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专插本政治考纲

更新时间:2024-05-17 05: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明:黑体字加下划线的为2013年增加的考点

政 治 理 论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又称专插本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的科目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的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及其历史进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

1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应用:

(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与时俱时的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3)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4)与时俱时的科学含义;

(5)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理解: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斗争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意义; (3)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3.应用: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3)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性质和主要矛盾;

2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领导权和前途。 2.理解:

(1)近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3.应用: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及基重大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3)“一化三改”;

(4)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步骤; (6)“四马分肥”;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理解: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3)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应用:

(1)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2)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3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5)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2.理解: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发展是硬道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应用:

(1)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性;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2.理解:

(1)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4)党的最高纲领和最底纲领的统一; 3.应用: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考核知识点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健抉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实质; (2)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

(3)“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对外开放的格局。 2.理解: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3)党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主更生的关系。 3.应用: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我国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主观条件; (2)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

(3)原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端;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7)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8)社会保障体系;

(9)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10)生态文明。 2.理解

(1)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体制模式进行积极探索的成果;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3)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4)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

(5)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7)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8)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11)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途径和要求; (1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应用:

(1)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

5

(2)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 (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的思路;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理解: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段专政;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政治基础和现实条件; (4)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则和主要任务; (7)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应用:

(1)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行依法治国和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的成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文化和先进文化;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4)思想道德建设; (5)教育和科学;

6

(6)文化体制改革。 2.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应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考核知识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

(2)构建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2.理解: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应用: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考核知识点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3)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实质和和成功解决的实践过程。 2.理解: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有效途径、必由之路和根本归宿。 3.应用:

7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政策的演变; (2)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毛泽东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的论断; (3)邓小平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5)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理解: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国政府主张的新安全观的核心;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3.应用: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4)人民军队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 2.理解: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社会主义时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应用: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8

(2)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党的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党的性质和宗旨;

(2)党的执政地位、实质和面临的挑战; (3)党的先进性建设;

(4)党对青年一代的希望。 2.理解: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4)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3.应用:

(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本科目使用答题卡。 二、试卷内容比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点90%,时事政治占10% 三、试卷题型比例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 四、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目约占30%,中等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

Ⅳ.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Ⅴ.题型示例(略)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p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