用于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生物体残毒分析五峙山列岛潮间带藻类污染物残毒含量正常。

综上所述,五峙山列岛及其附近海域,环境综合质量良好,符合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要求。

3.2 保护价值评价

3.2.1 鸟类资源评价

五峙山列岛自1986年5月,市、区农林局和区科委有关科研人员

28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在调查海岛资源中发现300余只海鸥与白鹭以来,经过多年的保护,其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华东地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目前在五峙山保护区内繁殖的各种鸟类数量已达7000余只。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有各种水鸟47种。其中有3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属世界濒危物种(IUCN1994)和极危物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 1998),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栖息于沿海一带,该物种的目前的数量仅剩600只左右,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鉴于此,《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建议改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为世界受胁物种,数量稀少,在五峙山地区发现如此大的繁殖种群更属罕见;有4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种类;有17种被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名录。保护区内还有其它鸟类54种。五峙山地区由于具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以及作为水鸟重要的繁殖和栖息地,已被列为中国的重要鸟区之一。

3.2.2 鸟类栖息地价值评价

五峙山列岛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条件适宜;五峙山列岛远离陆域,人为干扰小,岛域面积适中,大五峙、小五峙、鸦鹊山、龙洞山、无毛山、馒头山呈不规则环形分布,岛上植被盖度大,是鸟类繁殖和栖息的良好场所;该海域是钱塘江和长江水系的汇合处,营养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较高,孕育着丰富的鱼、虾、贝、藻类等海洋生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保护区内大片的滩涂更是多种水鸟取食及南来北往候鸟停息的良好场所。正是由于五峙山保护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才吸引了数量如此丰

29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富的鸟类在此繁殖、停息和越冬。

3.2.3 生物资源评价

保护区内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有岛礁、海域、滩涂、陆地等,蕴育了丰富的生物类群,有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且具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3.3 有利条件

本保护区尤其是核心区,是远离舟山本岛的悬水小岛,人为干扰小,有利于鸟类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丰富,无天敌,有利于鸟类资源的稳定发展;管理体制明确,领导重视,有利于管理措施的实施;旅游特色突出,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

3.4 制约因素

3.4.1 社会因素

过往保护区船只的渔民对鸟类资源保护意识薄弱,时有渔民上岛拾取鸟蛋和捕鸟,影响鸟类种群的扩大;对此应大力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过往船只渔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4.2 经济因素

本保护区自1988年成立定海区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尽管当地政府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鸟类保护,但总的来说投入太少,保护区建设几乎空白,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3.4.3 科技因素

30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由于保护区没有设立常设专职机构,专职科研人员和科研设备缺乏,再加上鸟类保护又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无法开展正常的科研活动,制约了保护事业的正常发展。

3.5 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缺少保护区常设专职机构

本保护区自1988年成立定海区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尽管在不同时期由政府各部门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但管委会成员基本上是兼职的。由于多种原因,至今仍没有成立保护区常设专职管理机构,大大影响了保护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3.5.2 资金短缺

由于没有保护区常设专职管理机构,就没有专人负责保护区经费筹措,因而用于保护和建设的经费十分匮乏。

3.5.3 基础设施缺乏

保护区用房还没有落实,无专门的交通用船,保护设施缺乏,科研监测设备几为空白。

3.5.4 管理与科研人员缺或无

尽管现有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但其成员基本上是兼职人员,缺少专职工作人员,且无专职科研人员。

31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四章 总体布局

4.1 保护区性质、类型和保护对象

4.1.1 保护区性质

五峙山列岛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鸟类繁衍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

4.1.2 保护区类型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4.1.3 主要保护对象

繁殖及栖息的鸟类资源和相关的湿地生态系统。

4.2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贯彻浙江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精神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各项基础薄弱的现状,通过合理规划,实施一批重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项目,依靠科学技术和法律保障,逐步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把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鸟类栖息、繁殖的乐园,浙江省内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舟山的一颗海上明珠。

近期目标:组织机构建设、办公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并着手开展科

32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学研究,摸清资源状况,适度开展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

中期目标: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建立资源和生态基础档案,全面开展监测和保护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建设。

远期目标:开展保护区发展的综合建设,包括环境改善、宣传教育等,完善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

4.3 功能区划

根据保护对象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科学有效管理的需要,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将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参见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管理的方式。功能区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区域景观和地形的特点。

4.3.1 核心区

核心区是一个或多个受到严格保护的、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或是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保护区的核心,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受到严格的保护,封闭的单元,实施保护功能。核心区内严禁任何生产性的活动,主要任务是保护。

