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影的人性维度

更新时间:2024-03-01 1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音乐电影的人性维度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人性探讨

摘要:作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与“电影诗人”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波兰伟大的作家式导演。《十诫》是其电影生涯开始走向巅峰的标志,在其中基耶斯洛夫基开始注意到删除与意识形态相关的片段,而去关注现实生活之中普通人们的生命之旅,探寻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道德困境。电影《十诫》所讲述的并非摩西所传的上帝的诫命,而是离经叛道地将其演绎为十个以波兰为背景的现代故事。深刻阐释了基督教经典圣经中“十诫”的原始含义。而且以隐喻式的手法传达了现代意识,尝试探讨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困惑。在影片里,基耶斯洛夫斯基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了种种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w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正是由于他这种对现代社会的饱含人道主义的探讨,而使基督教传统里最伟大的契约产生了现代意义。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道德困境;现代意识;人道主义

大约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民族英雄摩西率领同胞奋起反抗埃及法老的迫害,逃离埃及领土前往迦南。《旧约·出埃及记》讲述了他们奔逃的原委和经过。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上帝与摩西订立 《西乃盟约》,规定了以色列人应该遵循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摩西十诫”即耶和华向以色列人颁布的十条诫命,是 《西乃盟约》的总纲,也是《旧约》的核心精神。《十诫》就是从中引申而来。

政治色彩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的一大特色。然而,从《十诫》开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开始有意识的摒除掉了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内容,集中力量观照这些生活在当下的芸芸众生的生命历程,探寻他们隐秘的灵魂和复杂的心灵,展示他们的道德困境又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可以说,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整个电影创作史中,《十诫》是其确立基调,并走向高蜂的代表性作品。

电影讲述的是十个关乎个人道德困惑的故事,是有关平凡人的普通生存状态,作品当中的人物处身于复杂的道德处境,背负着进退维谷、百感交集的矛盾与无奈。而在基耶斯洛夫斯基敏感冷静的镜头下奏响的音乐,是由荷兰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普列斯纳创作的。他的音乐与影像紧密融合,承载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深邃思想,凸显了《十诫》的哲学基调,叩问生命,直面个人的脆弱无力与生命的诡谲无常之间的挣扎与无奈。所以,拍摄该片的原因与目的正如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人所言的那样 :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生活下去,或许我们应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①

各种镜头下奏响的音乐与影像紧密融合,承载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深邃思想,凸显了 《十诫》的哲学基调,叩问生命,直面个人的脆弱无力与生命的诡谲无常之间的挣扎与无奈。《十诫》正是如此“关注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真实的

个人在道德上的艰难处境”,②通过波兰人的日常生活,为处在高度政治化的时代氛围之下、价值观念极为混乱模糊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道德困境,让生性脆弱的人类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道德选择。

规范人与神的关系,是一切宗教首先要明确的命题。在《圣经》 “十诫”中第一、二.三条诫令就显示了神的尊严与权利,将人与神的关系定位于必然与唯一。而信仰危机恰恰是现代社会思想混乱的原因,为此探讨人与神的关系成为整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在基督教中, “信、望、爱”被视为三圣德,《十诫》的前三个故事在探讨人神关系的同时展现对三圣德的回归的要求。

悲观首先表现为影片中的孤独感。<<十诫》是充溢着孤独感的电影,几乎里面所有的人物都被束缚于浓烈的孤独感之中,无法自拔。我们在第二部中可以看到第一部里的父亲克鲁茨多夫,当他在平安夜碰到穿着圣诞老人服装的雅努茨 时,他尝试着从窗口窥视这一家人。对于这个痛失爱子的单身男人来说,失去了儿子后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孤独。同样在他人窗口下徘徊的是爱娃也没有人陪,一个人在街上游荡,温馨浪漫的平安夜的气氛使她的孤独感被放大,她感到无法忍受了。于是她决定做一个游戏,如果能找到一个人陪她一直待到早上七点,她就继续生活下去,如果没有,她就用毒药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孤独而没有依凭、没有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绝望。在电影中,镜头由他的视点出发,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人们独居的世界,互相厌恶、互相拆台、互相憎恨,缺乏同情心的世界。正如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我们已变得太利己,太爱自己,太在意自己的需要,就好像别人都消失在背景之中。”③

“第四诫”《父女迷情》。讲述的是一个行将毕业的戏剧系学生安卡与其父麦克 (实为养父) 之间的一段情感故事: 安卡从小与麦克相依为命,感情特别的亲昵。其实,二人之间早就存在一种超父女的情感意向。于是,当安卡从其母留给她的那封信中得知麦克并非自己的亲生父亲时,就决定改变二人之间的关系: 由父女关系转变为情侣关系。然而,麦克拒绝了她[2]。当然,这很可能被世俗定义为不伦之恋,伤风败俗之举。普列斯纳的音乐对这段叙事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依旧是运用电子合成器来营造一种感性而又神秘的氛围,随后钢琴的和声将主题旋律不断的进行重复与叠化。钢琴的乐调清晰而直率,有一种意欲冲破电子合成器那种压抑乐音的冲动。但是,每当琴键落下之时,电子合成器都以沉重的、紧随的、依附的乐音来抗衡和抵制。并且每一小节的音调都会比上一小节更加高扬,在不断的变奏中实现着对情感的清醒认知: 琴音是安卡情感的代言,迫切而直白; 电子合成器的音响则直逼麦克复杂而压抑的内心。最终,二者在不断的抗衡中达成妥协。

