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第五、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09 05: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 )净( ),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比)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泉水激(冲击)石,泠泠作响;好(美丽的)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 )世务者,窥( )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①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白叫无绝停,( ),。 ②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
③百: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 )。 三、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
22、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 )以为号..焉(语气助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 )..忘食。性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 )饮辄( )尽,期( )在必醉。既( )醉而退,曾( ).....不吝情( )去留( )。环堵( )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 )穿结( ),箪瓢屡( )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 ).....言兹(这)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句末语气词,.....相当“吧”“呢”)?葛天氏之民欤?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①曾不吝情去留:古义( ):今义( ) .一词多义:
①以:因以为号焉( );以此自终( )。
②之:( ),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 ),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 ),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 )。 ③以乐其志:乐,( )。 三、翻译句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2)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环堵萧然??晏如也。 (3)“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
2、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23、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 )虽( )有名...马,祇辱( )于( )奴隶人之(结构助词,的)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 )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来)食.....( )也。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能力),食( )不饱,力不足,才( ).....美(美好的素质)不外见,且(尚且)欲与常马等(同样)不可得,安( )求其能(能够)千里......也? 策( )之不以( )其(代词,它的)道( ),食( )之不能尽( )其材........( ),鸣之(无意义)而不能通( )其意,执( )策( )而(表顺接)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1、 通假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其真无马耶:(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一词多义:
①之:( ),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 ),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 ),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④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词语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三、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6.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第二问略)
24、送东阳马生序
余( )幼时即( )嗜( )学。家贫,无从致( )书以( )观,每假(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 )..怠( )。录毕( ),走( )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 )是( )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成年),益( )慕( )圣贤之道( )。又患( )......无硕(大)师名人与游( ),尝( )趋( )百里外,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高)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 )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 )质( )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 ),.......色愈( )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顶撞);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向.....他)。故( )余虽愚,卒(终于)获有所闻。 ..
当余之从师也,负( )箧( )曳( )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 ),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 )沃灌( ),以( )衾( )拥覆,久而乃( )和。寓( ).......
4
逆旅( ),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帽带)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余则緼( )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 ).......意,以( )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 )此。 .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1、 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2、 古今异义:
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④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 3、 一词多义:
①以:(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
②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与朱元思书。
③从:(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④至:( )。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⑤若:( ),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三、翻译句子。
1.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1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又是怎样克服的?找出原文。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5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9、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8、醉翁亭记
环( )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 )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 )之酒也。 ...
若夫( )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 )开( ),云归( )而岩穴暝......( ),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 )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 )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 )者中,弈( )者胜,觥( )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1、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 ),名之者谁?
翼:(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一词多义:
①.乐:( ),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词,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②.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佳木秀而繁阴。 ③.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11
④.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三、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翁亭了。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1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2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29、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 ),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 )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 )行,未百步辄( )返。 ...廿( )二日天稍( )和( ),偕( )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 )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 )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镜匣)也。山.....峦为( )晴雪所洗,娟然( )如拭( ),鲜妍明媚,如倩女( )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 )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柳梢)披( )风,麦田浅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猛),然徒步则汗出浃(湿透)背。凡曝(晒)沙之鸟,.....
13
呷( )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 )游堕(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 )此官也。而...此地适(正好)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 )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 文言文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①.时:( ),冻风时作;( ),于时冰皮始解。 ②..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 ③.之:(助词,的),脱笼之鹄;(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代词),城居者未知之也。
④.乍:( ),波色乍明;( ),冷光乍出于匣也。 ⑤.鳞:( ),鳞浪层层;( ),呷浪之鳞。
⑥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娟然如拭。 ⑦.余:( )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 ⑧始:( )冰皮始解;( )始知郊田之外 词语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 )。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 )。 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 )。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 )。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三、翻译句子。
1、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2、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冷风经常刮起来,飞沙走石。 3、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我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 4、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5、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二十二日天气稍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 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出笼子的天鹅。
7、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雪水洗过后,纯净清新,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9、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
14
才一寸左右。
10、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是用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1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风力虽然还很强,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
1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1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城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14、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己亥之二月也。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15、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 三、理解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3、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找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1)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4)“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4、文中“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体会其表达效果。
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鲜明如画。
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找出来并说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及其所包含的哲理。 主旨句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现了作者冒寒出游见到美丽的早春景色的欢快的心情,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弃,对哲理的追求。
哲理: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15
八年级下册古诗专题复习题
1、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柳先生传》(柳宗元) 2、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
3、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7、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
“ , 。” —《己亥杂诗》(龚自珍) “ , 。” —《无题》(李商隐) 8、 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登飞来峰》(王安石) 11、表达离愁的诗句:
“ , 。”——《己亥杂诗》(龚自珍)
“剪不断,理还乱, , 。” ——《相见欢》(李煜) 12、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句是:“ ,儿女共沾巾”。 13、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
“ , ; , 。”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岳阳楼记》(范仲淹)
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
15、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16、《行路难》(李白)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____. 17、 ,二十三年弃置身。——《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2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 , __________”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 21、《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波涛如怒 22、《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 ? 。 23、《与朱元思书》(吴均)中描写水尤为清澈的诗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4、《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联想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
26、《过零丁洋》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 ______________”;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缺”;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8、《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波涛如怒, ;文中写人驻远望、感慨横生句子是:望西都, ;曲中的主旨句是:“ 。”
16
29、《饮酒》(陶渊明)中写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 ;诗中表现作者爱菊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 。
30、《行路难》中,表现诗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 ,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
3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着起来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愁云惨淡万里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 。
34、《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 。
35、《岳阳楼记》(范仲淹)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亦矣;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亦矣;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 月夜美景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描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6、《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7、《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概括地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8、《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材,鸣之不能通其义。
39、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0、描写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的诗句是: ,草色遥看近却无。
17
正在阅读: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第五、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09-09
基于MATLAB的人口预测模型10-19
新编(北京版)高考数学分项汇编 专题15 复数(含解析)理08-26
小议如何提高酒店客房服务质量—以上海威斯汀大酒店客房为例04-24
邹庄矿副井井筒冻结工程设计说明书02-26
2016-2022年中国电梯导轨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05-02
2019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与答案11-14
智慧校园培训心得体会(一)03-23
干货销售方案03-12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02-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资料
- 文言文
- 下册
- 人教
- 单元
- 语文
- 年级
- 重庆市2007-2016年中考化学计算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
- 岛津2400荧光维修手册 - 图文
- 十堰东风大道沿线控制详细规划方案
- 东林小学数学竞赛试题13
- 大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职业规划书 - 图文
- sigmaplot 作图技巧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铣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试题A
- 作文结尾如何升华主题
- 教师创新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演讲与口才社社团工作计划书
- 桥上电缆槽安装工艺3 - 图文
- 201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 高级技师工作能力业绩举证及评分标准
- 外墙立面改造工程外脚手架方案
- 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自测题
- 新PEP2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 农村中学家校共育案例分析之一
- 2015年越秀区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单元测(分数除法、比)