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刍议

更新时间:2023-05-22 18: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 专业 论文

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部于2004年8月12日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该评估体系共有7项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

本科教学评估自2004年起至今,率先从我国的 “211” 院校开始,计划在今年6月份完成对我国600多所普通高校的评估工作。

英语专业教学评估的背景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特别是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蓬勃发展。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调整与合并、新学校的创立,设有英语专业的院校这几年增加很快,英语专业的教学规模得到很大的扩展。以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人数为例,2007年的考生接近45万人,其中参加八级考试的有18万人左右。

随着英语专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英语专业教学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持续不衰的英语风和英语热,部分院校在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清楚、师资不足等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英语专业仓促上马。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8) 03-0004-062

英语 专业 论文

些院校因连年扩招导致师资匮乏、教材陈旧、教学设施老化、教学质量徘徊不前。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都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因此,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遵循英语教学的科学发展观,确保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此,我们必须遵循英语专业和外语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规律,在解决英语教学各环节中所存在问题的同时,增强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因此,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估,以评促建,这有助于诊断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逐一改正,从整体上科学地调控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

为了彻底贯彻教育部的精神,“加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中,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院校外语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了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高校外语专业教学评估率先从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开始,于2004年开始进行试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方案,于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计划在评估方案成熟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语种。

至今,已对近60所院校的英语专业进行了评估。

自2004年开始,一些院校已经历了两次评估。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004年接受了本科教学评估,2005年还进行了法律专业的专业教学评估,2006年进行了英语专业教学评估。

两个评估方案的比较

本科教学评估的专家组一般都会有一名英语教授,除负责正常的教学评估工作外,还要考核该校学生的英语技能。本科教学评估中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可见一斑。本科教学评估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有何不同呢?两者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意义是否也不同呢?以下拟从两个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对比以说明不同。

由前面的介绍可以清楚地看出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评估的背景和目的各不相同,因此,两个评估有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或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本科评估体系)有7项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其中每项二级指标下又有不同的指标和权重。英语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专业评估体系)有5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本科评估涵盖了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面的具体表现。

中,师资队伍主要检查:(1)

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2)业教师的配备和梯队建设;

担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与学术素养。

向于英语专业教学的需求。

3

英语 专业 论文

教学要求、教材、教法、考核方式和有关参考书目的规定;专业的课程建设:有无明确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选用情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成效;高级职称教师给本科生开课的情况;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是否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提高;这些课程的质量控制:有无健全的教学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执行情况;对教学各环节如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试卷批阅等的监控是否得当,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是否健全;教学评估与检查方面是否有一些具体措施。这些对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情况的检查大致相同,但在专业教学评估中,专家组的成员均由同一专业的专家组成,可以相对较为集中、深入地检查专业教学主干课程的教学情况。

在教学质量这个环节,本科教学评估由于专业覆盖面较广,通常只测试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英语技能。而在专业教学评估中,教学效果主要查看:(1)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基本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2)学生对外语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否宽泛;(3)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学生参加相关赛事的情况和独立撰写的毕业论文的质量;(4)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面,是否了解相关的学科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复合型专业;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与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英语专业教学评估是依托国家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结合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综合检查英语专业的办学思想、学科发展和规划、教学质量与管理和教学效果。

与本科教学评估不同的是,专业教学评估中学风没有专门成项,也没设立特色项目。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特色项目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

月,已对600所院校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基本覆盖了不同类型本科高校。据最新消息,本科教学评估将暂时告一段落,专业教学评估除英语专业外都将暂停。

两项评估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些评估在很大意义上切实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规范化,树立了积极的办学理念,即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明确了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并将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理念引入教学的各环节,牢固确立了优质教学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因此,评估的意义是积极的、功不可没的。

然而在这些评估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深化改革和提高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在专业评估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1) 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功不过硬,技能训练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如近年来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通过率在不同院校之间差异很大:有些院校考生能全部通过四级考试,90%以上学生能通过八级考试,而有些院校四、八级考试参加人数很多,通过率却很低,八级比四级更低。最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师范类院校,学生通过率很低,他们毕业后如何胜任教学工作?希望在英语教学改革中谨记基本功的重要性。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是教学的根本,不能忽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必须重视基础课教学。

