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通论自学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5-05 12: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专业自学指导书

教育通论

张朝珍 编

2011年7月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教育通论》是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综合性院校学生选修专业时必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一方面,它是对教育基本理论进行全面、综合、多维审视的基础学科,着眼于综合贯通地探讨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是构建教育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是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原理,体现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吸收其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结构体系和具体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自学教材采用郑金洲著的《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全书共十章,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教育的本质和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二是对教育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育外部现象和宏观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三是对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教育内部现象和微观教育问题进行论述;四是对教育学的本体和教育科学发展进行的元分析。

三、教学方法

采用有意义讲解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把握课程本质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应结合广泛的专业阅读,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作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课程具体教学要求

第一章: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能够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 3、了解教育的语言。 第二章:

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 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

2

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 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

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 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第六章:

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 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七章:

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 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 第八章:

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 3、教学策略的应用。 第九章:

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 3、认识师生关系。 第十章: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的含义; 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

3

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 五、指定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指定教材:

教育通论.郑金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

1.当代教育通论.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2.教育原理.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3.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4.教育通论.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

六、自学进度安排

自学进度表

月 日至 月 日 8.29-9.4 9.5-9.11 2 1 2 2 2 中西教育传统 教育的演进 周次 学时 2 自 学 内 容 什么是教育 自学作业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3、了解教育的语言。 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3、讨从社会生活的变迁说明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 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2、 9.12-9.18 3 2 9.19-9.25 4 2 中西教育传统 9.26-10.2 10.3-10.9 5 2 教育的心理基础 6 2 教育的社会基础 10.10-10.16

7 2 教育目的 4

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 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3、教学策略的应用。 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3、认识师生关系。 10.17-10.23 8 2 教育目的 10.24-10.30 10.31-11.6 11.7-11.13 11.14-11.20 10 9 2 2 2 2 2 11 2 2 12 2 教育制度 课程与教学 教师与学生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的含义;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的重要思想;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

备注:请按周历规定时间完成作业,面授时检查

5

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学会用教育的话语方式对教育进行分类的思考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的概念:教育;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2、教育的构成:教育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教育机构 4、教育的语言;教育术语;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能够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 3、了解教育的语言。

第二章 教育的演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的起源;分析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展望教育的未来。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的起源:教育产生的条件;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2、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教育机构;青年之家;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国学;官学、私学;书院;学堂;。

3、学校的未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非学校化思潮;普及义务教育与全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6

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 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中西教育传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理解西方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二)课程内容

1、中国教育传统:社会本位;人伦观念;学以致用;人文精神;三教九流;儒家文化;“六艺”;“四书五经”。

2、西方教育传统:个人本位;博雅教育;宗教精神;“七艺”;“骑士七技”。

3、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教育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学行为。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

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

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讨论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

(二)课程内容

1、心理发展的阶段与教育: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格塞尔的成熟理论;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7

2、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智力上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因材施教。

3、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会合论;相互作用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把握教育的社会属性特征;探讨教育受社会制约的表现。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涂尔干对社会的认识;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社会组织;韦伯的科层体制理论;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盖兹尔的班级社会体系模式。

2、教育的社会属性:关于教育的社会属性的争论和各种观点。 3、教育受社会制约:社会形态与教育;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五型态说”;社会阶级与教育;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对应论;伯恩斯坦的“语码理论”。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 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第六章 教育目的

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讨论教育是否有目的;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把握各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有没有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怀特的《再论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是什么: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界定;教育目的的特性;教育目的的类型分析;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英格尔斯的现代人标准。

3、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4、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全面发展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五育。

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 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七章 教育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现行学制;掌握义务教育的特性;了解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终身教育的思想。

(二)课程内容

1、现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贝尔-兰卡斯特制;双轨制与单轨制;美国高等学校的类别;英国中学的类型;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京师同文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

9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性;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终身教育的含义与特性;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终身教育的目的。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 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掌握课程的类型;应用各种教学策略。 (二)课程内容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含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3、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凯洛夫;提问的策略;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 3、教学策略的应用。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0

了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师的角色特征;理解教师的素质要求;分析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课程内容

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教师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2、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杰克逊的《教室中的生活》与教师的社会形象;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冲突。

3、教师的素质要求:道德要求;知识要求;教学技能要求。

4、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非指导性教学;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教师期望。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 3、认识师生关系。

第十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元教育学;掌握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科学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教育学与元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元教育学的含义。 2、中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雷岑卡的元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3、教育科学的类别:教育科学的门类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的含义; 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 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

11

附:考试要求与基本题型

1、本课程的命题原则是以指定教科书的书本知识为参照,并结合现实教育问题,重点检查应考者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考查应考者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2、试题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覆盖《教育通论》的全部章节,既有对一些整体性宏观教育问题的论述,也有对一些细节性微观教育知识的掌握。

3、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

问题辨析(判断正误,并作简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教育问题分析与评论题。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p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