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最新教育资料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

在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浪潮中,我校自07年秋季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出“自主式、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近几年来,从最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观念的转变,到对撰写导学案模式的探讨,以及现在各科的导学案走进课堂的使用,教师的思想、观念一次次得到洗礼。的确,从抵触到接受,从接受到研讨,从研讨到使用,一次次认识上的提高,让许多教师感受颇多,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激情求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做一个要学习、会学习的人,成为终生自觉学习的受益人。 一、导学案的设计

1.课前预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新授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以思考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列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的知识;第二部分由学生列出预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具体课前预学案有以下几种类型:

(1)知识回顾型,编制复习小题,难度中低档,重在巩固已学知识,为新课教学做知识铺垫。

(2)教材助读型,依据学习目标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用

问题、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动手实验,先自己解决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度适中,要具有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和启发性。

(3)自学检测型,设计几个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测试题(5~8分钟左右),难度要适宜,要提供答案。预习测试题难度不易过高,与本课题的重难点相关的知识点有选择性地录入,让学生在做此部分时不能感觉太简单了,也不能感觉无从下手,要有一部分题目让他能够通过简单的思考完成。

(4)自学随笔型,学生要把自主学习过程中解答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2.课堂互动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3~4个知识点(一般为填空形式),每个知识点下设:

(1)【探究活动】根据知识点内容确定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等。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要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②通过提问、测试、展示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预学效果。③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问题供学生独立思考。④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及探究活动;注意:导语要简练,意图要明确,要有新意。有些课题也可以直奔主题。创设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若遇到实验,尽量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和科学

抽象,概括和归纳出课本所得的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2)【教师释疑】教师指出重点难点、易错点,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将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交流展示,对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注意:课内互动的内容要明确,要求精析、精评。

(3)【典例导学】用以巩固知识的例题或变式训练题,每个知识点下1~2题。这些要素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第二部分【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及其简单应用,时间5~8分钟。此处设置的题目难度深度一定比预习检测部分要更难更深。此部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前做。从此处开始分“才”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尝试着做,做题慢的同学可以先不必看,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

第三部分【自我归纳】课堂小结要提纲絜领,简明扼要。 3.课后评价就是课后的巩固练习

该巩固练习一般为12~15题,其中选择题8~10题,非选择题4~5题。练习题易、中、难比例约为5∶3∶2。时间约30分钟。此处也不要求学生课前做,当然不排除有的同学想要挑战一下,这是提倡并且大力表扬的。

二、导学案的使用

我们的学习模式,不论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一般分三个阶段:课前预学、课堂互动、课后评价。下面我以新授课为例就学生该如何完成导学案和在课堂上如何学习讨论、展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的第一阶段:课前预学 第一阶段可以分三步:

(1)熟悉学习目标,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的知识梳理部分,形成对本节知识的初步认识。

通读教材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目标中对重点概念、理论的要求,对着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然后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题,这些题基本上是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如果做不出来,再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再看还做不出来,那就先放下来,等课余十分钟问同小组的同学,或者问老师。也可以等第二天上课时解决。

这里有两个忌讳:一是忌讳不通读教材直接从书本上找填空题的答案,这样得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没有相对完整的体系或框架。二是钻牛角尖,对于一个问题过于深究,超过了我们现在知识储备所能达到的高度,导致事倍功半、效益低下(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把问题记下来即可)。

(2)试着完成课堂互动部分的内容。完成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初步掌握。

课堂互动部分的内容,将是明天课堂上要核心解决的问题,是知识的重点或者是难点。题的形式有选择题、计算题、论述题等,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能做完的,尽量做完。如果有困难,至少要将题多阅读两遍,能做几步是几步,对于论述题即使没有信心,也应该写出自己认为的基本要点,然后放下(最忌讳的是钻牛角尖),可以利用课余十分钟问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值班辅导老师。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放下,在第二天上课时解决。这样至少在教师讲解时或者教师让讨论时,对题的内容熟悉,提高课堂上的效益。对于学困生,要注意,必须主动地向其他同学请教。这里同样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遇到难题,发狠心自主学习,一定要解决。我们的策略是,一时解决不了,应该先放下,有时间问老师或者同学,如果觉得没有时间,就干脆等到明天课堂解决。二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没有接受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你认真考虑了,至少为明天课堂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学有余力,可做巩固练习的题(能力拔高,不同科目不同)。 前两点一般必须在前一天自习完成,如果完成了,在明天的课堂上就基本上能够跟上,如果完不成,就会给明天上课带来点困难。

2.学习的第二阶段:课堂互动

这个阶段是学习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1)前一天完成导学案时,遇到的问题要解决。(2)

完成对自己认识有偏差的问题的纠正。(3)帮助学困生学会基本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操作方法有:质问、回答、相互交流,展示等(如导学案中,学生做的都很好,但是这里学生可能理解还有欠缺,教师可能提出一些补充性的问题,这里有导学案中的普遍问题,也有教师对某些知识设计的新问题,对于中等以下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可能会让讨论,或者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讲后可能多数学生还是不懂,教师可能也会让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隐藏自己的观点,不管是错误还是正确,不管是成熟还是不成熟,同时要倾听别人的观点。

在别人向你请教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地答应,甚至认真准备,因为这本身是你提升的机会。因为讲述者的收获将是听者收获的几倍。向别人讲述会使你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 要抓住机会,培养自己的表述能力。学生没有获得表述的机会,要注意听人家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出讲解者存在的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需要逻辑性,表述的逻辑性,更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三、导学中的注意点

课堂互动阶段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导学式”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探究导学的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掌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1)当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因此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或与难点、重点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时可以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2)当学生的认知模糊时:对于教材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当学生只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时,可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弄懂概念,形成正确清晰的知识体系。 2.把握课堂讨论的要领

(1)设计的讨论题精巧:讨论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题太大、太空、太简单。讨论题太大、太空了,学生无从下手。

(2)参与讨论的范围小: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有一个相对安静、能够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使学生有相互交流、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并借此整理自己的思维,同时还给不会的同学一些启示。所以讨论的范围要小,一般以前后桌四人随意、自由、轻声讨论为主。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使各组间力求均衡,便于竞争。

(3)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与次数:进行课堂讨论不能只留于形式,追求讨论的次数,而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分析、讨论、说说思考的过程和依据,还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

真正起到课堂讨论应有的突破重点、难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课堂讨论一般以每节课2至3次,10分钟左右为宜。

(4)课堂讨论中教师适时、适度点评: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够完整时,那些成功课例的教师并不是接二连三地喊学生继续回答,且不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或者对学生的独特的、奇异的思维方法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这些会严重措伤学生的自尊心,抑制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相反地,这些课例的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动向,积极引导,尽可能延缓评价,评价一般都选在学生思路穷尽之时。他们并不可强行向学生推出标准答案,在找出最佳方案之前,都会让“劣质”方案充分表演。他们评价的重点都是放在讨论过程中,评价的语言精练,切中要害,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从而使讨论深入展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又要充分协调好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上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同时要指导学法,

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o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