根据保护区内主要繁殖鸟类的分布状况,核心区为馒头山、无毛山、鸦鹊山和龙洞山及四岛连线的内部海域,总面积为20 hm2。

核心区坐标:

东 L: 121°53′54″ B: 30°13′58″ 西 L: 121°53′22″ B: 30°13′42″ 南 L: 121°53′45″ B: 30°13′35″ 北 L: 121°53′51″ B: 30°14′02″

33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4.3.2 缓冲区

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观察活动。

缓冲区范围核心区外移360m的海域,总面积为130 hm2。 缓冲区坐标:

东 L: 121°54′08″ B: 30°14′01″ 西 L: 121°53′08″ B: 30°13′44″ 南 L: 121°53′46″ B: 30°13′24″ 北 L: 121°53′51″ B: 30°14′12″

4.3.3实验区

实验区包括两大区域,其一为大五峙山岛、小五峙山岛和老鼠山及周围外延500m的海域,面积为230 hm2;坐标为:

东 L: 121°54′01″ B: 30°13′23″ 西 L: 121°52′49″ B: 30°12′55″ 南 L: 121°53′11″ B: 30°12′41″ 北 L: 121°53′40″ B: 30°13′35″

其二为舟山本岛岑港镇马目的桃花涂、长春山、外园山、韭菜塘、太婆山嘴、西江嘴的部分陆地和滩涂,面积为120 hm2。坐标为:

西 L: 121°55′56″ B: 30°10′03″ 南 L: 121°57′28″ B: 30°08′30″ 北 L: 121°56′43″ B: 30°10′39″

实验区的总面积为350 hm2。在实验区,除了可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与保护区目的和发展一致的经营性活动,以满足保护区自养的需要。

34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五章 规划内容

5.1保护管理规划

5.1.1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5.1.1.1保护原则

根据自然保护区必须认真贯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驯养、合理经营利用”的方针,结合本保护区的特色,确定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原则如下:

1) 整体性保护原则

从保护对象(以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来看,本保护区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一定的原生性、典型性;从保护区的功能来看:是许多繁殖鸟类和迁徙鸟类的基地,同时还具有环境保护、科研考察、教学实习、科普宣传和生态旅游等功能。保护区的植被资源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水产资源则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来源,植被资源、鸟类资源、水产资源等都需要从统一的整体进行保护才能起到预想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整体性的保护原则。

2) 综合性保护原则

采取隔离保护、建立管理处等工程保护措施与保护管理、宣传教育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保护。以国家法规政策为依据,建立相应

35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的管理体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主动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有关单位共同成立联防组织,签定有关保护协议,制定保护公约,处理和协调有关保护事宜,使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3) 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原则

自然保护区必须强调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原则。但限于目前的保护经费和技术力量,在强调整体性与全面性保护的原则下,对主要保护对象—水鸟,如黑尾鸥、黑脸琵鹭、黄嘴白鹭、中白鹭、蛎鹬等实行重点保护。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拯救和保护珍稀生物物种。

4) 保护措施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保护区是科研基地,根据本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研工作,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应不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地保护好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开展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

结合本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在合理保护的同时可以开展一定限度的观鸟旅游和生态旅游,但应当坚持以保护为主,尊重自然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杜绝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顾此失彼。

6) 从实际出发原则

一切保护工作都必须结合保护区的特点以实际为出发点,实事求是,不能脱离保护区的实际情况。

36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5.1.1.2保护目标

在遵循上述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措施,在规划期内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主要鸟类和珍稀鸟类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在本保护区内有大量栖息繁殖和迁徙路经停歇的珍稀鸟类,因此,要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好这些珍稀鸟类,使保护区成为鸟类的理想栖息场所,以及进行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的基地。

2)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湿地尤其是滩涂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湿地遭受污染和破坏,进一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与生物物种,为鸟类提供良好的取食和栖息场所。

3)植被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

植被资源是鸟类栖息的场所,保护好植被资源可为鸟类提供稳定可靠的驻留场地,从而为鸟类的繁殖生存创造条件。

4)周围海域水产资源(鸟类的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水鸟,它们一般以海域中的水生生物作为食物来源,水产资源是鸟类生存的基础。有效地保护好列岛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是保护好海鸟的重要保证。

5.1.2保护措施

5.1.2.1分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管理自然的区域。保护是其主要任务,此外还应该把科研、教育、生产、旅游等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以保

37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护为主,并具有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等功能的重要基地。保护区内部应根据其位置和功能,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实施分区管理,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本保护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也将实行分区保护管理的办法。即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其特定位置和功能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实行分区管理。