“第六诫”《关于爱情》,起初,我们作为观众对玛格达这个人一无所知,是通过汤姆的眼眼睛才逐渐了解他所钟爱的女神的: 她有很多男友,但生活得并不快乐。此时伴随画面响起的普列斯纳的音乐是吉他简单音型的弹奏,干净没有任何杂质; 之后,视角开始发生第一次根本性的转变,房东太太偷窥玛格达与汤姆: 玛格达用性阐释了她对爱的理解,也用性侮辱了汤姆的尊严,更污辱了她渴望拥有、却不曾拥有过的真爱的纯粹与圣洁。吉他的小调配上弦乐和弦,在颤音的余音声中以本调式终止。视角接下来发生了第二次根本性的转变,玛格达偷窥

汤姆: 被侮辱的汤姆是正确的,纯粹之爱确然存在。和弦的乐调显然在此居于主导地位,压倒了吉他的音律,使听觉上多了一些层次感。苏珊·朗格在 《情感与形式》中指出: “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较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都在逻辑上存在着惊人的一致。??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④。当然,在影像之外的偷窥者———观众看到的是: 性,有时只是出于需要,与爱无关! 爱,不容蔑视!

在日常生活中,妻子出轨的现象属于偶然事件,但是在影视作品中却是比较常见的题材,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婚姻之锁》中,每当罗曼怀疑自己的妻子安卡与别人偷情与发现自己的妻子出轨及回想安卡出轨时,《不要贪恋别人妻子》这首歌都会以画内音或画外音的形式响起; 《进退维谷》中,每当桃乐塔要在孩子、情人与丈夫之间进行抉择时,普列斯纳的钢琴曲都会适时响起。作者有意用这段音乐去强调罗曼夫妇听歌这一具体事件,探询并强化了罗曼怀疑自己妻子感情出轨这一内心想法,预期了罗曼即将发现妻子与他人偷情这一事实。正如伯纳德·赫尔曼所说,音乐能够 “把叙事向前推进,或者让叙事慢下来”。⑤同时亦从音乐的高度来评价这对夫妻的关系: 爱,需要专情,需要信任,需要理解,需要宽容,需要灵与肉的统一。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是社会混乱的主要表现。而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是造成社会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社会细致观察,在影片中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批判了变质的入与人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了“爱”对于人的救赎。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构成手段,是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本构成。由于没有血缘禁锢,这种关系也具有某种不稳定性。在《圣经》中,“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之妻”作为十诫”中第七条和第十条诫令,⑥在道德导向上都是提倡禁欲主义式的婚姻观,是对夫妻关系的规范。但随着各种西方现代思潮的兴起,随着性解放和女权运动的发展,传统的婚姻观性道德观被彻底颠覆,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家庭矛盾。

人在感性生活的终点,人的生活观进展到了悲观的边缘。悲观是一种心态,但它己经不是一种自发的力量,精神己经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作用。也就是说,面对世界上一切令人绝望的东西,通过自我反省,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绝望了,于是他选择了悲观。这表明,个体要求一种新的生活观,而悲观恰恰展示了生活的可能性。基耶斯洛夫斯基通过他的影片所展示的“新的可能性”就是一 爱:个体的悲悼源自爱的缺失,重获新生的动力取决于另一种爱的力量。鲁迅曾说“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那罪恶之下真正的洁自来,而且还不肯爽利地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⑦正是这个道理。

可以说,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中,始终隐含着一种对于人物命运的人道主义的关怀。“我知道现在它很不时尚,但是我非常相信人道主义,我相信有对错,虽然在我们生活的年代讲正确与错误是很困难的,但是我想这个肯定比那个 好些。我相信人们要选择对的,只足有时他们不能这样作罢了。”⑧

《十诫》离经叛道地将其演绎为十个以波兰为背景的现代故事。深刻阐释了基督教经典圣经中“十诫”的原始含义。而且以隐喻式的手法传达了现代意识,尝试探讨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困惑。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了种种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它对人性,爱情,婚姻,欲望一系列情感的讲述表现人们痛苦的精神挣扎和选择的无奈。正是由于他这种对现代社会的饱含人道主义的探讨,而使基督教传统里最伟大的契约产生了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怡.缝合的百纳被——托妮·莫里森叙事艺术探索 [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5

[2] 刘小枫: 《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24 页

[3] 费尔·卡万迪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J].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编泽参考,1991,(3):7. [4] 明言.音乐批评学[M].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56 - 390. [5]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37—155. [6] 《圣经》摩西十诫

[7] 鲁迅.陀思妥夫斯基的事[A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8] 费尔·卡万迪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J].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编泽参考,1991,(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pi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