(2)另一突出问题是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院校能够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排课,但主要以英语技能课为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部分院校的专业课和选修课科目较少,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相对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大纲》规定的有一定的差距,更不要提精英式的具有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目前许多英语院校(系)正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今年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也将按教育部要求努力制定新的外语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设置标准。

(3) 英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化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在专业教学评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专业评估中专家相对集中,他们深入地听了不同课型的课程和不同教师的授课。以英语专业评估为例,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的提问、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掌控能力等在很多院校都是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

英语 专业 论文

题。课上师生互动和交际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需更新。

(4) 在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中,均发现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我国的高校有大量的年轻教师,某些学科甚至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中年教师断层。同时,许多学校面临转型,即从教学型转向科研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订职称评审要求和各种奖

励制度尤应慎重,以适当地把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平衡,鼓励教师切实将教学的重心落到实处,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5) 教学管理须全面提升,严格监控。如何将日常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做到位,而不是应急式的补救工作;如何做好纪律考勤,实行何种奖惩制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达到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优质的(合格的)有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如何把关才能培养真正合格的学生,这些如同产品的质检控制,值得认真对待。

(6) 另一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教学、就业和特色三者之间的矛盾,因为这已经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一问题与上述问题有一定的关联。如教学是否应对学生的实习和找工作让步,是否减少课时或减少学分,如何操作?如何既能确保学生的质量又能保留和发扬学校的特色教育?减少学时和学分,甚至降低毕业论文的撰写标准和质量,这显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利。那么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应该学习什么,他们的学习如何调整?这些看似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却是我们改革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不可回避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需要深入调研,不少院校都在努力解决这个矛盾。

(7)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何解决学生中的“轻学重效”,这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好坏,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

上述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于各类院校,有些问题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有些在专业教学评估中表现尤为显著。这些在不同程度上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属上升和提高阶段。经过这次评估,我们充分认识到现存的问题,认识到教育质量提高过程中的瓶颈,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对两项教学评估意义的反思

首先,这两种评估都是积极的,其意义监控有益。

资源(如图书资料等)积极的凝聚力工程。会一切回归原样。

5

英语 专业 论文

数量,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开设新专业,因为似乎“只有综合性、研究性大学才是一流大学,专业化、有特色反而不入流了”。高校追求大而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法律、管理、计算机等学科,学科建设“趋同”,一方面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学科水平得不到保证。大学出现了“千校一面”,与评估标准的单一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与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客观现实不吻合。如在实践中,各类高校被要求以相同标准来评价教学质量,以绝对数值来评价办学质量和效益,这显然对一些高校已形成的特色不利。例如在外语院校中,外交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大连外国语学院办学特色各不相同,但在评估中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

其次,谈谈对现有的一些评估指标的思考。教学评估是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现有指标的制订原是出于对各教学环节的监控,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指标的检查变成了一种结果性的检查,对教学的过程重视不够。尽管在权重上对能体现教学过程的指标有所倾斜,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全部落到实处。因此,这些检查多是结果性而不是过程性的检查,这就使得某些评估指标在操作中偏离了其原来的航道。另外,现有评估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评估的后续性,尽管有回头看,但这对评估结果没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这两个评估指标体系在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敬业程度一项上还有待加强。尽管现有的指标已对师资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如学校重点学科的规模、学科点、学位点特别是博士点的多少、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等,但这并不能保证这些完全服务于教学。相反,由于对科研的偏重,更加可能导致教师专心科研,不专心授课。大学顾名思义是传授“大”学问的地方。“大学是研究学问、传承文明、探求真理的地方。”(桂苓,刘琅,2004: 10)。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11月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说,“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他这样评论教授的作用:

……吾认为教授责

:“有一流的的大师,才会有一流的学术成果。教授,确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归结到有关教师的评估指标,大师不是单纯的科研成果的堆砌,而是他们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是他们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他们是学生求学做人的向导,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如果两个评估体系能在此方面有较为合理深入的体现,不仅对提高日常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引导大学的发展也极为有益。

结语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科教学评估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次评估重在建设,起到了促改、促建、促管和评建结合的效用,就这个意义而言,这次评估是成功的。参评院校的校园建设、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建设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特别是一些办学条件差、起点低或新成立的院校在这次评估中得到很大的支持和发展。此外,教学质量的概念深入到教学的各环节。对大学的宏观考核和对英语专业内涵和特色的评估对提升这些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学科定位与内涵都是大大有益的。

教学评估究其根本,无论本科教学还是英语专业教学,为的是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办学中必须摆脱功利思想。每所学校在制定自己的发展和定位时,须实事求是、客观地尊重当地经济、文化、生源和专业的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师资力量和特长、特点优势和社会声誉,在各自的层次和类型中争创第一。我们倡导多元化理念,教育体系在于提供完善的教学条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科定位,提供优质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服务,宽松的成才条件,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是优质教育的保证。故在教学评估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事实,制订较为详细、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案和指标,才有利于将不同的教学侧面系统化和数量化。

同时,教学评估在实践中也得到发展。基于上述对评估的讨论,我们建议教学评估不一定是大而全,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有专家直接会面的评估,也可以有不直接见面的评估;可以事前通知,也可以不事先通知;或者采取任意两种甚至是更多种形式的结合。比如,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实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某些指标进一步深入细化,将会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监控。除了突击性检查,可以建立常规的评估机制,使质量控制的概6

(下转20页)

英语 专业 论文

MA: Blackwell. 2003: 43-62.

[35] Poulisse, N. Some words in defense of the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7 (2): 324-328.

[36]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7]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 (1): 109-131.

[38] S w a i n, M. L a n g u a g i n g, a g e n c y a n d

collaboration in advanc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H. Byrnes, (ed). Adv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Halliday and Vygotsky [C]. London: Continuum.

2006: 95-108.

[39] Swain, M. & Deters, P. “New” mainstream SLA

theory: Expanded and enriched[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7 (5): 820-836.

[40] Tarone, E.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1997-2007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7 (5):

837-848.

[41] Valdman, A. Introduc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1): 141-142. [42] van Lier, L. Forks and hope: Pursuing

understanding in different way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4 (2): 328-347.

[43] Watson-Gegeo, K. A. Mind, language, and

epistemology: Toward a language socialization

paradigm for SLA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4 (2): 331-350.

[44] Zuengler, J. & Miller, E. R. C ognitive and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Two parallel SLA

world? [J]. TESOL Quarterly, 2006 (1): 35-48.

On the Cognitive-social Debate in SLA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bstract: In the past more than 20 year, two contrasting school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 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cognitive and the social. These two schools show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 the object of SLA, research method and philosophical stance. Their views are competing against each other and are not ready to reconcile. The paper first present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chools, then gives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followed by my critical evaluation about the cognitive-social debate.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gnitive theory; socio-cultural theory

(上接8页)

念深入到日常教学,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各细节,而不是应时的检查和考评。最后,建议评估结果尽可能不带有很重的功利性。只有摆脱了功利,才可能在评估中力争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无私,杜绝弄虚作假。对粉饰太平、以假乱真者,一经查明,即予以相应的惩处。

最后,我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大,如何进行公正、科学、有效、快捷的评估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值得我们深思。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质量控制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2005]1号.

(试行)

的汇报 [Z]. 2004.

[4] 桂苓, 刘琅. 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精神 [A]. 大学

的精神.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4.

Re? ection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nd

the English Programs Abstract: This article ? rst begins with some brie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nd of English Programs in particular respectively. Both of the two evaluation scheme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ir connection with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major problems as revealed in the two evaluations, a further re? e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chemes per se are also ventured together with suggest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s; evaluation of English Programs; re? ection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pi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