1)核心区的保护管理

核心区是主要繁殖鸟类的分布区域,是本保护区的的核心。对核心区的保护将采取禁止性的保护措施。即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即使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得进行任何试验性处理。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原生状态,使之成为以鸟类资源为主体的生物基因库。

2)缓冲区的保护管理

对缓冲区将采取限制性的保护措施。即严格限制人为活动内容和范围;严格限制进入缓冲区的人员和数量,确保核心区不受外界的影响和破坏,真正起到缓冲作用。经管理机构批准,只允许进行以教学科研为目的、无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

3)实验区的保护管理

对实验区将采取控制性的保护措施。即控制生物资源消耗总量,控

38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制经营方式与规模,控制接纳外来人员在一定的合理承受量范围等。在实验区可根据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特点、科学价值等情况,开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驯养繁殖和多种经营、生态旅游等活动。但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尊重自然规律,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保护,有利于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恢复和发展。 5.1.2.2分期管理

结合本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主要以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针对夏候鸟在此繁殖产卵和候鸟迁徙过境的特点,在每年的鸟类繁殖和迁徙季节的5-8月、10-11月实施切实有效的保护管理,在此期间,需要加强日常的巡查和观察记录等管理工作。 5.1.2.3保护网络设置

保护区应会同当地村、镇建立联防保护组织,协调处理保护区与周边地区、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保护区设立保护科-保护站-瞭望台等专业机构,共同组成自然保护区的保卫系统。主要负责:保护区鸟类资源和与之相关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案的实施;巡逻、检查、瞭望、防火救灾,防止污染与破坏;对考察、参观、旅游观光者及周边群众宣传鸟类方面知识与保护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处理区内所发生的鸟类资源及其生境的违法与破坏事件。根据本保护区的自然条件、保护特点以及实际需要等情况,共规划1个保护科,2个保护站,4个瞭望台,具体设置如下:

1)保护科

保护科设在岑港镇宫前村保护区管理处的办公楼内,负责与各保护站和瞭望台联络保护区安全保卫事宜。

39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保护站

大五峙保护站:设在大五峙山岛,管护五峙山列岛及周围海域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太婆山嘴保护站:设在马目的太婆山嘴,管护马目一带的太婆山嘴滩涂、桃花涂、西江嘴滩涂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3)瞭望台

在大五峙山岛设立瞭望台,此处可以配置高倍望远镜1台,对核心区的馒头山、鸦鹊山、龙洞山和无毛山等实施观测。在西江嘴、太婆山嘴、桃花山各设立瞭望台1座,各配置高倍望远镜1台,用于观察了解西江嘴滩涂、太婆山嘴滩涂、桃花涂及附近滩涂的鸟类繁殖栖息及相关保护动态。此四处瞭望台同时均可以兼作生态旅游的观鸟台。

4)鸟类繁育救护中心

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岑港镇宫前村)设立鸟类繁育救护中心,用于救护受伤、患病、亲鸟遗弃、群众上缴等鸟类个体,同时可适当开展人工繁育工作。 5.1.2.4标牌、标桩设置

1、设置目的

自然保护区标牌、标桩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保护区的范围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区域,避免发生纠纷和破坏;二是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则,提请人们注意,控制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三是宣传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四是为人们提供路线指南、其他服务等。因此,自然保护区标牌、标桩的设置,对人们了解建立保护区的意义,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确立保护自然人人有责的思

40 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想意识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2、类型与功能

a. 区界性标桩、标牌:标明区域界限;

b. 指示性标桩、标牌:为人们和车辆提供指南,以助寻找目标; c. 解说性标桩、标牌:宣传和介绍情况;

d. 限制性标桩、标牌:揭示规定、规则,提示人们注意,控制人们活动和行为;

e. 宣传性和公共设施性标桩、标牌:表明设施位置,如:休憩、服务、饮水、厕所、垃圾站和车站等。

3、设置原则

自然保护区各种标牌、标桩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a. 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为便于识别和提醒人们注意,标牌、标桩应采用鲜明底色,一般以白、黄、蓝、红为宜。文字书写采用标准字体,并注明英文;

b. 目的性明确,通俗易懂,图文应准确简练;

c. 区界性标牌、限制性标牌和标桩应设置在人为活动频繁,交通方便之处或地势开阔、醒目之处。字面应面向进入保护区的行人或车向,使人一目了然;

d. 区界性标桩应设置在交通不便,人为活动较少的地方,便于永久性保存;

e. 设置的距离,应根据自然地势、保护对象和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确定,一般界桩为1km设置1个,人为活动较频繁地区或转向点,应适当加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q2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